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为了谋求与经济实力相称的国际形象,正日益注重在对外传播中的国家形象塑造。但由于东西方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偏见,不是短时间能解决的问题。所以,这一任务的完成,可能需要对中国的媒体进行比较彻底的现代化改造,要花费很大的力气,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网络媒体的作用不可小视.  相似文献   

2.
从"中国舆论场"外的"妖魔化"到"刻板"形象的塑造,"中国议程"的主动权经常掌握在西方传媒的手中.在国际传播中,国家形象塑造的背后,是媒介权力的争夺."中国舆论场"影响力的扩大,以及积极主动地介入国家形象的传播,会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制造的广告和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在西方主流媒体的刊播预示着国家公关时代的来临。其实国家形象也隐藏在一些突发事件中,仔细比较西方媒体对中国王家岭矿难和智利矿难的报道,或许能为国家形象塑造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网络媒体在国家形象建构中的传播观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时代,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使其在国家形象构建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现阶段,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始终垄断着国际传播的主导权,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西方国家对我国日益关注,但其媒体构建的中国形象却与我国的实际形象并不相符,因此,发挥网络媒体的国家形象构建功能就显得尤为紧迫。  相似文献   

5.
刘新兰 《新闻世界》2013,(9):101-102
当前,中西方交流日渐频繁,媒体塑造国家形象的作用日益重要。中西方交流处于深度磨合状态,西方对我国国家形象的认知存在“位差”,媒体对我国的报道深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因此,西方媒体传达的中国形象并不能反映中国当前的现状。为让外界了解中国真实的一面,就需要增强我国媒体对外传播的针对性,而加强涉华舆情研究、尝试以他者眼光看中国,成为增强对外传播针对性、有效塑造国家形象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6.
政府形象的网络媒体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媒体是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渠道和载体,传者与受者在网络媒体的信息传播过程中处于平等的地位,其所构建的交往空间是一个自由而平等的交往空间,表现出了网络传播的主体间性特征。这对研究利用网络媒体如何加强政府形象塑造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只有充分认识网络媒体对政府形象塑造的优势因素和劣势分析,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构建政府形象的网络媒体良性通道,使政府形象在网络媒体信息传播中实现最优化。  相似文献   

7.
信息传播全球化、多元化时代,向全世界树立中国的国家形象意义重大,而互联网具有多种得天独厚优势,同时又有难以克服的弊端。研究中国网络媒体对外宣传的现状,探讨如何利用互联网扬长避短,积极为中国塑造国彖形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信息时代,传媒在国家形象塑造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其中,网络作为无国界、全球通的迅捷媒体,战时可以大大提高舆论传播的效能和战斗力,和平时期则是进行文化扩张和渗透的阵地。有学者称,谁赢得网络媒体的控制权,谁就赢得舆论上的主导权和制信息权。有的西方大国在全球信息流通中一直处于霸主地位,美国网络媒体在构建国际主流舆论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家形象塑造、国家形象传播、国家形象提升成了很热门的话题,而承担这方面工作的研究者,大都在新闻传播学界。也因为这个问题的起因之一似乎是西方主流媒体的涉华报道常常被中国方面认为是有意无意地扭曲了中国的国家形象,所以新闻媒体,特别是中国的新闻媒体,往往被认为对树立中国积极的国际形象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10.
我国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塑造新的国家形象,打破西方媒体对中国"刻板印象"是新时期的重要命题。国家形象宣传片是建构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作为典型的多模态文本,国家形象宣传片运用隐喻和转喻的方式强化国家形象的传播。本文以多模态理论为逻辑起点,基于最新的国家形象宣传片《中国进入新时代》,通过多模态隐喻和多模态转喻的认知机制,探析国家形象宣传片如何运用多种模态维度建构国家形象,分析这一传播手段产生的传播效果和影响,以期为新时代国家形象的塑造提供一个新的思考维度。  相似文献   

