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意义]答案质量越发成为影响社会化问答(SQA)平台使用效果的重要因素。构建评测体系对SQA平台答案质量进行评价,可以优化用户体验和促进平台发展。[方法/过程]结合专家评分法及三角模糊加权平均G1法,构建包含12个指标的SQA平台答案质量评测指标体系。通过对4个领域共40个问题的评价,证实指标体系的科学性。[结果/结论]形成一套可用于整体评价、赋予指标权重的评测体系,了解了国内SQA平台的答案质量和存在的问题,为平台发展及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探究社会化媒体用户信息分享行为影响因素,有助于了解社会化媒体用户的信息共享行为,推动社会化媒体的可持续发展。基于信息生态视角,结合计划行为理论构建社会化媒体用户信息分享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并运用问卷调查法和结构方程模型法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显示:信息人维度的利益诉求、自我效能,信息维度的信息有用性、信息易用性,信息环境维度的交互氛围、主观规范,信息技术维度的技术安全对用户信息分享意愿有积极影响;信息人维度的习惯、信息技术维度的技术支持和技术安全对用户信息分享行为存在促进作用;信息分享意愿对信息分享行为也有较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旨在构建社会化问答社区用户生成答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实现面向用户需求的答案质量自动化评价和筛选,提高社会化问答社区知识服务质量。[方法/过程]引入社会情感特征和用户特征,运用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实证构建用户生成答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基于GA-BP神经网络模型设计答案质量自动化评价方法。最后,选取知乎网站数据对用户生成答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自动化评价方法进行应用研究。[结果/结论]构建包含答案文本特征、回答者特征、时效特征、用户特征、社会情感特征5个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实验分析发现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答案质量自动化评价方法相比于其他方法准确率较高、平均误差低,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能够进一步应用和推广实践。  相似文献   

4.
金鑫 《新闻传播》2012,(2):39-41,43
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和理论梳理指出,信息视野(Information Horizon)是信息获取行为的一个重要的结构性要素,并且以社会信息视野为核心提出了一个信息获取行为过程的解释性框架。文章分析了数字化的概念,将数字化分成了技术基础、应用和后果的维度,并选取了三个重要技术应用(搜索、用户生产内容、移动通信)来探索和展望数字化条件下社会信息视野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社会化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重要特点为用户自创内容(UGC,User-Generated Content),这一特点也为研究在线电子商务的信息传播行为注入了新的活力。本研究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探究社会化媒体中用户产品评价的影响因素。本文选择"在线电子商务网站"这一形式的社会化媒体,将产品评分作为用户产品评价的量度,并对产品评论进行文本挖掘。研究发现,用户对产品的评价取决于用户对产品的使用经验、产品对用户需求的满足、以及在线社交影响(即其他用户的影响)。产品已售时间的长短、用户发表评论时间(如上午、下午等)以及用户所在地区也对用户评价有着显著影响。本研究还发现,上述影响因素的作用在不同产品类型中表现不同,即对于"搜索型产品"而言,其他用户的评论对用户产品评价无影响;而对于"体验型产品"而言,社交因素则显著影响用户产品评价。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环境的变化与发展,信息用户的地位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用户在与网站交互过程中的体验与感知直接影响其对信息质量的评价与满意度.文章运用了问卷调查研究方法对所提出的网络用户体验与感知视角的信息质量影响因素模型进行验证与修正.结果表明,其模型由信息特征、帮助支持、感观心理、过程服务、基本功能、用户个性素养六个维度所构成,其指标要素涵盖了用户在信息获取与信息交互过程的全方位、多视角体验与感知到的信息质量影响因素,体现与反映了基本网络用户的特征与切实需求.研究结果将为通过优化用户体验与感知提升信息质量提供可兹借鉴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旨在回顾应急信息质量评价研究,梳理相关研究结构及内容特征,并展望未来研究。[研究设计/方法]基于“全评价”体系的评价六要素对21世纪以来国外应急信息质量评价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分析。[结论/发现]国外应急信息质量评价研究集中于医疗健康领域,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标准包括来源、交换获取、内容、表达、效用五个维度,主要指标有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和及时性。未来研究趋势是大数据环境下网络应急信息质量评价、混合评价方法、构建完善的应急信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创新/价值]从“全评价”体系角度系统梳理国外应急信息质量评价研究进展,有助于从信息质量方面提升国家公共危机应急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收支来源和利益分配两个维度,结合自出版平台和UGC视频网站盈利模式特点,描述了社会化内容生产平台价值创造的过程。本文剖析了社会化内容生产平台存在的盈利空白、外核各要素联系松散和内外核系统含有缺陷等问题,并提出可以从加强各层级间联动和提升内容价值两方面对平台做出调整。  相似文献   

9.
黄尧 《新闻传播》2012,(5):23-24
社会化媒体是互联网的一个发展方向,在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转变、用户在线学术交流需求增加的背景下,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可以尝试将社会化媒体的功能要素融合到电子文献数据库中。本文拟提出一个基于社会化媒体的电子文献数据库服务功能模型,用以指导将来的电子文献数据库相关服务平台的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用户体验的信息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冰  卢爽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22):56-59
首先分析网络环境中信息交互与用户信息体验,剖析用户信息体验层次结构;在此基础上,构建形成基于用户体验的信息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并进一步研究体系的构成维度和指标要素。  相似文献   

