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丁海祥  金晟 《传媒》2021,(5):19-21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我国动画与数字媒体一流专业建设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当前我国动画与数字媒体专业建设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还存在诸多不足.未来动画与数字媒体一流专业建设需要坚持"立德树人,为国育才"的专业教育使命,顺应"科技赋能"的专业发展趋势,构建"交叉融合"的专业课程体系;并通过构建"四维金三角"人才培养目标和搭建在地性特色"产学研"课程活动平台等具体举措,促进专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刘声远  邢静 《传媒》2015,(18):73-75
新媒体发展迅速,高校数字媒体专业也随之大量涌现,本文从高校数字媒体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要求入手,追踪专业学科的发展趋势,以数字媒体专业核心课程为切入点,分析高校数字媒体专业的类型和特征,进而探索构建新的学科发展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人才培养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赵雪芹  李天娥 《山西档案》2021,(1):143-150,142
数字时代人才需求的转变,使档案学教育在数据科学驱动下面临适应时代变革的转型发展,探索数据科学背景下如何优化档案学学科的教学理念、学科关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增强档案学专业学生在数字时代的竞争力,能够更好地满足档案学科在数字时代的建设与发展需要。本研究首先分析数字时代档案学专业本科生教育的现状和局限性,其次,提出数据科学驱动的档案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内容,即以培养数字时代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学科融合发展的同时凸显专业特色、跨学科培养同时注重实践性、实现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最后构建数据科学驱动的档案学专业课程体系框架,从基础性的理论课程、融合性的应用课程及开放性的实践课程三方面加强教学改革。档案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应当明确学科教育的定位和核心,在坚守档案学学科特色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变革。  相似文献   

4.
随着数字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媒介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技术、理念、地域、操作等层面上的变革,而这种变革也影响着以广告业为代表的营销传播行业的变革,并在客观上催促了广告教育在观念和实践上的转变。本研究通过对北京市七所高校广告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的调研和分析,根据专业课程设置现状、数字媒体相关课程发展状况,充分考虑到北京的国际化都市背景,提出数字媒体生态环境下以MIT为核心的广告学专业课程群BCS模型。  相似文献   

5.
数字媒体具有与科技、人文、艺术相融合的特征,提高专业学生媒体素养要以专业理论与技术为核心,将知识和技能作为培养重点。本文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核心课程《影视制作系统》实验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提出了基于项目驱动的实验课程教学法,希望通过改革与探索,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实验教学开辟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一、数字媒体发展背景近些年来,国家和社会对数字媒体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国内高校掀起了建设数字媒体专业的热潮,承担起为数字媒体产业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的重任。在数字媒体教育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探索如何构建数字媒体的核心课程体系以及教材建设是目前当务之急,以促进数字媒体专业发展,为社会培养急需的、高素质的数字媒体专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革新带来了传媒业态的巨变,对新闻传播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为媒体输送应用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成了社会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教育的新要求.明确应用、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内涵,并通过完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新闻传播专业课程设置、完善新闻传播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方法,构建应用、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体系,对高校培养出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关于数字印前技术教学的创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印前技术作为印刷工程学科的专业基础课,在整个印刷工程课程结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以印刷工程导论、印刷色彩学为先修课,在对印刷工程的相关概念、原理和工艺以及对色彩呈色原理有一定认识的情况下,对数字印前技术进行深入的讲授。同时,数字印前技术课程也是印刷工艺原理、数字印刷、柔性版印刷、凹版印刷、特种印刷、印品质量检测与控制等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针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存在的"两张皮"问题,探讨将思政育人理念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贯穿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的方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从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充实、教学模式创新、课程考评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以实现专业课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0.
在媒体深度融合,媒介生态巨变,舆论环境日益复杂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提升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适应媒体变化需要,成为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播音主持创作基础课程”作为本科二年级的专业核心课程,必须注重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的有机结合,从而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媒体人才。本文从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建设背景、教学内容中课程思政元素的提炼、专业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的设计、课程思政有效评价体系的建立等几方面入手,尝试探索出“播音主持创作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创新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倪明亮 《新闻传播》2024,(2):119-120
如今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在不断加快,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几乎随处都可以看到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在近几年,我国一些院校也开设了相关的数字媒体技术课程。基于此,本文简单探讨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实践体系的有关内容,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我国高校数字出版专业的建设,文章研究了数字出版行业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情况,分析了我国高校数字出版专业课程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行业人才需求的角度提出了课程建设与行业需求接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刘晔 《大观周刊》2012,(37):205-206
中国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数字媒体人才,地方院校是数字媒体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历.对地方院校建设特色数字媒体专业过程中课程体系构建、师资培养评价和教学质量保障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陈航行 《青年记者》2016,(30):97-98
问题:融媒体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体需要能够掌握文字、图片、视频等采写方式和运用数字网络技术传输信息的全能型记者编辑或日融媒体人才.对于高校新闻传播专业教育来说,培养融媒体人才离不开以实践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活动. 当前,一些高校新闻传播专业教师对于培养全能型的融媒体人才存在畏难心理.有些高校的新闻传播教育理念还比较落后,以灌输知识为主,课程设置还停留在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专业分割的局面.  相似文献   

15.
社交媒体在大学生群体内的广泛运用为高校教育改革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社交媒体和广告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能让传统课堂以平易近人的面孔融入学生群体,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传播广告行业资讯。《广告摄影与摄像》课程借助社交媒体构建出创新型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实验流程上、效果评估层面等方面促进课程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6.
工科院系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与科研和实践有着非常紧密地联系。在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中,基于课程的主干内容,实施了研究性教学。从课程实施的层面,以科研渗透到教学,使得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信息管理专业知识管理课程的教学安排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勇 《图书情报工作》2006,50(3):107-111
介绍当前知识管理课程的开设现状,论述信息管理专业开设知识管理课程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围绕知识管理课程在整个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所处的位置、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教学方法,对信息管理专业知识管理课程的教学安排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强化实验教学应狠抓专业教材建设、师资建设、案例建设,注重案例教学以及构建知识管理实验室。  相似文献   

18.
基于广告行业发展需求,依托我校财经管理的优势学科背景资源,结合我校广告学专业的教育实践创新,探索高校广告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策略.对广告学专业的课程建设进行梳理,基于培养目标,优化教学结构,构建多层次知识体系,建设广告学、传播学、广告设计、品牌形象及视觉传达、人文素质等5大课程群平台.培养学生广告策划与创意、广告设计与实施等能力,提高专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席妍 《传媒》2017,(21)
随着融媒时代的到来,传媒行业、主持人行业不断发展.结合中国综合性大学艺术类专业课程的特点,将最新的媒介发展理念注入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课程,对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文艺作品演播》的教学互动中,学生对作品的二度创作和演播都应体现出鲜明的个人化思考,而自媒体正是一个能够为其提供个人化创作和展示的传播平台.在此时代语境下,本文以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主干课程《文艺作品演播》为依托和思考方向,将该课程的传统教学方法与自媒体相结合,论证出两者的结合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魏沺 《采.写.编》2021,(7):143-144
dv影像编辑与制作是面向全校学生的一门拓展选修课程,对于提升学生整体素质有很大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这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安排三个方面,对该课程进行改革,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促进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