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在概述情绪管理的基础上,提出了运动员情绪管理的概念及意义、情绪管理的构成要素、情绪管理的功能、情绪管理的原则、运动员自我情绪管理的方法和教练员对赛中运动员情绪管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采用"大学生情绪智力量表"和"心理自评量表(简称SCL-90)",对六所高校体育专业597名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和心理健康水平做了调查和分析,同时对比文、理专业的大学生的情绪智力水平。研究表明:体育活动对个体情绪智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体育专业的男生在情绪评价力、情绪适应力和总分均显著高于女生,但在情绪觉知力和情绪调控力不如女生;情绪智力高年级(三、四年级)明显好于低年级(一、二年级);体育专业大学生情绪智力四个主因素和总分明显高于文、理专业大学生,但情绪觉知力显著低于文、理大学生;大学生情绪知力与性别、年级、专业的交互作用显著;体育大学生的情绪智力水平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大学生在知觉他人情绪、控制自我情绪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体育与社会情绪的关系是体育社会学和运动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范畴.随着体育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体育比赛深深撩拨着我们的情绪,体育经验创造不同层级的社会情绪,这些情绪是人们主动追寻的,但或多或少也是社会所期望、允许或可能产生的情绪.研究尝试从心理气质、历史过程以及社会结构间的交互作用入手,以厘清体育与社会情绪的关系与作用机制.研究认为,体育在建构和渲染社会情绪的过程中,主要表现在愉悦的情绪、痛苦的情绪与兴奋的情绪这3个主要的方面,必须受到关注的是,允许这些情绪需求的社会表达,并与消费者文化紧密结合,唯有如此,才能创造一个良性的体育与社会情绪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使用情绪智力和自我妨碍量表进行测试,运用回归分析法和通径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示影响中国优秀运动员自我妨碍的主要因素是情绪感知;其中,优秀运动员情绪感知和理解自我情绪对自我妨碍以直接影响为主,理解他人情绪、情绪表达则是以间接影响为主。研究建立的模型能揭示优秀运动员的情绪智力对自我妨碍的影响机制,提升优秀运动员的情绪智力能预防和阻滞其自我妨碍行为。  相似文献   

5.
少年运动员训练和比赛中的情绪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绪是指人对认知内容的特殊态度,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情绪包含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和对刺激物的认知等复杂成分。情绪是环境影响、人的生理状态认识过程等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随着周围复杂多变的客观条件的变化,自身情绪也发生不断变化。情绪可以产生、转化和消失,也可以在较高水平上维持较长时间。良好的情绪可以对训练效果和比赛时运动水平的发挥起到积极的增力作用,不良的情绪则会削弱训练效果和降低比赛时的运动水平发挥。  相似文献   

6.
自动情绪调节是指个体不需意识努力、注意分配和有意控制在阈下知觉中自动有效地调节情绪。自动情绪调节强有力地影响着个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却较少受到关注。研究采用内隐联结测验和问卷调查方法探讨自动情绪调节对男子足球运动员愤怒和竞赛攻击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自动情绪调节可以显著地抑制男子足球运动员的愤怒情绪和攻击性行为。建议教练员要注重培养运动员的自动情绪调节能力,以便于运动员能自动抑制竞赛中负性刺激事件所引发的负性情绪,从而自动避免发生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7.
探讨不同状态焦虑水平下特质焦虑运动员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被试为高/低特质焦虑运动员各30名(两个实验各15名),以正性情绪词、负性情绪词和中性词为刺激材料.通过诱发程序,在实验1中诱发低状态焦虑情绪,在实验2中诱发高状态焦虑情绪,然后进行点探测反应时实验.结果表明,在低状态焦虑水平下,高/低特质焦虑运动员对正性情绪词和负性情绪词的同侧位置反应时与异侧位置反应时均无显著性差异;在高状态焦虑水平下,高特质焦虑运动员的负性情绪词的同侧位置反应时短于异侧位置反应时,对负性情绪词警觉,低特质焦虑运动员负性情绪词的同侧位置反应时长于异侧位置反应时,对负性情绪词回避.在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交互作用下,特质焦虑运动员对负性情绪信息存在注意偏向.  相似文献   

