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期刊译稿的编辑与加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  宗绍云 《编辑学报》1996,8(1):11-13
《水土保持科技情报》是水利部主管的以译文为主(占 2/3以上)的全国性水土保持科技期刊。面对目前有些翻译书和译稿质量失控的问题,我们想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谈一下科技期刊译稿的编辑与加工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朱燕萍同志在《编辑之友》2001年第5期发表了《什么是编辑定义本质的属》,文章针对我们在《编辑之友》2000年第5期发表的《如何确定编辑定义的属--编辑概念构成方法系列论证之一》提出了很多批评意见.朱燕萍同志的文章(以下简称"朱文")实际上不只是谈了编辑定义属的问题,而且涉及了编辑定义的整个构成,而我们对编辑定义的属和种差(《如何确定编辑定义的种差--编辑概念构成方法系列论证之二》,见《编辑之友》2001年第3期)都已经分别著文作过论述.现在对朱文择要进行答复,也是我们对上述两文的补充,所以以"再谈"为题.  相似文献   

3.
宋敏 《兰台世界》2000,(7):20-21
近两年,丹东市档案馆出版了两部档案资料书,一部是《丹东乡镇办事处概况》(以下简称《乡镇概况》),一部是《丹东市党政军领导人名录》(以下简称《人名录》)。笔者作为编辑人员,在实际编辑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走了一些弯路,伺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一并写在这里,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4.
使用外国作品如何避免侵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栋 《编辑学报》1995,7(3):159-160
1991年6月我国正式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1992年7月我国加入了《保护文化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这样,如何贯彻执行著作权法和两个国际公约,就成了摆在我们广大编辑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必须严肃对待的课题。 笔者从事的是科技译刊编辑工作,接触大量的外国作品,著作权关系相当复杂,稍有不慎就会构成侵权。工作实践告诉我们,在编辑工作中要避免侵权,应当特别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加强学术期刊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刻不容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平 《今传媒》2005,(6):34-34
目前,我国学术类期刊基本上执行的是1999年新闻出版署印发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期刊编辑标准化是我国标准化工作的一个新领域,有了这样一个《规范》,广大的期刊编辑工作者就有了具体操作实施的“依据”、“准绳”。该《规范》的  相似文献   

6.
纵观时下的编辑学著作,无不将编辑一般理论和实际编辑工作作为主要表述对象。任火先生的《编辑独语》(以下简称《独语》)也提到:编辑学的位置就是多维交叉点上的应用学科,应用是编辑学的基石,应用是编辑活动的根本属性。然而《独语》还在应用研究中让人感到一种希冀,  相似文献   

7.
正《中华手术彩图全解》(以下简称《全解》)是笔者从事医学图书编辑工作30年来所承担的最大出版工程。这套《全解》也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建社36年来组织的最大传统出版项目。能够参与这套有12个分册、24张动态手术光盘、逾3万幅技术插图或实景照片、总计7 000多页铜版纸全彩印的大型科技图书编辑组织工作,笔者深感荣幸。这套《全解》开始策划还是在2006年,至该丛书到2013年底完成,共历时7年,期间,恰逢江苏  相似文献   

8.
谈编辑的语文修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薇 《出版科学》2003,(3):56-57
一个时期以来,出版物中的“硬伤”很多,编校质量滑坡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有些编辑人员缺乏基本的文字功底,且忽视加强语言文字修养。本刊特增设《编辑语文知识》专栏,请参加编写2003年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初级)的同志,联系编辑工作实际,介绍语言文字方面的基本知识,以期引起重视和帮助编辑人员正确地使用语言文字。希望对这个专栏提出建议,给予支持,并欢迎赐稿。  相似文献   

9.
正样章审读是《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以下简称《规程》)中明确要求的编辑工作流程【在《规程》中,样章称为试写稿(试译)稿,为表述简便,本文仍沿用业内的习惯叫法,称为样章】。《规程》虽然将样章审读列入责任编辑工作范畴的组稿流程,但同时要求"复审和终审人员也要参与审读、讨论",这一方面说明样章审读的重要,另一方面也说明样章审读是涉及三级审稿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仅从责任编辑的角度,谈谈样章审读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我们为什么编写《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是为了服务于实现我国出版工作的总目标:多出好书。多出好书就要不断提高图书质量。目前妨碍提高图书质量的问题之一,是编辑工作的不规范,也就是编辑工作的随意性。如何制定编辑工作规范化的要求,是编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思考和回答这个问题,编辑学会有一份责任。我们的能力有限,但愿意尽力而为。这就是事情的由来。 中国编辑学会常务理事会把编写《规程》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王洪磊 《新闻传播》2018,(15):74-75
本文结合当前纸媒编辑工作面临的形势,以《山东科技报》为例,就新媒体时代纸媒编辑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承担的责任,浅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2.
如今编辑前面的头衔越挂越多,尤其是“策划编辑”的出现.并在实际工作中越用越多,使得大家对责任编辑的认知似乎有些迷茫。原来的责任编辑与策划编辑是什么关系?策划编辑是不是比责任编辑更强,是领导责任编辑的,或者两者是相等的?由此而引发的责任编辑“责任”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作者以为,责任编辑的这“责任”二字重于泰山,工作中还是要重点强调这责任二字。以下,将结合作者的工作实践.谈一谈对责任编辑“责任”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1997-1998年,我有幸参加了由中共中央批准的、由内蒙古自治区党政主要领导人主持的《乌兰夫文选》(上、下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以下简称《文选》)编辑委员会的编辑工作。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读了全文,核校了所有的(从马克思到邓小平)引文,成为《文选》的第一批读者。  相似文献   

