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基本理论为什么需要教育哲学———为教育的应然研究做一个哲学辩护金生(1.1)现代性危机与现代教育研究的困境李长伟(1.5)论教育研究的人学路径储朝辉(1.10)“研究传统”与教育学的发展———德、美两国教育学“科学化”道路的差异和启示吴黛舒(2.1)实证教育学方法论———教育研究者如何解释庄西真(2.5)教育规律的理解方式与教育规律的特点吴全华(2.9)教育学的重构:问题的发现与悖论的揭示杨杏芳(3.1)教育伦理学若干基本问题探析彭湃(3.5)求证现代教育方程的约定解———试论复杂性理论的教育学应用柳海民等(4.1)教育学在什么意义上不…  相似文献   

2.
论赫尔巴特教育学的方法论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赫尔巴特的教育学是建立在他的心理学基础之上的,他一生的主要工作就是致力于“统觉”这一概念在教育上的运用。他试图在“目的——过程——方法”这一思维模式下构建起具有三维结构性质的教育学理论;他的教育学是一种以“目的”为逻辑起点的教育学,由“基础理论”、“教学论”、“训育论”和“学校管理论”四部分构成。赫尔巴特建构了一个被后人竞相模仿和因袭的完整的理论教育学体系,为教育学找到了科学基础,试图将教育学研究置于较严格的科学条件和实践基础上。在方法论意义上,我国教育理论界从赫尔巴特的教育学中可以获得两方面的启示:研究教育必须整合多种研究方法,借鉴其他学科的优势来解决教育中的问题;教育研究者的自身素质是决定其个人在教育研究这条道路上走多远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3.
书名:《生命与教育》作者:冯建军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作者简介:冯建军,1969年生,教育学博士。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兼任全国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教育学基础、教育原理、教育哲学的教学,从事“教育研究方法论”、“主体间教育”、“生命与教育”、“道德教育哲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自1993年以来,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80余篇,《教育研究》7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21篇。出版学术专著《现代教育原理》(2001年,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当代主体教育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版,2004年修订版),《生命与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主编《现代教育学基础》(2003年第1版,2006年第2版),参编国家“十五”规划教材《教育学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4.
深化教育学理论有待于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教育学的关系。对这对关系的探讨,涉及到对传统哲学教科书的反思。哲学教科书的思维直接影响了教育学的思维。对应用说与无人的教育学和抬高认识论与教育学缺少本体论基础两种状态的探讨,涉及到关于传统哲学教科书对教育学影响的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历史唯物主义。如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理解教育的生活世界——为教育学奠定生存论的本体论基础,是今天教育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三、“教学论结构格子”概念及其特征以批判理论为基础,在德国教育科学发展史上,曾以不同的角度、视角和研究侧重点而形成了5大类批判教育学,具体分为:先验论—批判教育学(die tranzendental-kritische Pada gogik)、批判—交往教育学(die kritisch-kommunikativePadagogik);批判—解放教育学(die kritisch-emanzipatorische Padagogik);批判—唯物教育学(die Kritische-materialtische Padagogik);批判—合理教育学(die Kritsch-rationalistischeP(?)dagogik)这5类批判教育学分支,分别从批判理论的交往、解放、合理及知识兴趣等批批思想以及思维方式与结构主义方法论进行探索.闵斯特学派课程理论,很大程度上融合了这些批判教育学思想与理论.闵斯特学派从研究教学论或学科教学论中得到启迪,并以批判理论为基础,将“教学论结构格子”(didaktische Strukturgitter)的方法论和决策策略推广到课程开发与课程研制的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6.
教育学知识的哲学——分析、批判、建议[特约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上,存在着教育以及种种关于教育的命题体系(Satzsysteme)。教育是一种行为的形式,一种实践。就“理论”一词的广义而言,一种谈论或描述教育的命题体系就是一种教育理论。 所有的教育理论[“教育学(Padagogik)”,英文为“educology”]本身都可以成为描述、批判和规范探讨的对象。也就是说存在教育理论的认识论或者——简而言之——教育的元理论(Metatheorie der Erziehung)”[“元教育学(Meta-Padagogik)”;英文为:“meta-edu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背景下教育研究范式转变带来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科学是西方近代工业化过程带来社会关系复杂化的必然产物,作为社会科学一个分支的教育学当然也是如此。19世纪初,赫尔巴特为教育现象的解释找到了心理学的基础,对延用几千年的文学叙事和哲学思辨的研究范式提出了挑战,使教育学开始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20世纪初,杜威在前人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教育实验和哲学探索,提出"教育即成长"、"学校即社会"的全新教育理论体系,使教育学超越了心理学框架,回归到产生它的社会实践、甚至大自然中去。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及其自然主义教育理论从知识论到教学论都与西方经验主义(empiricism)的科学思想传统和自由、民主的人文精神逻辑一致,由此推动了教育研究范式的进一步发展——研究对象不再局限于学生、教材和  相似文献   