8.
积极的情绪可以延缓疲劳的产生,而消极的情绪则可使机体提前进入疲劳状态甚至产生运动损伤。本文主要探讨大学生情绪的特点、体育教学中学生情绪的影响因素、情绪和疲劳的关系等,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情绪的定义以及影响情绪波动的因素,并且提出了调适情绪波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情绪影响个体的生活及行为,能否有效调节情绪是衡量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也是个体适应社会的重要条件.听障大学生在情绪调节方面存在困难,更应对其予以重视.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听障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冰雪运动、分享、分心、认知调节、发泄、情感支持等几种听障大学生调节正负性情绪的方式中,冰雪运动对于听障大学生调节情绪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听障大学生正性情绪的构建,有利于听障大学生负性情绪的宣泄.  相似文献   

11.
温阳  ;余方亮 《精武》2014,(36):5-7
该研究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和个案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南京体育学院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依据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的具体情况,分别从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内容与环节、学生就业与所学专业的相关程度、学生在就业和专业实习过程中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情况、实践课的作用、实践教学基地的情况及学生对实践教学基地的满意度等方面做了分析与研究,指出教学中的特点和存在的不足之处,以期为高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开展和课程设置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高校聚集着知识分子和朝气蓬勃的大学生,在文化建设中处于优势地位。目前,黑龙江高校在冰雪文化发展上还存在冰雪文化建设意识不强,冰雪运动开展的不好等相对滞后的现状。高校应提高认识,加快建设,积极开展合作,成为黑龙江冰雪文化建设中的领军者,在冰雪运动、冰雪雕塑、冰雪摄影、冰雪文学等各领域加快冰雪文化建设的步伐,促进黑龙江冰雪文化发展,培育黑龙江冰雪文化特色,提升黑龙江冰雪文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对田径运动发展的作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科学技术的含义、科学技术与体育运动的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对田径运动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揭示了现代科学技术对田径运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使运动成绩得到进一步提高,比赛更加公平、公正,更加激烈,训练更加科学化.  相似文献   

14.
关于我国体育科技体制改革与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科技体制改革与发展在政治、社会、生产和体育生活的作用已日渐为人们所重视,体育科技体制改革与发展是体育科技创造性劳动的物质基础,体育科技体制改革与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我国体育发展的动力和方向,体育科技改革与发展的差距是阻碍我国体育综合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研究我国体育科技体制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运用文献资料、访问调查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体育科技体制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促进我国体育科技体制改革与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和专家访问等研究方法,针对中小学校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我国大中城市中青少年的“习练跆拳道、空手道热”等现象提出了中小学武术教学的新理念:传播健康、快乐与文化,并分别从中小学生对健康、快乐与文化需求的必要性和武术所蕴涵的健身功能、和谐内涵、民族文化及民族精神分析了中小学武术教学新理念提出的依据,旨在提高中小学武术教学质量,传承武术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6.
从哲学的视角,认为要提高篮球技战术水平就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思想与技术、进攻与防守、投篮与抢篮板球、快与准、高度与速度、胜与负、教练员与运动员等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着重介绍了国外青少年身体活动和运动动机研究.主要涉及身体活动和运动动机理论,竞技运动的参与动机与退出动机,身体活动与闲暇运动动机,竞技运动和闲暇运动动机的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身体活动水平与动机等方面,并分析了已有研究在跨文化、社会性动机和其他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社会环境因素对学生健康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宋光春  刘卫  刘瑛 《体育学刊》2002,9(4):86-89
从社会环境的视角论述了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个人、家庭、学校、社区等主、客观因素,分析了产生这些因素的政治、经济、教育诸原因。认为优越的政治环境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营造良好的家庭、学校、社区和社会健康教育氛围,对于培养具有健身、健心、健美的新人,以适应21世纪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传统养生体育思想的理论来源及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古代诸子思想和历史典籍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促进我国传统养生体育思想形成的4个理论来源,分析了它们对我国传统养生体育理论和实践活动的重要影响。经历了数千年的检验与优化,我国养生体育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与方法,其特征是:选用独特的运动方式进行锻炼,尤重植物神经系统及由其调控的基本生命功能的锻炼,以使两大神经系统所调节的全部生命机能向整体协调与优化、延缓衰老的目标发展。  相似文献   

20.
Many understandings about norms and norm criticism are based on imaginations of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as if values about right and wrong, and acceptable and non-acceptable behaviors belong to a world of relations that can be separated from embodied and physical things and practices. This preparatory study is based on interviews conducted with children with and without varied forms of disabilities.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how children describe their ability in relation to collaboration, identity, materialities, disability and norms withi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PEH). The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show that embodied and collaborative goal-oriented practices generate imaginations of community and belonging through a notion of contributing.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form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about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do not naturally produce physical and embodied practi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