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抗日战争是一场全国各族同胞共同参与的关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爱国战争。抗战宣传漫画是中国的漫画家们为抗日救亡而创作的宣传保家卫国的漫画。漫画家们主要通过创办漫画刊物、印发传单、墙体作画等形式向民众进行抗战宣传,他们所绘制的漫画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和强烈的战斗性。中国的漫画家们用其独特的抗战方式,唤醒了广大民众的民族意识,为争取民族独立和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特殊的时期需要特殊的艺术,在全民抗日的洪流中,泉州画人也纷纷以实际行动,拿起艺术武器投身于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中。文章聚焦于民国泉州画人黄紫霞及其创办的抗战美术期刊《一月漫画》,分析其在抗战期间的艺术创作态度的转向与原因,以及《一月漫画》刊物和作品的主题、风格特点及宣传影响等,以此论述黄紫霞及其抗战艺术实践的时代性和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3.
《宜宾学院学报》2015,(8):24-30
抗战文艺丰富多彩,孤岛《文献》广泛搜求抗战资料,其中,绘画、音乐同属宣传战的生力军。抗战画作涵盖国画、壁画、年画、现代漫画和新兴木刻等,它们呼应时代要求揭露日寇暴行、刻画战斗场面和讽刺国际政治;民间曲艺、地方歌谣同样致力抗战宣传。《文献》之美术、音乐作品以多彩的形式诠释抗战标记历史,记录当时文艺人士保家卫国进行的种种努力。  相似文献   

4.
刘俊 《中国教师》2009,(Z1):27-27
漫画是一种融诙谐、机智、讽刺为一炉的绘画艺术,是国人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8年抗战期间,漫画也跟中华民族一道,历经着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较量、侵略与救亡的抗争。桂林抗战漫画运动围绕着"团结御侮"的时代主旋律,努力服务于全民族抗战的需要,呈现出一种"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开放局面。尤其是漫画展览(以下简称"漫展"),形式灵活多样,内容多姿多彩,在教育人民、鼓舞士气、打击敌人等方面作用显著,不愧是一支能征善战、出奇制胜的文艺"轻骑兵"。  相似文献   

5.
平面广告设计中漫画语言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涛 《华章》2012,(26)
漫画是在影视、书籍、网络等媒体中展示最多,流行最广,最吸引人的绘画艺术.通过其独特的漫画语言向人们传达幽默、讽刺、政治观点;弘扬社会道德,抨击丑恶现象,宣传社会公益.本文通过对漫画、漫画语言的界定,以及它们的分类、特点、功能的研究.同时以国内外著名漫画家的作品和一些平面设计作品为例,分析阐述漫画语言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抗战发生后,一批国统区漫画家来到延安,他们在热情歌颂抗战主题的同时,也用讽刺漫画作武器,批评延安社会的一些消极现象。延安整风运动前后党中央对漫画艺术的指导,使延安漫画家实现了政治和艺术的转变,并使延安讽刺漫画的风格发生了转变。  相似文献   

7.
中央苏区漫画是苏区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斗争、壮大力量、勇于牺牲的重要革命宣传形式之一。中央苏区漫画的创作方法从当时实际的革命政治动员需要出发,其目的是唤醒民众、团结力量、共同抗争,带有鲜明的阶级性、斗争性和革命性等特征。中央苏区漫画宣传的政治动员作用主要体现在革命动员、战争动员、建设动员等三方面。  相似文献   

