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1 毫秒
1.
本文首先提出了2个当代城市研究的个案,并批判了他们对于城市及其空间建构过程的片面性理解;其次,通过回顾经典的城市理论,本文梳理出了身体、空间和城市之间的相关性;最后,展开了关于当代城市理论的探讨,从空间组织形式的角度去探讨了身体与城市之间的实践关系。总体而言,本文在西方社会理论的脉络中探讨了身体、空间和城市等几个重要概念,并强调了对于"身体"概念的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去理解城市及其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2.
通过回顾当前欧美关于体育社会学与身体文化研究间的论战,结果表明身体文化研究学者对于体育社会学的范围与研究方法已有所反思,并扩展了相关研究领域;认为两者间实乃殊途同归,并无本质上绝对的断裂;将相关论战置于我国的学术脉络下,呼吁两者应该求同存异,反思体育社会学与身体文化研究中的时间与空间向度,以社会记忆与社会空间为取向,在传统史学与地理学之外另辟蹊径,同时关注大众传播与媒体对于体育与身体文化的影响,更有利于发展我国的批判性体育社会学与身体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3.
胡科 《体育学刊》2016,(4):12-17
身体所在的世界是不断生成、充满变异的可能世界。对于可能世界的触及,身体的方式较之对象化思维方式更为本原;身体以在世存在为先决条件,通过身体实践,既涌现出身体存在的度,同时亦表达出身体自身、共构出多姿的可能世界。体育是基于身体在世存在领会的一种身体筹划,它不仅仅面向身体健康这一议题,而是以身体筹划而建立普遍的世界因缘关系,建构出迥异于思维认识的"身体-世界"图景。存在是身体在世的底线,超越存在、适应可能世界的生活,实现身体自由是体育之身体筹划的追求——身体始终在生成,世界不断在变异,需要体育来维系身体与世界的动态平衡关系;不仅于此,体育的意义还表现为可能世界中"身体-世界"关系互构所揭示的丰富世界景象。  相似文献   

4.
观察使用计算机追踪任务探讨任务性质、观察学习和身体练习比例对运动技能学习的影响。72名受试划分为开放性任务学习组和封闭性任务学习组,然后再根据观察学习+身体练习比例将受试随机分为25%观察学习+75%身体练习组、50%观察学习+50%身体练习组、以及75%观察学习+25%身体练习组,进行为期3 d的计算机追踪任务学习。第3 d学习结束后,对所有受试进行即刻测试2、4 h后保持测试和迁移测试。结果显示:对于封闭性任务技能学习而言,50%观察学习+50%身体练习的比例所获得的学习效果好于25%观察学习+75%身体练习的比例和75%观察学习+25%身体练习的比例;对于开放性任务技能学习而言,25%观察学习+75%身体练习的比例所获得的学习效果好于75%观察学习+25%身体练习的比例;使用相同比例条件下,封闭性任务技能的学习效果好于开放性任务技能。  相似文献   

5.
《中国学校体育》2020,(2):60-61
<正>正确的身体姿态是人体各关节、韧带、肌肉处于适宜紧张程度,且维持内脏器官正常功能的重要保证,对于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针对青少年健康成长中的身体姿态问题,课题组从问题产生根源以及危害的角度进行深入剖析,本文以期引起家长、教师以及学生本人对于学生不良身体形态和姿态问题的高度重视。一、导致不良身体形态和身体姿态的原因分析(一)生理学因素分析儿童青少年身体姿态异常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年龄与性别因素的影响。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  相似文献   

