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中、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中美两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的比较研究,分析其管理体制、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并结合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借鉴其成功经验和科学管理方法,探索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合理管理体制,为我们进一步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办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高校高水平竞技体育,为健全和完善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竞赛制度,尽快与国际接轨,为建立和健全各种法规制度,为提高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社会化程度,为我国高校体育改革和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平衡记分卡理论为指导,探讨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应用平衡记分卡进行战略管理和绩效评价的要素、特点,分析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绩效计划编制流程与绩效指标设定原则,初步以平衡记分卡理论设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绩效指标体系,以加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战略管理和绩效评价。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探讨了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在道德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体育道德建设现状进行了研究,全面分析了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体育道德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体育道德建设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4.
从绩效管理的角度出发,将平衡计分卡应用到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绩效评估中。通过对当前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内外环境的分析,采用SWOT分析法制定运动队发展战略,从主办方——学校、运动队内部流程、运动队经费、运动队发展四个维度构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最后,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绩效指标的权重,从而实现对运动队实现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办学模式,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运用文献法、比较法、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当前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办学体制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办学无论在学生就业状况、工作能力表现、对学校、对国家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贡献方面的成绩都突出.但同时也发现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体育特长生学习基础较差、高考入学形式过于复杂、各校教学管理模式差别较大和学校对学生文化学习重视不够等.结论肯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办学是必要和可行的;同时建议全国实行"体-教结合"的体育强国政策,以高校创办高水平运动队办学为中心,刺激中小学积极创办运动队,使运动员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的文化教育和训练紧密结合,并加强对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办学质量的监管.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正处于结构转型阶段,培养模式由单一向多元发展;公平竞争不仅是行为模式而且还是思维模式;教练员的业务水平是我国高水平运动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经费保障是我国高水平运动队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人力资源是我国高水平运动队可持续发展的首要资源。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浙江省试办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为研究对象,包括杭州、宁波、金华等地区共六所试办高校。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分析影响浙江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竞技水平的五大主要管理因素:项目布局、教练员、运动员、学校投入和运动竞赛的经历;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和管理中的一些对策,为推进浙江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良好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困境和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是我国竞技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专职教练员的缺乏、高水平运动员的不足、资金来源的狭窄,以及资金的匮乏等多方面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通过对现阶段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困境的分析,力求从教练员的聘任和管理、运动员的选拔和培养、资金的筹备以及学校的领导等方面寻找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持续、健康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福建省6所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作为研究对象,对福建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教练员队伍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探讨了相关的发展对策,以期为21世纪福建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校高水平集体球类项目发展布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高校高水平集体球类项目运动队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对高校高水平集体球类项目的发展布局进行研究,并指出在发展布局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得出的主要结论是目前我国高校高水平集体球类项目的发展布局呈现出不均衡性的特点,主要表现为:试办高水平集体球类项目运动队的高校分布不均衡;集体球类项目群中各个项目的试办高校和运动队分布不均衡;我国办高水平集体球类项目运动队的高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不均衡。最后,对我国高校试办高水平集体球类项目的发展布局提出建议和对策,研究将对我国高校高水平集体球类项目运动队的合理布局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帮助。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成立近20年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运作状况,认为其运作上尚存在着以下诸多问题:1)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成为竞技体育收容站;2)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丧失自我造血机能;3)对群体活动的冲击;4)与高校大学生群众性体育脱节。认为造成这些弊端的原因主要为:1)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定位失当;2)认识存在误区;3)办队观念上的陈旧。  相似文献   

12.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初探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已走过了十几个春秋,这项举措不仅促进了高校竞技体育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同时也带动了高校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发展,并实现了我国高校竞技体育走向世界大运会的战略目标。但是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尚属于探索阶段,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分析了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并提出了解决方法,以促进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经历了近三十年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其运行和行政宏观管理都有了比较完善的体制。但各高校的办高水平运动队也都有各自的不同,而高水平运动队队员的文化基础和各项目成绩水平是互不相同和参差不齐,在既不影响其大学学业的基础上又要保证其运动成绩的提高,这给在校大学运动员的学业和运动训练的管理带来很多困难和问题,同时也成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提升和发展的瓶颈。文章用矩阵理论和动态的全面的优化管理体系模式来调控高水平运动队在"学"(文化学习)和"业"(运动训练),为优化和管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探索和构建一个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对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项目布局及招生情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学校少、规模小、布局单一;大多数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运动员来源严重不足,整体运动水平不高;并对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规模布局、招生政策和相关制度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5.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作为奥运争光计划的后备人才输送站,将对中国体育的腾飞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不同层次高水平运动队的目标客观地认识和评价,采用目标管理[1]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作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高水平运动队科学发展和体育课程改革的特点进行分析,从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层面,提出通过科学发展高水平运动队来推动高校体育教学与群体工作并最终达到高水平运动队与体育课程的科学、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湖北省12所高校20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创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总结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明确发展方向,寻求发展对策.提出建立更完善、更科学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机制,并对我国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为各级职能部门和各高校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8.
对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困境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透视困境中的大学高水平运动队,对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影响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主要问题有:思想认识、运动员、教练员、教育主管部门和校方管理层、项目设置、保障等,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统一认识、增加比赛机会、提高教练员水平、经费扶持、拓宽办队模式、扩大招生渠道等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能为我国困境中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未来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并运用近年来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理论研究成果探讨了未来我国高枝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旨在把握其未来发展趋势,寻求一种先进的、适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并能与国际接轨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0.
审视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与发展,分析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培养方面存在的缺陷.提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办队目标应当坚持“培养人”的目标,体现体育价值的目标,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目标.通过理顺学习、训练、竞赛管理体制,拓宽运动员、教练员选拔渠道,加强运动队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提高科学训练的程度来达成目标的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