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1 毫秒
1.
题目三人互相传球,由甲开始发球,并作为第一次传球,经过四次传球后,球仍回到甲手中,则不同的传球方式共有( ) (A)6种.(B)8种.(C)10种.(D)16种.分析1 解决这类问题通常用树形图法.  相似文献   

2.
问题:甲、乙、丙三人相互传球,由甲开始传球,并作为第一次传球,经过5次传球后,球仍回到甲手中,则不同的传球方式有多少种?  相似文献   

3.
最近的一次高三数学综合测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选择题: 三人互相传球,由甲开始发球,并作为第一次传球,经过5次传球后,球仍回到甲手中,则不同的传球方式共有( ).  相似文献   

4.
最近的一次高三数学综合测试卷中 ,有这样一道选择题 :三人互相传球 ,由甲开始发球 ,并作为第一次传球 ,经过 5次传球后 ,球仍回到甲手中 ,则不同的传球方式共有 (    ) .(A) 6种   (B) 8种(C) 10种  (D) 16种该题叙述通俗 ,源自生活 ,背景公平 ,能够反映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是一道好题 .本文从三个不同角度探究其解法 .解法 1 画树形图图 1约定 :在图 1中用“甲→乙”表示“甲”把球传给“乙”;“甲→乙→丙”表示“甲”把球传给“乙”后又传给“丙”,等等 .从图中可以清晰地发现 ,球由“甲”手中发出经过…  相似文献   

5.
例 1 甲、乙、丙三人互相传球 ,由甲开始发球 ,并作为第一次传球 ,经过 5次传球后 ,球仍回到甲手中 ,那么不同的传球方式共有  种 .这道题来自生活实践 ,通俗易懂 ,是考查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道趣题 ,现在 ,用如下两种方法求解 .解法 1 树形分析法 :图 1中“x ○t y”表示第t次x传球给y :图 1由上述树形图可见 ,由甲第一次传出球 ,再经 4次传球后传回甲手中 ,共有 1 0种不同方法 .解法 2 分类枚举法 :从解法 1中可见 ,由于第 5次仍传回到甲 ,可用图 2表示 ,这就是说 ,五边形的 5个顶点处 ,都有一个持球人 ,要求相…  相似文献   

6.
山东临沂市2005年1月份高三模拟考试卷中有一道关于传球问题的试题:三人相互传球,由甲开始发球,并作为第一次传球,经过5次传球后,球仍回到甲手中,则不同的传球方法的种数是……………()  相似文献   

7.
题目甲、乙、丙、丁四人传球,第一次甲传给乙、丙、丁三人中任一人,第二次由持球者再传给其他三人中任一人,这样共传了四次,求第4次传球后球又回到甲手里的传球方法有多少种?分析与解答:如图1表示传球的示意图:  相似文献   

8.
《数学通报》2005年第10期数学问题1574是:A1,A2,…,An(n≥3)n个人相互传球,由A1开始发球,这称第一次传球,经过女(≥2)次传球后,球仍回到A1手中,试求所有不同的传球方式的种数N。  相似文献   

9.
问题原型五个人站一圈进行传球游戏,规定只能将球传给自己相邻的人,现由A开始第一次传球,求经过十次传球后球重新回到A手中的概率.  相似文献   

10.
问题原型五个人站一圈进行传球游戏,规定只能将球传给自己相邻的人,现由A开始第一次传球,求经过十次传球后球重新回到A手中的概率.分析不妨规定顺时针方向为正方向,则顺时针传球一次记为+1,反时针传一次记为-1,把最终结果记成一排十个数字,则球最终能回到A的手中有两类情况,一类是不变向传球,有2种(顺时针两圈反时针两圈,记十个+1或十个-1);另一类是变向传球,即球有去有回,此时相当于在所记十个结果中任选五个记为+1,即C150种传球方法,因每次传球均有两个选择,故传球10次共有210种方法.解答P=2+210C150=1205244=151227.拓宽思考1若传球次…  相似文献   

11.
<正>问题A、B、C、D四个人相互传球,由A开始发球,并记作第一次传球,经过4次传球后球仍然回到A手中,则不同的传球方式有多少种?  相似文献   

12.
第一试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6分)1 .有4张牌(如图1 ) ,每张牌的一面都写上一个英文字母,另一面都写上一个数字.规定:当牌的一面为字母R时,它的另一面必须写数字2 .你的任务是:为了检验下面的4张牌是否有违反规定的写法,你翻看哪几张牌就够了.你的选择是(  ) .(A) (a)      (B) (a)、(c)(C) (a)、(d) (D)非以上答案R(a) T(b) 2(c) 7(d)图12 .篮球场上有5个人在练球,其战术是由甲开始发球(第1次传球) ,经过6次传球跑动后(中途每人的传接球机会均等) ,回到甲,由甲投3分球,其不同的传球方式有(  )种.(A) 41 0 0 (B) 1 0 2 …  相似文献   