6.
在计划行为理论(TPB)的基础上,引入身体活动习惯行为与执行意向,构建扩展TPB(METPB)模型,检验该模型对9~19岁青少年群体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VPA)的适用性,探讨该模型对小学、初中及高中阶段青少年MVPA影响的差异。结果显示:假设模型的拟合度可以接受,纳入习惯行为与执行意向后,METPB显著地提高了其对身体活动行为的解释力。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对MVPA行为意向有显著性影响,解释了31.4%的行为意向方差;行为意向和习惯行为对MVPA行为有显著性影响,解释了18.7%的行为方差;执行意向加强了行为意向朝实际行为的转换。METPB模型对于不同学习阶段青少年MVPA意向及行为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其中:主观规范对小学生与初中生MVPA意向产生了显著性影响,而对高中生的MVPA意向并无显著性影响;感知行为控制对3个阶段学生的MVPA意向产生的影响随着学习阶段的上升不断增强。建议:在对于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干预中,政府、家庭、学校应重视培养学生对于身体活动参与的正确态度,提高其参与身体活动的意愿,培养其参与身体活动的行为习惯,且在对青少年身体活动干预时考虑学习阶段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测定身体各环节的体积及密度,对于进一步研究身体成份、体材评价形态的优劣,对于判别健康状况、身体条件、运动能力,选拔运动员和有关专业人材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测定人体各环节的相对重量,德国布拉温与菲舍尔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冰冻尸体割锯,这种研究方法对于选择样本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他们研究的人体各环节的相对重量是我们对于人体环节密度计算的  相似文献   

8.
身体锻炼的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日本女子营养大学的太田惠美子副教授在1994年第5期的《大众体育》上发表的《身体锻炼指导》一文中对于如何指导少年儿童进行身体锻炼提出了下列观点: 一、要指导学生学会调节体温 据1990如日本儿童的身体调查,平均体温不到36度的儿童在不断增加,孩子们的体温普遍降低的一系列问题在交错出现。以后的调查也表明,儿童的体  相似文献   

9.
观察和练习比例、任务复杂程度对运动技能学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验法,探讨不同的观察学习和身体练习比例及任务复杂程度对追踪任务技能学习的影响.将受试分为简单任务学习组和复杂任务学习组,然后再根据比例将受试随机分为25%观察学习+75%身体练习组、50%观察学习+50%身体练习组及75%观察学习+25%身体练习组,进行为期3 d的计算机追踪任务学习.结果显示:对复杂任务学习而言,50%观察学习+50%身体练习比例的学习效果较好;对于简单任务学习而言,3种观察学习和身体练习比例的学习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10.
韩俊 《健与美》2024,(1):78-79
<正>对于瑜伽而言,每个生命都是天之骄子,是自然最完美的作品。随着岁月更迭,环境变迁,自然赋予了所有生命自我保护、自我防御、自我免疫以及自我修复的能力。比如:我们的身体某个部位遭到创伤,神经系统会第一时间告诉大脑,身体会立即做出反应防止创伤扩大,并寻求其他自愈力的帮助;血小板立即向创伤部位聚集,阻止更多血液流失;  相似文献   

11.
<正> 所谓体育方法是指运用体育手段去增强学生体质的方法。由于受到自然体育思想的影响,在社会上形成了一个观念:体育等于身体运动,身体运动亦等于增强体质。其实,身体运动对于增强体质的作用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脱离体育方法盲目地进行身体运动,不仅不能很好地增强体质,而且还有削弱体质的危险。因此,研究体育方法的运用问题是非常必要的。在运用体育方法的问题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人类身体本能的体育运动哲学解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人类的根本性特征是铭刻于身体之上的,身体成为人类唯一能够感知的思想和实物存在.体育运动是人的自然需要和本能冲动,是一种寻求生存平衡、身体强大和生命意义的自然表达,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需,也是最为真实的情感体验.体育运动对于人类身体的忠诚与可靠,就在于它对于生命的保护,是人类唤醒身体本能运动的思想存在.站在人类身体本能的视角来探寻体育运动的历史路径,试图从中寻找属于体育运动的哲学线索.体育运动就是人类身体本能的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13.
选用网络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对哔哩哔哩“帕梅拉”虚拟健身社区进行深度访谈与参与式观察。将“帕梅拉”跟练视频参与者划分为五种理想类型,观察她们的身体样态呈现与交往互动内容,以窥见青年女性运动身体与互联网科技的互动生成,并讨论青年女性在社会网络空间中如何通过身体体现实现自我身体认同,进而揭示其运动身体在生活世界的感知内容及表达形式。研究认为:(1)运动身体由“缺席”到“在场”是身体与技术互动生成的标志且身体与世界的互相感知表现为相互作用力的粘连;(2)弹幕仪式互动将身体体现的即时表达转化为强烈的身份认同并试图与他人产生对话;(3)青年女性“反抗的身体”与“属自己”的运动是破除男性对于“女性化”压制以及“自我女性化”示弱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4.
女运动员闭经多见于长跑运动员,闭经与运动员身体组成密切相关,一般体重低、体脂少者易闭经;对于超长距离跑、训练强度过大者易闭经;对于以往有闭经或月经过少历史的运动员以及年轻运动员闭经发病率较高。但通过适当调整和治疗闭经是可以恢复的。  相似文献   

