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是一种认知,认知是需要“过程”的,而有些教育工作者却偏偏忽略这个重要的过程,只追求这个过程后产生的结果。 最常见的是:在思想教育上,往往告诉学生要这样不要那样,硬邦邦地灌输道理;在规范行为上,教师讲清道理之后,学生就不能再有错了。这就是不允许学生有一个认识的过程。反映在教学上则更为普遍,教师往往用自己的认知来代替学生的认知,表现出来的现象就是教师讲、学生听,告诉学生有一个什么定理,这个定理如何应用,这篇文章主题是什么,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认为讲清楚了学生就会理解,而不去思考学生的认识过程,即只单单追求这个过程后所产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按一般情况,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备课时往往把精力化在如何讲清新知识,讲清定义、定理、公式,如何讲好例题上,对习题浏览一下就可以了。实际上讲清前两点固然重要,但布置学生做习题则更重要。我国伟大教育家孔子一再强调的“学而时习之”,大概就是这个道理,“习”不“习”,大不一样;“习”得对头不对头,则更为重要。作为教师要既管教也管学;既传授知识,也传授方法,不仅给人以鱼,且要授人以渔。不仅要教,而且要指导学生“习”。这样学生才能通过“习”,通过实践学到真正的知识,才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多年来,在教学中,我除了讲清定理、公式和例题,还十分重视对习题的钻研,不是略略浏览,而是一题一题地认真钻研;不是布置作业时稍作提示,而是对习题  相似文献   

3.
“导是更高级的教”,这是叶圣陶的名言。现在教育界有个误区,以为教育教学就是教师讲,学生听。似乎教师多讲,学生才能多得,少讲必然少得,而不讲则不得。满堂灌、填鸭式的教育教学方式持续多年,而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教师越讲越多、越讲越细,结果是剥夺了学生动脑、动手、积极参与的机会。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最需要的是什么?有人说是知识技能,有人说是关怀爱护,这虽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深入研究就可以发现,青少年最需要的是机会———锻炼的机会、参与的机会。否则,人是很难成长和发展的。人才都是练出来的,而不是“灌”出来的。什么是教学?有人…  相似文献   

4.
“谁来把这个实验给同学们演示一下?”“谁来告诉同学们这道题怎么做?”“这个问题老师也不会,你们先讨论一下。”这是笔者上课时经常用的语言。久而久之,这种“懒”逐渐激起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于是,我总结出一个道理:“笨”教师能教出聪明的学生,“懒”教师能培养出富有创造力的学生。我们不妨做一名“懒”教师。做一名“懒”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把想像的空间还给学生。爱因斯坦说:“想像比知识更重要。”有这样一则故事:1968年,美国内华达州有一位名叫伊迪丝的3岁小女孩告诉妈妈,她认识礼品盒上“OPEN”的第一字母“O”。妈…  相似文献   

5.
常言道,无规矩不成方圆。规,是画圆用的工具.如数学课上用的圆规、两脚规;矩,是画直角或长方形用的曲尺,如直角三角尺或丁字曲尺。画圆若无规,就会画圆而不圆;制方若无矩,就会制方而不方。“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句古训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个规矩。这个规矩就是现实生活中约束和规范每个人言行的法律和纪律。  相似文献   

6.
偏见,教育学生之"大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对学生的最初认识往往是一个带有主观色彩较浓的认知过程,因而也就容易产生认知上的偏差,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偏见。偏见——会从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对学生的准确理解和判断。  相似文献   

7.
“观点正确,说理明白”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它直接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方式往往是借助有典型教育意义的故事.向学生讲述某一个道理、教师把道理讲清讲好,无疑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在当前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存在较大的问题是有的教师没有把要讲的道理讲清楚,因而大大削弱了思想品德课的思想性和实效性,表现大致如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8.
教语文的各位同仁,还有学过《桃花源记》的各位朋友,问你一个问题:想当年陶渊明先生为什么把他幻想出来的那个美妙的去处唤作“桃花源”,却为什么不唤作“杏花源”“梨花源”抑或是“苹果花源”呢?不知道了吧,从来就没有考虑过这小儿科的问题吧!呵呵,告诉你吧,朋友,就是从这个问题开始,我才真正认识到什么是新的课程改革,教师应该这样教学生去求知识,而不仅仅停留在“传道”“授业”的层面。  相似文献   

9.
所谓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上阻力较大或难度较高的某些关节点”,也就是“学生接受比较困难的知识点或问题不容易解决的地方”。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破难点”这个常规问顾,这就需要老师在讲课时必须做到: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帮助学生理清头绪,从而有效地学习教材。特别是化学的生成物是学习化学的难点,在真实的感受下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实验为学习的基础,通过实验学习物质之间是否能够发生化学反应,反应物是什么。本文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铁和水蒸气的反应实验设计为例,探讨学生感受到生成物的性质,充分启发生成了什么物质,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的教要致力于导”。也就是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教学原则:施教之功,重在引导。此中道理,老师不难懂,也不难接受。但是在教学实践之中,什么是引导,怎样引导,似乎还不是一个简单问题。 刚开始教学时,我把课堂上老师问学生答看作是引导,引导的过程就是牵着学生走。如教学“两位  相似文献   