8.
一、教育信息资源理论范畴的建立 教育信息资源研究涉及哲学认识论、教育学、教育技术学、教学论、心理学、信息管理理论、文献信息学等学科。缺少任何学科视角,都无法完整地揭示该范畴。 建构远程教育培养人才的知识信息域 哲学视认识发展为信息域项目的“赠减、变化、扩大、重组、分化而进化”。①课件作为教学文本“信息域”,静态和动态地体现远程教育的理念和学科、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教学法;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能动地建构知识。 确立信息——教育技术核心的理念 美国AECF“94定义”确定:“教育技术是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②资源包括信息。  相似文献   

9.
批判教育学以法兰克福学派特别是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为哲学基础,通过对传统的精神科学教育学——释义学研究方法和经验教育学——实证研究方法的批判,形成了以“批判”为特征的教育研究方法论。该方法强调通过相关分析、意识形态分析、历史分析和语言分析,对一切教育现象进行“批判”性的研究。批判教育学方法论拓展了教育研究的视野,突破了教育研究方法“一元论”的局限,但也存在绝对否定和空想主义的局限。  相似文献   

10.
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是作者体验中的问题,也是教育学的基本问题,更是“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建设要面对的问题.实践哲学视域下建构“生命·实践”教育学派有其可能性,这种可能建基于四项任务,而这任务又可综括为“生命·实践”教育学的使命:通过探寻“理论与实践”的教育学意蕴,“在中国”为“实践哲学”作出独属于教育学的贡献,在丰富和发展实践哲学过程中,也丰富和发展教育学自身.此使命使得研究的基本问题得以确立:以“新基础教育”与“生命·实践”教育学的关系为载体,探讨教育理论与实践如何基于转化逻辑,实现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双向转化中的交互生成.这是教育学和“生命·实践”教育学对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独特贡献,而贡献的落实要实现两个转化,把其他学科对“理论与实践”的经典分析转换为“教育学”分析,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什么”转向“理论与实践之关系的意义是什么”.在转化与探索“意义”的过程中,整体呈现“理论与实践”的中国思想与中国经验也将渗透于其中.  相似文献   

11.
2016年5月17号,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2022年4月25号,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在走向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作为理论基础,并以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为核心理论基石,推进中国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建设与发展?这些都是事关中国教育学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为深入探讨这些问题,探索中国教育学发展的方向和路径,2023年5月20日,由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和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联合主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研究”“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研究”课题组协办,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上海社会科学联合会中...  相似文献   

