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的教学偏重于预设,很少关注课堂中的生成。在预设时,教师设计好问题,需要几个学生回答,如果学生答不上来,教师就把学生引导到设置好的答案上来。在课堂中,教师过分拘泥于静态的教案设计,很少关注学生动态生成的提问和回答。这样的教学形式使得学生往往是在猜测教师想要什么答案,而不是学生自己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长此以往,学生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将退化,创造能力将被泯灭。  相似文献   

2.
课堂上教师提问学生,常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张口结舌,半天回答不上来;回答时语无伦次,前后没有一条完骼的思路;或使用的语言不规范,或表情达意不准确.这样的情况往往让教师犯难,学生砂此也变得自卑,更加不敢发言.这种类同于拦路虎的障碍究竟该怎样扫除?笔者下面就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当前人们对“生成式”课堂的意见是很不一致的,甚至有的专家直接打出了预设式课堂的旗帜与之相对峙。也有的人认为生成式课堂就是完全跟着学生跑,而不再需要预设。针对这些现象,本文拟就课堂的预设与生成进行一些探讨。一、预设式课堂的弊端传统的教学一切都是预设好的。如有几个教学目标,每个教学环节需几分钟,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要设置几个问题,每个问题需要几个学生回答,如果学生答不上来如何引导到设置好的答案上来。这种教学形式都是围绕如何教而展开的,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几乎不需要自主地想什么,说什么,做…  相似文献   

4.
课堂提问的技巧深圳市南山小学邓媛娟阅读教学的课堂提问必须讲究思维性和适度性,不能热衷于表面热闹的一问一答。问一些学生不加思考、张口可答的、毫无思维价值的问题,既浪费时间,又难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若问题难度太大,学生根本回答不上来,也会使他...  相似文献   

5.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不是背书,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不能使学生参与是教师的最大过失"。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课前预习时,学生往往好像什么都已经懂了,发现不了问题,找不到有疑问的地方,而当课堂上老师要他回答问题时又答不上来。更让人苦恼的是课堂上学生提出的大部分问题过于分散、  相似文献   

6.
田艳 《语文天地》2011,(18):3-4
我校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的课题研究已有两年了,广大教师对此课题的国内外相关理论掌握了不少,而付诸课堂教学中时却显得苍白无力。在课堂上要么死气沉沉,一节课下来,老师在唱独角戏,下课则气呼呼地说学生不配合;要么一节课热热闹闹,活动一个接着一个,学生情绪高涨,但课下检测连最基本的问题都回答不上来,老师下课还很满足地说:"我班学生表现多好啊!都喜欢回答问题。"教学情况确实如此吗?  相似文献   

7.
孟令军 《时代教育》2009,(6):150-150
人的成长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耐心等待,课堂提问亦然.然而,很多语文教师缺乏等待的耐心:有的怕时闻不够,被批评课上得不完整;有的怕学生回答不上来,被批评提问失当;更多的是害怕学生的理解超出自己课前的预设.但这样做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与灵性,教师必须学会等待.  相似文献   

8.
语文老师要有语文味。我平时喜欢写点打油诗,对学生的评价也喜欢来点诗意。一、课堂诗意评价课堂中,我的一个问题,连续几个同学都答不上来,后来一位叫曾鸣的同学答对了,这时我评价:"曾鸣,曾鸣,一鸣惊人。回答问题,一锤定音。"这样的评价,充满着情趣,打破了沉闷的气氛,消除了学生紧张的心理状态,就好像给课堂加入了润滑剂,使课堂运转得更富有灵气。  相似文献   

9.
正越来越多的教学实践和教育研究表明,问题教学无论在提高课堂效率,还是在提高学生的能力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许多生物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在课堂中尝试用问题式教学来解决我们的课堂教育教学过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以下是我自己在课堂提问中的几点体会:课堂提问的停顿性在听课学习中,看到一些老师上课时提问,刚说完问题就让学生回答,学生往往要么慢腾腾站起来,要么面红耳赤的答不上来,我认为此现象出现的关键在于没有给学生留有足够的  相似文献   

10.
课堂上老师讲得津津有味,有个学生突然冒出一个问题,打断了老师精彩的讲解,或许还让老师闹了个大红脸,老师不高兴地甚至恼怒地瞪了一眼,大喝一声:不许插嘴!课堂上老师要一个学生回答问题,这个学生嘟嘟哝哝答不好,另一个学生忍不住插了上来,或  相似文献   

