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1 毫秒
1.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英国生理学家阿尔乞·巴尔德·赫尔查明,我们的骨骼肌肉的结构是不同的。一部分肌肉由快纤维组成,另一部分由慢纤维组成。快纤维组成的肌肉活动性强,能发出爆发力。而慢纤维组成的肌肉则能承受持久力量,更有耐力。赫尔指出,有趣的是这些肌肉和其它肌肉在同样的条件下消耗的能量一样。但是快纤维  相似文献   

2.
骨骼肌纤维中的肌红蛋白对体育训练的影响越来越受到生理学家的注意。人类的肌肉纤维可以以分为两人类型,即Ⅰ型肌纤维(也可叫作慢一红型肌纤维或者慢一氧化型肌纤维)和Ⅱ型肌纤维(也时叫作快一白型肌纤  相似文献   

3.
8.两种基本类型的肌体纤维对运动有什么意义? 答:首先要明确,不管通过什么类型的训练,两种基本类型的肌肉纤维,即快肌纤维(FT)和慢肌纤维(ST)之间是不能互相转换的。肌纤维类型的百分比组成不同程度地由遗传所决定。但通过适当的训练,可使快肌纤维或慢肌纤维发生选择性的肥大,快肌纤维或慢肌纤维的代谢特征和代谢能力也可相应地加强。例如短  相似文献   

4.
深泽 《网球天地》2009,(2):94-94
人体的肌肉,可分三种类型:白肌,瞬间可爆发出很大的力量;红肌,爆发力不强,但耐力很好;介于快肌和慢肌之间,通过锻炼可以向两者转化的中间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频正弦波振动(HFV)对制动大鼠比目鱼肌(SOL)梭内、外肌纤维肌球蛋白重链(MHC)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后肢制动作为废用性肌萎缩动物模型,对振动组大鼠施以HFV,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大鼠SOL梭内、外肌纤维MHC表达。结果①制动14 d后,大鼠SOL梭外肌Ⅰ型肌纤维的构成比明显减少,Ⅱ型肌纤维的构成比明显增加(P<0.05),SOL梭内肌纤维快缩型MHC的表达有所增强;②制动加HFV大鼠与制动组相比,SOL梭外肌Ⅰ型肌纤维的构成比明显上升,Ⅱ型肌纤维的构成比明显下降(P<0.05),SOL梭内肌纤维快缩型MHC的表达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HFV对制动大鼠SOL梭外肌Ⅰ型肌纤维向Ⅱ型肌纤维的转化和梭内肌MHC表达增强的趋势有明显的对抗作用。  相似文献   

6.
肌肉活检技术的广泛使用和肌肉分析种种新方法的采用,使人们对肌细胞结构和功能有了更好的了解,从而能够在肌肉分子、超微结构及生化水平上对训练所引起的种种适应性反应进行研究。人体骨骼肌由各种不同的运动单位所组成。姿位肌(如比目鱼肌)拥有更多的慢收缩、抗疲劳的Ⅰ型纤维,而时相肌(如肱三头肌)则拥有更多的快收缩但易疲劳的Ⅱ型  相似文献   

7.
<正> 训练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事,由于教练员们对短跑的特点认识不足,没有考虑到过多的耐力训练,会改变运动员肌肉的结构和类型,从而影响运动员速度的提高。运动员的速度,取决于体重、训练计划,特别是肌肉的类型和体积。人体的肌肉分为三型:慢红肌、快红肌和快白肌。慢红肌:不易疲劳,持续工作时间较长。日常走路这种最基本的活动由它完成。快红肌:持续工作时间短于慢红肌。快走和长跑  相似文献   

8.
在动物和人身上用交互神经支配和电刺激骨骼肌的实验证明Ⅰ型(慢收缩)肌纤维具有转变为Ⅱ型(快收缩)肌纤维的可能性,反之亦然。人体每种纤维的百分率与体育训练的关系已有人报告过。但是,耐力性训练使ⅡB 与ⅡA 的比率下降,而固定不动可使这一比率升高。这些研究表明ⅡA 与  相似文献   

9.
肌纤维与游泳训练──澳大利亚的游泳训练观念与方法郑闽生编译不仅仅是运动员,任何人生下来以后都有红慢肌纤维、红快肌纤维、白快肌纤维。红慢肌纤维又称之为Ⅰ型、红快肌纤维又称之为A型、白快肌纤维又称之为B型肌纤维。白快肌纤维(B)比红快肌纤维大,红快肌纤维...  相似文献   

