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63名5-6岁儿童为被试,首先采用“双向访谈法”对儿童的假想伙伴现象进行判定,随后对所有被试进行合作行为任务的施测,以此探讨假想伙伴对5-6岁儿童合作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3名被试儿童中,有22名被试(34.92%)存在假想伙伴的心理现象;且有假想伙伴的儿童在合作行为任务上的得分,要显著好于没有假想伙伴的儿童。假想伙伴现象有可能是促进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假想伙伴是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对45名3-6岁幼儿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假想伙伴现象的基本情况以及幼儿观点采择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假想伙伴现象对幼儿观点采择能力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没有假想伙伴的幼儿相比,有假想伙伴的幼儿在观点采择能力水平上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3.
假想伙伴是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发现拥有假想伙伴的儿童占41.2%左右。本文作者旨在对5-6岁儿童进行调查,了解假想伙伴现象的基本情况,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内外部自我意识的角度探讨假想伙伴现象对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没有假想伙伴的儿童相比,有假想伙伴的儿童将更多的内部自我意识归于自己而不是成人;有假想伙伴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水平显著高于没有假想伙伴的儿童的自我意识水平。  相似文献   

4.
用设置故事情境的方法研究了99名3-5岁幼儿对基于愿望—信念的情绪理解能力。结果表明,在愿望—信念情绪理解任务中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年龄越大,理解能力越好,但不存在性别差异;3-5岁幼儿对基于信念的情绪理解要晚于基于愿望的情绪理解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用设置故事情境的方法研究了99名3-5岁幼儿对基于愿望—信念的情绪理解能力。结果表明,在愿望—信念情绪理解任务中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年龄越大,理解能力越好,但不存在性别差异;3-5岁幼儿对基于信念的情绪理解要晚于基于愿望的情绪理解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假想伙伴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现象,通常出现在儿童时期以及独生子女家庭中。假想伙伴不仅满足了儿童的交往需要,还促进了儿童的社会理解能力,在儿童的心理和发展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假想伙伴是儿童控制和处理其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遇到的压力的较好方式,假想伙伴的想象对话、假装经验以及替代和陪伴作用均能显著促进儿童的社会理解能力。成人应正视假想伙伴对儿童的积极作用,并帮助平衡儿童与假想伙伴和与真实同伴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7.
以1所幼儿园33名大班5-6岁儿童为被试对象,研究有假想同伴的儿童的比例以及假想同伴的特征,探讨儿童假想同伴对二级错误信念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儿童假想同伴的现象并不少见(42.42%),儿童假想同伴在性别和5、6岁组上的差异不显著,儿童假想同伴各有各的特点;并且有假想同伴儿童的二级错误信念成绩显著高于没有假想同伴的儿童。  相似文献   

8.
幼儿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绪理解是社会认知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在个体的社会性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阶段是幼儿情绪理解迅速发展的时期.本研究选取142名3岁~6岁幼儿,通过表情识别、情绪线索识别、愿望情绪理解、信念情绪理解四项测验任务,探讨我国幼儿情绪理解能力发展的年龄、性别特点.  相似文献   

9.
探讨中度智力落后儿童在情绪识别、情绪观点采择和移情上的年龄和性别差异,了解智力落后儿童情绪理解能力发展情况。通过一对一实验测试的方法对80名智力落后儿童进行情绪理解任务的测验。研究发现,中度智力落后儿童高兴识别的正确率最高;在基本情绪识别上,情境观点采择和移情正确率的顺序是一致的。中度智力落后儿童在四种基本表情命名和三种不同的情绪理解任务上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10.
研究用2个心理理论范式测量错误信念认知和情绪理解能力,比较33名孤儿和33名非孤儿的表现,并分析了错误信念认知和情绪理解的关系。结果显示:(1)孤儿错误信念认知水平发展趋势与非孤儿一致,但孤儿的错误信念认知能力发展显著低于非孤儿;(2)孤儿的情绪理解发展趋势和水平与非孤儿基本一致;(3)儿童(包括孤儿)错误信念认知和情绪理解在3-5岁期间发生明显变化,大多数儿童在5岁时已基本具备错误信念认知和情绪理解的能力,4岁是儿童错误信念认知和情绪理解能力发展的重要年龄;(4)儿童错误信念认知与情绪理解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该文运用失言理解任务考察了123名8-11岁留守儿童失言理解的发展,得出如下结论:(1)农村留守儿童在失言理解任务上的得分随年龄呈不断增长趋势;(2)农村留守儿童在失言理解任务上的三种心理状态(失言的识别判断、情绪理解、意图理解)的发展趋势是对失言的识别判断早于情绪理解和意图理解。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选取143名2~5岁儿童作为被试,以表情再认、表情命名、情绪观点采择任务考察其情绪理解能力发展水平,以皮博迪"图画一词汇"测验考察其语言能力发展水平,并分析儿童情绪理解能力发展与语言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3~4岁是儿童获得表情再认和表情命名能力的关键年龄,4~5岁是儿童情绪观点采择能力发展的关键年龄;(2)对学前儿童而言,表情再认任务最容易,其次是表情命名任务,情绪观点采择任务最困难;(3)儿童的情绪理解能力与语言能力显著相关,即使在控制了年龄因素的影响后,相关仍然显著.  相似文献   

