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朝鲜半岛的武技史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征引多种中外文献资料,以考古和历史记载为依据,概述了朝鲜半岛从上古到近世的武技文化状况、中朝武技文化交流以及在武器、跆拳道、摔跤、军事武技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与历史演变过程,以大量史实说明朝鲜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武技的民族。  相似文献   

2.
从文化视角入手,分析中西方武技文化背景、表现形式以及发展脉络,探索中国武术的跨文化传播之道,以中国武术与西方武技的文化差异和技术特点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比较研究法,对大量中西方武学文献的比较研究,研究认为:武技是以人体攻防技术为对象的生命活动行为,武技文化折射出了人生命的自然性、社会性和生物性属性;中西方文化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是武技差异的最根本原因;武技经历了作为生产技能、军事武艺和体育手段3个发展阶段。中国武术的跨文化传播应突破心理定势,理性选择本土与国际化的支点,定位技术的简化与拳种简化与拳种多元的理念,协调民间与政府的合作机制,实现竞技与传统之间的会话,以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研究对于在全球文化视角下,实现中国武术的跨文化转播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弹射武技考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征引大量历史资料,从弹射溯源、弹弓的形制、弹弓的弹丸、弹弓的技法及弹弓的功用等几个方面对弹射武技予以考证论述,力图对弹射武技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韩国剑道综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国是一个非常重视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国家。随着韩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国民对继承和宏扬传统武技文化的热情日益高涨。跆拳道被纳入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之后,更加激发了韩国民众的爱国主义情怀。包括韩国剑道在内的传统武技,同样得到了韩国政府的关心、扶植和支持。从韩国剑道的发展与沿革,中韩日三国的剑道交流,韩国刀剑及其剑文化,现代韩国剑道的思想体系,海东剑道的修炼内容等几个方面对韩国剑道进行了研究考查。  相似文献   

5.
唐代是我国豪侠小说的初创阶段,也是我国杂技发展的鼎盛时期。唐人豪侠小说非常注重侠客的武技描写。这种描写,除了受佛道神秘色彩影响外,更多显示着与杂技的密切关系:一是对侠客武技的描写部分或全部借用了杂技幻术技艺中的某些技巧;二是唐代豪侠小说中的一些侠客形象,尤其是女侠形象,多来自对杂技幻术艺人的形象借用。这种重要的艺术借鉴,不但标志着唐代豪侠小说的定型与成熟,而且以女侠的闪亮登场和高超技艺,提高了唐人豪侠小说的审美效果和文化内涵,增强了小说的神秘性和吸引力,也直接启发了后世武侠小说作者武技描写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6.
征引多种中外文献资料,从古代朝鲜的弓箭与弓术、帝王将相对射技的钟爱、射技与古代国民教育,以及现代朝鲜半岛的射箭运动等几个方面,论述了朝鲜民族自古就是一个擅射的民族,使我们对朝鲜民族的武技历史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大量历史文献资料的分析及研究发现,我国古代存在的寺院武僧活动,并非是个别现象.寺院僧人习武的动机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健体、防身与保护寺院的需要.从寺院武僧整体面貌的综述,认为这是对中华民族固有武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采用教育社会学的视角,通过对师徒互访现象分析得出:师徒互访是一种跨越时间与空间的互动仪式。师访徒是基于武技的传承和社会责任的担当,徒访师是基于对武技的认知和超越自我的实践,师徒互访构成了一种教育的期许,即以德立身、以德立言、以德立行,塑造人性,培养社会精英,服务社会。作为一种社会建构,师徒互访体现了双方的价值认同和担当意识,作为一种行业准入制度,对我们今天的武术传承,乃至学校教学均具有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9.
针对近年来因传统武术对决现代搏击屡屡败北而导致的社会舆论对传统武术全盘否定的趋势,主要从发力方式角度挖掘提炼传统武术的技击精华,得出以下结论:(1)武术界存在两种发力方式: 第一种发力方式起于脚,主宰于腰,发之于梢;第二种发力方式以人体之中节为起始点,向四梢发放。两者分别具有不同的力学原理和训练重点,也有各自的优势和缺陷。(2)第一种发力方式是人类武技普遍具有的发力方式,第二种发力方式才是中华武术独特的发力方式,应将其挖掘提炼出来,对人类武技的发展做出中华民族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文化的角度对传统武术与傩进行研究,认为:传统武术与傩在宗法文化上存在着共同的村落、血缘、等级等特征;宗法文化的影响不仅使二者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也使二者有着相同的血缘式和师徒式传承方式;环境的变迁使二者失去了共同的生存环境和传承空间。它们之间存在文化与武技的相通以及相同的社会功用,为二者的有机结合、共同发展与传承开辟了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研究和探讨土族的传统体育文化,要从现实生活中去揭示土族传统体育在历史发展中的真面目.在深入了解土族传统体育对生产生活方式、习俗文化、宗教文化、民风、民间文学和艺术的传承作用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土族传统体育从形成到今天生机勃勃地发展,是由于体育运动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具有实在的传授文化思想的实用价值.土族的传统体育文化与其他文化形式相互交融、相互滋养、相互拥有、相互渗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2.
从娱乐体育、民俗体育、养生体育、练武体育、"百戏"五方面对东汉民间体育的功能和文化特征进行研究,得出娱乐体育的娱乐功能及人文精神特征,民俗体育的文化聚合功能和民族性特征,养生体育的保健养生理论体现了我国古代哲学对生命的思考和探索,练武体育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套路和流派逐渐形成,武术成为古代体育的典型代表,是中国传统体育道德体系的全息影像,很多体育活动以艺术的形式存在于"百戏"中,体现了体育文化的融合性和继承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佛教典籍之一的《百喻经》中故事,多与印度古代民间故事集《故事海》第十卷中"傻瓜的故事"相同,但同中又有异,异中又有同,比较阅读,可以了解佛教是如何利用民间故事作宗教义理宣传的;传入华土后,又影响了我国哪些民间故事的创作。  相似文献   

