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默顿与波拉尼:科学社会学的研究纲领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科学社会学中 ,美国的默顿学派和英国的爱丁堡学派历来聚讼纷纭 ,有时甚至势如水火。本文分析了对这两大学派影响至深的两位社会学家———默顿和波拉尼的研究纲领 ,默顿的科学观念基本上还是实证主义的 ,他的科学社会学研究较少涉及科学知识本身 ,或者说科学知识被“悬置”起来了。波拉尼对科学知识的论断富于洞察力 ,但在广泛的经验研究上 ,成果不甚显著 ,也未能指明更清晰的研究方向。作者指出 ,新的科学 -社会状况的出现为综合两种研究纲领开辟了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2.
R.默顿从科学的建制目标和科学家的行为规范入手,基于科学发现优先权之争的分析,论述了科学奖励系统的产生及其在科学社会运行中的作用.然而,默顿的科学奖励机制理论的考察对象仅局限于科学发展历程中的“小科学”阶段, 因而具有一定局限性.以拉图尔为代表的科学知识社会学派从社会建构视角对科学知识的生产进行了微观解剖,提出了新的科学知识观,揭示了科学活动与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内在联系,对科学奖励机制进行了独特的解读,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默顿理论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西方科学哲学发展过程中,波普尔对逻辑实证主义的批判使两者形成对立。本文概括出两者对立的四个方面第一,在科学的判据上,逻辑实证主义主张实证论,认为可证实的命题才是科学命题;波普尔则主张否证论,认为可否证的命题是科学命题。第二,在逻辑方法上,逻辑实证主义属于归纳主义,认为科学理论产生于归纳;波普尔则主张演绎主义,认为科学理论产生于演绎。第三,在科学观上,逻辑实证主义属于科学静力学的科学观;波普尔则主张科学动力学的科学观。第四,在认识论上,逻辑实证主义主张经验论;波普尔的主导倾向是唯理论。两者各执一端,都有真理性,也都有片面性。我们应当批判地吸收合理成分。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逻辑实证主义的划界标准和科学观作了批判性的考察和分析,认为逻辑实证主义科学观的根本缺陷在于:只重视“科学的逻辑”,而严重忽视了科学赖以产生和发展的人文背景;只强调科学的实证精神,而严重忽视了人的创造精神和创新精神。并以费耶阿本德批判科学与非科学划界的观点说明科学与非科学的硬性划界何以可能。  相似文献   

5.
后学院科学及其社会规范——齐曼《真科学》读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黄欣荣 《科学学研究》2003,21(5):556-560
约翰·齐曼认为当代科学正在从学院时代走向后学院时代,因此有必要站在自然主义的客观立场,综合已有各种元科学理论,对学院科学时代的默顿科学规范的合法性和适用性作出全面的审视。他为此对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进行了广角特写,既承认了它们的独特价值,又揭示出其本身所具有的合理性、可信性和普适性的局限。齐曼证明,科学知识那些熟悉的"哲学"特征与日常认知能力以及科学知识生产者之间的奇特的社会关系难分难解。注重团队合作和考评制的新"后学院"研究文化在哲学上正或好或坏地改变着那些曾认为是永恒的科学特征。  相似文献   

