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在广告专业化进程中,真实始终作为核心伦理要求,对不同时代的失真广告予以规约指引。广告话语失真主要归因于广告活动主体的不当行为:广告主通过虚假谎言、遗漏回避、混淆歧义、夸大吹嘘等手段有意欺骗误导消费者,其主张违背客观事实;消费者由于认识能力局限,被消费幻象迷惑,沉浸于“信息茧房”和超真实拟像中,对广告的理解产生偏差。鉴于此,在真理共识和对话伦理取径下,真实话语要求广告主与消费者充分发挥自身交往理性和交往资质,使用真实、真诚、正当、可理解的话语开展道德主体间对话,以解决失真广告的伦理冲突,达成道德共识,促动广告伦理关系向积极互动、双向动态的方向演进。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剖析广告媒体、广告公司和广告主三大广告活动主体在新媒体冲击下在市场结构方面发生的变革,梳理了广告产业近年来发生的结构性变化,并试图从中提炼出技术、资本、政策、消费环境等影响广告产业结构变动的主导力量,继而判断广告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其或在移动互联网广告、本土广告公司的资本运作、广告主的整合营销和大数据营销等领域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3.
虚假广告的责任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商品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广告作为一种市场营销的工具,已成为商品生产者扩大销售、与其他商品生产者竞争市场的一种手段。然而目前虚假广告却大肆泛滥。虚假广告不仅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成为一种社会公害。一直以来我国不断加大打击力度,虚假广告仍然屡禁不止。一方面,我国立法对虚假广告的打击重在广告主,虽然广告经营者、  相似文献   

4.
1.真实性原则:广告必须揭示事实,尤其应当揭示重要事实,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将会误导公众。2.确切性原则:在做出广告声明之前,应对广告主或广告公司广告声明的具体内容有充分的把握和切实的证据。3.比较原则:广告应避免对竞争对手及其产品或服务做虚假的、误导性的或未经证实的说明或声明。  相似文献   

5.
DM杂志探析     
周古欣 《新闻前哨》2006,(9):101-101
DM杂志是Directmail的缩写,意为“直接邮寄广告或直投广告”。美国直邮及直销协会(DM/MA)对DM的定义如下:“对广告主所选定的对象,将印就的印刷品,用邮寄的方法传达广告主所要传达的信息的一种手段。”在我国,国家工商总局法定称谓叫固定形式印刷品广告,并于2005年1月1日开始正式施行的第“17号令”中,对DM杂志有诸多规定,必须由主营广告的广告公司承办、不能刊登非广告信息、不得使用主办、协办、出品人、编辑部、编辑、出版、本刊、杂志、专刊等容易与报纸、期刊相混淆的用语等。  相似文献   

6.
对广告的理性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广告进行了剖析第一,广告是大多数市场化媒体的财政基础,当广告主意识到自己正扮演着媒体“捐资者”的角色,不可避免地对媒体施加影响,导致广告主有意无意地掌控了新闻媒体;第二,人们通常认为传媒销售的是广告时段和版面。其实,传媒把受众作为商品出售给广告主以换取广告收入;第三,一些媒体竭力鼓吹消费,是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  相似文献   

7.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虚假广告问题日益严重.大多数虚假广告有意弄虚作假以牟取暴利.虚假广告泛滥,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广告主只顾追逐利益;二是媒介未履行审查义务;三是广告商追求广告效果忽略真实性;四是法制建设不完善以及监管部门监督不严、打击不力;五是消费者的判断和辨别能力较差,不能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8.
梁晓琳 《青年记者》2006,(24):79-79
比较广告,又称竞争性广告或对比性广告,是一种特殊表现形式的广告。在广告中,广告主将同一行业内自己与他人的竞争商品或服务相比较,从而突出自己商品或服务的特点,以影响消费的消费决策或其他经济行为。  相似文献   

9.
金融危机下创意工作的新形势全球金融危机造成了消费紧缩现象,让广告主着眼于能够立即促进销售的广告投资比重,同时也更加注重广告投资的实际成效,广告主将更加严格地要求广告效果能与实际销售结果产生明确的关系。因此,在创意方面,促销性的广告以及更加着眼于产品利益与功能的广告在比重上会更加的提升;而单纯的品牌形象广告在比重上将会下滑。  相似文献   

