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
在课堂教学中,“时间”的科学支配和合理使用是体现主体、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重要保证。一、善于“挤时间”(一)在“讲”中挤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课堂活动时间,教师必须在“讲”中挤。1.不讲。(1)“已知”的不讲。我们知道,学习一篇课文,学生并不都是从零开始的,他们的知识储备不是零,他们的理解能力不是零,无处不在的母语环境和各自已有的知识基础,使他们都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起点。所以,什么都讲,显然没有必要。(2)“越位”的不讲。大纲和课程标准对各年级、各学段都有明确的教学要求,那些超越范围的、有悖于学生认识规律的,要坚决不讲。2.精…  相似文献   

2.
刘金生 《天津教育》2003,(10):12-13
当教师就得讲课,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可是,现代教育思想对我国传统教育观念的挑战,恰恰在这个“天经地义”上显示了强力,使我们不得不重新诠释“讲”的定义。眼下,满堂灌地讲,注入式地讲,确已声名狼藉;互动,探究,发展个性,关注生命的价值,这样的“讲”才合时入流。道理大家都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体;教学的目的不只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我们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培养创新型人才……听听教师们谈认识,看看教师们教学设计中的“指导思想”和撰写的总结、论文,给你的感觉是:声名狼藉的讲已经绝…  相似文献   

3.
林显生 《江西教育》2002,(10):10-10
《实话实说》成为家喻户晓的名栏目,它在一定程度上因崔永元而精彩。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氛围,主持人风趣幽默而又不失大方庄重的风格,令人常看常新。这不禁使人联想起我们的课堂教学来。如果在课堂上能营造出如《实话实说》的氛围,如果在课堂上能渗透一点“崔永元风格”,定能使我们的学生如坐春风,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但事实上,“一支粉笔一张嘴,四十五分钟讲到底”,或者“《教参》加《教案》,其他不用看”的教师,大有人在。教师们不可谓不卖力,课堂上辛苦万分,而结果往往是讲得“听众”垂头丧气,讲得教室成了“静静的…  相似文献   

4.
朱瑛 《湖北教育》2005,(4):24-26
我曾多次置身不同级别的观摩课、研讨课、公开课。在感受新理念给语文教学带来深刻变化与旺盛活力的同时,在珍视学生独特感受、理解与体验的同时,在师生、生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在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同时,亦感到我们不少教师很怕讲,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听课中,我们就经常看到教师让学生讨论讨论、表演表演,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学科教学还是心理辅导,都需要建立新的现代化教育理念,心理健康教育尤其要体现新的学生观,视学生为独立个体、发展中的个体。在团体心理辅导课中,“激讲”就是教师充分重视激发学生敞开心扉,激励学生讲出心中所想。如何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愿说、有话敢说,这跟教师的“激讲”水平大有关系。慎重选题,让学生有话可说选题是心理辅导成败与否的关键。选题是辅导活动的第一步,它确定“辅导什么”的问题,即确定辅导的方向。如果“辅导什么”不明确,“怎么辅导”就无从谈起。1.针对实际,慎重选题心理辅导课选题必须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要处处想到学习的主体——学生,时时注意激发学生强烈的主体意识与参与激情。按照新的理论,有效的学习者应当被看作是一个积极的信息加工者、解释者和综合者,他能使用各种不同的策略来存储和提取信息,他努力使学习环境适应自己的需求,从而使自己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记得有一次我准备区级团体心理辅导公开课,研讨的主题是人际关系。试教前,我想当然地选题:“诚信”。试教时的情景不堪回首,称得上是我的“独角戏”。除几个学生说了几件生活中有关诚信的事后,全体沉默无语。课后寻找原因:虽然这个话题在当今社会上正流行,关于诚信的事也比比皆是,但这一主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还是有一定距离的。由于学生缺少生活体验,对辅导主题根本不感兴趣,也就不可能进入角色参加活动,真情的流露无从提起,自然也就起不到什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申时芳 《贵州教育》2011,(5):25+38-25,38
如今,教育圈的“行话”——“赏识教育”、“尊重学生”、“善待学生”此起彼伏,从“尊重学生”演变到:“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学生永远是对的”、“学生就是上帝”……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产品是服务。享受这个服务的是学生,购买这个服务的则是家长和国家(义务教育),所以,家长是“上帝”(国家也是“上帝”),而学生不是“上帝”!学校提供教育服务,服务的直接对象是学生,服务的间接对象是家长、国家。家长和国家为教育服务“买单”,我们视家长为“上帝”、视国家为“上帝”是应该的。至于学生,虽然是服务的对象,但这是一个特殊的对象。我认为视学生为“上帝”不合适。家长被当做“上帝”了吗?现在,家长请教师吃饭,家长给教师送礼,家长给教师办事,这不仅是普遍的,而且也被人们认为是应该的。顾客是“上帝”,有顾客请营业员…  相似文献   

8.
高职教育需要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要进行教育创新、知识创新和人才创新,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在高职教育中开展创新教育,应使“职业性”和“高等性”达到高度统一,从而使“高等性”的要求成为不同职业领域创新教育活动的基础和支柱。  相似文献   

9.
周信达 《湖北教育》2005,(12):50-51
在美术课欣赏教学中,我们最忌讳的是“一言堂”、“满堂灌”。但是,教师埘“告诉”的忽视使欣赏教学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不少教师谈“讲”色变,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忽视了对作品背后所蕴含知识的“告诉”;不该讲的不讲,该讲的也不讲,让学生一味地独自欣赏与感悟,忽视了学生对作品的把握;紧紧抓住“电教灌输”不放,忽视了对问题的引领与讲解。这样一来,使欣赏教学过多地游离于形式。学生对作品的一知半解,  相似文献   

