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的发展观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目前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现状却与科学的发展观相背离。农村成了社会投资、银行、商业网络、青壮年劳动力、社会保障遗忘的角落。这种现状直接影响到我国整体经济的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必须从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业补贴、增加社会资金对农业的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改革农村金融体制、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多方面入手,来促进城乡之间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基于家庭联产承包制建立的“统分结合”双层农村经营体制,“分”之后“小生产”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得以延续,农村产权制度也没有发生根本性变革,导致现代农业生产要素植入困难,无法顺利实现传统农业的现代化改造.四川农村经营体制创新的实践表明,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日益多样化,农户的农业专业化与兼业化生产经营并存;虽然自下而上的制度变迁方式使农村经营体制创新表现出多样化,但农村产权制度仍然是制度创新的主要障碍.因此,我国农村经营体制创新应坚持“分”,创新“统”;改革的核心问题在于“统”的层面,关键是要全面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农村家庭的生计模式可概括为"农业生计模式"农业兼非农业生计模式"和"非农业生计模式"三种。新疆玛纳斯县凉州户镇新渠村的家庭生计模式经历了从以牧业为主到以种植业为主,到多元化发展的历程,生计模式的变迁是村民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变化及其自身发展的需要和思想观念的转变的必然结果。城市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现代化背景下,农村家庭生计模式变迁必然伴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一方面,农业的集约化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需要加大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引导村民转向非农生产,增加村民的非农收入;另一方面,要实现小规模农业生产向大规模农业生产的转变,农村需要引进农业技术人才,也需要政府的扶持。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同志关于农业的基础地位问题、粮食问题、农业的发展方向问题、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问题、农业经济增长的动力问题、乡镇企业的作用问题、农村贫困问题的重要论述,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学习这一理论,对于深化农村改革,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但是,近年来我国广大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滞后的问题已严重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进步,影响到农村和整个中国的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因此,建立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已成为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而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体制转型和农村经济的逐渐市场化 ,一些传统的农村养老保障措施功能弱化 ,社会变革急切地呼唤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建立与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从试行到推广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然而 ,其中也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需要在实践的探索中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是农业文明的标志,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农村经济建设追求的目标,所体现的是人的生存与发展。把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与加速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生态环境,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体现农村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具有长期的农村经济发展战略意义和科学地推广先进技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经济、科技的发展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计民生,而农村公共图书馆农业信息平台建设成为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必须加强农村公共图书馆的农业信息平台建设,为农业相关部门的学者、科研人员以及农民提供准确、优质的农业信息服务,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正处在三个转变之中:在生产方式上,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在经济体制上,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农村经济要发展、要改革,农民要富裕、要技术,农村大量劳动力将投入流通领域,实现一、二、三产业综合经营,从整体上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综合生产力。在这种挑战下,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刻不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城乡差距的日渐扩大,“三农”问题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凸现出来。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农村现代化的最后实现归结于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农业工业化、农民市民化是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这个新阶段的中心任务就是要进行战略性调整。它既是解决当前农产品卖难和农民增收难的现实选择,也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良性运行和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更重要的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就开展农科教结合来产,读解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基本功,服务农业农村结构调整是基本要求。进行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成因:首先是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客观需要。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呈现十大变化,即:工业经济由  相似文献   

12.
价值理性、工具理性视角观照下的农村教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国家现代化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是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农村教育发展既是农村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和建设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也是它的重要目标。农村教育落后的表层原因在于农村经济落后,但其根源则在于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及与其相适应的制度安排问题。解决农村教育问题首先是解决价值理性问题,其次是在价值理性引领下利用工具理性综合治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位从农村革命和改革中获得巨大成就的领导人,毕生都关注着中国农民问题,关注着农村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他们形成了各自的农村发展战略思想,对中国的农业发展道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主要从三方面揭示了两位领导人的农村发展战略思想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现代化战略,曾使我国在一穷二白的农业大国的基础上,迅速地建立起一个初步工业化体系,然而这一战略是以牺牲农民利益为前提的,由此我国农村与城市被制度化隔开,形成了经济、政治、文化上明显异化的二元结构,这一结构从劳动力流动、身份转化、心理变化等方面阻碍着农民现代化。推进农民现代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环节,为此可采取以下措施:变革现有的户籍制度,为农民身份转变创造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创造农民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农民现代化意识与生活方式等。  相似文献   

15.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村经济适应市场的现实选择,是实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建议:深化改革,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创造稳定宽松的外部环境:制订政策和规划,科学推进农业产业化,等等。  相似文献   

16.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治国思路上的重大变化。治理“三农问题”,须进一步改革农业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领域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一是实行“双田制”改革,建立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二是理顺教育经费投入关系,解决农村教育经济困难;三是坚持“多予、不取、放活”方针,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四是合理分配国家政治资源,加强农村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华大地上产生了具有广泛影响的“乡村教育运动”,开创了中国近代农村职业教育的先声。从现代性视角,审视倡导者在“乡村教育运动”中的思想以及其对于现代性的肯定与批判,对于办好现代农村职业教育,助力实现城乡一体化、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农村职业教育应当适应现代农村发展需要、推动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建构、满足农村广泛群体等发展要求,助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从而凸显其对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农村现代化主要由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三个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部分组成。农村城镇化是农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农村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发展过程。小城镇对农村工业化和现代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小城镇的规划、建设与发展不仅仅是考虑自身的现代化,更要将其置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村现代化的大框架中来思考,来谋划。围绕促进农村现代化,小城镇的规划、建设与发展要有新思路,要勇于创新。健康发展小城镇,必将有力地促进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大量的农业人口从农业部门转移出来,被新兴的现代化工业所吸收,这是全世界工业化过程中一个普遍性的规律.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进程也表明:随着工业化进程的逐步加深,农村人口的比重将会不断下降,城市人口的比重将会不断上升,直至超过农村人口的比重.一个农村人口占79.4%的中国,在今后如何实现经济的腾飞也必然涉及到这么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可以说,适度地把我国农业人口从农业领域里转移出来,特别是把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来,使农业人口的绝对数量下降,非农人口的比重上升,从而实现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民生活的富裕化,直至推动国民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意义将会十分深远.因此,我们一定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具体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特点、成因及对策,以便更清楚地认识到潜伏于我国农村的这一巨大社会问题对国民经济的重大影响,从而更好地解决目前中国的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20.
提高城市化水平,对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表现在农业上:人口城市化才能从根本上改造农业落后的生产方式;人口城市化可以为农业提供广阔的市场;提高城市化水平可以增加农民占有的生产资料;农业需要城市工业资金扶持;农业依靠城市工业提供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表现在农村工业上:农村工业是城市工业扩散的结果;城市工业有许多方面影响和制约着乡镇工业的发展;农村工业可与城市工业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城市可以使乡镇企业适当集中。加快城市化步伐,应把战略重点放在县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