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唐文化具有明显的胡化倾向,其原因一是李唐皇帝带有鲜卑族的血统,能够推行各民族文化兼容并包的政策;二是各族入居内地者增多,为唐文化的胡化倾向尊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长期以来华夏文化同北方少数民族文化融合交流形成必然趋势,此外,具有鲜卑化倾向的西魏北周的长安文化,是隋唐文化的直接的、主要渊源之一。唐文化的胡化倾向主要表现在婚姻礼俗、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体育活动、音乐舞蹈等方面。唐文化的胡化倾向虽然相当普遍,但华夏文化不仅没有被“化”掉,而且更加辉煌灿烂。  相似文献   

2.
陇右是中国北方一个富有特色的地区,其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其文学具有苍凉慷慨与刚劲有力的独特气质,唐人把陇右慷慨苍劲的意蕴发挥到顶峰。陇右有许多闻名遐迩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唐宋文人借助这些自然人文景观抒写个人情怀,成就蔚然。  相似文献   

3.
杜甫陇右诗的边塞意象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甫流寓陇右期间,诗歌创作风格发生了巨大变化.以秦州及同谷一带风物为题材的边塞诗便是其代表.关塞、胡乐舞及胡人、羌女、烽燧、戍鼓、胡尘等意象,表现出诗人心中作为边郡陇右的边塞风情以及征战年代的乱世情状.陇右自然环境的特征、安史之乱的社会背景以及诗人特殊的思想心态等多种因素,玉成了杜甫的陇右边塞诗.  相似文献   

4.
陇右地区作为中华文明的多源中心之一,经济开发活动也开始甚早。但由于历史上各地自然条件、民族结构、政权分割等因素的差异,在开发时间和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和形态特征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这对各地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历史时期陇右地区农牧经济的起源、农业开发、牧业发展、商贸经济的发展及其象征性意义进行论述,阐明陇右地区历史地位的变迁,对当前陇右地区的经济建设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北齐、北周时期的推行胡化反对汉化政策进行了仔细的分析,认为不能简单地加以否定,“胡化”不是“反汉化”的逆流,北齐、北周统治者为了稳固地立足于中原,他们都要在“胡化”的前提下,走“汉化”之路。“胡化”在这里已不是本性使然,而是为了维护其特权地位,“汉化”是为了适应封建制的发展,从而巩固其统治地位。“胡化”和“汉化”是这两个政权发展过程的两个方面,“胡化”的本质是走“汉化”之路。  相似文献   

6.
《路遥论》是一部富有个性特色的学术专著,作者着重从创作心理的角度上对作家与作品进行了深层次的解析。本文主要从研究者与作家的精神契合、作家的性格气质、心理情结和生成和表现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象征意象的组合等方面作出阐释与评价。  相似文献   

7.
在唐五代小说传奇创作中,陇右文人独树一帜,无论是作品的数量、种类,还是艺术成就都堪称一流。陇右文人的小说传奇创作有着鲜明的特点:一是作家群体强大;二是作品成就一流;三是创作旺势持久;四是数量、种类突出。他们的创作,构成并推动了唐五代乃至中国古代小说的繁荣与发展,其影响广泛而深远。  相似文献   

8.
陇右文化是天水师范学院惟一的省级重点学科,该学科学术积淀深厚、师资力量强大、基础扎实、成果斐然。自2001年12月成立陇右文化研究中心以来,分别于2002年和2006年被确定为2002~2005年度、2006~2010年度甘肃高校省级重点学科。在学科带头人雍际春教授的带动下,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陇右文化学科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现有陇右历史地理、陇右典型文化、陇右民间文学与艺术、陇右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四个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天水师范学院陇右文化研究中心雍际春教授主编、研究人员集体编写的《陇右文化概论》一书,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事业的迅猛发展,陇右文化地域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目前取得的研究成果缺乏系统性,未能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为了发展陇右文化,推进陇右文化的研究,构建陇右文化的学科体系,天水师范学院陇右文化研究中心集体编写了《陇右文化概论》一书。《陇右文化概论》一书由雍际春教授设计篇目结构并统稿、定稿。第一章专门叙述了地域文化的内涵及研究意义,重点对陇右文化学科体系和基本研究方法等基本理…  相似文献   

