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随机抽取北京市流动儿童210名,对照组非流动儿童120名,采用青少年依恋问卷,儿童孤独量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儿童抑郁量表以及自尊量表进行调查并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北京市流动儿童的亲子依恋与其心理适应相关明显;流动儿童的依恋关系存在着特殊性,在亲和性、依赖性上得分显著低于普通儿童,在消极性上显著高于普通儿童,而在焦虑性上二者没有显著区别;流动儿童在依恋与心理适应这两方面的相关程度低于普通儿童,依恋对心理适应各维度的贡献低于普通儿童。  相似文献   

2.
采用网络疏离感量表、自尊量表(RSES)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从郑州某高校随机抽取250名大学生进行网络疏离感、人际关系以及自尊水平调查,对三者的关系进行探讨和分析.结果表明:网络疏离感各雏度与自尊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网络疏离感各维度与人际关系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自尊水平与人际关系得分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人际关系在自尊对网络疏离感的预测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流动儿童自我效能感和学校适应的关系;方法:使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城市流动儿童学校适应问卷,对两所学校150名中小学小学流动儿童进行测查.结果:流动儿童自我效能感和学校适应处于中等水平;学校适应存在显著性别差异;自我效能感在年级上和学习成绩上差异显著;流动儿童自我效能感与学校适应和学习成绩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自我效能感对学校适应和老师适应、学习适应有非常显著的正向预测力.结论:流动儿童自我效能感对学校适应有显著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亲子长期分离对农村留守儿童自尊的影响。方法:对取自重庆、贵州两地乡镇的837名中小学生(包括留守及非留守儿童)进行自尊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父母双方均在家或有一方在家的儿童组其自尊水平要明显地高于父母双方均在外打工的儿童。对于五年级和高一的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时其所处的年龄段对其自尊水平有重要影响。所有年级的留守儿童,父母和他们的联系频次对其自尊水平有着显著影响,即父母与儿童联系越多,儿童的自尊水平相对较高。结论: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的农村留守儿童自尊水平相对较低,并且与父母分离时,留守儿童的年龄越小,自尊水平越低;同时,父母与留守儿童的经常性的通讯联系会提高其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5.
少年儿童身体自尊与体育锻炼参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分析少年儿童身体自尊对其体育锻炼参与行为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男生在身体自尊的发展水平上要高于女生;体育锻炼情况的大多数指标得分均是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身体自尊的大部分维度都与个体参与体育锻炼行为的相应指标具有显著或非常显著的相关性,可以通过身体自尊的部分维度来预测体育锻炼参与的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照镜子”行为与身体自尊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对303名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照镜子”行为和身体自尊状况进行测查,结果发现:体育专业大学生照镜子的态度良好;每天照镜子的次数多集中在3~5次,男生显著高于女生;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中等偏上,且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不同照镜子态度、频数以及满意度在身体自尊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研究武陵山区流动儿童的营养状况及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为流动儿童的生长发育提供帮助。方法:随机抽取湘西少数民族地区9~11岁流动儿童402名,城区常住儿童417名,分别测试其身体形态指标,并发放问卷对儿童营养学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习惯进行调查。结果:湘西少数民族地区9-11岁各年龄段流动儿童的身高均低于城区常住儿童,但各年龄段城区常住儿童体重与BMI值及肥胖的检出率均高于流动儿童,该地区流动儿童营养不良的检出率高于城区常住儿童;在营养态度方面,城区常住儿童和流动儿童都渴望获得一些营养学知识,但在主动关注营养信息的实际行动上不够;在营养知识方面,该地区儿童的营养学知识的知晓率都较低;在饮食行为方面,奶蛋及其制品、饮料、油炸食品、水果等食物的摄入量城区常住儿童多于流动儿童。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某事业单位2010年新入职的327名员工为被试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处于成就型同一性状态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1.2%,延缓型为68%,早闭型为12.5%,弥散型为12.5%;总体同一性状态上男女性别差异不显著,但早闭状态的男性个体其所属状态分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女性;自尊与效能感、同一性状态中的成熟状态得分显著正相关,与弥散状态得分显著负相关,效能感与同一性状态中的成熟状态得分显著正相关,与弥散型状态得分显著负相关,同一性状态中成就型与弥散型呈显著负相关,延缓、早闭、弥散三种状态之间两两均呈显著正相关。自尊和效能感在不同同一性状态上均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中生运用行动研究法进行心理健康自我教育对提升学生自尊水平,促进心理健康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温州市某中学高一段两个平行班作为控制班和实验班,控制班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实验班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与学生运用行动研究法进行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相结合,两个班级同时进行每周一课时的干预。用自尊量表(SES)对两个班级进行测试比较,同时结合学生行动研究心理成长档案、学生态度和评价反馈等过程性评估方法进行评定。结果:行动研究法为实验班学生广泛接受和喜爱;SES测试表明,行动研究能有效提高学生自尊水平;初步构建了心理辅导活动课与行动研究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0.
对320名高考考生及193名中考生进行自尊及状态-特质焦虑问卷测试,目的在于探讨中学毕业生自尊与考前焦虑的关系。结果表明:毕业班的学生不具有自尊的显著性差异;考前的状态-特质焦虑显著高于一般正常人(p<0.001),焦虑在年级的主效应显著,而在性别、城乡的主效应不显著;不同自尊水平的高考生的考前焦虑存在显著负相关(r<0,p<0.01)。中学毕业生的自尊与考前焦虑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大部分大学生恋爱态度趋于感性;人际承诺与恋爱态度之间有一定的负相关,即人际承诺度越高,恋爱态度越趋近于浪漫型;自尊与人际承诺之间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即自尊越高,人际承诺也越高。自尊、人际承诺与恋爱态度均呈负相关关系。大学生自尊水平有待提高,此外,大学生恋爱态度亟待调整。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中学生学习策略量表(LASSI-HS)对591名内蒙古城市高中生的学习策略使用情况的调查表明:学习策略水平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学习策略水平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在态度、动机、专心、选择要点、学习辅导、自我测试和考试分量表上的得分明显高于男生;而男生在信息加工分量表的得分高于女生;不同学习成绩组的学生在学习策略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湘西地区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对其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流动儿童进行体育运动干预。结果表明湘西地区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城区常住儿童;流动儿童经过板凳龙运动和苗族鼓舞运动干预后,心理健康各项指标得分分值下降,且情绪障碍、性格缺陷、社会适应障碍等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 ﹤0.05)。说明板凳龙训练和苗族鼓舞运动能使流动儿童不良情绪得到释放,增强自信心,促进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采用教学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在初中男女生的仰卧起坐练习课和高中男生的排球下手发球技术课进行合作学习式教学实验。教学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教学的实验班级在体能和技能表现上均显著优于一般常规教学的班级。实验班学生更喜欢体育课,态度更加积极,在合作性、社会互动和自尊等方面发展更好。  相似文献   