6.
卢艳君 《科学学研究》2011,29(2):167-174
 目前,科学社会学领域的两大派别——默顿学派与SSK学派的科学社会研究均处于困顿状态。基于实证主义科学观,默顿科学社会学只关注科学社会结构的研究,其悬置科学知识的做法成为SSK攻击的把柄,SSK的批判使默顿学派在痛苦中反思、调整自己。与此同时,SSK突出强调社会维度的决定作用的相对主义倾向对理性标准构成了巨大威胁,受到传统科学哲学家和科学社会学家的强烈批判,其强纲领研究进路在方法论上还遭遇到了反身性难题。默顿科学社会学的精神实质是捍卫和阐扬科学的理性与客观性,其大方向是正确的,SSK并不能否定默顿科学社会学的存在价值。此外,默顿科学社会学与SSK虽然同属于科学的社会研究领域,但它们在认识论上的分歧却无法调和,在二者之间找到共同点达成一致的希望渺茫。在未来的较长一段时期内,默顿科学社会学大概会在与SSK和后现代科学哲学保持必要的张力中为自己开辟前行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内关于科学社会学的推介以默顿学派的理论为主,但对默顿之后科学社会学的发展没有进一步的追踪,而是转而关注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理论,仿佛默顿科学社会学彻底消亡了.事实上,默顿科学社会学虽然在STS领域被彻底否定,在社会学内部也属于边缘化方向,但其学术价值在公共政策领域和经济管理领域得到充分的承认和应用,近年来可见度正在逐步提高.本文试图对科学分层方向、科学合作方向、科学对经济的影响及衍生研究方向做一梳理,以促进后默顿时代的科学社会学在其本源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50年代,弗兰克率先在科学哲学界提出了类似于后来出现的"历史主义"的一些观点.虽然属于逻辑实证主义阵营,但他的视野不像一般的逻辑实证主义者那样狭窄,只注重对科学进行逻辑分析,而是在进行逻辑分析的同时,也重视对科学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发展的考察.早在维也纳时期,弗兰克就已经开始从较为广阔的视野来研究科学哲学问题,后期的工作则更加接近历史主义学派.因此,可以认为,弗兰克在科学与哲学之间初步架起了桥梁.  相似文献   

9.
实践逻辑视域下科学秩序的信任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崇俊 《科学学研究》2011,29(7):978-983
 囿于“理论逻辑”的“学究式谬误”,实证主义科学话语体系固守“证伪主义”的科学教条,认为如果科学家信任他人,则“既置入了认识论错误,又具有道德危险”。然而,科学场域的实践逻辑表明,富有道德色彩的“情感型信任”内嵌于科学实践之中,它是科学场域内生的一种结构性资源,甚至科学知识体系本身就是一张由环环相扣的信任链条精心编织的“信任之网”。即使是科学认知层面的带有权宜性的怀疑,也依赖于道德层面的人际信任,科学信任既是怀疑的逻辑起点——即使彻底的科学怀疑主义者也基于一定的信任架构,也是怀疑的价值归宿点——科学怀疑的目的不是主张从道德尺度对科学家进行价值评判,而是提倡通过富有建设性的科学对话,增进科学家之间的信任和合作。有鉴于此,理应批判科学实证主义的话语霸权,从而在科学场域构筑一条从怀疑走向信任的科学通道。  相似文献   

10.
默顿学派的形成及其对科学社会学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默顿是科学社会学的创始人,由其开创的对科学进行体制化研究的道路一直沿着他当年确定的方向在前进。同时,默顿通过培养研究生和不断呼吁对科学社会学的重视,最终形成了以实证主义的哲学立场,对科学进行体制化研究为特色的默顿学派,对科学社会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科学是一种高度自治的社会制度这一理论前提,默顿科学社会学对科学与社会的互动及其科学内部的社会结构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系统阐述了科学自身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强调科学自主性是科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时下我国学术界无视和违反科学自主性的现象比较严重,亟需从理论上分析科学自主运转的规则,为捍卫科学自主性提供理论支持。默顿科学自主性思想有助于我们掌握科学的社会运行情况及其规律,在一定意义上能给我国当前的科技体制改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科学社会学的兴起是基于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20世纪30年代,战争与社会民主的力量交织成为科学社会学思想萌发的时代背景;科学时代特征的转变为科学社会学理论奠定了特殊的科学背景,而以研究科学技术系统为对象的诸学科群的嬗变成为科学社会学形成的理论背景。这些背景为默顿建构其科学社会学研究纲领提供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3.
侯剑华 《现代情报》2012,32(1):84-91
在美国ISI的Web of Science网络平台检索数据库中,以Topic= (″Scien* collaborat *″or″Scien* cooperat *″or″research collaborat*″or″research cooperat *″)为检索式进行检索,对下载的文献数据进行信息可视化分析。基于作者共被引分析方法,使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绘制作者共被引网络科学知识图谱,探测科学合作领域研究中的主流学术团体和代表人物。国际科学合作研究领域的代表性人物主要有Newman M.,Katz J.,Glanzel W.,Barabasi A.,Beaver D.,Luukkonen T.,Narin F.,Watts D.,Albert R.,Price D. 等。主流学术团体主要包括:以Beaver D.,Luukkonen T. 等为代表的科学合作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以Newman M.,Barabasi A. 等为代表的科学合作网络研究;以Bozeman B.,Etzkowitz H. 为代表的科学产出绩效研究;以Merton R. 等为代表的科学社会学问题研究等。  相似文献   

