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4 毫秒
1.
对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侵犯商业秘密罪 ,是指行为人以盗窃、利诱、胁迫或其他不正当手段侵犯他人的商业秘密 ,给商业秘密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该罪是否成立 ,应从其构成特征进行分析 ,同时要在司法实务中划清本罪与假冒专利罪、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的界限。  相似文献   

2.
"马尧海案"所引发的巨大争议,迫使我们重新审视我国刑法所规定的"聚众淫乱罪"。从刑法学角度,基于刑法的谦抑性,无被害人犯罪应当除罪化;从宪法学角度,公民享有自我决定权,对公民权利的限制必须符合宪法意义上的比例原则。私密性的聚众淫乱行为如被入罪,即属于无被害人犯罪。这侵害了公民的自我决定权,亦不符合宪法意义上的比例原则。  相似文献   

3.
非法出售、提供试题、答案罪是指为实施考试作弊行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的试题、答案的行为.在司法适用中,对该罪的行为对象、客观行为和犯罪主体应进行合理的界定.该罪属于行为犯,应当以行为犯为标准科学认定其犯罪的停止形态.在罪数方面,应注意该罪与相关犯罪在构成要件上的差异,只符合一罪的构成要件的,按所构成的犯罪论处;同时符合多个犯罪的构成要件的,应按想象竞合犯的处理原则论处.  相似文献   

4.
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等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作假证明包庇其犯罪事实的行为。两罪在行为的客观方面以及主体层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两罪在客观行为方式上存在着一定的重合,即两罪客观上都可以由作假证隐瞒他人犯罪事实的行为方式构成。而对伪证罪和包庇罪的准确区分要立足于对为他人作假证隐瞒其犯罪事实这一行为的准确定性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5.
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在民事、行政和刑事领域都有相关的立法规定,但是在刑事领域所规定的侵犯商业秘密罪由于其立法目的不同于民事和行政领域,故对犯罪的认定较为严格。认定商业秘密罪的成立,必须在主体上认定与侵犯商业具有关联性,构成复杂客体侵犯性,主观上存在故意以及客观上对商业秘密产生实害性。  相似文献   

6.
刑法学视角下的网络赌球是侵害社会秩序法益的跨地域、规模化并以网络为工具的团伙式新型赌博行为。法律实务中司法解释类型化缺失和共犯、罪数认定模糊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网络赌球犯罪行为的刑法适用。在行为刑法的立场下,运用类型化思维将网络赌球分为参与型和组织型两类,应以法益侵害和犯罪行为的三性原理规范赌博罪和开设赌场罪的法律适用问题,主张以行为共同说解决网络赌球共犯问题,按数罪并罚或择一重处对网络赌球罪数问题予以处置。  相似文献   

7.
论醉驾入刑     
主要论述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应否构成犯罪以及危险驾驶罪的构成要件和刑事责任问题。  相似文献   

8.
体育休闲作为社会现象的具体体现,构成了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素。在相关的研究领域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人们对发展认识的深化。尽管其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热点,然而以往体育休闲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更多的是强调了"发展",对"可持续性"这一内涵的认识很匮乏,以致难以提供行之有效的解释理论和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以马克思实践定位过的人、具体人的本质为依据,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人,具有双重的价值取向:在人与物比较上,则"以人为本";在执政党或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比较上,则以民为本。这里的以人(民)为本的"本"是指以人(民)为"根本"。基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首要条件就是人民群众立场的坚定选择,这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具有的根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致人死亡"的刑法因果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为人与被害人的死亡之间需要存在因果关系。当刑法分则罪刑条款明确规定"致人死亡"并配置相应法定刑时,需要根据法定刑的高低判断行为人出于过失或者故意;当刑法分则罪刑条款未作明确规定时,可通过想象竞合犯理论予以解决,同时可将被害人自杀评价为相关条款的"情节(特别)恶劣"。应当废除组织、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利用迷信致人死亡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