13.
有这么一道题:甲、乙、丙三人相互传球,由甲开始,经5次传球,仍回到甲手中的概率为多少?这道题应该说难度不大,甚至可以用枚举法数出所有回到甲手中的情况,然后再除以总情况2~5,即为结果.但如果次数为n时,就不是那么简单了.甲、乙、丙三人相互传球,由甲开始,经n次  相似文献   

14.
一道排列问题的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数学》(武汉)2005年第4期刊登的蔡军喜、胡晓丽所写的《例谈树形图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一文例1:甲、乙、丙三人传球,从甲开始传出,并记为第一次,经过5次传球,球恰好传回甲手中,则不同的传球方式共有多少种?作者用树形图一目了解地解决了此问题.读完此文,笔者意犹未尽,思考如果将此问题的条件放宽:  相似文献   

15.
习题(第一册上p·133)一个球从100m高处自由落下,每次着地后又跳回到原高度的一半再落下.当它第10次着地时,共经过的路程是多少(精确到1米)?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的防守趋势是对球施加压力,弱侧(无球侧)防守队员缩回防区,大多数轮转式区域联防(横向移动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轮转补位——译者注)就是利用这一原则的.我们进攻区域联防时,就是根据这些防守原则,在进攻最有利的投篮地点埋伏队员.用斜线传球的方法将球传给位于有利位置的投篮手,使他有充裕的时间在防守队员重新调整好防守位置之前进行中投.这样减少了通常将球转移到一侧去寻找投篮机会的多余的几次传球.我们的观点是,如果能用一次传球得到一个良好的投篮机会,那么处理球的失误次数将会减少.下面是几种用斜线传球进攻区域联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篮球胸前传接球是有目的的转移球,是篮球运动的重要基本技术之一,双手胸前传接球是最基本最常用的传球方法。众所周知传球时要蹬(地)伸(臂)翻(腕)拨(指)动作协调连贯,接球时要伸(臂)收(臂)屈(肘)。看似简单的动作,小学生初次学习总会有部分学生逃避学习,分析原因:1.学生心理上恐惧篮球,担心被篮球砸伤或怕手指触球后疼痛。2.传球速度、力度、时间、空间尺度把握不准确,传出去的球不到位,如忽高忽低、忽左忽右,  相似文献   

18.
例1 两个宽度相同但长度不同的台球框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从两个框的一个长边同时以相同速度分别发出A球和B球,如图1,设球在台面上的运动是匀速运动,且球与框相碰撞时不损失机械能,碰撞时问极短,可以忽略, 则 (A)两球同时回到最初出发的框边 (B)A球先回到最初出发的框边 (C)回到最初出发的框边时,两球经过相的路程 (D)回到最初出发的框边时,两球具有相同的  相似文献   

19.
传球是排球运动中一项最基本的技术,无论层次高低的队,运动员都离不开此项技术.传球的优点是便于控制球.传球技术主要用于二传,是由防守转向进攻,由被动转为主动的必不可少的技术,娴熟的传球技术是比赛场上胜利的保障.传球的技术直接影响战术的实施,因而二传手是场上的核心,是进攻的组织者,指挥者,是桥梁和纽带.此外,传球还可以作为防守与进攻技术来使用,如利用平快球把球直接传到对方场区的空档,达到进攻的目的.本文着重论述普通高校女生在仅有的几次传球课中,从手型、击球点、手指弹力等技术关键上学起,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传球产生兴趣,并掌握传球技术动作.  相似文献   

20.
一、时间一定时,行程与速度成正比。例1.甲、乙两人同时从山脚开始爬山,到达山顶后就立即下山,他们两人的下山速度都是各自上山速度的1.5倍,而且甲比乙速度快。开始后1小时。甲与乙在离山顶600米处相遇,当乙到达山顶时,甲恰好下到半山腰,那么甲回到出发点共用__小时。(1995年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决赛试题) 分析:欲求甲回到出发点共用的时间,必须知道从山脚到山顶的路程,及甲上山、下山的速度。由题意知第一次相遇时甲、乙两人行的时间为一定量。且他们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