14.
作为我国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的社火,包括武术,杂技,舞蹈,杂耍等.对陕西民间社火的起源以及发展历史与活动特征进行考证梳理,从体育文化的角度,诠释了三秦社火中蕴涵的体育文化价值,为体育文化研究提供一定的史料佐证与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Most sprots forms in Chinese folk customs at all seasons and on national ritcs cmcrged with natural worship, superstition and taboo. Due to differences in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humane background, sports in various folk customs were divcrsified. After the Wei Dynasty and the Jin Dynast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culture of the feudal society, sports in folk customs on national rites gradually turned into recreatively activities in sensonal folk customs (the change was relational late in national minority area). National migration and mergence in the past dynasties led sports in folk customs of different places to absorb cach other and be further developed. Since the Sui Dynasty and the Tang Dynasty, sports such as dragon-boat race, wrestling, football, archery, horsc race, tug-ofwar and height scaling had in fact turned into the common cultural wealth of many nationalities.  相似文献   

16.
中国岁时和礼仪民俗中的体育形态大都是伴随着自然崇拜、神鬼迷信和禁忌等产生的。由于各地自然环境的明显差异和人文背景的不同,所以民俗体育也各具特色。魏晋以后,随着封建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各民族礼仪民俗中的体育,逐渐转为岁时民俗中的娱乐活动(少数民族聚居区这种变化较晚)。而历代的民族迁徙和民族融合,又使各地民俗体育相互吸收和发展,自隋唐始,龙舟竞渡、角力、蹴鞠、射箭、赛马、拔河、登高等,事实上已成为多民族共同的文化财富了。  相似文献   

17.
以民俗学的研究方法为基础,结合文献资料、田野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对雁北踢鼓秧歌的人文地理环境进行分析,结合民间传说,对雁北踢鼓秧歌的体育文化价值进行探析。指出:雁北踢鼓秧歌产生于雁北民间,它的形成、发展与地理位置及战事背景有着很大关系。踢鼓秧歌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形态体现着丰富的体育文化内涵:跑动向前、积极向上的心态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生命价值;踢鼓子与拉花对舞、串会以及标会体现了鲜明的竞争性;参与人数众多、队形复杂多变、表演井井有条体现了凝聚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武舞相融的形式展现了古代战争场景和人们祈盼和平的愿望;动作的难度和力量之美更能使人们强身健体。  相似文献   

18.
对云南哈尼族民歌的歌种分类及其基本特点进行了归纳分析,目的是让人们简单明了地了解哈尼族各种民间音乐在其传统习俗中的实际应用含义,并加强人们对独具特色、复杂多变的哈尼族民间音乐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民俗生活是歌手的生存环境。晋北独特的民俗生活成为歌手滋生创作灵感的重要源泉,直接影响了晋北民歌的内容构成。晋北民歌所表述的情感和思想以民俗生活为载体,得以形象化和生活化,具有历史性、时代性和地域性,并且获得了意义张力。  相似文献   

20.
在清代对武术产生直接影响的宗教多为民间宗教,禁教(民间宗教)不禁拳的环境下,民间教门大都借传习武术来掩蔽其宣传教义,并借此发展组织和蓄养武装力量。民间宗教对清代武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武术的传播;教化了武德的内容;加剧武术与神仙、玄虚思想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