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文科背景下,跨学科交叉融合成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人才培养的新方向。研究生教育应坚持跨学科交叉融合的培养理念,设立对接国家行业需求的特色研究方向,构建交叉融合课程体系,建设跨学科队伍和导师团队,协同校内外科研资源、产业资源,建立起学科交叉、协同融合的文科研究生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文章阐述了学科文化与学科融合的含义,分析了学科文化在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育人作用,探讨了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科文化融合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促进学科文化融合与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有效措施:按一级学科招生、培养、授予学位;加强跨学科的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方式的更新;构建多学科、多领域、多导师联合培养制度等.  相似文献   

3.
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符合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规律,其培养质量受生源状况、导师培养能力、教育观念、培养方案设置及管理等方面因素的制约,从交叉科研平台建设、跨学科学位点整合、规范化培养管理、生源质量保障、学科文化融合等方面对跨学科研究生培养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提出管理学科研究生科研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机制实现方式,包括强化创新意识、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优化课程体系、丰富学术交流机制、增加科研实践机会、建立研究生科研创新支持计划等.实践表明,重视科研实践能充分发挥研究生创新能力,为高校推进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高校跨学科研究的不断发展,研究生教育中跨学科发展与其课程整合有着极密切的关系。当前,研究生跨学科的课程整合存在着学科组织固化、学科队伍薄弱、课程体系分离和课程内容独立等方面的问题。为此,学校必须采取改革学科组织的设置模式和运行机制、加强学科队伍建设、优化课程体系和整合课程内容等方面的相应措施,以推进研究生教育的跨学科课程整合,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6.
杨银 《教育教学论坛》2019,(31):156-158
文章围绕当前我国跨学科研究生培养具体情况,提出了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跨学科高水平实验室、加强学术交流,营造学术氛围、改进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方式、构建交叉学科、制定合理的评价考核方式等相应培养对策。以期为我国高校跨学科研究生硕士培养,提供多维度建议。  相似文献   

7.
针对仪器仪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实施跨学科导师团队仪器仪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解决方案。首先根据课题需求建立跨学科的导师团队,其次建立起跨学科导师团队的仪器仪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体系,进一步建立导师之间的学科优势互补、经验共享的协同机制,并以基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02专项课题的跨学科导师团队协同指导研究生为例,实际效果表明文章提出的跨学科导师团队仪器仪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具有有效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8.
在高等教育高度国际化及生命科学成为世界科学前沿最活跃学科的形势下,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制定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方案、建立课程体系、开展双语教学、加强教材与导师队伍建设、开设多种形式讲座报告、推进国际化科研训练与学术交流以及实施国际化培养质量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努力构建生命科学学科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在深入调查高校经管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现状、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新要求和经济管理类学科特点,提出从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强化导师指导、搭建学术平台、增加学术交流、重视科研实践、加强质量监控、完善学术评价体系、营造学术氛围、丰富学术资源等多途径,培养经管类学术型研究生的学术创新能力,构建学术创新能力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财经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研究生教育应积极探索跨学科与工学相结合,以大学为主,由大学、科研院所和社会各类组织共同参与的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学科优势,建设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突破学科和部门壁垒,打造跨学科的校内外联合导师组;坚持工学结合,多部门参与人才创新应用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1.
面对学科间交叉融合日益密切的时代特征,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成为世界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趋势.在分析了特色行业大学开展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现实意义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行业特色大学着力推进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举措:以优势学科为主体,建立跨学科研究平台促进形成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与行业结合紧密和特色学科的优...  相似文献   

12.
浅谈我国护理学研究生教育面临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星 《教育与职业》2007,(14):132-133
本文通过与国外护理学研究生教育的比较,分析了我国护理学教育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积极创造条件将护理学科提升为一级学科,构建反映社会需求并突出护理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通过学科间的渗透促进护理学导师队伍建设等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是目前学科发展和研究的热点领域,而对于交叉学科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是高校及研究机构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文章结合我校计算机学院地学和信息类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了目前面临的问题及存在的不足,围绕交叉学科研究生的课程体系、创新平台、复合导师、考核评估等问题进行了探索,为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4.
鼓励研究生开展跨学科研究是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培养质量的重要方式。文章通过对研究型大学研究生跨学科研究兴趣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研究生开展跨学科研究的兴趣处于中上等水平,跨专业学生、博士生和持有内部动机的研究生具有更高的跨学科研究兴趣。研究生个体主动性、外部资源支持对研究生跨学科研究兴趣具有显著影响。未来研究生培养应优化生源的学科结构,重视研究生学术兴趣的考察与培养;加强跨学科课程建设,创造多学科学术交流机会;尊重学生研究兴趣,强化导师跨学科资源支持;发挥学校作用,加强跨学科学术资源投入。  相似文献   

15.
跨学科研究作为目前科学研究的重要组织方式,对研究生开展跨学科课程教学、科研、学术交流等活动有重大意义,有利于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文章在重庆交通大学地理学科建设发展的基础上,总结先前已有的教育管理和教育实践经验,形成对地理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从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科研训练、就业等方面,探索出新形势下创新型和复合型研究生培养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美国康奈尔大学构建的以“研究生领域”为核心、特色鲜明的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通过实施主修和辅修学科相结合的制度、建设交叉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以及组建导师特别委员会等有效措施,建立了完备的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体系。认为我国高校在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应该借鉴康奈尔大学的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敢于打破体制障碍和学科壁垒,推进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机构建设,深化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机制,建立面向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研究生课程体系,组建交叉学科导师团队,探索出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有效路径,为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谢凯  方贤文 《文教资料》2014,(16):135-137
跨专业研究生培养是研究生改革的必然趋势。本文论述了国内外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需建立新型的多领域导师队伍,加强研究生间的学术交流,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等,从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跨专业研究生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8.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A大学研究生进行问卷调研,认为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有创新意识和导师指导、课程体系、学术交流与实践等,以此为基础构建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9.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最高层次的教育,当前研究生培养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增大,研究生与导师比例严重失调,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近年来,国内外知名高校都积极提倡跨学科教育,这使得导师团队模式建设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关系问题进入了我们的视野。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智能制造背景下,针对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实践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分析了专业学位教育学术化、工程教育理科化、实践教学虚拟化的原因。提出基于产教融合的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方法。在机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确立、课程体系设置、双导师队伍建设、实践能力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构建了产教深度融合的研究生培养体系,有效提升了机械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可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