10.
隐性广告又称为“植入式广告”或“嵌入式广告”,它是将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视觉性符号甚至服务性内容策略性地融人电影、电视剧或其他电视节目及其他传播内容中(隐藏于载体并与载体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受众所真实感受到或通过幻想所感知到的信息内容的一部分,使观众在接受传播内容的同时,不自觉地接受商品或品牌信息,继而达到广告主所期望的传播目标。它初看起来并不像广告,但它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其广告性质:它具有明确的广告主,具有清晰的广告目的,具有具体的广告内容,具有较为明确的广告受众,另外它还需要广告主支付一定费用给传播载体,这些都是构成“广告”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1.
张琼  李秀琴 《新闻前哨》2013,(12):92-93,104
媒体广告价值,无论对广告主还是对广告媒体本身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及敏感的问题。本文拟就受众广告价值呈现的相关问题进行一些探讨,针对消费能力、消费结构、消费模式、消费心理等受众消费的问题,总结出受众广告价值评价的依据,对广告主和广告公司在广告活动中的媒体选择,以及媒体本身的建设和长久发展,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广告的商业经营和文化传播双重属性决定,广告主在利己传播时必须兼顾利他主义。但近几年来,许多广告主无视广告的社会功能,以营利为目的,大肆制造虚假违法广告,在危害社会的同时也制约了广告产业的发展。目前虚假违法广告大行其道,尤其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医药广告,因其虚假违法传播给人们造成财产与生命的损失,遭到社会各界及消费者的谴责,  相似文献   

13.
陈雪  孙滨  胡心甜 《新闻前哨》2012,(10):116-117
医疗虚假广告,是广告主、广告经营者或发布者利用各种媒介和形式直接或者间接向消费者传授医药不真实信息,用虚假事实(夸大疗效或无中生有地鼓吹疗效)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以期达到营利等商业性目的的一种不良的大众化传授方式。不难看出,虚假医疗广告的危害性是不可估量的。那些被夸有神奇功效的药品,可能会在炫耀的商业目的笼罩下变成食人健康、夺人生命的恶魔。一、我国对医疗虚假广告的法律规制及其困境  相似文献   

14.
DM杂志是Direct mail的缩写,意为“直接邮寄广告或直投广告”。美国直邮及直销协会(DM/MA)对其的定义如下:“对广告主所选定的对象.将印就的印刷品,用邮寄的方法传达广告主所要传达的信息的一种手段。”当今广告行业内部竞争不断加剧,媒介手段也不断地进行调整,DM杂志以其特有的优势,在广告市场上分得一份羹。  相似文献   

15.
刘振 《声屏世界》2007,(11):50-51
近来,有关虚假广告的争论可谓是甚嚣尘上。一方面,社会各界对于虚假广告的批评不绝于耳,喊打之声日趋强烈:另一方面,虚假广告却毫不收敛,甚至有了愈演愈烈的趋向。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状况?按照我国当前的广告运作及监管模式,每一则广告的传播,必须经过以下环节:广告主、代理商(即广告制作者)、监管部门与广告发布者(即媒介)。从根本上说,任何一则虚假广告的诞生都意味着上述某一环节上出现了问题。从理论上说,以上所言的广告传播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可能导致虚假广告的产生,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广告发布者即媒介的审查责任缺失是虚假广告得以大肆传播的主要漏洞。  相似文献   

16.
闫琰 《青年记者》2021,(8):22-24
5G技术的发展使得新媒体广告在商业广告中的比重持续增加,但是广告业面临的虚假广告、数据造假、个人隐私泄露等问题影响广告业的健康发展,急需从法律法规、传播主体的价值引领、广告主的社会责任、品牌价值积累等方面综合着力,创建健康有序的绿色广告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王维平 《新闻窗》2006,(4):85-86
广告的生命在于真实,但是近几年来,广大消费者、生产企业却吃尽了一些虚假广告的苦头,特别是虚假医疗药品广告延误患者的病情,危及患者的生命;虚假技术转让广告使下岗职工雪上加霜;虚假农药广告使农民一年的辛苦付之东流;虚假美容、化妆品广告使消费者深受毁容、人生伤害之苦;虚假中介广告使满怀希望的求学、求职、求购的人钱财两空……。两三年来,每每在“两会”期间,虚假广告特别是虚假医疗广告更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话题。他们一再为民众呼吁:治理广告市场,打击虚假广告。  相似文献   

18.
黄松涛 《新闻界》2008,(2):128-129
虚假广告、广告形式媚俗、表现手法雷同与重复、创意单调与生硬等是人们对电视广告产生排斥的主要原因。观众排斥电视广告将使广告主投资失去效应,影响电视广告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传播学、符号学的视角出发,尝试着将虚假广告界定为欺骗性广告、失真性广告、误导性广告三类,并针对各自不同情况提出了三种抑制对策:法律他律、行业自律、消费者自觉。  相似文献   

20.
樊传果 《新闻知识》2006,(12):43-44
中国广告协会秘书长时学志在西安第十二届广告节上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到:“中国广告行业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虚假广告太多”。虚假广告是问题广告的主要代表,除此以外问题广告还有其它多种表现形式,种类也在不断翻新。由于问题广告的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已到了泛滥的程度,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秩序,给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精神损失,阻碍了中国广告业的健康发展。究其产生和泛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广告主和广告经营者法律观念淡薄,出于各自的利益驱动,没有把好广告创意制作关和审查关,是导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