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1 毫秒
1.
通信秘密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在世界各国得到普遍的确认与保护。中德刑事立法在侵犯通信秘密犯罪上存在显著区别,主要包括立法体系、犯罪对象、犯罪手段、犯罪成立以及诉讼条件等方面。侵犯通信秘密犯罪是隐私权刑法保护的重要内容,我国隐私权刑事立法的规定已经落后于实践需要。德国刑法关于侵害通信秘密罪的立法规定存在我国刑法值得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2.
明星代言虚假广告在我国的立法中存在一个很大的空缺。《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是国内法律法规中第一次以法律文本的形式将个人在食品虚假广告中的责任进行了明确认定。在这种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完善食品以外的其他领域对于名人代言虚假广告的法律法规,以及完善民事赔偿责任以外的行政、刑事等领域的违法责任的认定,已成为关系到消费者对名人代言广告的公信力可否保障的重要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3.
商业秘密作为一项重要的财产权利,受到我国法律的保护。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和《刑法》第219条是我们与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作斗争的武器。然而,由于我国保护商业秘密的立法起步较晚,法律规定不具体,又缺少必要的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因此在办理侵犯商业秘密案件的过程中,尤其  相似文献   

4.
对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侵犯商业秘密罪 ,是指行为人以盗窃、利诱、胁迫或其他不正当手段侵犯他人的商业秘密 ,给商业秘密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该罪是否成立 ,应从其构成特征进行分析 ,同时要在司法实务中划清本罪与假冒专利罪、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的界限。  相似文献   

5.
合同诈骗罪虽然规定在刑法分则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中,但就其本质而言,属于侵犯财产罪中的取得罪,取得型的财产犯罪以非法占有目的为必要要件。一般来说,非法占有目的中包括达到了刑事可罚程度的妨害他人利用财产的排除意思和遵从财物可能具有的用途进行利用、处分的利用意思。合同诈骗罪的本质在于利用合同进行诈骗,合同诈骗等于合同加诈骗,而诈骗等于欺诈加非法占有目的。合同的效力、欺诈行为和非法占有目的的有无,在合同诈骗案件的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认定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认定非法占有目的的有无是其中的关键。本文合同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做了相关探索。  相似文献   

6.
赵汗青 《职大学报》2003,3(4):64-66
现行民事诉讼立法对抗诉制度具体规定不完备,使人民检察院与人民法院在民事抗诉问题的认识上无法达成一致,民事抗诉的立法和实践均陷入困境。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首先要进一步完善我国民事抗诉的立法,规范民事抗诉的行使内容。其次要对抗诉的范围予以明确的界定。第三就是要进行审级改制。  相似文献   

7.
盗播体育赛事直播行为侵犯合法直播人的经济利益,破坏市场竞争秩序,严重危害体育赛事产业发展。由于我国刑法立法缺乏相关规范,民事赔偿责任不足以有效遏制该行为,导致体育赛事转播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无法发挥刑法预防犯罪、规制行为的保障功能。为有效保护合法直播人的广播组织权,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有必要对盗播体育赛事直播行为进行刑法规制。建议修改《刑法》第217条侵犯著作权罪,增加侵犯广播组织权的行为类型,以实现对该行为的刑法规制。该行为的犯罪化回应社会现实需求,满足法益保护需要,填补刑法立法漏洞,具有著作权法和政策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欧盟有关立法影响下,法国于2001年通过立法将就业年龄歧视纳入法律规制范畴,其后,有关法律制度进一步获得完善。立法上对“歧视”进行了概念界定,以利于判断行为内容是否违法。为了保护中老年人身心健康以及确保用人单位的业务经营,立法上还规定了不视为歧视行为的“例外规则”。有权利即应有救济,对此,法国对就业年龄歧视提供了行政机关救济、劳动法院救济、刑事司法救济三种权利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9.
就立法方式而言,西方大多将本罪界定为行为犯而不是结果犯;承认间接故意可以构成本罪;主张行为方式多样化、主体多元性.我国立法对客观行为采用双重欺诈性的立法模式;规定了细化式叙明罪状,兼顾了司法认定的可操作性和打击范围的广泛性;并对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采取同等保护主义,更符合金融学原理.但仍有不足:"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表述显得多余,对一些其它严重危及贷款制度的行为未采用明叙方式,采用结果犯的立法模式仅关注所有权带来诸多不足.  相似文献   