11.
教学随笔二则●张德生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好坏,往往决定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决定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一、对学生要和蔼亲切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完不成学习任务,违反课堂纪律,考试成绩差,课堂提问回答不上来……对这些学生,如果老...  相似文献   

12.
在课堂上,学生举手回答问题,一般是答对了,做老师的点头赞许,叫坐下,答错了,或者由于过分紧张一时答不上来,总得站一阵子,等老师或其他同学把问题的答案说完整了,才让坐下去。我们也是这样做法。可是,这样做法时间一长,我们看到敢于举手回答老师提问的人就渐渐少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一直只是埋怨学生不动脑筋,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教改后,一次座谈会上,学生发言说:“我们回答老师的提问,总要  相似文献   

13.
《良师》2003,(24)
知心姐姐: 课堂上,我总是积极举手要求回答老师的提问,可当老师提问我时,一紧张,却答不上来了。我还看到有的同  相似文献   

14.
案例:中队里有个成缋不太好的学生,上课特别爱举手回答问题。可当老师真的让他回答问题时,他却常常回答不上来。当中队辅导员跟他谈话时,他说:"因为有些同学总笑话我学习成绩不好,我不服气,所以才抢着举手,想让大家知道我不笨。"于是,中队辅导员便与他订了一个秘密协议:"以后老师课堂提问时,如果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就举左手;如果你不能回答,就举右手。"从此以后,在课堂上,这个同学再也没有出现过站起来却回答不出问题的情况,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成绩也就有了进步。  相似文献   

15.
课堂提问是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讲课不能不提问。因为提问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内容,同时,也有利于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但在现如今的教学中,教师在提问中却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提问不能面向全体目前的课堂提问中,教师或多或少都有提问,但存在着不普遍的问题。尤其是讲公开课时,教师惟恐一般学生答不上来,只是一遍一遍地叫几个尖子生。让大部分学生当了“陪衬”,思想也早就“飞”了,这些学生学习的热情被打击,结果可想而知。二、提问后不重视学生的回答教师提出问题后,在学生回答过程中,也许…  相似文献   

16.
正一、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存在的误区(一)问题没有价值有的老师在讲课中提出的问题没有经过慎重的考虑,导致所提出的问题没有任何的价值,不仅不能训练学生的思考能力,无法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还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时间。比如有的老师会问"你们觉得李白的想法合不合理?"、"李白的这些做法对不对?"紧接着的后面就没有什么问题出现了,学生只需回答"合理或不合理"、"对或不对",一点的意义也没有。(二)问题超出难度往往好多老师认为自己提的问题学生回答不上来,那  相似文献   

17.
曾有数学专家说:数学课堂因为真实而美丽,因为美丽而快乐。所以我们的课堂关注的是学生真切的感受,情绪的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感。或许真实的课堂中不一定学生能回答到老师所预设的问题上来,也不一定有热闹的讨论场面,然而老师的倾听是真实的,学生的问题是真实的,师生间的交流也是真实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他们的  相似文献   

18.
曾有数学专家说:数学课堂因为真实而美丽,因为美丽而快乐。所以我们的课堂关注的是学生真切的感受,情绪的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感。或许真实的课堂中不一定学生能回答到老师所预设的问题上来,也不一定有热闹的讨论场面,然而老师的倾听是真实的,学生的问题是真实的,师生间的交流也是真实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他们的  相似文献   

19.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阅读能力的获得,主要是通过学生自我的语言实践来完成的。而学生的语言实践在课堂上,则主要表现为回答教师的问题。本文深刻剖析学生在课堂回答问题的三个主要情境:学生回答问题不符题意;学生回答问题不准确;学生回答问题直扣主题,同时教师适时点拨,耐心等待,旨在使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思考来回答教师提问,有效形成创造性思维,力创"学生自主提问"的成功课堂。  相似文献   

20.
<正>一、案例背景作为教师,我们早已习惯了传道、授业、解惑。我们总是认为在学生面前,应该是无所不知,知识权威的代表者。在课堂上努力塑造自己知识渊博的形象,即使偶尔遇到自己回答不上来的问题,也会用"这个问题我想留给在座的同学们,我们等下一节课再来回答"的方式顾全自己的面子,课后再拼命翻书找答案。在这种理念下,我们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久而久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