10.
于荣 《湖南教育》2004,(11):8-8
让孩子“跳起来摘到果子”,这是广大教师的心愿,也是教育的永恒追求。但我们目前的教育方式与手段,能否让孩子真正“摘到果子”,这就值得深思了。看看我们目前的学校教育吧: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师生的全部生活就是上课上课再上课。学生基本上是在老师的支配下度过的,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甚至双休日也排满了各种名目的补课、“特长训练”。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的生活和人生命运掌握在老师的手里。而我们的老师又是怎样的呢?他们为了学生将来能“摘到果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于是乎,按照自己的预想去要求学生:学生读书没有自觉性,所以需要强…  相似文献   

11.
有幸拜读了张成华老师在《班主任之友》2003年第3期发表的《学生不是上帝》的文章,感慨颇多。历经几个月的深思后,觉得还是有必要与作者及广大教育工作者来商讨这个问题。首先,文中对“学生就是上帝”的解释是不太准确的。“学生是受教育者,他们离做上帝的要求还很远。因为上帝是全知全能至高无上的。他无须接受教育,他的所作所为是绝对正确的……”这种解释令人难以接受,道理很简单,忽视了一个语法现象:“学生是上帝”中的“是”不是判断词,而是一个比喻词,“学生是上帝”是一个比喻句。既是比喻句,那么,本体(学生)和喻体(上帝)之间只要取…  相似文献   

12.
笔者认为,教师对自身心理辅导者的正视还不够。有的教师能做到和学生打成一片,但学生却不视其为“良师”;有的能受到学生的尊敬,但却不能使学生亲近。在心理教育上,我们也要提出  相似文献   

13.
先进教师的经验报告会,每年都要听好几场。听得多了,我发现了一条规律:模范教师们讲的最多是爱学生,用母亲般的爱,无条件地爱学生,尤其是“救世主”般爱那些来自单亲家庭的“问题”学生,师爱的力量巨大到使人脱胎换骨的地步。这当然没错,而且值得我们学习,但他们的爱是以牺牲家庭为代价的。  相似文献   

14.
数学理应成为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自学能力培养的主要学科。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独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尤其应当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尽量鼓励他们探索问题,自己得出结论,支持他们大胆怀疑,勇于创新,不“人云亦云”,不盲从“老师说的”和“书本上写的”。“指导——自学”教学模式是使学生不仅要学会,而且要会学的一个教学过程,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学到的技能技巧。我们说“自学”,不能一概否定教师的讲,问题是讲什么,怎样讲。我们认为应该讲精华,讲分析,讲思维。针对…  相似文献   

15.
“隐性教育”是指在中学思想政治工作中 ,教育者不直接向被教育者提出教育的目的和要求 ,而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 ,凭借一定的载体 ,通过渐进的、潜移默化式的教育方式、手段或途径 ,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良好的思想品德熏陶。“隐性教育”又不同于一般教育的特质 ,它不具有强制性 ,不直接向学生提出教育目标 ,不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 ,能使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高尚的情操 ,因而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中学思想政治工作中 ,教育者要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 ,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 ,教育者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 ,关心学生…  相似文献   

16.
根据高职生物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我们把食品检验技能作为本专业的培训和鉴定的职业技能。实现“双证书”制。为此,建好“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学生技能培养的有效保证;建好实训基地是保障技能培养的基础条件。要改革教学计划,使其与“双证书”教育要求接轨,并把职业技能教学融入到日常专业课程教学之中。要组织管理好集中培训工作及考评工作。同时,“双证书”制度要与时俱进,最终达到让学生获得“双证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师爱":教师素养的情感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师爱”的特点  教师爱学生是当师生通过接触、了解和不断交流之后 ,出自内心深处的一种悦纳其学生的内心体验 ,是心甘情愿的付出 ,是一种想到自己学生的存在就产生的愉悦或关切、关注。[1] 师爱是教师的感情在教育上的反映 ,它具有丰富的特点。(一 )“师爱”的广泛性美国全国专业教学标准署制定的优秀教师知识和技能标准中指出 ,“优秀教师热爱青少年 ,一心扑在学生身上 ,承认学生有不同的特征和禀赋并且善于使每个学生都学到知识。他们的成功在于相信人的尊严和价值 ,相信每个孩子的内在的潜能。”[2 ] 在学校教育中 ,教师应当平等…  相似文献   

18.
教育需要惩戒这是不争的事实。放眼美国、新加坡等国家,他们的教育惩戒是有板有眼、上纲上线的。大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抵抗诱惑和战胜诱惑的能力”。合理合法的惩罚是教育的一种手段,而惩罚带来的警戒作用才是惩罚教育的真正目的。留美博士黄全愈在《家庭教育在美国》一书中谈到惩罚的原则时说,“惩罚的目的是警示孩子什么不可以做,做了会有什么后果。不是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而是为教育孩子而惩罚孩子。换一句话说,惩罚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这又让我想起新加坡一位原中学…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的“两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两课”教师通过做辅导员助手、揭示“两课”对学生成长的实际价值以及与学生的心灵沟通,使学生接受“两课”教学内容,实现由“亲其师”而“信其道”的转变,是高职院校“两课”教学模式创新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对于物理教师来说 ,要让学生从学懂、学会到会学 ,而且负担又不过重 ,必须不断改革课堂教学 ,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让学生从被动学习中解放出来 ,积极主动地学习。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认为课堂教学“讲”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但是 ,为了实现“讲”的效果 ,达到“讲”的目的 ,“功”还在课外。首先 ,要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还得把“讲”的内容备熟、备深、备透 ,要吃透教材 ,抓住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对教材内容进行细化。比如 ,教授“电磁感应”一章 ,通过备课要明确学生应知、应会的内容 ,包括概念、现象、规律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