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典型报道既是一种报道观念,也是一种报道方式,完整的典型报道概念应该是“报道观念一报道方式”两个维度共同作用下的“集合体”。立足于“报道观念一报道方式”双重维度考察,典型报道的现实困境主要表现为报道观念老化与报道方式程式化;结合时代背景、传媒自身发展规律以及受众文化心理特征三个主要维面考量,造成其现实困境的原因则相对清晰。多重维度的组合、叠加与转换构建了对典型报道进行“旧题新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深度报道是报纸和广播电视相抗衡的一种报道方式,近年来,电视大量采用深度报道手法,开办了许多具有深度报道特质的栏目。报纸如何应付这一冲击?本文拟从转变办报观念、提倡调查性报道、激发读者再造想象、加强栏目定位、在精深和广博上下功夫等几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试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科学性新闻思想是救灾报道的重要指导思想。“空降兵15勇士”的报道典型地体现了科学性新闻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透明、及时、权威的新闻信息发布有效制止了流言和谣言传播;冷静、理智、客观的深度新闻解析有力批判了一味蛮干的思想;倡导充满时代精神的“牺牲观”明确否定了片面的“以牺牲论英雄”的不科学观念。  相似文献   

4.
典型报道是广播电视宣传工作中经常运用的一种重要舆论手段,特别是随着电视事业的迅速发展和影响力的快速提升,以电视媒体宣传典型人物、典型群体和典型事件的任务越来越重。如何提高典型报道的宣传质量,达到宣传效果,多年来,电视媒体也一直在进行探讨和研究。文章结合实践经验,从先期采访的选材、典型素材的挖掘、最终成文应遵循的原则和运用的技巧等四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做好典型报道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对收录在中国期刊网上的611篇大学生就业动机性因素研究的文献(2008年-2012年)进行了计量学分析,结果发现:1.就业动机性因素研究集中于观念、期望(期待)、兴趣三个维度,而在动机本身、态度两个维度明显不足;2.就业动机性因素研究方法的选择上单一,仅通过一种研究方法论证结论,文献法和调查法是最常用的两种方法。3.研究类型多样化,三种研究类型以及之间的结合均有涉及;4.研究方式以独立研究为主,出现了省际、国际问的合作,且研究力量的地区分布广泛。  相似文献   

6.
英汉经济报道中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璐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5):128-129,173
传统的隐喻理论把隐喻看作是语言的问题,然而现代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们思维和推理的方式.利用概念隐喻理论,将隐喻研究扩展至经济语篇.对英汉经济报道中的概念隐喻进行跨文化对比研究,从而发现英汉语两种认知方式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7.
学生评教是一种典型的教师评价方式,能够为STEM教师提供快速简洁的教学反馈信息.本研究首先界定了STEM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指标维度;然后通过文献梳理的方式归纳出制约学生评教有效性的若干因素,并从现实问题出发,通过两轮学生评教问卷的优化设计,从题目设问方式、设问视角、发放频率3个方面优化STEM课堂中学生评教工具.本研究...  相似文献   

8.
职业教育问题的分类阐释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职业教育问题有两种叙述方式。科学主义的叙述方式与人文主义的叙述方式。职业教育问题的分类可以从四个维度进行二元解读,即“生活世界-科学世界”维度、“事实—价值”维度、“中心-边缘”维度、“终极性-生成性”维度。每一个维度中所蕴藏的关系模式可以从整合关系、张力关系与动态关系三个方面进行概括。在这样的话语框架下,可以对职业教育的基本问题作一个尝试性的界定。  相似文献   

9.
对外报道的编译是我国对外传播的主要手段之一。目前,由于研究者普遍对编译稿所在情境的复杂性认识不足,该领域一直缺乏多角度、跨学科的系统研究。本研究以Kenneth Burke的修辞情境观为理论依据,以同一为核心,从目标受众、新闻价值、可信度三个维度构建了基于修辞情境的对外报道编译稿传播效果优化模型,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对外报道编译稿传播效果的三维策略:1.在目标受众维度"倾听以求同";2.在新闻价值维度"叙事以求同";3.在可信度维度"建立修辞权威以求同"。  相似文献   

10.
部分新闻事实具有可以拓展和深度开掘的特性,是具有张力的新闻事实。鉴别新闻事实的张力,可以从新闻事件的本身和它的意义价值两个方面展开研究。根据新闻要素的不同特性,新闻的张力可以向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分析性报道、述评性报道、预测性报道方向拓展,可以通过连续报道、系列报道、组合报道、媒体事件等方式来实现。  相似文献   