11.
陆泉  刘婷  邓胜利 《图书情报工作》2019,63(17):118-127
[目的/意义]社交问答用户的社会资本受多种因素影响,本文旨在探究社交问答用户不同的健康信息行为对其社会资本积累的影响。[方法/过程]以知乎网上糖尿病话题下2 537个问题帖子,3 567个回答的1 650名用户为研究对象,依据L.Nan的社会资本理论和N.Uphoff对社会资本的分类,将社交问答用户的社会资本分为认知性和结构性两类,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社会问答用户的健康信息行为与社会资本之间的关系。[结果/结论]用户的健康知识贡献行为和自我信息披露行为在不同程度上正向促进社会资本的累积,而不同的健康知识获取行为对认知性社会资本和结构性社会资本的影响有差异。这些结果有助于社交问答用户提高社会资本,平台完善用户服务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2.
袁毅  杨莉 《图书情报工作》2017,61(22):20-26
[目的/意义]问答社区已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重要网络空间之一,保持高质量信息资源生成机制是问答社区生存发展的关键。本文的目的是通过用户生成资源的行为,了解资源生成的影响因素。[方法/过程]以百度知道社区的交互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用户与资源的关系、用户生成资源行为及影响因素。[结果/结论]问题类型、媒介、匿名性等因素对用户生成资源行为有重要影响,用户相关变量与资源质量存在显著相关性。建立和完善用户身份识别与激励机制对于社区提高资源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从用户动机视角对Altmetrics指标的本质和价值进行分析,使Altmetrics的应用更为科学合理。[研究设计/方法]首先对相关文献中的动机进行组织提炼与规范化表述。在此基础上引入用户行为理论解释和分析用户动机体现的指标价值。再选取Twitter提及量指标,使用内容分析法进行案例研究。[结论/发现]提炼出19种用户动机,其中有6种动机会降低指标应用价值。[创新/价值]探索Altmetrics数据的产生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Altmetrics指标可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陈峥 《图书馆》2021,(3):90-98
UGC大数据中有许多前互联网时代难以获取甚至无法获取的资料,并且避免了通过传统方法获取数据的诸多缺陷,因而被作为一种新的资源运用于社会科学研究。开展这类研究,UGC大数据的质量是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本文从信息生产特点、信息传播过程、信息检测识别技术等多个角度,对UGC大数据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原因进行探析。研究发现:UGC大数据存在自身特有的缺陷,网络信息空间并不能完美地映射社会现实空间;将UGC大数据运用于社会科学研究,难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自然性和准确性。因此,具体研究需要对数据质量进行预判和检验,并采用与传统研究方法相结合等策略来应对。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把视线聚焦在新媒体的媒体语境当中,以百度百家号为例,考察了新媒体用户在内容层面、认知层面和行为层面上的认知与使用模式。基于对百度百家号用户媒介认知与媒介使用情况的网络问卷调查数据,本研究从新媒体用户重点关注的文章类型、内容来源的关注度以及网络内容的信任度三个方面分析了新媒体用户的内容消费特征并提出了优化网络内容平台内容建设机制及信息扩散机制的策略与建议。在用户层面,需重点培养激活核心用户以提升内容生态的活跃度;在平台层面,需纳入优质内容资源,重视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16.
Electronic government (e-Government) systems are becoming an essential strategic tool in the delivery of e-Government-to-Business services (e-G2B).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explore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of trust in online services on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e-Government service users and other perceptions such as e-G2B system effectiveness and the operational effectiveness of organizations. Based on a sample of e-G2B service users from Saudi Arabia, our preliminary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effects of trust on user satisfaction are mediated by e-G2B system effectiveness measures (e.g., System Quality, Service Quality, and Information Quality) and by operational effectiveness. In addition, we find that operational effectiveness and information quality are the most important drivers of user satisfaction. In contrast to previous research, our results show a neg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ust in online services and service quality and suggest that this finding may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theory and practice.  相似文献   

17.
Access to government information has changed dramatically in the past 20 years. There are many indicators of information use, but it is challenging for service institutions to gain a current and comprehensive view of the research practices and preferences of their users. Information stakeholders must seek out current data to gauge the potential success of new initiatives and policies in order to meet user needs. To that end, a user study was conducted on the University of Montana campus in spring of 2006. The survey was sent to a random, stratified sample of the campus population. The instrument included questions on frequency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use, methods of locating and learning about government documents, awareness of the Federal Depository Library Program (FDLP), and service and format preferenc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jority of researchers are using government information at least quarterly and that they most often use general search engines to find it. Respondents indicate a strong interest in alerting services, tutorials, virtual reference, and topic-oriented assistance. Although some respondents prefer printed materials for specific types of information, users generally want to find and access government information online. The results offer current data for program planning, collection development, and information policy creation.  相似文献   

18.
Subject gateways are already familiar features of the world information landscape and fulfill a useful role in directing Internet users to quality information. Subject gateways are online services and sites that provide searchable and browsable catalogues of Internet-based resources. The gateways typically focus on a related set of academic subject areas. These sources are online and often linked up with other relevant and related sites for more information on the same area.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LISgateway, India's the first gateway in the field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is a project of the University Grants Commission (UGC) of New Delhi, India, which was launched in April 2004. The service aims to provide a trusted source of selected, high-quality Internet information and also promote the electronic resources which result from research and teaching in the library profession.  相似文献   

19.
Web2.0环境下,“用户生成内容”(UGC)对包括档案领域在内的各行各业产生重要影响。UGC可以实现用户丰富档案馆藏、用户完善档案著录、用户拓展档案服务形式、用户提高档案服务质量。UGC使档案收集面临机遇与挑战,档案整理数量与质量矛盾加深;而且促进档案资源利用与社会档案意识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