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础教育学校作为促进学生基础性发展的核心场域,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学校自身需要不断地与社区之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然而在当前,基础教育学校和社区常常处于彼此隔绝的状态。我国基础教育的未来发展和学校变革,必然涉及到社区、家庭和学校等多个层面,这意味着封闭的基础教育学校必须走向开放,以实现学校、家庭与社区之间教育功能的整合。学校与家庭、社区之间的良性互动是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前提,未来的基础教育学校必定是"社区中的学校"。  相似文献   

2.
学校理想是一个具有价值性、超越性、前瞻性的概念。成功的学校变革和发展需要以教育理想为前提。确立今天的学校教育理想,一方面应关注当下教育实践,另一方面应站在未来教育价值立场,审慎地去勾划、塑造当下的学校教育实践。学校通过变革寻求卓越发展,形成具有时代意义和社会意蕴的教育理想,需要学校组织主体在充分理解教育理想与当下教育改革实践之间复杂关系的基础上,赋予学校教育理想充分的远见、执著和热情。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基础教育在变革中腾飞,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分析基础教育的变革脉络和变革方法论对于我国基础教育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我国基础教育在价值取向上,从效率取向转向效率公平兼顾取向;在发展理念上,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在发展方式上,从规范发展转向特色发展;在发展形态上,从传统教育转向未来教育.而就我国基础教育变革的方法论而言,在变革单位上,从宏观转向中观;在变革方式上,从外部变革转向内部变革;在变革力量上,从自上而下单一力量转向多元力量;在变革思维上,从线性思维转向系统思维.  相似文献   

4.
国卉男 《中学教育》2010,(9):23-28,8
中国处在一个经济发展、社会变革的关键时期,由社会变化而引发的学校变革问题亦已受到了我们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立足于转型时代的社会背景和学校自身的变革需要,试图梳理学校变革的相关理论,探讨当代我国基础教育学校变革的性质及功能定位等问题,并就未来学校变革的基本目标和策略,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2010年统计年鉴显示,我国中等教育学校87639所,初等教育学校322094所,由此我们可以推断,若保守按一个学校2名校长计算的话,校长总共有819466人。他们是基础教育发展的领头羊,他们的定位、发展直接关乎基础教育的发展与未来民族的振兴。随着社会的变革和中小学改革的发展,社会对中小学校长提出了新要求:"校长职业只有走入专业化进程,才能顺应社会职业化走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无论是传统文化还足政治经济方面的重大变革,都毫无例外的会在教育中得到反映。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也必将在基础教育中得到反映并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必定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过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客观现实。一、基础教育的价值(一)基础教育的价值是什么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但究竟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却并不是由人的主观意志能完全左右的。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客观需要,以及在此基…  相似文献   

7.
教育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农村教育面临两大新的形势:一是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二是基础教育目标从升学和普及向人的现代化和培养良好公民转变。为了适应变革的需求,农村基础教育应具备以下几个特征:与农村社会协同发展;基于核心素养;公平、多元、均衡的教育生态;与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相契合。教育宏观政策应向放权、制定标准和提供保障的方向转变,学校布局调整应充分考虑学校对农村的价值和功能,学校课程应立足于人的适应性和现代性,农村教师的比较优势要得到有效激发。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大地上的孕育、产生和确立,引起了一系列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各种体制的急剧震荡和嬗变。这是一次全方位、大时空范围的挑战和变革。一切不适应,甚至束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的观念、行为和体制,都将接受这一大潮的冲击和洗礼,进行彻底的变革. 基础教育以其特有的敏感领略到了这场伟大变革的巨大力量,并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开始承纳这一冲击和洗礼。自觉进行反思,消除过强的滞后性;适应大变革的需要,积极调整结构,重构自身特有的超前价值,就成了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价值取向。 学校教育这一独特的社会现象,就其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而言,从产生之日起就存在着一对交错消长的矛盾:滞后性与超前性。学校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与稳定性决定了它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社会发展;而教育效益的长效性与教育活动的相对自主性又要求它必须具有超前的价值。如果说滞后性保证了学校教育活动的相对稳定和内在延续,超前性则决定着学校教育在未来社会中的生存、发展和独特的先导功能。二者只有在保持一定张力的情况下,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教育的独特效能,并使自身得到健康发展。滞后性与超前性之间合理张力一旦破坏,就意味着教育必须改革。  相似文献   

9.
作者简介: 李家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教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学生发展与学生工作改革研究室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基本理论、儿童发展与学校德育、学校变革以及区域教育变革与教育政策。近年出版的专著有《关怀生命:当代中国学校教育价值取向探》、《成长需要:在高三与大一之间》等。  相似文献   