11.
从审美生存这一美学角度介入阐释马克思的解放观念,指出其至少表现为三个维度:一是革命诉求,二是批判意识,三是自我及环境的解放.目的在于破除对马克思解放观念的僵化的“革命”理解方式.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传统媒体的“负面报道”报道是越来越多了,尤其是在中国最权威的新闻机构新华通讯社与中央电视台的报道中,“负面报道”日渐增多.这种状况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三点:一是中国处于转型期,社会失范严重,大案窝案串案“层出不穷”,不正常的贫富差距扩大、下岗失业流浪人员增多,社会矛盾处理不当导致的悲剧性冲突时有发生.这个社会“基本面”的存在,是“负面报道”增多的重要前提;二是在传媒日渐市场化、通讯迅速电子化、信息公开化呼声甚高的当下,中国的新闻事业日益开放,报道观念在潜移默化中“与国际接轨”;三是为了同新兴媒体竞争,增强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虽然传媒中的“负面报道”日渐增多,但“负面报道”不一定就有“负面影响”.以汶川地震灾害报道为例,人们透过媒体看到了中国人的伟大精神和巨大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从八个维度对英语师范生实习中的反恩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并比较四种实习类别师范生在反思上的差异.统计分析显示,师范生总体反思水平一般,反思最多的是道德维度,其次为情感、元认知、实践、课堂规范和反思效果五个维度,反思最少的是批判和认知两个维度;四种类别实习生在批判、情感、课堂管理和道德四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我们正在步入了一个整合的时代,新闻写作领域也不例外。深度报道作为一种新闻思潮,经过两个阶段70多年的自我整合,开始成为新闻报道领域中一种重要的整合力量。它全面整合了以往的新闻观念、各种新闻体和媒介角色定位。可以说,深度报道的时代已经来临,而整合性已成为深度报道的重要特性。  相似文献   

15.
深度报道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报业的优势之所在,是传统报业应对互联网冲击的一个重要法宝.因此研究深度报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深度报道近年来受到了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并且国内新闻学学者探讨和研究了很长一段时间,这些研究多从业务角度切入,或者是分析某个深度报道的栏目或典型作品.本文首先从深度报道的定义入手,理解深度报道的内涵.通过辨析深度报道的定义、研究深度报道的特征和分类,为深度报道勾勒一个简单的形象.  相似文献   

16.
刘文功典型报道是近两年公安战线典型的报道中较为成功的案例之一。以此为例提出了典型报道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实事求是写典型,防止片面性和绝对化;分析受众树典型,防止大众传播负效果;真情细节立典型,防止报道思维模式化。  相似文献   

17.
武当建筑文化是武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当道教建筑设计思想和施工技艺中所包含的等级观念继承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等级制度,并在武当山建筑群中有更为突出的表现和较为典型的实例.“数”、“质”、“文”、“位”四种列等方式在武当道教建筑实践中演化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向度的多个方面的等级表征。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社会性传媒,微博促使传统媒体在新闻生产、传播方式、受众信息接受等方面发生了从“组织化”向“社会化”的转变,尤其是挑战了调查性报道等深度报道的新闻生产路径和传播模式.一方面,微博技术颠覆了传统调查性报道单向、封闭的生产路径,内容选择及调查过程由记者主导转向大众协同合作,报道权利由集中转向分散;另一方面,报道模式不再直线孤立地进行,逐步转向开放、复杂、循环的多元格局.  相似文献   

19.
教育研究思维方式的类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研究对象观”与“研究思维类型”这两个维度对教育研究进行类型分析,提出了由“前提性认识”“提问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这三个层面构成的分析框架,结合一些典型的研究案例,探寻教育研究中思维方式特征变化的轨迹,以及不同思维方式在空间上“共在”的现实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新闻深度报道是《新闻采访学》中的重点难点,并且在日常运用中也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新闻是报道、表达出新闻的形式”。新闻深度报道是新闻报道的一种形式,它适合于对报道的事态、事件作深层次的剖析,具有深入探究的优势,对重大新闻事件,社会问题与社会现象作有背景介绍、有分析的解释、有归纳预测的报道点评的展示,是一种延伸和拓展新闻领域的报道方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