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的西学翻译遇到的最大困难便是汉语中缺乏表达各种西方概念的语词.为此,以傅兰雅、严复等为代表的译家在坚定汉语完全有能力表达新概念这一信念的前提下,提出各种翻译方法并确立了引进名词术语的各种原则.  相似文献   

2.
谈的是民族语言翻译工作,但对外语翻译甚至汉语表达也不无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3.
本篇文章主要从新词语的含义、特点和汉语新词的维吾尔语翻译原则和方法两方面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重点提出了汉语新词语的翻译原则和汉语新词语的维译方法,其中包含3种翻译原则和6种翻译方法,使汉语新词语的维吾尔语翻译更加科学有效,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4.
英语新闻标题翻译技巧简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国际新闻报道中,英语新闻翻译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在英语新闻中,“标题被视作报道全文的缩写”。为了尽量吸引读者。编辑往往运用各种修辞手段,力争使新闻标题更具吸引力。这为英语新闻翻译带来挑战。翻译者需调动各种翻译手段,力争把原标题的意义和风格以汉语形式再现出来。为此,翻译时应兼顾三个方面:准确理解标题意义,尤其是要透过字面理解其深层意义;在不曲解原意的情况下发挥汉语特点,以增强译文可读性;在文化背景缺失的情况下。注意译文的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5.
作为地方县级广播电台的少数民族语言广播,每天都需要翻译大量的汉语节目稿件,为少数民族听众传递党和政府的各种信息。本文主要探析散居地区广播新闻汉朝翻译面临的实际问题,研究实际对策,以更好的水准为广大听众服务。  相似文献   

6.
新闻标题是新闻报道的精练概括。为了吸引读者的关注,编辑往往采用各种手段提升新闻标题的吸引力。这就要求新闻翻译工作者要把握英语新闻标题的特点,运用各种翻译理论和技巧,将原英语新闻标题的形、神、韵原汁原味地用汉语呈现在读者面前。本文主要分析总结了单则及双则新闻英语标题的编译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7.
李彬 《出版科学》2010,18(4):28-30
分析经管类译著常见的五类错误:译文不忠于原文,译文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译文不统一,关键词或短语翻译不准确,正文与注释不匹配,并提出编辑加工策略。  相似文献   

8.
翻译出版中编辑的角色与话语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曼·雅可布森区分了三种翻译:语内翻译、语际翻译和符际翻译。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是语内翻译;汉语与外语之间的互译是语际翻译;把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则是不同艺术符号之间的转换,是符际翻译。无论是哪一种翻译,都是译者心血的结晶;翻译作品若要最后出版并面对自己  相似文献   

9.
文化差异是翻译的一个难题,尤其是英语习语集中地体现了与汉语的文化差异,更是翻译的难点.本文分析了英语习语的来源以及英语习语与汉语的文化差异,对英语习语的翻译略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汉语西化的影响不容忽视。翻译体的病状主要表现在:滥用代词、滥用连词、滥用名词、名词抽象化、滥用介词和滥用被动式。出现翻译体是因为译者没有意识到英汉的异质性,照搬英语结构和语义。纠正翻译体需要认识英汉语的本质差异,把英语三分结构转换为汉语两分结构。  相似文献   

11.
邱莹 《采.写.编》2016,(1):292-293
本文主要阐述了新闻英语的词汇特点和新闻专业词语翻译技巧,以期我国新闻翻译工作者积极采用各种翻译技巧,准确、客观、生动的表达出原文信息,为我国读者传递出更优秀的新闻信息.  相似文献   

12.
汉语人名凝聚了汉语语言和文化特征,这些特征应该在汉语人名的翻译中尽可能地得到保留,然而在翻译实践中汉语人名英译状态却非常混乱.造成这些混乱的原因既有对汉语语言和文化的误解,也有我们在向外推广自身文化时的不自信.编辑实践中应重视汉语人名英译工作所存在的问题,梳理和探讨汉语人名英译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苗强 《中国出版》2012,(1):37-39
近年来有关对外汉语教材和中华文化产品翻译质量堪忧的声音不绝于耳,翻译质量成为制约汉语国际推广与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瓶颈。本文着力从制度、管理和编辑实践等方面探讨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北语社)在走出去过程中对翻译质量的有效控制,并通过对《汉语乐园》项目管理案例的深入剖析,介绍大型多语种项目保证翻译质量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许力琴  周晴  刘霞 《编辑学报》2019,31(4):398-400
利用科技论文中的案例,总结了“Spearman相关”表达中存在的问题:与Spearman有关的拼写错误;采用汉语翻译;Spearman后漏掉“相关”;混淆简单相关与等级相关;混淆相关与回归、函数。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5.
郭雪峰 《大观周刊》2011,(17):45-46
英语习语是承栽着英语民族特色和文化信息的固定表达方法。英语中有大量和动物有关的习语,这些习语文字干练、表达简洁、生动形象,蕴藏着多彩的文化知识,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生存历史、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要准确翻译这类英语习语,传达出隐含在习语中的深层文化信息,我们在翻译时可采用直译法、汉语习语套用改造法和意译法等多种手段。  相似文献   

16.
作为国家电台的哈萨克语广播(下简称哈语广播),我们几乎每天都从事着各种新闻稿件的翻译工作。众所周知,翻译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的产物,推动他们之间关系的发展,使异国民族或一国之内不同民族的文化为别国民族或一国内其他民族所共享、借鉴,从而促进各国民族文化的发展,促进一国内各民族的交流、融合与发展,推进社会进步,促进人类发展。哈语广播中的汉哈翻译则是把汉语新闻的信息,即思想内容,用哈语忠实地表达出来,使哈语广播听众能得到和汉语听众相同的新闻信息。  相似文献   

17.
跨文化新闻交流受词汇、语态、时态和句式等因素影响。刻板印象、一词多义和惯性思维引起交流障碍,英汉差异又造成语态颠倒、表达削弱和含义忽略等不良表现;英汉时态上的不对等存在、翻译和理解扩大了交流问题;对比英汉语,结构不适应、翻译不敏感和表达不贴切更加深化了文化鸿沟。本文从知识、能力和技巧出发,用日常知识积累、文化情景转换和跨文化思维技巧培养三种思路来探讨解决跨文化交流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汉语中没有定语从句,因此,要把英语中的定语从句翻译成汉语,就不可能做到形式对等,只能遵循动态对等的原则。本文在分析定语从句修饰、补充说明、分层叙述及发挥状语或状语从句作用四个功能的基础上,提出在翻译定语从句时,应按照尤金奈达提出的动态对等原则,将之翻译成汉语中的前置定语、并列从句,名词性从句以及状语从句等等。这不但忠实重现了定语从句所表达的信息,也能使译文通顺、流畅,易于为中文读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彼得·纽马克提出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视角,以杨宪益和霍克斯《红楼梦》译本为基础,对红楼梦中的习语翻译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在翻译习语时各自的利弊,提出两种方法应互为补充,灵活使用,最大限度实现汉语习语多层意义的传递。  相似文献   

20.
周浩 《新闻爱好者》2010,(10):46-47
翻译不仅是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形式上的转换,也是两种不同文化信息间的转换。中西方文化在文化背景、价值观以及社会习俗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因此我们在翻译的时候不能简单而机械地翻译。广告的目的是宣传产品,如果一则广告翻译不能恰如其分地表达出产品的特性和优点,就发挥不了其宣传的作用。因此广告翻译应根据广告语言本身以及目标市场采用各种翻译策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宣传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