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活动“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可见有效的课堂教学不能只是“行色匆匆”奔向结果,而要关注过程、适时驻足。  相似文献   

2.
1引盲基于“过程教育”的课堂教学应当既有认知过程的“前半段”,也有认知过程的“后半段”,但调研发现大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没有关注认知过程的“后半段”,导致不符合“过程教育”要求.反比例函数是浙教版课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6章的内容,它是继一次函数之后的又一种具体函数,它与一次函数一样,也有丰富的现实情景;  相似文献   

3.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课程要以探究为核心”。那么.如何以探究为核心进行课堂教学.从而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这需要我们一线的科学教师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在整体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活用教材.关注学生的活动过程.作好科学、合理、适时的评价,让科学教学真正达到高效.  相似文献   

4.
密斯.凡.德罗是20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在被要求用一句话来描述他成功的原因时.他只说了五个字:“成功在细节。”成功的课堂教学又何尝小是如此。“细”者小也.“节”指单位或要点也。而教学细节.即是教学行为的最小单位.是处于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点.对教学具有重要的推动和联结作用。关注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而教.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对学生学习的引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过程教学”等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已经不再停留于理想层面,而是走进了实际的数学课堂中.如何把“过程教学”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是深化数学课程改革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因此,有必要通过对数学课堂教学的考察,探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过程教学”.为此,我们深入中学数学课堂开展了一系列教学研讨活动,两位中学教师“勾股定理”的常态课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素材.  相似文献   

7.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这就意味着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全班每一位学生都应是关注的对象,“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它要求教师必须用“心”施教,而不是做传声筒。同时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师应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发展,使教学过程成为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过程。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以“三化”的形式得到了实施。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师进行课程参与、实现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渠道,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课堂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全班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的一种愉快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她要求教师必须用“心”施教,同时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师应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发展,使教学过程成为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笔者认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传统语文教学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潜心于把正确的答案传授给学生.同时也满足于学生“鹦鹉学舌”似的说出“正确”答案。传统语文教学以否定文本意义的多样性和开放性.否认学生内心世界的丰富性、独特性为代价去追求统一的认知教学结果。新课改理念要求以人本思想为核心.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尊重学习主体的学习过程和学习体验.而学习过程的递进和学习体验的多样性决定了课堂教学过程中产生突破预设之外的新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目前,“教学过程情感化”的问题正受到国内外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可以利用教材内容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使教学过程充满激情,富有情趣;也可以利用教师的情感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气、活力。  相似文献   

11.
陈长平 《中学理科》2005,(11):50-52
当前普通高中的课堂教学过程,教师关注自己“教”的多.而注关学生“学”的少;按原定教学设外传授的多.而关注学生学习心理的少;关心完成教学计划内容的多.而关注时间与效益者少.正是教师缺乏对学生课堂心理环境的研究与调控,导致教学存在盲目性、随意性.学生学习效益不高.笔者经过两年的“以调控学生的课堂心理环境为突破口,实施化学有效教学”的课题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苯酚》一节教学实例.谈一些实践体会。  相似文献   

12.
提到求“线面角”,可能大家马上会想到“射影转化法”,殊不知,在实际求解过程中仅知道“射影转化法”是远远不够的.本文仅从思路调控的角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求“线面角”需“三思”!  相似文献   

13.
“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常常过于关注教学环节形式上的花样翻新,过于计较教学过程中气氛上的热热闹闹.而对学生在课堂上基于真实的思维水平所产生的各种各样真实的问题.却常常听而不闻,对学生之间的互动分享更是无暇顾及……”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将其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4个子类.在每一类中都渗透“过程性目标”的思想,用“经历”、“体验”、“探索”三个动词进行描述.经历、体验、探索就是要学生通过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对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抽象)、应用与拓展进行个体体验、群体合作交流.从这里可以看出,数学教学要“既重结果,更重过程”.那么,具体到一节课中,该如何体现出数学知识教学的“过程性”呢?笔者认为,数学知识的过程教学主要应关注数学知识的“生长过程”,即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要加强对它们的开发、呈现,并试图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生长”的全过程,在研究数学知识“生长过程”中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现行的数学课标教材的确加大了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板块设计,但要实现把数学知识“生长过程”教学化,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仅仅借助教材中呈现的内容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教师开发教材,设计数学知识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从中学习.下面笔者以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7.2.1三角形的内角”的教学为例,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的,新课程理念必须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细节中,关注教学细节是教师智慧与灵感的呈现,也是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艺术展示。“细节成就精彩课堂”,因此我们要关注那些对推动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具有“关节”作用的教学细节进行分析、研究,把现代科学教学理念有效地转化为可操作的课堂教学行为,真正让科学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6.
错误是正确的先导.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产生一些错误.如何利用“错误”资源.挖掘错误的有利因素,变“错”为宝,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本文依托笔者的教学实践.探讨在纠错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做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李再湘 《教师》2013,(25):57-58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而课堂互动往往是通过教学细节来实现的。如果说,对教学过程的精心预设是精彩课堂必备的奠基石.那教师对于课堂细节的正确处理无疑就是精彩课堂的画龙点睛之笔,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体现。语文中的教学如果能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关注课堂教学细节.渗透数理思辨,则能成为课堂教学难点的突破口,成为学生的兴奋点、化解疑难的转折点,从而创造精彩互动的课堂。  相似文献   

18.
有报道说,国外听课的方法是听课者面向学生而坐,目的是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关注学生是如何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的,关注学生是如何被启迪的,关注学生的兴趣、表情、举动等情感体验的外部反应,关注学生是如何在接受“鱼”的同时得到“渔”的。  相似文献   

19.
王仲  蒋岭 《学子》2012,(3):37-38
微型课是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课,主要特征表现:“课堂教学”过程中少了学生的参与,而是授课教师15~20分钟“独角戏”式的教学流程演示。这样的“独角戏”并非是自己在“演”,而是要更多地关注到学生的“学”。虽没有学生现场的“生成”,但教者要做更多的课堂“前期准备”。因为“微型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  相似文献   

20.
王贵忠 《考试周刊》2011,(62):86-86
经过几年来的课堂教学实践,作者发现:“过程”和“结论”是一对要好的孪生兄弟,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