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玲 《中国出版》2016,(10):55-58
当前我国已确立了较为完善的网络著作权制度体系,但在法律适用方面,仍存在信息网络传播权间接侵权责任规定模糊、过错认定方法不一、管辖法院难以界定以及侵权损害赔偿数额难以计算等问题。立足于司法实践来对现行立法予以补充和完善,不失为解决信息网络传播权法律适用问题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主要国家有关网络信息提供者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例外规定,选取较有代表性的法律规定作为分析依据,结合图书馆当前信息服务涉及的网络信息传播行为,剖析图书馆在临时复制、系统缓存、登载有侵权材料及提供信息搜索方面,作为网络信息提供者可以享有的侵权责任例外。在此基础上,将网络侵权责任例外的规定划分为针对网络直接侵权责任例外的规定和针对网络间接侵权责任例外的规定。  相似文献   

3.
学位论文是未发表的个人作品,学位论文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受《著作权法》和《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保护,在学位论文作者没有把论文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明确授予高校的情况下,无论其传播范围如何,高校图书馆自建学位论文数据库并通过网络提供服务的行为都不适用合理使用和图书馆例外的规定,是对作者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4.
数字图书馆与"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侵权界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倩 《图书馆界》2003,(4):10-14
数字图书馆作为一种新兴的知识交流与服务模式,其实质是网络时代图书馆原有服务模式在空间与时间上的放大与延伸,与“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侵权行为有着本质的不同。解决数字图书馆与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冲突与矛盾,需要从著作权法的进一步调整完善与数字图书馆自身的合法化、规范化操作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本文梳理中国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立法演进过程,对正在修订的《著作权法》关于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内容修改提出建议。在完善信息网络传播权立法时,需要注意各种法律法规之间的相互协调,科学界定新生的网络概念,准确划定权利的边界,统一侵权过错的认定标准,确定侵权赔偿的最低额度。  相似文献   

6.
档案信息网络传播给人们带来一系列便利的同时,也在知识产权、隐私权、查询权、侵权行为难以控制且调查举证困难等方面对现有的法律体系提出了挑战。本文首先厘清了档案信息网络传播的概念,进而深度剖析了档案信息网络传播对现有法律体系的挑战,最后提出了构建档案信息网络传播法律机制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7.
网络链接与权利人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军 《现代传播》2007,2(1):120-122
为了适应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的需要,2001年修订后的《著作权法》赋予了著作权人、表演者以及录音录像制品制作者(以下简称为权利人)以信息网络传播权。设链者为用户设置指向第三方侵权文件的链接行为是否构成对权利人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侵犯应当分别而论:善意设链者的网络链接行为不构成侵权,恶意设链者的网络链接行为则构成侵权,其在性质上属于共同侵权中的帮助侵权。  相似文献   

8.
信息网络传播权--数字图书馆应予以关注的权利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分析了数字图书馆建设中涉及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知识产权问题,提出应对措施,以防止和减少数字图书馆建设中信息网络侵权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当前,手机已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被公众所广泛认知的"第五媒体",即手机媒体。手机媒体内容作为无可置疑的著作权法涵盖客体是手机媒体传播的主要对象,其信息网络传播权因手机媒体传播方式的多样性而受到巨大威胁。手机媒体内容信息网络传播权研究是著作权法学理论应用于手机媒体领域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文章以手机媒体内容的作品性为研究基点,探讨其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内涵与特征,进而界定了常见的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10.
公益性数字图书馆因没有合适的著作权授权模式而遭到质疑甚至侵权起诉。本文从网络环境中最核心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入手,结合《信息网络传播权条例》相关规定,提出公益性数字图书馆的信息网络传播权"附义务默示"许可授权模式,通过与相关制度的比较,从实际需求与理论及立法分析,借鉴实践做法,以著作权平衡利益、促进文化传播的宗旨为考量,论证该授权模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阐述声像资料在信息网络传播服务中与知识产权相关的问题,分析“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设立对声像资料在信息网络传播中的影响,并提出了解决其影响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适用于图书馆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例外的基本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分析了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立法模式与信息网络传播权例外的类型,剖析图书馆的业务与网络传播的关系,将可适用于图书馆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例外按照不同的标准分别划分为两大类型:从信息网络传播权立法模式来看,可以分为适用于图书馆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例外,以及以承载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功能的若干项著作权专有使用权例外所构成的、可适用于图书馆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例外。从信息网络传播权例外的适用主体来看,可以分为适用主体为图书馆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例外,以及适用主体为网络信息提供者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例外。  相似文献   

13.
以美国现行著作权实体法、澳大利亚现行著作权实体法和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为基础,从信息网络传播权立法模式的角度,将适用于图书馆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例外分为适用于图书馆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例外,以及以承载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功能的若干项著作权专有使用权例外所构成的、可适用于图书馆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例外,并深入分析这种适用主体为图书馆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例外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14.
宋义 《新闻前哨》2003,(9):21-22
新闻机构在传播新闻的过程中,由于过错使他人的合法权利因新闻传播而受到侵害,需要承担一定的民事责任的行为就是新闻侵权。在新闻侵权中,主要涉及到人身权、财产权和知识产权。这些侵权行为,都是我们通常所指的行为侵权。新闻媒介及其从业人员是侵权的主体。在这里,我们要谈另一种行为侵权,那就是对新闻媒介进行新闻传播自由权利的侵犯。 我们知道,新闻传播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化的过程,它包括新闻采访、新闻编辑和新闻发布三部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认为,图书馆通过镜像提供数据库资源不仅仅是技术自动安排的结果,深度链接也不是侵权的直接依据,需要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权利内容分析具体行为并结合行为人的主观状态来认定是否侵权。  相似文献   

16.
三面向公司诉重庆市涪陵区图书馆一案凸显了"一般链接"和"深度链接"的问题."深度链接"是否侵权,早在<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务例>出台之前便已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以"深度链接"为依据进行侵权认定,无论从司法解释还是司法实践上看都缺乏依据.本案启示图书馆,在提供链接服务时需要对被链接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筛选、调查;认真对待侵权通知,及时断开涉嫌侵权链接.  相似文献   

17.
信息网络传播权的问题及应对之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网络传播权,即以有线或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作权人有权在因特网上自行传播在法定许可范围内的作品,有权许可他人传播作品,禁止他人未经许可而传播作品。由于我国网络信息纠纷多且网络状况复杂,理论界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又相当缺乏,同时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保护办法尚未出台,现实生活中信息网络传播侵权的事件仍时有发生,且花样不断翻新。  相似文献   

18.
"信息网络传播权"对信息资源管理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介绍了“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出现,分析了信息网络传播权对数字图书馆馆藏作品采集、图书馆服务的制约,提出了图书馆界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我国数字图书馆网络资源侵权案入手,在分析我国近年法院受理的数字图书馆资源网络传播侵权行为案件的基础上,对侵权案件的特征、侵权方式以及侵权原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数字图书馆资源版权保障机制和规避侵权行为的可行性解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的网络服务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图书馆界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制定,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天的图书馆服务对网络环境的高度依赖,以及信息网络传播权对图书馆网络服务的制约,决定了图书馆界必须代表社会公众利益作出不懈努力。已经实施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为图书馆活动带来了保障,也形成了制约。图书馆界面临着新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