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崔曜 《新闻世界》2014,(4):33-34
本文以武汉电视台“电视问政”节目为案例,结合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分析电视问政作为新闻评论的新形式如何建构新的公共领域。本文将围绕公共领域三大要素——“公众”、“公共舆论”、“公共媒介”,探析公众在节目中扮演的角色,问政中公共舆论如何形成的,媒体如何作为"公共舆论的载体"提供政府与人民交换意见的场所。  相似文献   

2.
杨永峰 《新闻知识》2012,(12):30-32
与传统公共舆论相比,网络公共舆论具有及时性、交互性、放大效应等一系列特点,同时作为一种舆论手段,网络公共舆论在政府公共管理中发挥着反映公众意愿与呼声、充当政府与公众沟通的桥梁等重要作用,这些作用的发挥,必然在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公共管理监督等方面发挥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消费社会中,"人"作为广告受众,存有主体建构与欲望支配两方面的主体性危机.主体建构危机表现在媒介受众在主体位置上的纯粹性失真和媒介受众进行以"消费仿象"为核心的排他性主体建构;欲望支配危机表现为媒介与广告控制了"公共欲望"的生产与再生产、"公共兴趣"被媒介与广告支配、公众对媒介与广告的"宣泄依赖"、广告与媒介藉消费社会的"符码关怀"控制公众的"爱与安全"需要.  相似文献   

4.
随着一段“疑似华南虎”视频浮出水面,“虎”落平江迅即引起社会哗然,纷纷将目光聚焦湖湘。网络舆论对此事的关注度急剧升温,“网震”一触即发。在此次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处理上,湖南不盲目、不拖延、不遮掩、不含糊,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发挥“第四媒体”在危机事件中的作用,短短五天便让置于舆论风口浪尖的“平江虎”现出原形,成功将危机转化为提升湖南形象的契机,标榜出责任大省的形象,获得公众的喝彩与掌声。  相似文献   

5.
政府形象的媒体公关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生一些公共危机事件和一些对.政府比较负面的事情都是很难免的,而在这个讯息和媒介高度发达的社会中,闭塞消息传播的渠道又是不可能的,所以,政府部门就必须学会与媒体打交道并运用好媒体开展好政府形象公关。除了强调正确的舆论引导之外我们还必须学会处理发生公共危机事件时的公众舆论引导,并在负面新闻事件中掌握舆论传播之法.用事实来引导舆论发展,以危机为契机.化弊为利,最终维护好政府形象并有力地提升政府地位。  相似文献   

6.
舆论缓释——危机传播下的“安全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诗阳 《新闻窗》2009,(4):84-85
公共危机事件中的媒体功能是一个传统议题,而舆论缓释作为危机传播下媒体舆论引导功能的核心,对于维护社会舆论稳态能起到“安全阀”的作用。当今社会巳进入到信息化时代,媒体在危机事件中的表现很大程度上能影响危机的进程和解决。媒体在危机传播中有着自身固有的优势,同时也必须承担起更加重大的责任。因此。媒体要努力充当“社会舆论的减压阀”,在危机传播中起到“公开信息、澄清事实、平息谣言、鼓舞人心”等舆论缓释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刘冰石 《新闻世界》2012,(11):43-44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各类信息的渠道变得简易而迅速,这就给媒体新闻报道带来新的挑战。媒体作为新闻信息资源的载体,是危机时刻社会应急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履行并参与危机管理职能的机构。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新闻报道应该从舆论引导、深度报道、形象建构等角度发挥危机公关的作用,化解公共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概述 1.公共领域的构成要素 (1)公共领域的主体——公众 公共领域的第一个构成要素是由超脱于个人或集团(利益集团)私利之上、亦不受国家或其他政治权力约束或为其服务的私人,自愿组成的、拥有一定规模的“公众”. (2)公共领域的形成——公众舆论 公共领域的第二个构成要素是以批判意识为核心、以对国家权力进行批评与监督、控制为主要特征和目标的“公共意见”或“公众舆论”.  相似文献   

