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oLoMo是移动互联网社交、地域、移动特性的整合,是多项IT技术在同一移动终端共同实现的一种聚合服务.对于传统图书行业而言,SoLoMo模式为其营销带来了机遇:社会化媒体蕴藏营销价值,位置技术助力本土化营销、移动终端让销售突破时空限制.面对SoLoMo模式带来的机遇,传统图书行业可以从充分挖掘社会化媒体的营销价值、善用位置技术对本土化消费者开展精确营销以及借力移动互联让购买更随心三个方面着手开展更有效的营销.  相似文献   

2.
图书馆微信移动服务是图书馆服务的扩展和补充。从移动互联网思维出发,对图书馆微信移动服务进行了解读,对微信服务的长效工作模式进行了设计。从该模式的工作理念、工作流程展开到将该模式应用于日常图书馆微信图文推送、接口开发工作案例。实践证明,转变思维是图书馆移动服务创新的前提,创新微信工作模式是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3.
全球经济正经历着一场无线互联网变革的时代,移动互联将成为今后20年新经济的重心,代表着互联网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所谓移动互联,即MOBLIE+INTERNET,移动终端用户不仅能得到语音服务,而且能随时随地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和数据服务,如移动EMAIL、位置服务、公共信息以及移动电子商务等。因此,对于运营商与服务提供商来讲,移动互联网为它们提供了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的绝佳机遇。业务模式正在发生变革:从基于按分钟支付的语音服务收益向按服务支付的数据服务收益转变。从技术角度讲,目前增值服务所基于的无线互联平台世…  相似文献   

4.
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有手机APP、电力微信公众服务等移动互联手机平台,这些都对购电缴费的经营理念和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电力采购缴费业务必须改变传统的服务模式,不停地创新。本文就分析在当前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下,基于移动互联、大数据下的电力智能服务创新理念如何实现购电缴费的创新,如何进行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升级,"听书"模式日益受到人们欢迎,有声书也因此迅速成长为数字出版产业中最有潜力的业务领域之一.在美国,除了常见的商业零售和订阅模式,图书馆借阅模式凭借价格和服务优势,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本文以美国图书馆数字资源经销商OverDrive为例,从它的产业链结构、业务模式和产品服务三大方面分析面向图书馆的有声书借阅模式,总结该模式的优势和不足,为我国图书馆的有声书运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李巧兰 《兰台内外》2023,(18):44-46
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和网民数持续攀升,随着互联网技术、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改进,高校纷纷通过建立档案移动服务平台,为广大师生提供移动、互动和个性化档案服务。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档案移动服务的主要特点,从宏观上讲解移动终端视角下的高校档案移动服务。进而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为例,进一步探讨了高校档案移动服务主要模式及存在的现实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逐一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公共文化社会化发展快速推进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坚持和实现政府主导,是当前各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践中面临的普遍性问题。上海市政府采取出台政策法规、发布采购目录、优选专业社会主体、实施签约服务、履行事后评估等举措,建立公共文化社会化全面主导方式。宁波市政府围绕全市文化强市建设,设置了"全民艺术普及"重大文化惠民工程,以市文化馆为核心全面带动城市社会专业艺术培训机构参与,形成以社会化为主要推进方式的专项突破主导方式。株洲市政府顺应数字化网络化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云计算、大数据、广互联、融媒体、众主体的公共文化服务特征,采取打通文旅体资源及事业与产业传统瓶颈,创设开放性、兼容性、互动性公共文化社会化平台支撑主导方式。三地各出奇招、各有奇效,对全行业下一步发展深有启发。  相似文献   

8.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国内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概况,阐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分别从服务内容、服务手段、服务模式3个方面阐述了公共图书馆相应的服务对策.  相似文献   

9.
《传媒》2017,(9):6-6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调整《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业务分类目录(试行)》 4月7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业务分类目录(试行)》进行了调整。主要变化体现在第一部分目录内容中:一是对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业务表述更准确,把“移动互联网”包含到公共互联网范畴中,在原有“计算机用户”的基础上。新增加“手机用户”这个服务对象;二是明确了“专网及定向传播视听节目服务”概念,指出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  相似文献   

