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年一度的报刊发行大战又将打响。鉴于办什么样的报刊,怎么发行,事关广大读者的切身利益,故笔者作为一名读者不揣冒昧对此进一言:禁滥散,慎扩版。禁滥散。7月18日,中纪委、中宣部、农业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等单位已通过联合召开报刊治理工作会议,具体部署了治理部门报刊滥散,制止利用职权发行,减轻基层和农民负担工作。中央相关部门主动抓治理部门办报刊滥散等问题,广大读者举双手表示欢迎。然而由于这件事已抓过几次,有的部门办的滥散报刊呈越禁办得越“红火”的态势,故笔者仍有杞人忧天之虞,热望各地方主管部门对那些部门办的主要靠摊派发行…  相似文献   

2.
记者:目前,许多报刊出现了“滑坡”现象,听说(《资料卡片》今年的发行量却上升了,请介绍一下详情。郝耀华(《资料卡片》杂志社总编辑):《资料卡片》是一份资料性文摘半月刊,问世只有6年,在我国的刊林报丛中不过是一株新苗。前几天看到一个统计数字,今年我国95%的报刊发行量下跌。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我们刊物通过邮局的征订份数比去年下半年增长72%,加上自办发行部分,发行量可达20万份以上。这使我们感到欣慰,也增添了办好刊物、回报读者的信心。记者:现在报刊发行成为各家报刊的主要议题。不少报刊为了刺激发行量出招设法,掀起了“发行大战”,请问贵社有何诀窍? 郝耀华:当前出版界确实面临着种种挑战,作为  相似文献   

3.
中国有8亿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绝大多数,这是毫无疑问的。中国的2000多种报纸中只有二三十种是面向农村的.总发行量只相当一份办得好的都市报的发行量:我们绝大多数报纸近几年都在“都市化”,大中城市报刊大战越演越烈.农村却出现了“报荒”,成了“信息孤岛”.农民在享受新闻信息方面被边缘化了。这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4.
李超 《传媒观察》2004,(10):9-12
众所周知,在报刊业的经营过程中,受众、广告和发行是报刊竞争的三大核心内容。一份报纸内容办的出色,拥有足够多的受众,客观上才能保持一个比较可观的报纸发行量。而广告主选择媒体投放广告的重要依据,对于报刊来说,其主要参考因素就在于报刊的发行量。报刊发行量的多寡,又客观上影响报刊到达受众的数量。报刊竞争力的三大核心之间是一个互相影响,互相制约过程。(附图)  相似文献   

5.
报刊发行大战,伴随着新年的到来而偃旗息鼓了。“大战”的发端,自然归结到报刊大幅度提价.但这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假如有一天报刊也仿照名烟名酒完全“放开价格”,那么“大战”将会更趋激烈.看来,非行政手段来保持报刊的发行量,已成为或将要成为“昨天的故事”了。报纸,特别是党报,一向是“皇帝女儿不愁嫁”,每年一道道征订文件。作为政治任务下达企事业单位,  相似文献   

6.
报刊发行大战,伴随着新年的到来而偃旗息鼓了。“大战”的发端,自然归结到报刊大幅度提价。但这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假如有一天报刊也仿照名烟名酒完全“放开价格”,那么“大战”将会更趋激烈。看来,非行政手段来保持报刊的发行量,已成为或将要成为“昨天的故事”了。报纸,特别是党报,一向是“皇帝女儿不愁嫁”,每年一道道征订文件,作为政治任务下达企事业单位,订不订,关系到政治态度问题呵!谁敢不订?但随着商品经济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不少人似乎不大听命于“文件”了。这倒不是他们政治态度变坏了,而是他们有难言苦衷。报载:大连市有一个年利润只有20多万元的小厂,几十家报刊要该厂厂长订他们的报刊。厂  相似文献   

