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对2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负性情绪与心理韧性之间存在负相关,幸福感总分与负性情绪总分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心理韧性与幸福感之间存在正相关.心理韧性作为一种保护机制,得分越高,在个体面临负性情绪时所拥有的保护资源就越多,进而影响幸福感.  相似文献   

2.
情绪调节与个体心理健康的关联非常密切,情绪调节技能的不足往往会导致很多情绪障碍的发生.为探讨情绪调节技能与情绪适应之间的关系,该研究将《情绪调节困难量表》和《正负性感情检核表》施测于149名听障大学生和159名普通大学生.研究结果显示:与普通大学生相比,听障大学生在情绪调节技能的三个方面(情绪接受、冲动控制和策略使用)体验到更多的困难,在情绪适应方面体验到更少的正性情绪和更多的负性情绪.进一步分析发现,对负性情绪的预测中,听障状态和策略使用的主效应显著,听障状态对情绪接受与负性情绪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显著,即情绪接受方面的困难对听障大学生的负性情绪体验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而对普通大学生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这对我们设计和实施情绪调节技能方面的针对性培训来改善听障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情绪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很大,负性情绪不仅影响幼儿的认知过程,更重要的是不利于幼儿积极、健康人格的形成.本文通过对负面情绪的形成和调节探索研究,结合日常教育情况提出对幼儿心理负情绪的有效消除方法.  相似文献   

4.
负性情绪会给学生的身体健康、学习和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引起高职院校学生负性情绪的原因包括学习压力、家庭环境和心理发展的特点等。从原因着手,找出负性情绪产生之前的控制方法和负性情绪产生之后的调节方法。  相似文献   

5.
对142名电大教师的心理地位和情绪调节能力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我好你好”这一心理地位对电大教师的情绪调节能力有好的作用;“我好你不好”、“我不好你好”、“我不好你不好”等三种不健康的心理地位能够负向地预测电大教师的情绪调节能力,即这三种心理地位的水平越高,电大教师的情绪调节能力越低,情绪调节越困难.按影响的范围而言,从大到小依序为:“我不好你好”(对情绪调节的六个维度都有负作用)、“我不好你不好”(对情绪调节的五个维度有负作用)、“我好你不好”(只对情绪调节的一个维度有负作用).  相似文献   

6.
探讨研究生心理韧性与情绪智力相关性。随机抽取江苏省某大学396名在校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理韧性量表和情绪智力量表进行测试,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研三学生心理韧性均分为(3.74±0.45)分,显著高于研二学生(3.52±0.39)分(t=-3.637,P0.000)和研一学生(3.52±0.40)分(t=-3.239,P0.01);研究生的心理韧性与情绪智力(r=0.592)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的关系;自我情绪评估、情绪调节和情绪运用能较好地预测研究生的心理韧性,解释率为38.8%。研究生心理韧性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情绪智力是影响心理韧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正>【设计理念】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情绪变化较为激烈,情绪体验深刻持久,他们很容易陷入某种负性情绪状态难以自拔。因此,有必要帮助他们主动觉察、理解和调节自己的负性情绪。本节课通过四个层层递进的活动帮助学生接纳情绪,明白愤怒、悲哀、恐惧等负性情绪也具有积极意义,学会用积极思维调节和管理情绪,从而与自己的负性情绪和平相处。  相似文献   

8.
决定幼儿师范学生学业成就的因素,除了智力因素之外,还有很多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其中,负性情绪所产生的影响不可轻视.幼儿师范学生产生负性情绪的原因主要是学习上的不适应;家庭环境影响;幼儿师范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幼儿师范学生学业成就,要调节他们的负性情绪,调节可以从学生的内部和外部两方面进行.即自我调节;提供心理咨询;开展非专业性帮助.  相似文献   

9.
采用情绪调节问卷、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量表对378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了入户调查,以考察两种情绪调节的交互作用对老年人日常情绪体验的影响.结果表明:老年人更习惯采用认知重评的调节方式,正情绪体验较多,负情绪体验较少;认知重评、表达抑制和正情绪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负情绪差异不显著.分层回归分析表明,教育、健康是影响老年人正情绪体验的两个重要的人口学变量,来源地和收入是影响老年人负情绪体验的两个重要的人口学变量;认知重评正向预测老年人的正情绪,负向预测负性情绪,且认知重评与表达抑制交互效应对老年人正情绪预测显著,对负情绪预测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曹勇 《文教资料》2011,(20):114-116
从情绪劳动工作者的特征来看,教师是属于高情绪劳动的专业技术性工作者。但教师的工作是复杂且多元的,面对工作压力及各种刺激的冲击时,难免会引发负性情绪,导致更多的情绪劳动负荷。只有真正了解自己,勇于面对自己的负性情绪,不断丰富学识,才能积极调节情绪,适应教师职业本身的特点与需要。  相似文献   