15.
从文化的视角对体育涉及的关键概念野身体冶进行了分析,比较了中西文化体系对于野身体冶的不同阐述,着重分析了中国儒家文化中的身体观。文章认为,人的身体永远是被嵌于某一文化体系中的身体,不存在有超越文化的身体,现代竞技体育对于身体有过于强调自然性层面而偏离人文精神的倾向,中国古代儒家所谈论的身体是建立在心性修养之上而非自然性本能层面的身体,儒家对身体的理解不是个体性的,而是联系于他人的存在,因此非常重视身体的礼仪实践。儒家身体观直接影响了中国古代运动的基本精神指向,对我们当今如何看待自我身体以及运动具有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适当的身体活动对于维持和提高老年人的健康和功能水平具有重要作用,而积极良好的环境被认为是促进老年人身体活动的关键因素。因此,老年友好环境建设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策略。总结归纳了老年友好环境与身体活动研究的相关文献,论述了老年友好环境包含的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服务环境3个方面对于老年人身体活动水平的影响机制,以期为老年友好环境建设和促进老年人身体活动领域提供新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7.
论身体教育的迫切性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近5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的平均死亡年龄约为53岁,分析其原因固然有多种,但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在我国从家庭到学校和整个社会都普遍地忽视身体教育.这其中既反映了数千年来人们对待身体的轻视和否定、压制和奴役态度;也说明过去一直以牺牲身体为代价的"读书做官,光宗跃祖"的教育传统迄今依然在继续作用.而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既需要倡导理性论者"体美智三统一"的教育模式和实用论者的身体教育学,也要立足后现代的身体观,重新认识生命和身体对于人生与社会的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学校是实施身体教化的主要场所,学校体育则是实施身体教化的重要手段,学校体育思想内在蕴涵了社会对于身体的教化预期;伴随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变迁,学校体育层面的身体,经历了军国民体育的国家化动员、自然主义体育的生活化回归、民族主义体育的民族化印记、技术教学体育的生产化取向、体质教育体育的物质化痕迹、健康教育体育的权利化突显等历程.无疑,学校体育思想的演变历程,蕴涵了深刻的身体内涵变迁景象,透过身体变迁景象表达的正是社会变迁的丰富图景.  相似文献   

19.
《中国学校体育》2020,(1):60-61
<正>平衡能力是维持身体姿势的能力,是做出各种身体动作的基础,是人体依靠其位觉、视觉及本体感觉等多种器官相互协调配合的一项基本能力,它存在于各项运动中又影响着运动效果。对于维持人体正常、完成基本动作及技能学习至关重要。对于运动学习而言,学习的过程实际是打破原有平衡,建立新的平衡;在对抗性项目中,集体对抗的本质是破坏对方平衡,  相似文献   

20.
轮滑运动近些年成为风靡全球的时尚运动之一,在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领域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轮滑运动在儿童、青少年、中年等不同性别的群体拥有众多的参与者。但是,轮滑运动在老年人群得开展不容乐观,由于轮滑运动项目本身和老年人身体的限制,参与人数较少。轮滑运动是适合老年人从事的体育运动项目,它对于老年人的身体能力和体质的改善和提高有重要的作用;对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