7.
从今晚报“上楼”看党报发行韩凌目前,国内报刊发行有一种“围城”现象。一方面,在“城内”即邮发报刊由于发行费率偏高,服务质量偏差,发行量不甚理想等原因,想冲出“城”去自办一番,希冀出现发行量上升、广告收入增加的良好局面。另一方面,在“城外”即自办发行的...  相似文献   

8.
又是发行大战硝烟四起之时。各个报(刊)社——无论是大报还是小报,中央或是地方,照例在争先恐后地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又是发红头文件,又是开各种会议,还有这样那样的怪招奇法,四出奔走,大声疾呼,哀告许诺,“威胁利诱”……希望发行量“稳中有升”。然而,尽管发行力度越来越大,发行效果却每况愈下,发行量未升还  相似文献   

9.
赵金 《青年记者》2001,(3):34-35
90年代初期,报业市场爆发了酝酿已久的“发行大战”。这是一场没有硝烟却异常激烈的“战争”,由70年代末80年代初160余种迅速增至2000余种有全国统一刊号的各类报纸各出奇招争抢市场份额。在这场大战中,受到冲击最大的是以公费订阅为主的党报。由于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发行机制,全国省以上党报的发行量几乎都处于不断下滑的趋势。党报如何在“发行大战”中突出重围?这成为业内人士长时期关注  相似文献   

10.
眼下,一年一度的报刊“发行大战”已经进行到白热化阶段,几乎所有的媒体老总都在率领麾下的发行大军全力以赴忙“卖报”。近年来,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发行在报业经营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每年从盛夏开始,报社就要为下一年度的发行进行准备,到了9月,发行大战就拉开帷幕。为了稳住发行量,保持并扩大市场占有率,各家报纸八仙过海,各有高招。有的报纸走亲民路线,打折加送礼,稳定、扩大发现量;有的报纸在集团内部整合资源挖掘潜力,使发行成本得到控制,发行效益大大提高;还有的报纸与传统的“中间商”合作,探索报纸与邮局双赢的自主发行新模式;也有个别报纸情急之下使出损人而不一定利己的怪招······党报发行体制改革的任务历史性地摆在我们面前,唯有改革,才能谋得发展,取得效益,增强实力。我们推出这组讨论,希望能对这方面的工作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1.
一、发行在报刊媒体中的地位及我国自办发行的发展过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深化,我们新闻传媒开始走向市场,逐步向文化产业转变。现在,我国新闻媒体不仅要重视新闻信息的社会效益,也开始注重新闻信息的经济效益。而作为我国新闻战线主力军的报刊媒体更是首当其冲,早早开始了自负盈亏。在中国现有市场经济条件下,报刊媒体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广告及发行收入,特别是广告收入。而要获得广告收入,发行量是关键。广告商要做广告,常常把目光对准发行量大的报纸上,以便把广告信息最大限度地传播给读者。报社能否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行量。发行…  相似文献   

12.
2005年4月25日,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石宗源宣布,具有中国特色、目前国内惟一从事出版物发行量调查统计和认证的机构——国新出版物发行数据调查中心挂牌成立。对此,有评论认为。这意味着我国报刊发行将从此进入“透明”竞争时代,也有评论认为,真正实现报刊发行量认证工作还任重道远。但无论如何,虚报报刊发行量现象已经成为影响我国传媒业健康发展的“恶疾”,撇去报刊发行量“泡沫”,营造一个公平、规范的市场环境,是关乎我国报刊业发展前景的重要步骤,这已成为业内外的共识。为此,本刊特约陈中原先生介绍世界报刊发行量稽查制度的基本态势,并对建立我国独立的报刊发行量核查制度提出建议.相信对推进我国报刊市场竞争规范化、有序化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3.
每年的金秋时节,全国的报刊 发行大战硝烟四起,竞争异常激烈。 进入新世纪,整个报业还要在调整中进一步发展;随着改革、改制、改组的深入,发行党报的行政措施的作用逐步弱化,基层挑选报刊的自由度更大了,公费订阅数逐年减少;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报业竞争还将愈演愈烈。 一家报纸,如果没有一定的发行量,如果发行不是保持年年稳中有升,报纸的广告就要萎缩──作为目前多数报纸的主要经济来源就要受到影响,报业的发展就缺乏坚实的经济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发行是党报生存发展的生命线”之提法…  相似文献   