10.
清代陇右诗坛诗人众多,创作兴盛,临洮诗人吴镇是清代陇右著名诗人,也是清代“三秦诗派”的代表作家,他曾跟随山左著名学者牛运震读书兰山书院,学问渊博,著述丰富,有各种诗文集三十多卷,但是学界关注较少。冉耀斌长期致力于明清秦陇诗人研究,积二十多年搜集、整理、点校吴镇著作,其《吴镇集汇校集评》近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此书收录吴镇著作最全,校勘比较精审,又增辑了许多吴镇集外诗词和吴镇研究资料,可谓近年来陇右诗人著作整理的一部力作,也是古典文学文献校勘整理的典范。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绘画明显地带有主观表现主义的特征并随着这一特征不断加强 ,最终使传统绘画由客体对象的表现转向了主观情感、气质、精神的表现。西方绘画中的形体代表了形体本身的比例、结构的和谐与秩序 ,强调色彩的视觉真实 ,追求科学的色彩规律 ,从而形成了以写实主义绘画为传统的西方绘画体系。  相似文献   

12.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根据所处地区独特而丰富的陇右历史文化、地域文化、人文资源以及经济因素等特色和优势建设"陇右文化研究"特色栏目,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发表了大量的陇右文化研究成果,"陇右文化研究"栏目的学术水平和社会声誉日益提升,进而带动了<学报>整体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绘画明显地带有主观表现主义的特征并随着这一特征不断加强,最终使传统绘画由客体对象的表现转向了主观情感、气质、精神的表现.西方绘画中的形体代表了形体本身的比例、结构的和谐与秩序,强调色彩的视觉真实,追求科学的色彩规律,从而形成了以写实主义绘画为传统的西方绘画体系.  相似文献   

14.
陇右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的结合部,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陇右地区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和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中西文化在这里交流碰撞、融合荟萃,多民族在这里相互杂居、和谐相处.中外文化,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互补,既为陇右文化注入新鲜血液,又在域外文化的本土化进程中使陇右文化得到重塑与改造,使陇右文学具有了开放兼容的优势和多元的文化生态.唐代关陇地区山川雄奇壮阔,民风淳朴刚强,文化积淀深厚,既是全国政治、军事、经济的中心,同时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中心.  相似文献   

15.
从神话传说、考古发现、历吏事实、文化交流等诸多方面论述陇右文化的生成及其演变.肯定了陇右文化的优长,指出了陇右文化的缺陷,提出了提升陇右文化并使其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一些见解.陇右文化是黄河流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本源价值十分突出,准确认识这一久远的地域文化是继承传统文化的突破口,也是反思反省传统文化的切入点,对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杜甫一生的生活和诗歌创作生涯中陇右时期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这一时期的诗作具有与其他时期不同的鲜明的个性。其成就的取得有诸多的因素,其中陇右地域文化的影响是一个不应忽略的重要方面。主要表现在:陇右的独特自然风貌、胡汉民族浑融、文化多元情境及不时出现的边烽紧急情势对杜甫这一时期的思想和创作所产生的多方面的影响:激发了杜甫的诗兴,影响了杜甫山水诗的创作,陶冶了杜甫的心灵,升华了杜甫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7.
陇右是黄河流域文化的渊薮之一 ,陇右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开放性、多元性、包罗性、浑融性是陇右历史文化中最具特色、最为闪光的亮点 ,也是陇右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最为突出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陇右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孕育了富有地域特色的陇右文化。陇右文化对于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积极意义。站在学科建设的高度,从学科体系、学科队伍、课程建设和学术研究四个方面建设陇右文化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天水师范学院教授雍际春主编的《陇右文化论丛》(第二辑)一书,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继2004年12月《陇右文化论丛》(第一辑)出版之后出版的《陇右文化论丛》(第二辑)作为展示陇右文化研究成果的学术园地,正式与2005年12月与读者见面。《陇右文化论丛》(第二辑)共收文章三十六篇,涉及秦文化、历史地理、文化艺术、风俗民情、民族宗教、文物考古、旅游开发七个领域,其中以秦文化、历史地############$理、文化艺术方面的文章居多。秦文化方面,收入王子今等先生的文章,主题以早期秦文化为主。历史地理方面,收入赵逵夫等先生的文章,论题涉及西…  相似文献   

20.
武山水帘洞石窟《拉梢寺摩崖题记》摭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山水帘洞石窟《拉梢寺摩崖题记》镌刻于北周明帝宇文毓三年,即公元559年。题记对研究陇右石窟造像建造时代及北周时期陇右风俗、地理、官职、民族等社会情况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从书法艺术的角度考察.题记书风表现出雄强英武、朴拙浑厚的魏碑风格,峻利刚健的线条和错落有致的结构与北魏龙门造像题记一脉相承.散发着北方游牧民族的豪放泼辣气息。它上承魏晋,下开隋唐,是书法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