14.
袁维新 《科学学研究》2008,26(2):249-254
 科学发现是贯穿于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创新活动。关于科学发现的过程,历来是科学学、心理学、科学哲学等学科研究的中心课题。本文拟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从创造心理学、科学哲学、科学知识社会学、科学史等方面对科学发现的过程与本质作点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让科学回归真实--对两种科学模型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苏湛 《科学学研究》2005,23(3):304-309
罗伯特·金·默顿最早对科学建制以及科学与社会间的相互作用做出了系统描述,所得出的默顿规范一直被奉为科学社会学的经典。随着科学的发展,今日科学逐渐显露出一些与默顿模型有所背离的征兆,由此产生了对科学的某种“信任危机”。约翰·齐曼等默顿之后的科学社会学家具体研究了今日科学的社会运行,提出了后学院科学模型,就默顿规范在新时代的新内涵和科学的信任危机作出了某种解释。我们将看到,后学院科学模型是在新情况下对默顿学院科学模型的合理修正。  相似文献   

16.
洪伟 《科学学研究》2010,28(3):339-345
科学知识的生产和传播是在两套完全不同的体系下进行的:默顿理想型中的学术模型通过对发现优先权的承认来激励科学家,有助于支持公有主义;而科学的市场模型强调的是科学发现带来的商业利益,和对研究成果的保密。随着科研人员日渐融入创新的市场机制,人们日益担心市场的力量会使得科学家对研究成果变得更加保密,从而背弃科学共同体的公有主义规范。最新的实证研究显示,仅仅关注商业行为对保密行为的影响是片面的,科学竞争本身的加剧也会导致保密行为的上升。  相似文献   

17.
以默顿科学社会学的核心观点为理论依据,结合治理思维,对国家科学院的治理理论进行分析。主要结论:首先,国家科学院治理的基础是自主性,并借助科学规范与法律体系作为治理机制,实现科技的创新与传播。治理要义在于如何高效安排组织内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强而独立的学术权力和弱而规范的行政权力是较为理想的博弈结果。其次,我国国家科学院在治理过程中表现出对治理资源的高度垄断与显著的行政型治理特征;再次,尽管默顿学派的诸多理论饱受诟病,但其核心观点却构成现代科学院治理理论的基础,仍旧是研究科学建制的有效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18.
管晓永 《科研管理》2016,37(12):154-161
随着默顿时代的"科学活动"向具有大科学、多目标和社会化特征的现代"学术活动"演化,一个包含但不限于默顿科学规范的学术共同体规范系统正在形成。而默顿学派的科学规范理论,由于伦理认知框架的局限使其对现代学术共同体规范系统缺乏基本解释力,而突破默顿框架的理论研究尚未见于公开文献。鉴此,该文以规范的契约本质为新的认知视角,以学术共同体规范的系统考察为依据,以现代学术活动的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目标为约束条件,通过逐层解析现代学术活动中"契约"的参与主体、博弈目标、产生机制、协调关系、功能差异和系统演化,最终揭示了现代学术共同体规范系统的层级、功能和主体三维形态和结构,以及随学术活动发展和环境变迁而保持内在逻辑一致的进化规律。  相似文献   

19.
科学理论的评价和科学问题的评价是科学哲学家视域中的两个不同但又不可割裂的研究领域。自逻辑实证主义以来,科学哲学家们已对前者做了深入系统地探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对于后者的研究还远远不足。本文致力于科学问题进步性标准之探讨,并得出下列结论:第一,从科学研究者的背景知识距认知对象之间的亲缘性的远近角度,三分认知世界,并以此界定了科学问题的概念。该定义具有不同于以往的科学问题概念的新特质。第二,从系统论的角度,提出"科学理论起源于科学问题,科学问题依赖于科学理论"的论断,并得出科学理论与科学问题之间是相互引导和互为生成,共同筑构成科学发展的图景。第三,重点讨论了科学问题进步的三个标准:科学问题的前比较标准、后比较标准和当下比较标准,并得出科学问题当下标准中的矩标准和秩标准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