9.
在公共领域媒介中(诸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公众所能获取的意见量不足,甚至处于“缺氧”的状态,如此这般怎能使公众不在长期单一意见体系的熏陶下出现麻醉状态呢?新媒介的出现就像是“兴奋剂”,打破了传统媒介意见垄断的局面.微博的勃兴,可以看做是公共意识积极觉醒的写照.其实质从正性方向看是一种公众普遍的公共参与意识的觉醒与提升.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兴起的微博中质量参差不齐.在大多数公众的认识水平、能力、素养尚未达到相应层面的情况下,此时的微博中也存在大量的情绪性表意和追随性表意.在产生公众舆论后,意见的质量不高,缺乏理性或许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本文通过由微博触发的网络环境下的舆论事件试图分析其是否存在公共舆论的基因,以及网络舆论本身存在的相关问题,以期对其形成正确的引导思路.  相似文献   

10.
浅谈BBS中的“舆论绑架”与媒介偏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媒介所建构的公共舆论,哈贝马斯曾经认为是使公共利益“实际上是一种精心策划的公共舆论”,①是公共领域被伪私人化的过程,信息失去了公共性,公众则在一定程度上被沦为舆论的傀儡。网络社会的崛起,尤其是网民对BBS论坛的深度接触与高度参与,极大地扩展了个体自我传播的时空  相似文献   

11.
当代德国著名思想家尤根·哈贝马斯(Juergen Habermas)在其经典著作《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提出公共领域这一概念,并且详细论述了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理想状态和结构转型.  相似文献   

12.
新公共管理与公共图书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蕾 《图书馆》2008,(3):88-89
本文以新公共管理为切入点,探讨公共图书馆在新形势下的变革。  相似文献   

13.
崔萌 《图书馆学刊》2010,32(6):15-17
公共图书馆是由政府投资兴办的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文化精神产品,使全体公民自由、免费和共同享用的公益性事业。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公益性原则仍是公共图书馆服务的目标和发展方向。脱离公益性原则,公共图书馆就不再是公共图书馆。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公共产品角度出发,对我国公共图书馆存在的体制僵化、经费不足、无法可依和观念落后等现实不足进行分析,提出对公共图书馆实现全面公益性服务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5.
村民借助移动互联网从私人领域走向网络公共空间,就共同关注的问题展开商讨和行动,实现从“村民”到“网民”再到“公民”的转化.村民通过网络公共生活复兴,使分散在不同时空中的个体再聚合,密切社会交往,重构社会连接,实现“网络共在”.村民通过网络公共参与重建乡土舆论,重构乡约民规,重兴乡土精神,达成“舆论共识”.村民通过网络动员、组织共同参与乡村公共事务,促进“共同行动”.网络公共空间建构了新型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平台和机制,经由传播实现了村民从“共”到“公”的转化,在讨论和行动中拓展了“公”的边界,再生产了乡土公共性.传播构成了网络公共交往,传播生成了网络公共舆论,传播促成了网络公共行动,因此传播生成公共性.  相似文献   

16.
公共图书馆公共关系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关系被称为信息社会的"润滑剂"和"催化剂",公共图书馆也需要借助公共关系来树立自身良好的形象。公共图书馆开展公共关系工作可以增加经费、增进人们对公共图书馆的了解、提高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效益、塑造与改善公共图书馆的形象。公共图书馆为了进一步开展公共关系工作,必须加强危机公关、提供优质服务,加强与政府的沟通,加强行业宣传、形象宣传及网络宣传等。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论述了坚持图书馆公益性对图书馆服务质量提升的意义,有助于促进图书馆公共利益的整合、扩大读者范围、提高服务工作绩效、维护与读者的关系。公益性服务理念在图书馆的实践,将增强理念、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公益培训、创新服务方式。针对当前形势下公共图书馆如何坚持公益性服务展开重点论述。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的公共性质与公共目标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王子舟 《图书馆论坛》2004,24(6):31-35,269
图书馆是人类公共需求的产物,最早的图书馆一经产生就具有公共性质、图书馆服务是一种公共物品,这种公共物品性质决定图书馆不能转制,变为企业走产业化道路。图书馆服务所追求的公共目标是平等与自由,这是社会公共目标在知识服务领域里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9.
公共图书馆作为政府举办的公益性图书馆,是区域性文献信息资源收藏与提供的中心,在政府信息公开中具有天然的、不可替代的优势;同时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也责无旁贷。本文阐述了公共图书馆在政府信息公开中的作用以及政府信息公开对公共图书馆提出的要求,并指出应当注意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把公共还给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回顾了公共图书馆公共精神与公共职能缺失、复归的历程,认为城市图书馆回归公共可以有力地促进公共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