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对体育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理论构建,并用数理统计法进行修正,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项,构建了包含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37个三级指标的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给相应的评价指标项赋值,并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构建的体育旅游资源评价体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设计的评价体系可以较客观地对体育旅游资源进行评价,且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结合交谊舞项目特点及教学实践情况进行分析,对交谊舞课程学生体育成绩的评价体系进行了构建,并对评价指标进行筛选,确定二级指标中的技术动作、协作意识、进步幅度和出勤情况作为主体评价指标,运用权重评分法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综合评价,通过综合评价指标正确引导学生,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学习观,以便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3.
从课程理念与目标、课程编制、课程实施、体育资源的开发以及评价体系的建立几个方面,探讨了中小学体育健康课程研究的领域和方法,并指出只有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系统研究各种要素,才能推进体育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为全面提高高校体育工作的整体评价水平,使这一工作处在可测、可知、可调的状态下,从关系结构的层面研究以学生为评价主体的高校体育质量工程建设评价指标,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高校体育质量工程建设指标评价体系结构进行分析,运用spss17.0和AMOS7.0软件对所测数据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校体育质量工程建设指标评价体系结构由硬性指标、软性指标和隐性指标构成,其中硬性指标包括体育场地与设施,软性指标包括体育课、体育教师、体育社团及领导重视,隐性指标包括体育文化;进一步对高校体育质量工程建设进行分析,指出硬性指标、软性指标和隐性指标建设中不同性别、居住地及学校类型的学生评价中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构建学校隐性体育课程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文献资料研究法揭示了隐性体育课程的涵义和构建隐性体育课程的原则,对从隐性体育课程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与教学管理与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来构建完整的学校隐性体育课程体系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对建立体育课程资源开发评价体系的必要性、设定依据进行分析,建立相关的评价体系,并探讨了建立该评价体系的现实意义,旨在为更好的开发体育课程资源的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初步设计了6项一级指标、29项二级指标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评估体系,以期为加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提供量化评价标准,促进河北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健康、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经验选择的基础上,运用特尔菲法,构建了包含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环境资源的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40个三级指标的高校区域体育资源开发评价指标体系,丰富和发展了高校区域体育资源开发的理论和方法,为高校体育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为学校和地方政府制定高校体育发展目标提供有价值的对策与参考意见,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给出各指标的权重,为高校区域体育资源共事提供了评定指标,为推进高校区域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对山东省重点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开展状况及对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课程给师生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多数体育教师能够理解并按照新课程的理念进行教学,但同时也存在着课程资源匮乏、评价标准单一等问题。研究认为,应全面认识与把握体育新课程教育理念,体育教师角色需重新定位。要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和深度,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因地制宜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建立多元化的体育新课程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Delphi Method、数据统计、评估测试等方法研究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普通高校体育成绩评价指标体系及标准。评价体系融合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课堂教学、阳光体育三部分考核内容。实践证明: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的重新制定,对促进新时期大学生参加阳光体育活动、课程学习具有实用价值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1.
在体育旅游日益受到人们热衷的大背景下,对体育旅游进行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的挖掘,有利于提高旅游业的产业素质和整体水平,使中国旅游业向更高的层次迈进。体育旅游人文资源的开发正是迎合了体育旅游市场发展的新趋势,是旅游业发展的一条新途径。体育旅游人文资源评价是开发的基础,评价分值越高,开发价值越大。以中国体育旅游人文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量表研制为研究对象,运用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构建了体育旅游人文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模型树,用层次分析法获得了体育旅游人文资源各层次评价指标权重,在各级评价指标权重基础上,研制了体育旅游人文资源评价量表。体育旅游人文资源评价研究,将为体育旅游人文资源的开发和规划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特尔菲法、因子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结合教练员专业能力特点、岗位培训特点和实际工作需求,构建了我国排球高级教练员胜任力水平评价体系,并运用satty评判方法,确定了各项指标的权重,为体育相关部门科学、合理评价我国排球高级教练员胜任力水平提供参考,同时也为我国排球高级教练员岗位培训课程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和总结国内外学者对体育隐性课程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对体育隐性课程的研究大多停留在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进行体育隐性课程进行理论性的概括研究上,而运用访谈、调查问卷、教学实验的方法进行实证性的研究则相对较少,获得的结果也十分有限,因而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不强。因此,对体育隐性课程的理论研究进行创新,同时加强对体育隐性课程的实证研究,这对高校体育隐性课程的构建具有积极地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县级体育现代化发展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是世界各国社会变迁的共同趋向.以甘肃省86个县级体育局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综合评价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 甘肃省县级体育现代化发展程度的评价过程包括有效评价指标的筛选、指标权重和基准值的确立、评价操作方法3项内容.其中,有效评价指标筛选及其权重和基准值的确立是构建县级体育现代化评价体系的前提和基础.2 甘肃省县级体育现代化发展程度评价指标体系包括2项二级指标、9项三级指标以及其所辖的27项四级指标及权重:体育系统硬件类、体育系统软件类.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黑龙江省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就如何更好地利用和开发体育课程资源,提高体育课程的质量和效果进行了探讨,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黑龙江省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对体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分析了体育校本课程资源的内涵及分类。研究认为体育校本课程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课程内容资源、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社会资源;对现有校本课程资源的调查分析与科学管理是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提。并提出了体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7.
从教学指导思想、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师科研能力、体育教学体系、职业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试图提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新思路,旨在转变传统体育观念,确立终身体育、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开发高职体育课程资源;在体育课程设置上应当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相适应,设置一系列适合学生未来职业特点的实用性体育课程;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加强教法改革,建立新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8.
以我国55名男子铁饼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体育测量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2轮特尔菲法征询专家的初选指标为基础,并结合统计学的定量筛选方法,最后确定12项身体素质指标为测试指标。通过测试、调查问卷及文献资料和网络的途径获得原始数据后,运用聚类分析及各指标与专项成绩的相关程度,确定了典型指标,并最终建立了评价体系,可为教练员制定训练计划、控制训练过程和预测成绩及选拔队员提供量化参数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课程资源、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民俗体育课程资源体系。结合山西省中小学民俗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现状,探讨了山西省中小学民俗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优势与影响因素,采用田野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对具体的民俗体育运动项目在当地的发展情况及走进课堂的可行性进行具体分析,为民俗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课程资源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和讨论.通过研究发现,当前我国体育课程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大领域,即体育课程资源的概念研究;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现状研究;体育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研究;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研究.在综述与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体育课程资源的研究展望:结合体育课程的特点以及哲学观,明确界定体育课程资源的概念,对课程资源进行合理分类;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加深对体育课程资源广度和深度的研究;在进行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时应该遵循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并注意结合伦理原则;领会新课程理念,关注特殊体育课程资源研究;重视体育课程资源内非物质层面的开发与共享;加强实践研究,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