13.
学前儿童情绪表征认知发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故事叙述并辅以图片展示的形式,考察了72名3~5岁儿童理解人的外在情绪表现与其内在心理状态的关系。结果显示:3~5岁儿童对外在情绪表现与内在心理体验间关系的理解没有年龄差异,都还没有真正把握外在情绪表现和内在心理体验复杂关系的实质;3~5岁儿童对复杂性不同的外在情绪表征与内在心理感受不一致的情境的认识也不同,3~5岁儿童对情绪表征问题的理解性别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杭州市一所幼儿园90名3~6岁幼儿为对象,通过图片配对任务,考察幼儿对6类范畴隐喻的理解能力.结果表明:(1)在所有范畴的隐喻理解任务中均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而性别差异不显著.(2)小-中班阶段隐喻理解能力的发展速度快于中-大班阶段.(3)幼儿对抽象范畴隐喻的理解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增强,不过对知觉类具象范畴隐喻的理解一直具有优势效应.(4)幼儿对隐喻的理解存在若干视角偏好.研究者据此提出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幼儿同伴接纳与情绪理解的关系及各自发展特点。根据Denham发展的测量程序来考察儿童的表情识别能力,选取69名不同月龄的幼儿对高兴、难过、厌恶和惊讶四种表情照片进行识别。采用被提名法测量幼儿的同伴接纳水平。结果显示幼儿的同伴接纳程度与情绪理解能力无显著性相关。幼儿的同伴接纳水平在月龄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而情绪理解能力在月龄上存在显著差异。幼儿的同伴接纳水平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而情绪理解能力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幼儿同伴接纳水平与情绪理解能力关系不密切,需要对情绪理解的结构进一步深化分析来探讨两者关系。  相似文献   

16.
选取3-5岁正常儿童48人和听障儿童45人,采用重复测量一个因素的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探究不同年龄的正常和听障儿童对事物功能、特征和类型的理解的差异,得出结论:3-4岁是听障儿童功能和特征理解的关键期,4岁之后类型理解能力快速发展。教育干预启示:听障儿童最先理解餐具、家居用品的功能;其次是颜色、数量、形状等外在特征;再是动物、蔬菜、饮料的类别,家长及教师的教育干预应优先进行针对性训练。  相似文献   

17.
研究采用自编的三地点任务,考察了5、6岁儿童对该任务中的错误信念问题及随后的未知信念行为问题的理解。发现:(1)5岁儿童尚不能有效通过三地点任务中的错误信念问题,6岁儿童能够有效通过该问题。(2)通过错误信念问题的绝大部分5、6岁儿童在随后的未知信念行为问题上会认为故事主人公如果在原地点没找到物品会先去现存放物品的地点寻找。说明5、6岁儿童即使通过了错误信念任务,其信念理解能力仍不成熟。  相似文献   

18.
国外假想伙伴功能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外已有研究认为,心理正常儿童的假想伙伴主要有三种:完全看不见的想像伙伴、拟人化物体、角色自居伙伴.假想伙伴具有为儿童提供抚慰,维护儿童自尊,促进儿童超我的形成,促进儿童认知发展,提高儿童适应性应对能力,以及促进儿童形成和谐的社会互动倾向等功能.因此,成人要尊重儿童创造的隐喻世界,并以旁观者的身份支持儿童的假想行为.未来的相关研究要在提高研究方法的客观性、挖掘假想伙伴功能的本质特征以及开展本土化研究等方面作出长期的努力.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3~5岁听障儿童形容词理解能力的情况,采用2×3×6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运用自编"3~5岁汉语儿童形容词理解能力测试",调查听障儿童的六类形容词习得情况,比较其与健听儿童的差异,探索听力情况对儿童理解形容词的影响。研究发现儿童形容词理解能力极显著地受到听力情况、年龄和形容词类别的影响。具体表现为:(1)健听儿童的形容词理解能力好于听障儿童;(2)3~5岁健听儿童与听障儿童对形容词的理解能力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58名3~5岁藏族在园幼儿为实验对象,试图探究藏族儿童心理理论能力发展的一般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藏族儿童心理理论的获得和年龄发展趋势与国内外有关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结论有着跨文化的一致性,但也存在重要差异。藏族儿童在5.5岁时才基本形成错误信念理解能力,较国内外其他儿童晚一到半岁;3岁以后能理解外表与事实的区别;4岁以后能同时理解自己和他人的信念;5.5岁掌握他人行为预测任务。藏族儿童的错误信念理解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