14.
关于编辑学者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关于编辑“学者化”问题已提出多年,近年来又有一些论者为此开展讨论,主要有两种观点:即编辑可以走学者化道路和反对编辑学者化(这些观点的文章散见于《出版发行研究》1989年第4期和《编辑学刊》1989年第1期和1990年第2期上)。这一讨论持续了一年有余。我们认为这种讨论是很有意义的,它能深化对现代编辑的重新理解,明确编辑的工作性质和成长方向。今就讨论中的一些问题,谈谈我们的想法。一、从学者和学者化概念看编辑学者化在这个问题的讨论中,不论是哪种观点,都忽略了一个基本前提,这就是什么是学者和学者化这两个概念的内涵。虽然明确这些概念不难,但它们是问题讨论的出发  相似文献   

15.
传统意义上的编辑工作,现正在被细化为两部分:策划编辑和文案编辑,甚至还“异化”出一个“营销发行编辑”.本文只谈策划编辑和文案编辑两部分,而从这个角度看传统意义上的编辑是“双肩挑”.本文不涉及文案编辑与策划编辑如何界定工作内涵、如何做到无缝对接. 将编辑工作细化为策划、文案两部分,是基于以下两点认识:一是作者交来的稿子是“齐、清、定[J]”.二是每个人的兴趣、特长、能力、工作阅历、人脉等不同,为了充分调动编辑的工作热情及潜能,根据人尽其才的想法,让沟通能力强、创新意识强、市场意识强的编辑到策划编辑(以下简称“策划”)的岗位上;让坐得住、质量意识强、文字功底好的编辑到文案编辑(以下简称“文案”)的岗位上,并建立一定的转岗机制、鼓励相互流转.  相似文献   

16.
许淳熙 《出版科学》2002,(3):71-72,70
钱文霖先生曾在《科技编辑方法论研究导扬》(以下简称《导扬》)一书的自序中坦言,20世纪80年代初他开始研究科技编辑方法论实是被“逼上梁山”的。20年来,他执著耕耘,开掘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编辑方法。  相似文献   

17.
提要,《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1)从全书或全文提出要点;(2)提出来的要点(也常用做书名,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按其释义,前一项把提要作动词,指“从书或文章提出要点”的工作,这种工作在一般图书编辑工作过程中属书稿编辑的一部分;后一项则把提要作为名词,指“提出来的要点”可以成篇立章的东西,这种东西在编辑业务中属编辑应用文的一种。无论做动词解还是做名词解,提要均属于编辑工  相似文献   

18.
我同意胡靖同志的《略谈编辑改稿》一文(见《出版工作》1985年第8期)的意见。编辑当然要改稿。自然,有些书稿如文献汇编等,编辑是无权修改的。头些年我担任教学工作。我所在的教研室编了一本书,交到北京一家大出版社。交稿后不久,责任编辑来信说,稿子里有些问题要商量,希望我们修改。去到出版社一看,除了一处标点以外,其他几处都是笔误,仅此而已。当时我就觉得,这些问题编辑都是可以解决的。编辑改稿改得好,作者也是很欢迎的。1982年,在一次学术会议上,某教授说:有的编辑真令人佩服,比如我最近的一篇文章,登  相似文献   

19.
《出版政策是编辑工作的生命线》一文,较为深入地分析了出版政策与编辑工作的关系,列举了有关编辑工作的各种政策规定在实际执行时存在的问题,强调了编辑人员加强学习有关政策法规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萧乾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记者、翻译家,又是风格独异的报刊编辑。但长期以来,他在文学上的辉煌成就经常成为国内外研究者探析的焦点,而他作为副刊编辑的一面却很少有人研究。基于此,本文试图以史实为依据,对其在《大公报·小公园》(以下简称为《小公园》)副刊的编辑实践作以系统梳理,以启迪今日之编辑出版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