10.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碎片化内容的应用需求,移动听书APP应运而生.本文通过梳理移动音频产业的发展,比较了移动听书APP与移动电台(FM) APP的区别及国内主流听书APP的市场现状.此外,通过对“懒人听书”进行的实地考察,从产业链角度分析了移动听书APP的特点,认为版权隐患等问题依然存在的同时,移动听书产业已经搭建起了初步的生态链,并将会呈现由内容主导发展为服务主导,运营模式趋于多元化发展,更加注重优质IP的开发以及回归伴随性本身,听书场景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构建家庭网络,并以此为平台,实现固话、移动电话、ADSL、WLAN等多业务的捆绑与融合,通过“一站工”服务和资费套餐优惠途径,为家庭用户提供个性化的综合电信服务,巩固家庭语音业务,壮大数据业务,增加家庭用户的数据消费量,实现固家运营商和移动运营商的双赢。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服务正越来越多的走进人们的生活。伴随这种趋势,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移动图书馆业务逐渐发展,成为近年来图书情报界的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移动图书馆的基本概念及发展现状,并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例,对移动图书馆在高校的发展模式进行研究,介绍了移动图书馆服务在高校的开展以及如何实现持续性研究。  相似文献   

13.
SoLoMo:3G时代移动图书馆建设推广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SoLoMo的概念及特点,阐述了SoLoMo模式对图书馆信息共享、移动阅读服务和提升图书馆特色资源价值方面的意义,从社会化、移动化、本地化和组织机构四个方面探讨了移动图书馆建设推广新的营销模式。  相似文献   

14.
3G等移动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互联网从以个人电脑为主导的有线互联网时代向以智能手机为主导,具有宽带化、智能化、个性化、媒体化、多功能化等特点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转变。  相似文献   

15.
移动互联网与云计算的结合为数字图书馆移动知识服务提供了发展平台。以移动云为切入点,探讨无线网络环境下云计算在数字图书馆移动知识服务中的应用。以"端"、"管"、"云"为主线,从数据的采集、处理、利用三个层面构建基于移动云的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并对模式的运行加以剖析,指出移动云服务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给出实施知识云服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论述了"互联网+"环境下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面临的新变化,阐述了基于"互联网+"思维构建图书馆移动数字阅读推广服务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了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图书馆移动数字阅读推广服务模式的构建要素,最后提出了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图书馆移动数字阅读推广服务模式的构建策略,希望对公共图书馆移动数字阅读推广服务模式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贺正举 《出版广角》2014,(18):16-19
正出版传媒企业要介入移动互联网业务,应该从市场前景和业务相关度出发,寻找到最适合发展的业务类型……游戏娱乐、网上购物、学习教育、新闻资讯应该是最值得出版传媒企业重视的业务板块。近年来,移动互联网产业飞速发展,产业规模迅速扩张,引得企业与资本纷纷抛出橄榄枝。那么,站在资讯传播最前沿的出版传媒企业,又该如何近水楼台先得月,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产业呢?  相似文献   

18.
移动互联网用户阅读寻求行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阅读寻求行为角度对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的阅读行为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当前移动阅读用户主要通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浏览器和客户端软件、移动通信网络和Wi-Fi等无线网络获取读物,通过随意浏览、导航、检索、社会化推荐和广告寻找移动阅读内容;用户选择的主要移动阅读服务机构是电信运营商和知名传统互联网服务商,出版社、报社、杂志社等传统出版机构和图书馆提供的移动阅读服务也较受欢迎。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应加大推广力度,基于用户的移动阅读寻求行为特征,开发与优化移动阅读服务系统,加强移动阅读服务推广。  相似文献   

19.
何波 《视听界》2013,(2):62-65
移动互联网及移动终端的浪潮,带来了传播形态的突破和视听内容的广泛发展。尤其是2011年以来,国内视听网站纷纷推出移动客户端,抢占移动互联网市场;电信运营商加强与视听网站的合作,涉足内容制作和集成分发领域;第三方内容制作机构如雨后春笋,移动视听内容不断丰富,互联网视听业务得到进一步延伸与补充。本文从移动互联网终端视听节目的传播模式、内容构成和传播特点三个方面,对移动互联网终端视听节目作深入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崭新的移动互联网营销受到了广告主的青睐,如何更好玩转移动互联网这一崭新的营销渠道,将会成为一种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行业从2011年开始呈现出井喷的景象。从简单的移动互联网浏览到APP应用,再到定位生活服务,至目前的SOLOMO概念,移动互联网的魅力渗透到了生活的每处。崭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