14.
我们南充县各级党委对报刊发行工作比较重视。今年,县委和县委宣传部门先后印发了加强发行南充报(地委机关报)等三个文件。县委书记康咸熙同志等曾来我局,召开全县区、社党委书记参加的电话会议,研究扩大发行报刊问题。我们局200多名职工,在提高思想认识,克服了“抓小报不如抓大报油水多”等错误思想后,摆正了大报小报一齐抓的位置,把南充报的发行工作搞上去。现在,南充报的发行量已增至13,017份,实现了地委提出的队队  相似文献   

15.
在新疆石河子市,1995年底的报刊“发行大战”硝烟落定,没怎么“参战”的石河子报发行成绩倒颇令人振奋:1996年的订阅数由上年的14000份增加到15900份。尽管与内  相似文献   

16.
王亮 《编辑之友》2010,(8):61-64
我国报刊的发行量不公开、不透明,发行数字掺水、虚报,报刊的真实发行量成为商业秘密,甚至一些报社规定不得向外透漏发行量,违者轻则处罚、重则开除.报刊虚报发行量,不仅伤害了读者、广告商的权益,也使得重视公信力的报刊业面临公信力下滑的严峻局面,而且还会损害报刊产业的整体利益. 有鉴于此,我国在2005年4月25日成立了国内从事出版物发行量调查统计和认证的国新出版物发行数据调查中心.但接受国新出版物发行数据调查中心认证的报刊数量并不多.  相似文献   

17.
且前,我国每年出版报纸1938种、期刊9468种,如果从市场占有量和读者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期发行量最大的当属教学辅导类报刊。目前公开出版发行的教育报刊有140多种,但是期总发行量却超过1.5亿份,占全国报刊期发行总量的3/4。这中间,占教育报刊发行量90%以上的又是教辅类报刊,中国庞大的受教育群体——中小学生在应试教育中的巨大实际需求,催生了独特而广阔的教育报刊市场,形成了一道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报刊风景线。但毋庸讳言,教辅类报刊巨大的发行量、过细的分版以及传统上对行政的依赖,掩盖了自身品牌的创建,以致影响了报刊的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教辅报刊强化质量意识,加强品牌建设已经是刻不容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报业面临报业广告收入下滑。他们的解决方案就是成立发行认证机构,在此背景下,“发行稽核局”和“媒体认证公司”应运而生,两者都属非营利性审计机构。其中BPA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报刊发行量认证机构,它为美、德、法、意等25个国家的媒体提供发行量审计,所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的报刊热烈地讨论新闻改革的时候,《参考消息》不声不响地在实际工作中加快着自己改革的步伐。这份发行量居国内日报之首(1988年底达420多万份)的四开四版小报,在中国报界和整个社会生活中都占着一个特殊的地位。《参考消息》的报头上虽然明确印着“内部发行”四个字,但中国境内的任何一个公民都可以订阅。其发行量居中国邮发报刊的前列,然而零售报亭却从来见不到它的踪影。这份“内部发行”的报纸,其刊载的内容几乎全  相似文献   

20.
“无形的手”主宰有形的市场我国进入WTO后,面对国外雄厚资本虎视眈眈的挑战,在市场这只具有生杀予夺大权的“无形的手”的操作下,报刊竞争日趋“白热化”,报刊按行政区域和行政部门均衡分布、“衣食无虞”的格局已经和正在发生着变化,报刊市场的“两极分化”现象日渐明显,具体表现为“富者越富”,“贫者越贫”,读者爱不释手、市场占有率高的畅销报刊,其刊期、(开本)页码都出现“扩容”的趋势,而且发行量越大,则刊期越短,(开本)页码越多;而那些读者面较窄、发行量维持在低水平线上的报刊,一般都是刊期较长、(开本)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