10.
世纪之交,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又全面启动。课程改革是21世纪初中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变革。本次课程改革立足于未来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培养提出的更深、更广的要求,“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教材内容的结构配置,以及教法、学法方面都有了创新和突破。可以说新课程的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为宗旨的教育。因此,具有进步的教育价值取向和鲜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的"基础"之意大体上包括:社会发展之基础;人的终身学习与发展之基础,以及未来发展之基础三重含义。当前加拿大基础教育在社会价值上,微观层面注重把学校作为社区文化教育的积聚与辐射中心,宏观层面注重把学校作为国家凝聚多元文化的"整合机";在个体价值上,既注重培养个体的良好品格、主动发展的精神,也注重个体的个性化发展。这些做法较好地实现了基础教育的社会性与个体性价值、可见与不可见价值、当前与未来价值等之间的沟通,其成功经验与实践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我国适时推进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在基础教育办学主体、办学形式、办学机制、办学管理、法律保障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70年来,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为基础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体制基础,基础教育发展目标也因教育变革导向和社会发展需求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基础教育办学实现了从扩大办学总量向提升教育质量、从追求办学效率向追求教育公平、从各自为营向联合办学、从统一管理向分类管理转变,有效地实现了立德树人与服务社会的有机统一。新时期,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推动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时代使命,要求基础教育必须提升现代化水平、推进教育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以及建立现代基础教育学校制度。为加快我国实现教育强国目标奠定基础和有效对接国家各项教育政策,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要切实夯实和提升基础教育办学质量,探索丰富多样的基础教育办学形式,增强基础教育办学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上海市的基础教育正处于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型时期。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变革,需要我们转变学校的管理模式和工作制度,从封闭教育走向开放教育,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家长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角色、地位、职责,进而有效整合区域内家庭、学校、社区资源,以便探索高效的现代学校管理模式。对于上海市的教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教育存在本末倒置问题,使得教育不能很好地为个人和社会发展服务。要提高教育质量,突破应试教育瓶颈,从根本上改变我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回归教育本真,就需要结合未来社会发展趋势和特点进行教育服务模式变革。从未来社会教育需要出发,从学生内心需求出发,立足基础教育,放眼高等教育,从教育一体化角度审视和研究我国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教育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即将进入一个全面推广的阶段。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一阶段的工作进行一个全面的回顾与反思。在价值变革的引领下,我国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在课程典范、课程理念、课程体制等方面都有所创新与发展。一、课程典范的重构进入21世纪以来,面对一个高节奏、高科技、高竞争的社会,教育只有着眼于未来,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适应这一新形势。对此,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就特别强调,课程既要实现儿童的“认知”与“情意”的整合,还要实现儿童的认知发展和情意发展与文化发展的整合,基础教育新课…  相似文献   

16.
优质均衡发展是基础教育在初级均衡基础上的一种新的发展目标与状态描述,其核心是教育质量的优质与均衡。优质均衡发展必然要通过学校教育的变革来实现,而学校教育变革成功的关键在于学校文化的变革。学校文化变革应当选择文化创生的价值取向。以优质均衡发展为主题的学校文化创生首先应当关注学生、教师的均衡发展,在此基础上来谋划学校校本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总被引:212,自引:0,他引:212  
教育活动不可能回避价值问题 ,“新基础教育”研究也是以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和教育价值观变革的探讨为起点的。本文提出应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这一价值观的核心理念是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中课堂教学的价值观需要从单一地传递教科书上呈现的现成知识 ,转为培养能在当代社会中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它的主要内容为 :拓展学科丰富的育人价值 ;按育人价值实现的需要 ,重组教学内容 ;综合设计弹性化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8.
经历了三十多年改革开放,中国社会高速发展,这对未来人才及其培养提出了严峻挑战.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客观认识自我、认识世界、认识未来,正确选择未来的发展道路,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如何真正站在学生终身发展基点上科学推进学生职业指导工作,是认真落实"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重要命题,也是当前基础教育转型发展的重要命题.本文将从基础教育阶段职业指导的历史沿革、价值取向和教育使命等角度,对本市的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进行分析并提出教育建议. 一、职业教育演进与职业指导价值 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职业指导工作与整个社会发展对职业与职业教育的认识、定位是密不可分的,并且呈现出一个职业教育定位日益明晰、职业指导越来越受重视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关注未来社会的发展变化及其给未来教育带来的冲击与变革,研究未来教育赋予的前瞻性,对今后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模式建构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导向和实践价值。本文紧密结合未来社会发展变化的特征与趋势,论述如何加强和改进未来教育的研究,从未来教育的模式、未来学校的变革、未来教育的发展走向、未来教育学科建设的本体、未来教育的预警、对待未来教育的基本立场和态度等更宏观的角度把握未来教育的研究,并提出一些研究建议,旨在为未来教育研究提供帮助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从时代需求到战略抉择:社会转型期的学校变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应对社会的教育需求与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不断深化教育改革,这些改革,一方面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结构,使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也积累了诸多有价值的教育变革经验;另一方面,随着教育改革与学校变革的不断深入,也出现了许多体制性问题和人为的问题,反过来又影响了教育变革的成效。本文在反思我国基础教育20多年来改革实践的基础上,试图梳理教育变革的经验,厘清教育变革过程中的问题,并就未来的变革走向与策略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