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这节课我们讨论刘心武的《班主任》和礼平的《晚霞消失的时候》。这两篇小说发表于“新时期文学”初期,而且当时都引起了“轰动效应”。但是,后来由于各种原因,《班主任》获得国家文学大奖,成为80年代的“经典作品”,《晚霞》则受到了指责,被归入“有争议作品”的行列。为什么同样引入瞩目的小说的命运竟然有如此之大的差别呢?或者说,透过它们,能否揭示出一些被当代文学史所忽略的问题?这可能是今天讨论的目的之一。另外,作为“伤痕文学”的主将之一,王蒙的小说《布礼》除了已有的文学史评价之外,是否还可以通过“细读”发现另一些东西,即一些更为细致的属于文学“文本”的秘密。为此,我们发表该文,借以引起朋友们的研究兴趣。[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十七年”时期的文学给人的印象是英雄的文本、革命的文本、无性的文本,所以作为文学一翼的女性文学始终没有被另提别论,以至有人认为“十七年”不存在女性意义上的文学。通过戒除对“女性文学”作过于狭隘的理解,充分考虑“十七年”女性文学特定的历史和现实语境,我们方可发现,“十七年”女性文学一定程度上仍然在对社会生活和女性生活的文学表现中或隐或显地融入了女性的性别意识和审美经验。如杨沫的《青春之歌》、茹志娟的《百合花》、宗璞的《红豆》。  相似文献   

3.
《简.爱》这部小说自出版,就引起了激烈的争论,评论家们持有不同的观点。这篇小说中的圣约翰形象在中国一直被当成一个反面的宗教人物。本文认为这既有文化误读的原因,又有《简.爱》文本自身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圣约翰形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爱》这部小说自出版,就引起了激烈的争论,评论家们持有不同的观点。这篇小说中的圣约翰形象在中国一直被当成一个反面的宗教人物。本文认为这既有文化误读的原因,又有《简.爱》文本自身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十七年"女性文学中的知识女性"改造/成长"模式在文本中有三种表现爱情和革命的顺生模式、背离模式和相生模式.三种叙事模式都是以爱情叙事表现革命主题,三种模式合起来看,就可以形成革命、爱情和女性解放之间的一种比较辩证的关系观.  相似文献   

6.
小说《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写于“文革”之后的1982年,讲述的是主人公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两个普通人的爱情悲剧,属于“伤痕文学”。按照单元目标要求,笔者把小说的人物与环境要素进行糅合,避开简单意义上的“文革”这一特殊的环境影响人物及人物对环境具有一定的反作用,深入探究人物、人性的变化,对文本的问题探究向纵深处挖掘,体现出教学者对文本的研读分析及感悟。一、坚贞爱情之挽歌小说叙述了团结大楼中一对高妻矮夫的悲  相似文献   

7.
《边城》一直被公认为沈从文文学成就的最高点,课本节选了《边城》的部分章节,并要求学生“课外阅读小说全文”,“理解作者在文中对人类‘爱’字所作的恰如其分的说明”。语文教师们对这篇课文大都比较重视,但同时对文中所涉及的翠翠的爱情悲剧又觉得不好讲述。对中学生大讲爱隋吗?会不会误导他们呢?毕竟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  相似文献   