8.
周越  仙子 《家教世界》2013,(2):253-254
漫画是一门大众艺术,传统漫画在漫画种类中历史较久,发行范围较广,演变也较为缓慢,但一直与人们的生活保持着联系,可以说是不老的艺术.论文主要针对传统漫画的特点及其在新时代下的功用予以论述,凸显其魅力,并列举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例子来说明其特点,将传统漫画与其它艺术形式做了比较,最后指出了新时代漫画作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创造出了一种百姓易于接受的且具有直观性、感染力强的宣传形式——宣传画、漫画。它的出现,唤醒了苏区民众参加革命,创新了苏区宣传形式,推进了苏区的文化建设,为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巩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熊大靠 《考试周刊》2012,(70):141-141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在中学历史关于抗战课堂教学中,运用历史漫画的尝试,实现探究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分析历史漫画的基本方法.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历史漫画中学习和认识历史。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延安和重庆漫画尽管在"抗日救亡"的总目的上是一致的,但漫画艺术的社会性和战时风云变幻的政治时局以及国共不同的经济、文化政策,必然决定了其题材内容的不尽相同。为了更好地窥探战时延安、重庆漫画运动的发展特征,对当今漫画创作做更深层次的文化思考,对战时延安、重庆漫画的题材内容进行比较研究便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12.
战时兵工内迁保护了中国兵工事业的基础和精华力量,形成了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最大的兵工生产基地,构建了以重庆为中心的中国战时兵工生产体系。同时,重庆兵工厂为中国抗日战争提供了近八成的武器弹药和军事装备,使重庆成为了抗战期间中国最大的军火生产基地和战略物资供应地,支撑了国民政府正面抗日战场的武器装备供应。  相似文献   

13.
政治协商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实现形式和政党制度的基本活动形式,是一种具有非常不同内容和形式的理论思维,与历史上的协商尝试有一定的联系.清末的谘议局和咨政院、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两党联席会议、抗日战争时期的国民参政会,以及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政治协商会议这些较有意义的协商尝试,都对中国政治协商制度的创建有一定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4.
华中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创建并发展起来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抗战期间,日伪不仅加紧对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封锁。而且还猖狂地进行各种走私活动,企图弱化我根据地军民的抗战力量。为保持根据地军民抗战经济力,华中抗日根据地政权非常重视反走私斗争,主要是针对粮食、毒品、货币和食盐等物资的缉私。通过强化缉私组织机构建设、建立健全缉私规章制度、构建高效廉洁的缉私队伍等一系列举措,有效地遏制了走私活动的泛滥,增强了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抗战实力。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缉私工作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其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的重庆美术十分活跃,其战斗性、大众性、艺术性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究其原因,与重庆成为抗战文化中心、抗日战争为重庆美术提供了新内容、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南方局的领导、有坚强的组织机构、受延安革命艺术的影响等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以往对常熟抗战史研究的著作中,注重于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斗争的记载,在全面、完整方面存有不足。《常熟抗战史印》首次以较多篇幅记叙了国民党军队在常熟的艰苦抗战,同时也对新四军和人民群众所开展的各种形式的抗日斗争作了生动叙写,从而告诉读者,只有真实反映国共两党、两军在抗战中各自所作贡献,这样的抗战史才是真实的、全面的。  相似文献   

17.
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通过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推动党的建设及抗战胜利进程。中共纪念活动作为中国共产党建设的一种途径,可以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民族凝聚力、政治认同感,将纪念活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相结合,在探索纪念活动历史作用的同时,也对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的建设有所涉猎。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全民性的反法西斯战争,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镇江人民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抗日救亡活动。文化教育领域内的抗日斗争同样开展得有声有色,卓有成效。他们通过形式多样的抗日文化活动与抗日教育活动,鼓舞了民众的抗日斗志,为镇江地区的抗日斗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抗战的严峻态势促使战时文艺工作者抛却成见,广泛汲取一切有益因子,最大程度地进行抗日宣传。于是通俗文艺被纳入“抗战”叙事的洪流,并创生出崭新的“抗战通俗”类“复合模式”,此种“复合”模式既推动了抗战文艺的想象力,又有力地展现了抗战文艺的多样风姿。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积极开展歌咏宣传活动,歌咏宣传的背后有着特殊的政治目的。从歌咏大会和歌曲文本入手,探讨民族主义背景下,国民政府歌咏宣传与"抗战建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力图彰显国民政府开展歌咏宣传活动的目的,充分展示宣传与政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