10.
长跑与短跑的生化机制是不同的,一个杰出的运动员跑完42.5Km仅需两个多小时,在这个过程中耗能84KJ/分,总量可达12000KJ。 长跑者肌组织中含有Ⅰ型纤维可达70%。Ⅰ型纤维的生化特征是:①由慢神经传导纤维支配,所以纤维收缩缓慢;②血液供应丰富;③含肌红蛋白多,线粒体丰富,三羧酸循环和脂肪酸β—氧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11.
训练能否使两类骨骼肌纤维产生互变之我见山东师范大学体育系高慧莲目前,在运动生理、运动生物化学的学术研究中,对人体骨骼肌的两类肌纤维-红肌(慢肌)、白肌(快肌)与运动训练的关系及相互转化问题的研究,尚存在着两种不同观点,还未取得一致的结论。人体两类骨骼...  相似文献   

12.
定向运动员反应认知方式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57名中国定向运动员(男30名,女27名)反应认知方式的测试与分析,发现定向运动员的反应认知方式主要为慢而准确型、快而不准确型和快而准确型,以慢而准确型为主。优秀与一般定向运动员反应认知方式特征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准确性上,优秀运动员的准确性明显高于一般运动员。优秀定向运动员的反应认知方式主要为慢而准确型和快而准确型。定向运动可能具有要求运动员反应认知方式以准确为主要目标的特征。反应认知方式测试与评价可用于定向运动员的选材、个性化教学与训练。  相似文献   

13.
从肌肉特性看运动员的素质日本筑波大学腾田茂骨骼肌的作用被认为是决定最高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就肌肉的特性从遗传性因素较强的肌纤维组成和形态及代谢方面,探讨一流选手具有怎样的素质。1骨骼肌纤维的特性人的骨骼肌纤维是由慢肌纤维ST和快肌纤维FT所构...  相似文献   

14.
<正> 竞技能力的专门化不仅和运动技术以及参与活动的肌纤维有关,而且也和肌纤维的类型和新陈代谢有关。肌纤维主要有两种类型:快收缩纤维(FT)和慢收缩纤维(ST)。代谢机能也有两种:有氧过程和无氧过程。  相似文献   

15.
肌肉类型运动员的肌肉由快肌纤维(白肌纤维)和慢肌纤维(红肌纤维)构成,其比例是不相同的。多数短距离运动员的快肌纤维占的比例大,长距离运动员的慢肌纤维则占更大的比例。  相似文献   

16.
陆宗芳 《中华武术》2004,(11):44-44
众所周知,当马拉松运动员训练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其肌肉中的快、慢肌纤维比例要高于没有进行过专业训练的人,一般来讲要高于30%-50%。然而,在同等水平马拉松运动员中,快、慢肌纤维的比例也存在着区别,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即“耐力型”和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是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由农耕文化向工业文明转变,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换的必然过程,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不断向城镇集聚农村人口逐渐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使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对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带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快慢肌纤维的特点快肌纤维得名正因为它收缩快(30~50次/秒),而慢肌纤维则只有10~15次/秒。快慢肌纤维耐久力和张力不同。慢肌纤维因有氧代谢能力强,故耐久工作能力也强。一般认为慢肌纤维有氧能力强是由下列因素所致: 一.肌红蛋白含量是快肌纤维的2~5倍(Keul等,1972)。慢肌纤维呈红色也是由此造成。二.慢肌纤维线粒体多且大。线粒体中氧化酶的活性也高(Costill等,1976)。这样可以氧化更多的丙酮酸而防止乳酸堆积。三.每根慢肌纤维周围有较多的毛细血管(Baldwin等,1972),由此可以加快氧向肌纤维弥散以及代谢产物的排出速率。4  相似文献   

19.
魏博 《武当》2024,(2):18-20
<正>人们大多在公园里见到的太极拳都是慢悠悠的,习练者神态祥和,姿势舒缓,甚至随着轻柔的音乐翩翩运展,于是就认为太极拳是慢练运动。当然也有人断言太极拳是中华武功疾快而凶猛的拳术,慢不是其本来面目。众说纷纭,各持己见,客观地说,太极拳习练者数以百万计,且门派风格众多,有的是套路表演型,有的是健体强身型,但都是有快有慢。那么,太极拳究竟应该是快还是慢,其本质核心究竟如何,  相似文献   

20.
一、易犯错误:助跑先快后慢产生原因:助跑步频和步幅不稳定。纠正方法:1.跳高架前画上助跑弧线进行反复先慢后快的助跑节奏练习。2.在弯道区进行重复性先慢后快的助跑节奏练习。二、易犯错误:最后几步形成侧身跑及背对横杆起跳过杆产生原因:没有很好地做到起跳脚外侧着地和摆动脚内侧着地助跑方式来完成助跑起跳技术动作。纠正方法:在全程助跑中,当身体进入弧线助跑区时,身体要始终沿着弧线助跑并向内倾斜。同时,用起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