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七录》分类表博采诸家公私目录分类的优点,根据学术发展和图书数量增减的需要,因时制宜,调整和创设了许多类目,对后世的图书分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通过对《七录》分类概况、分类渊源、分类成就和对后世图书分类之影响进行研究,论述《七录》在我国图书分类学史上的成就、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2.
“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是章学诚图书分类思想的宗旨。在传统图书分类体系中,章学诚十分推重《七略》分类体系,其《和州志·艺文书》基本采用《七略》分类体系而稍加变通。他主持编纂史部目录《史籍考》,为我们提供了以考订诸书家法为划分类目基础的图书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中图法》和《科图法》中的地理学科从类目体系编排、类目之间的关系、类目名称的规范使用等方面作一比较,指出其欠缺之处,力求使图书的分类能够完整、准确地反映学科的分类体系.  相似文献   

4.
蒋元卿先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造诣颇深的图书馆学家之一。在图书分类学领域,他曾出版专著《中国图书分类之沿革》,该书是了解、考察我国图书分类源流与演变的优秀著作。他还曾与霍怀恕先生一起,于1934年编制了《安徽省立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为我国图书分类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5.
《出版史料》已经发表了李传新同志的《“世界图书”——读者向往的一扇窗》、魏龙泉同志的《也谈“世界图书”前身和出版背景》(以下简称魏文)以及孙艳同志的《关于“世界图书”A、B辑》(以下简称孙文)。这些文章详细地、系统地介绍了《世界图书》及其前身《国际图书通讯》、《进口业务通讯》、“前《国外书讯》”(1958~1960年)、《参考文摘》、《国外科技书讯》和“后《国外书讯》”(1973~1979年9月)等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孙星衍在图书档案领域有着重要的贡献,主要体现为孙星衍图书档案编撰的实践及其著作《孙氏祠堂书目》。该著作推出十二分法,适应了图书档案分类的实际需要,对近代图书档案分类新体系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图书分类是目录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以此,结合古代图书多种分类法并出的特点,着重探究南朝梁阮孝绪《七录》对两汉《七略》以来的六分法和魏晋以来逐渐盛行的四分法两者都进行了扬弃和改造,为中国图书目录分类由六分到四分的转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分类中疑难图书约占图书总数的百分之二左右。分类人员在类分疑难图书时,既要遵循分类规则,又要尽可能应用各方面知识,对图书进行辨析与判断。本文以《科图法》为例,参照《中图法》谈谈我们对以下四种疑难图书的辨类过程与方法,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与《人大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努力学习195 5年我在上武汉大学图书馆学专修科二年级的时候 ,皮高品教授专门为我们开设一门专业课程“评介《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从此 ,我就与《人大法》结下不解之缘 ,《人大法》成为我的良师益友。为了深入学习《人大法》 ,我特地到图书馆学专修科资料室借了一部《人大法》 ,并用了一个星期的业余时间 ,一口气把它读完。当时《人大法》给我的印象就是新。第一 ,它的分类法观点新 ,提出分类法要适合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与资料的分类 ,要贯彻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体系的分类 ,提出新的图书分类应当有所区别。第二 ,它的分…  相似文献   

10.
陈宁 《图书情报工作》2007,51(5):134-137
《孙氏祠堂书目》是一部重要的分类书目,为清孙星衍所撰。孙氏不囿传统和权威,按照自己的分类思想,考虑到岁周之数、各类图书数量的多寡、当时社会学术的发展状况等因素,大胆地将所藏之书分为十二大类,创立十二分法。该分法与几臻完善的四分法相比,在类目设置上有很多创新之处,在图书分类史和学科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影响。同时,它在图书著录上的导读作用以及版本著录上的详细说明,对后世乃至今天都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文概括介绍日本图书馆的种类,阐述分类法和图书记号在日本图书馆的使用情况,最后,利用作者在日本图书馆学习期间收获的知识和经验,从分类法简化、书标的位置、儿童书分类、藏书检索系统总结了值得国内图书馆借鉴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黄新路 《出版科学》2007,15(2):30-31,56
日语出版物在外语图书中的比例逐步提高,出版社编辑对日语图书的编辑工作深感困难.本文探讨了日语图书编辑工作中的一些共通问题,并从两大方面总结经验供出版业同行借鉴:日语在排版中与汉语和英语的区别;日语图书编辑工作中的常见错误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李冰辉 《图书馆建设》2012,(1):43-46,49
随着项目管理应用的逐渐广泛,项目管理类图书层出不穷,这使项目管理类图书在分编整理时存在一些问题,如将项目管理类图书分入"F224.5费用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第2版)与项目有关的主题词列词不恰当、《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新增类目"TU712.1项目管理"的同位类隶属关系混乱。针对上述问题,图书分类人员应了解项目管理类图书的所属类型,将其分入恰当的类目。  相似文献   

14.
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的发展促使图书馆在图书编目工作上发生了重大改变,但日文图书编目与中西文编目相比仍然比较薄弱。通过对图书馆群的调查和查找相关文献,论文介绍各馆当前应用的日文图书编目系统和MARC格式的使用情况,结合日文图书编目的工作实践,以辽宁省图书馆为例阐述日文图书编目在套录数据时存在的局限性以及自编数据遇到的实际问题,以此探索日文图书编目业务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20世纪初期中国大量翻译、引进日文书籍的研究,揭示了这一时期中日文化交流的突出特点,并进一步分析了日文书籍大量引进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文章简述日本科学协会及其赠书事业概况,探讨对日本赠书的科学管理与有效利用,总结成功经验,展望发展前景,并由此提出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及原则。  相似文献   

17.
姜化林 《图书馆杂志》2020,(3):100-106,132
根据中日文学类分类号转换工作实践,对《日本十进分类法》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的标记符号、文学类时代划分、文学类大类设置和文学类分类体系进行对比与分析,提出了文学理论、文学史和文学作品与研究的转换规则,并罗列了大量的转换实例,力求解决工作之需。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单阐述了西文图书准确分类标引的重要性,着重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在以《中图法》(第四版)为依据的前提下,如何对西文图书进行准确分类标引。同时,举例说明了西文图书标引时应特别耐心、细致,注意查重等问题,重点强调了为确保读者检索的方便和西文图书的利用率问题,各高校图书馆根据各馆具体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不必教条,并且,西文图书准确分类标引需要编目人员长期刻苦的钻研。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图法>编号制度中基本层累制下的变通措施进行了分析,指出每一种措施的特点及应用.认为应优先采用双位制,有条件地采用借位法,而避免采用顺序制编号法.同时提出属于同位类而编号位数不一致引起误解的消除办法.参考文献2.  相似文献   

20.
探讨和研究抗日战争时期,金华作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下令设立的五个“文化驿站”之一,担负着“输送运递宣传书报”的重要任务,在巩固发展统一战线,宣传抗日、团结御侮和唤起民众中起到独特的作用。当时,大批沦陷区的进步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和由共产党派遣的文化工作者,先后汇集于此。一时间,地处浙江省中南部的金华,报纸刊物林立,文化十分繁盛;众多报纸刊物的出版和图书的广泛发行,其影响力巨大,辐射周边省、市、县的广大区域,甚至远及西南大后方,成为抗战时期全国卓有影响的文化中心之一。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留下辉煌的一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