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陇右文化是天水师范学院惟一的省级重点学科,该学科学术积淀深厚、师资力量强大、基础扎实、成果斐然。自2001年12月成立陇右文化研究中心以来,分别于2002年和2006年被确定为2002~2005年度、2006~2010年度甘肃高校省级重点学科。在学科带头人雍际春教授的带动下,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陇右文化学科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现有陇右历史地理、陇右典型文化、陇右民间文学与艺术、陇右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四个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立足陇右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天水师范学院创建陇右文化学科,并被列为甘肃高校省级重点学科。几年来,围绕陇右文化学科建设,初步构建了陇右文化学科体系及研究内容,形成了一支颇具实力的学术队伍。创建了优良的学术风气和用于支撑学科活动的环境,开设了10门左右陇右文化校本课程,并编写了相应的教材和讲义,使学科建设与课程建设有机结合,推动陇右文化学科走上了良性可持续发展之路,也带动了全校学科建设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天水师范学院陇右文化研究中心雍际春教授主编、研究人员集体编写的《陇右文化概论》一书,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事业的迅猛发展,陇右文化地域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目前取得的研究成果缺乏系统性,未能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为了发展陇右文化,推进陇右文化的研究,构建陇右文化的学科体系,天水师范学院陇右文化研究中心集体编写了《陇右文化概论》一书。《陇右文化概论》一书由雍际春教授设计篇目结构并统稿、定稿。第一章专门叙述了地域文化的内涵及研究意义,重点对陇右文化学科体系和基本研究方法等基本理…  相似文献   

4.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9,29(4):F0002-F0002,F0003
2001年,天水师范学院为了立足地域优势,整合科研力量形成学科优势,凝聚办学特色,决定成立陇右文化研究中心,作为专门从事陇右文化研究与学科建设的科研机构。陇右文化学科建设以此为平台而起步,第二年陇右文化学科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该学科作为天水师范学院惟一人选的省级重点学科,在省教育厅的指导支持和全院上下的共同努力下,  相似文献   

5.
发掘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是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依托地域文化学科建设进行学报特色栏目建设,是地方高校社科学报发展的必由之路。《天水师范学院学报》充分发挥陇右文化学科平台作用,开设"陇右文化研究"特色栏目,深入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大力加强学科建设,注重服务区域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相似文献   

6.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根据所处地区独特而丰富的陇右历史文化、地域文化、人文资源以及经济因素等特色和优势建设"陇右文化研究"特色栏目,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发表了大量的陇右文化研究成果,"陇右文化研究"栏目的学术水平和社会声誉日益提升,进而带动了<学报>整体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陇右是黄河流域文化的渊薮之一 ,陇右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开放性、多元性、包罗性、浑融性是陇右历史文化中最具特色、最为闪光的亮点 ,也是陇右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最为突出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从神话传说、考古发现、历吏事实、文化交流等诸多方面论述陇右文化的生成及其演变.肯定了陇右文化的优长,指出了陇右文化的缺陷,提出了提升陇右文化并使其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一些见解.陇右文化是黄河流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本源价值十分突出,准确认识这一久远的地域文化是继承传统文化的突破口,也是反思反省传统文化的切入点,对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陇右地区作为中华文明的多源中心之一,经济开发活动也开始甚早。但由于历史上各地自然条件、民族结构、政权分割等因素的差异,在开发时间和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和形态特征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这对各地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历史时期陇右地区农牧经济的起源、农业开发、牧业发展、商贸经济的发展及其象征性意义进行论述,阐明陇右地区历史地位的变迁,对当前陇右地区的经济建设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0.
陇右地区以炳灵寺、麦积山石窟、南北石窟寺为代表的三大石窟群,约有石窟寺建筑50余处.在佛教文化东传的过程中,古代的艺匠们不断改革与创新,使陇右石窟建筑逐步形成了特有的形制风格,成为我国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艺术财富.由于陇右地区地质地理环境相差较大,地域文化非常丰富,因而受地理、地域文化影响,三大石窟群在窟群、审美标准及艺术形式上面也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杜甫与陇右的缘分,可谓得山川之助,歌诗更助于山川。他从雄秀奇丽的高山巨川感发诗兴,与大自然展开心灵的对话,从而发出和谐的共鸣,赋予陇右山川以美学品味,为中国古代诗歌史增辉添彩,给后人尤其是甘肃人民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宣传甘肃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开发旅游资源,滋润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均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陇右地区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墓葬、甘谷县毛家坪秦人墓葬遗址、张家川马家塬战国西戎墓葬发掘中秦早期文物不断出土,推动秦早期文学研究高潮跌起。将出土的秦早期车马葬和《诗经·秦风》进行互证研究可以看出秦人“独此一家式”的文化特色,表现为鲜明的尚武特质、发达的礼乐文化和突出的华戎交汇特色。早期秦人在相对边远的地理空间上撒播了中华文明,拓展了中国文学的地理范围,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性视野及其学科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是一个牵涉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观念等在内的社会性、历史性以及实践性的整体变迁过程。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内在本质属性的外在展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体系构建的重要前提和逻辑起点。为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科化建设也就必须着眼于整体性的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14.
运用教育文化学理论揭示学科文化建设的本质。从文化功能、文化创新、文化现代化上论述了学科文化、环境和氛围营造的意义;从学科文化属性、特征和内容上揭示出学科文化建设本质是以文化为内容和手段的管理理论体系;通过相关性分析,论证了培养目标、课程和教材、教师群体发展、校园环境的文化选择;从学科管理的"多角关系"上阐发出高校学科建设的对策:治校人性化,治教重在治心;坚持包容开放理念,尊重学术自由;维护学术道德,规范学术行为;倡导人文关怀,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审美能力,优化学科生长环境;弘扬民族文化精粹,构筑人文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5.
南朝时期,佛教盛行,涌现出了一批著名高僧。其中陇右籍高僧的佛教活动,对于促进佛教文化向本土化的快速发展和儒、释、道三教的融合,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陇右作为丝绸之路的要冲,自古以来就是文化传播的通道。唐代陇右东端佛教文化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形式与内容。其中高僧辈出,各家宗派学说纷呈。族信奉般若学和《尊胜陀罗尼经》。唐代所建造的石窟、修习者不仅有数量众多的高僧大德,更有秦州军人、大大像更是遍布陇右东部各地。武则天时期泾川大云寺供养舍利及金棺银椁的出现,反映了盛唐陇右东部地区佛教艺术的高超水平。而孟诜《石函铭》的发现,可证孟诜家族是世代信佛。泾川县发现的《高公佛堂碣》为研究唐武宗会昌灭佛提供了间接物证。  相似文献   

17.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对于诗人杜甫来说是极为不寻常的一年,"一岁四行役"的经历使他的生活和创作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其中陇右时期是他生活的转折期,也是他诗歌创作的转型期。杜甫这一时期的诗作具有与其他时期不同的鲜明个性,其价值和地位已为愈来愈多的人肯定和认可,而其成就的取得则和陇右的地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他的陇右之行和诗歌创作又对陇右的文化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两者之间关系及相互作用的探究,有助于对杜甫诗歌的深入研讨和对陇右文化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