11.
采用线索-靶范式探讨大学生在不同情绪条件下对各种情绪图片的注意偏向特点.实验采用3(情绪状态:快乐情绪组、悲伤情绪组、愤怒情绪组)×3(性质:正性情绪图片、中性情绪图片、负性情绪图片)×2(线索类型:有效提示和无效提示)混合实验设计.研究结果发现,被试对正性图片存在线索提示效应,而对负性图片和正性图片出现了线索-靶子范式中常见的返回抑制现象;快乐状态下被试容易过分地关注正性图片,存在注意解除困难;悲伤和愤怒状态下被试容易过分地关注负性图片,也存在注意解除困难.  相似文献   

12.
快乐每一天     
情绪是人对于客观事物与自己的需要是否相适应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根据情绪对人的影响,可分为正性情绪(如愉快、欢乐、满意、幸福等)和负性情绪(如愤怒、忧愁、恐惧、痛苦、憎恨等)两类。一般而言,正性情绪有利于身心健康,而负性情绪则不利于身心健康,中小学生由于其心理的发展不成熟,在情绪特征上表现出好冲动、不稳定、极端化等特点,对自己的不良情绪表现缺乏深刻的认识,也不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通过本课让学生学会调节情绪、拥有快乐。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通过不同的含笔状态形成两种情绪知觉水平,比较不同情绪知觉水平下感觉成分概念加工的反应时,设置了2(面孔控制方式:牙齿咬笔、嘴唇咬笔)×2(目标词汇的具体性:具体性、抽象性)×3(效价:正性、中性、负性)的实验设计,被试效价判断的反应时为因变量。结果表明内隐性正性情绪知觉对正性词和中性词的加工存在优势。  相似文献   

14.
幼儿负性情绪的特点是形式多样,表露外显;爆发短暂,反应强烈:随境而迁,易受感染; 自我中心,自控性差.对幼儿负性情绪的调节包括即时处理和日常教育.前者有正确对待、有效引导、转移注意、满足需要、提升认知等策略;后者包括鼓励交往、培养心境、营造氛围、积极暗示等方式.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是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问题。《千金要方》指出:"卫生切要三戒,大怒、大欲、大醉,三者若还有一焉,须防损伤真元气。"愤怒情绪对身心发育趋于成熟的大学生产生很多不良的影响。文章探讨引发大学生愤怒情绪的原因,针对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分析愤怒情绪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提出愤怒情绪的调节方法。  相似文献   

16.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能否有效调节自身情绪状态的一种自信程度,它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各种社会心理功能。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矛盾时期,他们较其他年龄段体验到更多的负性情绪。本研究采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和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对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初中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及其各维度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负性情绪的心理护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学生的情绪特点着手 ,阐明情绪与人的认知过程及躯体健康的密切关系 .从学习压力、家庭经济、恋爱等多方面因素分析大学生负性情绪产生的原因 ,探讨适时有效的心理护理 ,减少或消除大学生负性情绪恶化进而陷入情绪障碍的可能性 .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14所高校20支篮球队员的调查,探讨了负性情绪调节能力的四个因子对情绪弹性的二个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篮球队员情绪调节量表具有很好的信效度。(2)接受调节能力对情绪弹性的二个因子、积极重评能力和主动调节能力对情绪恢复能力、回避调节能力对积极情绪能力均有显著影响。积极重评能力和主动调节能力对情绪弹性的积极情绪能力、回避调节能力对情绪恢复能力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人际关系困扰及生活满意度的关系.采用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问卷、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及大学生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对32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扰与正性情绪的情感分享、维持和负性情绪的转移、放松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正性情绪的克制和负性情绪的发泄、压抑、体验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与正性情绪的情感分享、自我激励、维持、表露和负性情绪的重评、转移、放松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负性情绪的发泄、体验、压抑有显著负相关关系;大学生的情绪调节策略对人际关系困扰和生活满意度有显著预测作用.正性情绪的分享与维持、负性情绪的及时转移与放松有助于改善个体的人际关系状况,提高生活满意度水平.  相似文献   

20.
压力与负性情绪的关系比较密切,而大学生校园压力的类型多样,测量方法不一,负性情绪的诱发方式特殊,因此,校园压力与负性情绪之间的关系需要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