12.
现代德国教育哲学的首要人物、被誉为“德国教育学的世界权威”的波尔诺夫是位富有独创性的教育思想家,也是德国教育改革运动的热心推动者.他对教育学提出了很多新问题和新见解.其中,“非连续性教育”就是教育史上由他第一个明确地提出来的教育新概念、新领域.这一教育理论,对于正处在社会大变革时期的现今中国的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借鉴之.“非连续性教育”是波尔诺夫运用存在主义哲学考察和观照教育,针对传统的“连续性教育”的不足而开拓出的教育新领域.他首先分析和阐明了以往教育学的“立足点”、“可能性”和“自明的前提”.认为以往教育学都立足于两种教育观:工艺论模型和有机体论模型.工艺论模型视儿童为需要加工’的一种材料、可制作的一种物质,相应也就视教育活动为能够和手工工艺相比拟的加工,简言之,教育是一种制作的方法或技术.这种教育是从“外部的造就”,不是“从自己的,在自己责任中的抉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基础教育”理论与实验的倡导者教育——直面生命。叶老师。作为一位教育学领域的专家.按照一般人的理解.您施展才华的舞台在教育学的理论研究领域.为什么您现在对实践研究如此的痴迷!为什么您要花费如此之大的精力来推动“新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14.
论“教育的价值”与“对教育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教育的价值”与“对教育的价值”南京师大雷鸣强当代教育学和教育哲学如同当代哲学一样,将目光投注到“价值”问题的研究上──教育价值论研究方兴未艾,成果卓然。“教育价值”一词已在教育论著或人们的日常语中频频出现,成为人们关注、探讨的热门课题。尽管人们对...  相似文献   

15.
应用“控制论”的基本概念与方法研究教育过程而形成的一套理论称为“教育控制论”,它是控制论的一个新的应用分支,也是教育学中新增添的一部分内容。控制论能用于研究教育现象,道理是不难理解的。因为:(一) 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行为构成的,教育过程参加者的行为是可以控制的,或者说是可以调节的;(二) 受教育者的德、智、体发展情况,作为教育过程的结果(当然不是固定不变)是可以经常测  相似文献   

16.
生存论转向与当代教育研究范式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哲学是一切科学的母体,教育学的研究范式也深受时代哲学思想的影响。传统哲学是一种存在论和认识论的哲学,也是近代自然科学哲学化的结果。传统哲学型塑了传统的“科学范式”的教育研究。随着生存论哲学的转向,教育研究范式也开始从“科学范式”向“人文范式”变革,开始关注教育中的“人”和“事件”。  相似文献   

17.
一九四八年美国科学家维纳发表了《控制论》一书,标志着控制论的正式诞生。在不够四十年的时间内,这一和“信息论”、“系统论”并驾齐驱,被合称为“三论”的新理论,迅猛地发展。由于这“三论”研究的对象既不同于哲学,又不同于各门具体的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而是以客观事物的共同相似性作为研究的基础,所以成为一门研究各种系统共同控制规律的综合性横向科学,被广泛地应用到工程、生物、通讯、人工智能、社会、经济、教育、军事等几乎一切领域上,并取得辉煌的成果。控制论教育学,就是一门将控制论基本原理应用到教育科学领域的新兴边缘科学。传统的教育学,早已形成完整的学科  相似文献   

18.
本期学人     
《当代教育与文化》2020,(3):F0002-F0002
刘庆昌山西河津人,教育学博士,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院长,兼任全国教育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山西省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和教学理论研究,出版学术著作7部,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代表性著作有:《教育哲学新论》《教育工学:教育理论向实践转化的理论探索》《广义教学论》《教育思维论》《教育知识论》。  相似文献   

19.
成人教育边缘化与教育学的内在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教育学采取分析式和分支式方法(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学),来对待成人学习和学习心理研究,结果削弱了教育、学习的综合性和整体性;把成人学习、高级学习从学习和主体发展链上腰斩下来,排除出核心理论视野。出现了围绕成人教育“淡化论”、“替代论”和“独立论”的论争这些现象表明,教育学理论内部  相似文献   

20.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6,23(4):I0001-I0002
哲学研究·政治理论研究论马克思“经济学”、“哲学”与人的二重性存在史少博(1):5周敦颐:儒学本体论思维向度的开启者何善蒙(1):11试析黑格尔从自我意识的起源论个体性存在的思想范晓丽(1):17普罗提诺论Being章雪富(2):30存在主义的女性主义哲学的归宿———略论波伏娃《第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