10.
新刑法第395条规定了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它在打击腐败分子方面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该罪在立法设置上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并且在配套制度上如个人财产申报制度、金融监管制度等的建设方面也需要加快立法工作的步伐。只有从立法和制度两个方面进行完善和加强,才能使该罪真正成为惩治腐败并且有效震慑其他潜在腐败分子的强大武器。  相似文献   

11.
西周是中国奴隶社会的繁荣时期,西周的法制思想、刑事立法、民事立法、引礼入刑及诉讼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在中国法律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刑法修正案(七)中新设立的罪名,即把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职权、地位或者其他影响,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的职权行为,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严重行为定为犯罪。本罪的设立体现了刑法的与时俱进,弥补了现有受贿犯罪立法的缺陷,有利于完善我国的刑事法网,同时也有利于与国际刑法接轨,但在本罪的认定过程中仍应严格把握两个问题,即本罪与受贿罪的界限问题,关于共犯的问题,以期对本罪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更准确的定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航道法(草案)》的各种意见,分析研究航道的所有权问题,《航道法》的立法目的、调整对象、基本原则、调整手段、体例,航道管理主体的职责,认为:航道所有权应明确界定为国家所有;《航道法》的立法目的应明确航道在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中的地位,而非仅为航运提供服务;《航道法》的调整对象是行政关系而非行政、民事关系兼备;《航道法》的基本原则存在数量不够、提法不准的问题;《航道法》的调整手段包括刑事、民事和行政手段;并着重提出应删除《航道法(草案)》第3章"航道资金"部分,将其有关内容写在航道建设和养护中;航道管理者应承担保护合法使用者权利、保障畅通安全的义务.  相似文献   

14.
商业秘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并运用商业秘密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的利器。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加强对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企业依据法律规定,从人力资源管理的各环节规范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的活动。采取有效措施充分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对于促进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协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商业秘密权的定义和法律属性是商业秘密权理论体系中的两个重要的问题。商业秘密是合法控制人采取合理保密措施控制的未披露信息。商业秘密权人对其合法控制的商业秘密所采用的保护手段具有不可侵犯性,这种保护手段的不可侵犯性就是商业秘密权。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环境下,公民的个人信息权利遭到侵犯的情况层出不穷。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立法跟不上信息时代发展的步伐,在个人信息保护和促进信息合法交流方面和很多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重视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工作,既要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也结合我国现实的情况和实践经验。本文从民事角度出发,分析个人信息的法律属性,探索在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方面的权利民事立法的可行性和重要性,并提出相关的民事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私法的立法有了长足发展。然而现有的规定不管在立法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存在明显的不足,很难应付涉外民商事关系的日益复杂化。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出台,相较于之前我国的国际私法立法,有了质的飞跃,其立法的价值取向也迎合了当代国际私法的发展趋势,如何研究和完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便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基于我国患者知情同意权的立法现状,剖析侵犯患者知情同意权的认定标准,并对侵犯患者知情同意权的责任承担方式和承担范围作出说明和解释。  相似文献   

19.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 ,对商业秘密的保护也日显紧迫。为将我国对商业秘密保护的法律达到TRIPS协定的标准 ,我国应制定一部统一的《商业秘密法》。在未来的《商业秘密法》中要解决好商业秘密诉讼中的举证责任问题、竞业禁止问题和侵犯商业秘密的赔偿问题。  相似文献   

20.
张娅 《职大学报》2015,(1):84-89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客体应为公民个人的信息权以及国家对公民身份的管理秩序,该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主观要件为故意。司法实践中侦查取证困难、起诉主体不明确造成了该罪认定中的困难。应明确相关主体的行为规则以及该罪的具体界定标准,并完善公民个人信息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