8.
《百合花》自问世以来,便一直被遮蔽与误读。作为二篇“主情”小说,“思乡情”是《百合花》的核心情感,“同乡情”及“男女情”是其升华,“军民鱼水情”则是十七年文学语境的规范及作家采用置换的叙事策略的结果,这也是作品一再被遮蔽与误读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从《爱,是不能忘记的》到《无字》,张洁的婚爱小说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女性主义的画卷,这幅画卷主要包括对纯真爱情的执著追求、对世俗婚姻的解脱、对两性之爱的超脱和对爱情的解构等几个方面.作者用自己独特的笔调揭示了女性丰富的内心世界,展示了她们内心的创伤和痛苦,从而鲜明地传送了张洁婚爱小说中的女性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0.
王朔的《动物凶猛》、林白的《致一九七五》和韩东的《小城好汉之英特迈往》都突出地表现了文学的主体性。这三位作家都在颠覆中“成长“,但是颠覆的内容和形式迥异。就文本的创作技巧而言,都采用“颠覆“的叙事策略,却收到不同的效果。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在“颠覆“中成长,彰显着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关于“人”和“爱”的思考是张洁作品中的两个重要主题。本文就《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祖母绿》等张洁前期作品分析作者对“爱”的思考:从对两性之爱的精神构想到两性之爱失落后对社会的无私奉献的爱,再到两性之爱、母爱的相继失落后的爱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
戴乃迭对中国文学作品的译介可以分为合译期和独译期两个阶段。目前学界的研究多集中在她和杨宪益的合译作品上,而对她的独立译介活动关注不多。独译阶段的戴乃迭脱离合译者、翻译助手的身份,在翻译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着译者主体性。翻译文本中存在大量“译者现身”的现象。通过对《爱是不能忘记的》的原本和英译本的比较,深度挖掘译者身份,力求更深刻地洞悉戴乃迭独译期明显的“译者现身”风格。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肖邦《觉醒》与张洁《爱 ,是不能忘记的》、《祖母绿》和《方舟》3部中篇小说主要人物的分析和对比 ,探讨她们作品之间所涉及的女性自我意识这种共同话题 ,以及在共同主题、共同形象和可能的共同来源上的相似和形成这种相似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文学和语言学是一个共同体,出色的作家总能善于运用措辞以求得一定的语言的魅力。弗兰纳里·奥康纳的著名短篇小说《为了你和他人的安全》是文学艺术和语言魅力的结晶。这篇文章通过探讨该故事的语言艺术魅力来破译其内在的代沟,即出生于不同时代的人们在人生态度、生活方式及追求方面的迥异。  相似文献   

15.
比较了张洁的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和《祖母绿》发表后在获奖与批评史上的不同命运,从叙事时间入手,借鉴现代民族国家关于个人、家、国关系的理论,发现曾令儿在25年的时间里走出一条由个人之爱向国家之爱、人类之爱升华的宏大之路。与此相对,钟雨用全部情感和灵魂发出了"爱,是不能忘记"的呼唤,从而实现了个人之爱。  相似文献   

16.
从文学批评的结构主义观点出发,运用相关理论来分析欧.亨利的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并研究了这篇小说的人物角色的构成与小说的深层结构,不仅使读者对这部作品进行重新解读,而且也对真爱的理解也有了全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文明的加速建构,九十年代的都市出现了“情感沙漠化”的危机。在此背景下,张欣和张抗抗等 —部分女作家,用真纯的情爱乌托邦演绎她们拯救城市情感和精神的努力。 《城市爱情》和《情爱画廊》是女作家 们纯情写作的典范,以其为例具体分析这种写作倾向出现的背景、原因以及情感特质,无疑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十七年"文学最大的特点就是政治性凌驾于文学性之上,几乎是题材单一的政治文本。"十七年"女作家的小说创作在宏大题材下有着一些潜在的主题,那是隐匿着的关于女性生命体验、家庭生活、两性情感等的创作题材。  相似文献   

19.
《热爱生命》是美国作家杰克.伦敦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本文试图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分析小说,挖掘、探视其中蕴涵的生态思想。小说中包含对文明间接的批判,在揭下文明外衣的同时昭示了人类的自然本性和人之于大自然的真正地位。  相似文献   

20.
觉醒与困惑--论"五四"女性文学中的爱情抒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女性文学,始于"五四"时期。从历史纵向上看,它打破了男性话语一统天下的局面,以初步觉醒的女性情怀,发出了步入社会、创造人生、追求爱情、人格独立的呼声,为中国的女性文学打开了道路,具有开拓意义;从横向上看,它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男作家所无法替代的女性心理情怀和艺术气质,加入了"五四"文学的大合唱。本文从创作实际入手,着重考察"五四"女性文学中关于爱情的抒写,突出其"觉醒而又困惑"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