11.
姜玮 《军事记者》2008,(3):36-37
信息时代,传媒在国家形象塑造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其中,网络作为无国界、全球通的迅捷媒体,战时可以大大提高舆论传播的效能和战斗力,和平时期则是进行文化扩张和渗透的阵地。有学者称,谁赢得网络媒体的控制权,谁就赢得舆论上的主导权和制信息权。有的西方大国在全球信息流通中一直处于霸主地位,美国网络媒体在构建国际主流舆论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日本网络媒体在世博开幕期间表现出对上海世博会的关切,这种关切主要表现在透过世博考察中国对外形象的塑造。认为这个时期,中国利用世博开幕机会,展示中国的形象,并对此进行报道与评价。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家形象塑造、国家形象传播、国家形象提升成了很热门的话题,而承担这方面工作的研究者,大都在新闻传播学界。也因为这个问题的起因之一似乎是西方主流媒体的涉华报道常常被中国方面认为是有意无意地  相似文献   

14.
中国依靠改革开放,在三十多年时间里取得重大发展,中国的和平发展对世界经济做出了贡献,西方媒体反而不断歪曲、丑化中国形象,中国需要提高国际传播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塑造国家形象,向世界讲述美好的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5.
在西方国家,国家领导人形象塑造都经过专业的战略规划和设计,形象传播也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人性化的特点,为国家领导人的人格魅力增色的同时,也加强了与普通民众之间的交流。通过对美国总统特朗普、俄罗斯总统普京、德国总理默克尔三位比较有代表性的西方国家领导人进行分析,总结其公共形象传播经验,可为我国国家领导人公共形象的塑造和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刘瑜  吴国娟 《新闻世界》2011,(8):314-315
2011年1月17日,《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在纽约曼哈顿的时报广场电子显示屏循环播放,以一抹极具特色的中国红掀开人物展示篇章。这是中国首次以国家公关的名义,将镜头对准自己,源自个人,却映照全体。由此,也引发了人们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探讨与思索,中国正通过主动改变的话语体系改变西方对近代中国"积贫积弱"的刻板印象,在西方主导的国际社会中塑造新的国家形象。中国符号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在全球媒介信息中,中国以什么样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成为未来中国发展要解决的重大战略课题。  相似文献   

17.
国家形象宣传片是在国际社会中传播和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在对外交流中,国家形象宣传片作为软实力的文化筹码,比起硬实力的展示更易被国际社会接纳,可以潜移默化地塑造国家形象。国家形象宣传片溯源最早的国家形象宣传片可追溯至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苏联曾经制作了一系列黑白纪录短片——《苏联新貌》,该系列短片在西方社会中产生了广泛影响,扭转了西方人眼中苏联是落后农业国的印象。1966年,日本成功举办东京奥运会,并首次将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8.
电影作为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在塑造、传播国家形象的作用日益突出。然而,在西方文化强势输入下,影视中中国国家形象在自我构建与顺从他者视域中博弈。本文以后殖民主义理论为视角,分析新世纪以来具有代表性的华语电影中构建的多种中国形象,研究反"他者"与"自我他者化"的倾向,探讨电影创作在解构或建构西方既定权力话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朱佳奕 《新闻世界》2014,(2):181-182
国家形象塑造是中国对外宣传的重要目标,利用媒体构建国家形象已经成为当今公共外交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也对国家形象的塑造造成最直接的影响,特别是和中国一衣带水的东南亚邻邦,大体相同的文化背景更决定了传媒在国家形象塑造上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媒体是展示国家形象的重要渠道,它们自身的形象也往往代表着国家的形象。因此,塑造主流媒体“真实可信”的国际形象,成为在全球化的世界中确立中国积极形象的一个关键部分。全球公众在对中国形象,包括中国传媒形象进行认知时,早已接受了占国际主流的西方大众传媒对中国的描绘。长期以来,虽然中国的电视台在国内公众中享有较高的威望,但在国际上,却被贴上了“党国媒体”的标签,影响公信力的发挥。锻造内功的改革和发放外力的传播要同时并举,持之以恒,才能最终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中国的国家电视应该转向公共服务体制,在全球市场中,吸取西方传播思想和制度设计的精华,建设具有民族传统和中华特色的当代文化,才能真正“走出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