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毛仕理 《中学数学杂志》2011,(2):64-65,F0004
数学高考命题注重知识的整体性和综合性,重视知识的交互、渗透,突出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设计试题,旨在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析几何是一门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学科,集数形于一身,  相似文献   

2.
应用问题是考查数学素养与综合实力的极好素材,为甄别考生的能力水平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已成为高考中的重要题型.为了更好地增强对应用问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本文拟对近几年来应用问题在高考中的地位、考查的重点以及试题特点;应用问题的命题思路、设问方式及对考生的能力要求;应用问题的命题走向与复习建议等问题作一肤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突出高考的选拔作用,数学试题的命题强调。以能力立意”,以能力立意命题,是从问题入手,把握学科的整体意义,用统一的数学观点组织材料,对知识的考查倾向于理解和应用,特别是知识的综合性和灵活运用,这要求考生能善于抓住问题的实质,能对试题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检、组合和加工,寻找解题途径.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和逐步提高能力尤为重要,下面笔结合高考试题谈谈提高数学能力的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4.
随着数学的发展,数学各分支在自身发展中的纵向联系及各分支相互之间的横向联系已日趋紧密.“能力立意”的高考,在考查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对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也十分关注,常常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处设计试题,这些试题充分利用知识间的交叉、渗透和组合,是能力考查的合理表现形式.今年的高考试卷对知识交汇的表现尤为突出,这些试题有的从知识拼合方面进行交汇,有的从数学模型方面进行交汇,有的则从思想方法方面进行交汇,充分考查了考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考查了考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5.
创新型试题是考查学生创新意识最好的题型之一,它对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类比猜想能力、数学探究能力等有良好的作用.高考数学创新型试题是指从测量考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着手突出能力考查的新颖问题.这里的新颖主要指命题的立意新、试题的背景新、问题的情境新、设问的方式新等.立意是试题的考查目的.高考命题一般以立意为中心,以能力立意命题,就是首先确定试题在能力方面的考查目的,  相似文献   

6.
高考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求全面且突出重点,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强化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对函数y=Asin(xω φ) κ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上作了考查,既突出了这一知识的重要地位,又结合了函数的重要性质,体现了常考常新的命题思路.  相似文献   

7.
以能力立意是高考数学命题的指导思想,在知识交汇点设计试题是高考命题的新特点和大方向.与数学期望交汇的综合问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闪亮登场”,频频出现在各级各类考试题中.由于这类题目涵盖的知识点多且交汇性强,数学思想和方法考查充分,考生普遍感到难以下手,考试时经常弃而不答,令人惋惜!数学期望及其思想方法是高中数学的新增内容,是中学数学知识的一个重要交汇点,已成为联系多项内容的媒介,常与函数、方程、不等式、数列、线性规划、概率、解析几何、立体几何及实际问题等内容交叉渗透,自然地交汇在一起,使数学问题的情境新颖别致,…  相似文献   

8.
传统考试中的多数试题是立足于一种沿袭性能力的考查,即要求考生能把学过的知识以再现的方式在试卷中表现出来.通过重组、变换、深化的手法可以增加试题难度,而考生则通过对大量习题的练习来提高解决这类问题的技能,以便在高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考查创新能力的试题由传统的知识立意转变为能力立意,考生不可能简单地仿效模拟或机械套用去解答问题.它的知识点不但与中学数学知识有密切的联系,更重要的是考查考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9.
以能力立意是高考数学命题的指导思想,在知识网络交汇点处设计试题是高考命题的新特点和大方向.“概率”这部分内容,是高中数学的新增内容,是新课程高考的一大亮点与热点,是中学数学知识的一个重要交汇点.与概率交汇的数学问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闪亮登场”,频频出现在高考试题之中.这类以概率为情景新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以能力立意是高考数学命题的指导思想,在知识网络交汇点处设计试题是高考命题的新特点和大方向.与概率交汇的结合性问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闪亮登场",频频出现在各级各类考试题中.由于这类题目涵盖的知识点多且交汇性强,数学思想和方法考查充分,考生普遍感到难以下手,考试时经常弃而不答,令人惋惜!  相似文献   