15.
北京大学生心境状况与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对北京2 051名大学生进行心境测量分析.结果表明:北京男女大学生在心境的5个消极情绪维度的平均得分上,较全国大学生心境常模的水平偏高,而在心境的2个积极情绪维度的平均得分上,较全国大学生心境常模的水平偏低;男生较女生紧张、愤怒水平高,精力旺盛,自尊感强;男、女生的心境状况随着年级的升高在发生变化;运动群体的大学生在精力和自尊感水平上高于非运动群体大学生,而在紧张、愤怒、疲劳、抑郁、慌乱水平上低于非运动群体大学生.  相似文献   

16.
研究高职生自尊水平、抑郁状态及焦虑状态的现状,及关系。采用Rosenberg(1965)自尊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和SAS焦虑自评量表对整群抽样的1612名高职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自尊水平与抑郁、焦虑状态三者间存在非常显著的两两相关,相关系数均大于0.6.抑郁(β=-16.63,t=-3.97,P<0.001)、焦虑(β=-0.04,t=-0.14,P<0.001)均负向预测自尊水平,三者间关系紧密,自尊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将起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抽象及其具体身体自尊评价方式与生活满意感的关系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何玲  张力为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3):320-323,330
比较国内外关于身体自尊的测量工具,修订了中文版的身体自尊量表.通过问卷调查558名北京青少年的身体自尊、整体自尊和生活满意感,调查结果表明,北京青少年在身体自尊方面有显著的性别差异,男性高于女性;在整体自尊和生活满意感方面,性别差异不显著.初中生被试身体自尊水平最高,大学生被试整体自尊水平最高,高中生被试生活满意感水平最低,且差异显著(P<0.05).从认知的角度提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2个竞争性的中介模型,用来预测抽象身体自尊、具体身体自尊、整体自尊和生活满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北京青少年对自身的评价方式既有"自上而下"的方式,又有"自下而上"的方式,以"自下而上"的方式略占优势,但二者差异很小.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自尊量表(SES)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37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旨在了解大学生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并探讨大学生自尊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1)大学生自尊的性别差异、科目差异和年级差异均不显著;(2)大学生自尊在家庭来源差异、是否独生差异上显著,其中城市高于农村,非独生子女高于独生子女;(3)自尊水平高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高,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9.
为了考察体育锻炼态度和身体自我观念与中学生一般生活满意感的影响,以锻炼态度、身体吸引力、身体价值感、一般自尊和一般生活满意感5个量表为研究工具,对517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女生锻炼状态不乐观,身体自我意识水平较低;(2)高中生锻炼积极性和生活满意感较低;(3)锻炼程度对中学生一般生活满意感等心理因素有一定影响;(4)锻炼态度对中学生一般生活满意感存在着特定的影响作用.结论:中学生锻炼态度对形成积极的身体自我意识和较高的自尊、生活满意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歧视知觉问卷、社会支持问卷、角色认同问卷,对386名流动儿童进行施测,考察社会支持对流动儿童歧视知觉的作用,并探讨角色认同对它们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社会支持对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角色认同不同的流动儿童,社会支持对其歧视知觉的作用有一定差异。偏于认同自己是城市人和在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儿童,社会支持对其歧视知觉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认为自己是农村人的儿童,社会支持对其歧视知觉的预测作用不显著。结论:角色认同在流动儿童社会支持与歧视知觉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