11.
写语文教案也好.课堂施教也好,教师一起备课也好.目前有一种很常规也很刻板的做法。就是先明确“教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什么”。首先明确“目的”当然是时的.教前做到心中有数,教时就能纲举目张.所谓教课要“立主脑”,不能无的放矢.就是这个道理。但是,如果教师走上堂来或在黑板上直书“学习目的”.或在导语中直接告知学生“我们这堂课要解决什么问题”。就未必见得妥当了.  相似文献   

12.
一位教师给学生上《猫》这一篇课文,在通读全篇之后,提山一个问题:“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通过讨论,得出了答案:“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对待任何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的成功,光有工作热情和很高的化水平还不够,还必须真正懂得爱护学生的道理,掌握并灵活运用爱生的方法,付诸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当中。首先,教师的关心爱护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不可少的催化剂。有句农业谚语叫“有收无收在于水”。就是说庄稼没有水,就不会有任何的收获。孩子们的成长过程如同粮食的生长一样,首先需要“水”这一充分必要的基础条件。这个“水”就是给学生以爱。教育实践和研究结果告诉我们,成长过程缺少了爱(包括父母的爱,师长的爱等等),小孩往往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智力发展受阻,性格也常表现为孤僻、冷酷、利己和狭隘。他们对学习和生活常  相似文献   

14.
鲁兆周 《小学语文》2014,(11):44-45
聚焦“文本的矛盾处”,往往会寻觅到一份意外的惊喜,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感。什么是“文本的矛盾处”?细读文本时,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会觉得作者有些词语、语言似乎前后矛盾,或不符合文本的语境,或在文本中显得很突兀,让人读来心生疑窦。这些地方,就是“文本的矛盾处”。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发现“文本的矛盾处”,指导学生有效地解决这些矛盾,这个过程往往能产生教育智慧的火花。  相似文献   

15.
余敏 《江西教育》2002,(23):12-12
“聊天法”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方法,是指教师通过与学生聊天,无拘无束地在一起交谈,对学生施加影响,不知不觉地将教师要学生做到的事,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做好,进而得到教育的方法。“聊天法”在具体教育过程中概括起来有如下五种:一、“朋友式”聊天法。“聊天法”实施过程中,教师视学生为朋友。学生对教师就像对朋友一样敢于亲近,敢于掏知心话,这就是教师和学生聊天的感情基础,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想什么,喜欢做什么,偏爱什么,有什么活的思想,就能通过聊天随时被教师发现,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的思想活动,有针…  相似文献   

16.
教育需要教师的权威,涂尔干认为:教育 在本质上是一种权威性的活动。熟悉中小学 教育实践的人都知道,有很多教育失败的例 子,往往是因为教师没有在学生心目中建立 起良好的威信所致。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正是教师威信对于学生成长产生积极心理影 响的经典表述。教师们明白这个道理,因此, 十分珍视自己的威信,当自身威信受到挑战 时,总要千方百计去维护。教师需要自身权 威,那是为了学生更好地成长;但是,成长就 是"超越权威",不让学生超越权威就是遏止 成长!如何看待和处理这种内在于教育的 "冲突",正是检验教师境界的试金石!  相似文献   

17.
魏巍 《现代教学》2007,(10):35-36
故事对于孩子来说总是那么神秘,让人猜测,让人玩味,哪怕只是对一个刚听得懂话的孩子。因此,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不同的故事、小寓言在课间或者谈心的时候用讲述的方式告诉孩子。让学生领悟一个道理比直接灌输一个模式要管用很多,尤其是这个道理是他们自己领悟的。这其实就是一种想象力教学。让学生在听故事、复述故事、讲故事的过程中都充满想象,让他们在想象力的感染中学会反思,学会感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教师的言传身教,就是一方面教师口头上传授,向学生讲清什么应该做、如何做才对的道理;另一方面教师行动上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言语行动作出模范榜样的作用。特别是当班主任的老师,言传身教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为什么教师必须重视“言传身教”?首先,小学生具有模仿...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课堂教学,是以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的,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作为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实现教学过程各要素及其组合优化为基本特征的教学实践,教师往往是关键。所谓“师高弟子强”、“严师出高徒”,就是说的这个道理。教师的基本职能是传道、授业、解惑。“传”什么“道”,“解”什么“惑”,“授”什么样的“业”,这既是一个科学的问题,政治性极强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教师自身素质能否胜任的问题。邓小平同志说“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  相似文献   

20.
常规教学寓言的方法就是把寓言读明白后,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我在教学中一反常规,通过让学生扮演角色讲故事,经教师巧妙点拨后学生轻轻松松领悟寓意。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把自己当作文中的人物来讲文中的故事,体会角色的想法和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