11.
高考改革已深入到高考内容的改革 ,这是高考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高考内容改革的三条原则是 :( 1)更加注重对考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 ;( 2 )命题范围遵循中学教学大纲 ,但不拘泥于教学大纲 ;( 3)试题设计增加应用性和能力性题目 .为了贯彻上述原则 ,高考命题将从以知识立意转变为以能力立意 ,转变传统的封闭的学科观念 ,在考查学科能力的同时 ,注意考查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数学命题的改革趋势是 :1.加大了对能力特别是对学科综合能力考查的力度 .近三年来数学高考命题已经体现能力立意的思想 ,命题时注意在知识网络交汇处设计试题 ,力求在代数、…  相似文献   

12.
纵观高考命题改革的趋势,稳中求新,适当降低难度,变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注重各分支、学科间的知识联系,重视知识的迁移、知识的应用,强调知识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多年来,高考坚持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上设计和编拟试题,旨在加强对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功能,突出能力立意的导向作用,它要求考生对课程内容能够融会贯通,把重点放在系统地掌握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上,放在运用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相似文献   

13.
在近几年的数学学科的《考试说明》中反复强调高考命题坚持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注重知识的交汇,重点考查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在知识网络交汇点处设计试题是高考考试命题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空间轨迹问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闪亮登场”,它将平面几何、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巧妙而自然地交汇在一起,不露斧凿之迹,令人耳目一新.此类问题考查的知识并不很难,但立意新颖、构思精妙,造成学生理解上的不适应.笔者在此通过对一道高考题的变式拓展.意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4.
王昀 《天津教育》2008,(12):45-46
2007年天津市高考数学一科的考试,按照“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确立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将知识、能力与素质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其中在设计知识网络交汇点、考查数学能力方面有一些新意。下面以数学理科试卷中的第10题为例,先给出该题的四种解题方法,然后逐一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数学高考命题注重知识的整体性和综合性,重视知识的交互、渗透,突出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设计试题,旨在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析几何是一门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学科,集数形于一身,解析几何与其他知识的整合较多地出现在近几年高考中.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新课标数学高考命题具有如下特点:(1)在知识网络交汇处、思想方法的交织线上、能力层次的交叉区内命题;(2)关注数学素养、考查理性思维、凸显学科能力;(3)综合测试双基,重点考查新增内容.从近两年的新课标高考数学命题来看,高考在考查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更注重数学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从而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处设计试题,这些试题运用知识之间的交叉、  相似文献   

17.
能力考查是每年高考数学命题的核心,是历年来高考数学命题的一个重要的不可逆转的趋向.2003年全国高考数学试题(江苏卷)除了继续强化对《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中表明的数学四大学科能力的考查之外,还特别注重了对考生的学习潜力的考查.  相似文献   

18.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主干知识,许多知识都可以与函数建立联系,并且可围绕函数这一主线展开,对函数内容的考查是数学高考中考查能力的重要因素.近几年来(包括2008年)的数学高考试题都是以函数为基础进行编制,而且函数问题常与导数相结合,使考查问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并与数学思想方法紧密相结合,尤其是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试题注重数学学科的特点,突出了知识的基础性和综合性,以主干知识为主体,注意在知识网络交汇点处设计试题.同时,着力体现概念性、思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在数学思想、理性思维以及数学潜能方面都作了比较深入的考查.  相似文献   

19.
平面向量是高中数学新增内容,它具有代数形式和几何形式的双重身份,能与中学数学内容的许多主干知识相结合.形成知识交汇点.基于高考数学重视能力立意.和重视在知识交汇点上设计试题的特点,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相互融合、相互交汇的试题便应运而生.并成为考查的主要热点之一.这类试题往往以解析几何为载体、以向量为工具,探讨解析几何中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从而考查解析几何中的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综合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20.
1考点分析 概率和统计是中学数学的新增内容,它的引入拓宽了应用问题取材的范围.由于概率统计知识的应用极其广泛,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又是考查学生实践能力的良好素材,因此它一出现就注定成为新教材高考数学的重点内容,是每年高考数学命题的热点内容之一.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已由当初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及熟悉背景下的概率计算等问题,逐步过渡到考查背景新颖、并与其他知识交汇融合的试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