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在信息社会,传言、谣言如何迅速扩散,以至造成社会危机,又如何迅速将其平息,化解危机?恐怕是值得传媒、乃至社会管理机构、政府官员关注和研究的一个新问题。在羊年春节后,广东传媒遇到了“肺炎事件”引起的抢购药品、食醋风潮。不过两天时间内,就在政府和传媒等方面的努力下,把其平息了,危机得到了化解。社会恢复平静,有秩。现在回顾广东报纸对这次危机报道的经过和处理,有许多宝贵经验,值得总结、借鉴。  相似文献   

2.
舆论缓释——危机传播下的“安全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诗阳 《新闻窗》2009,(4):84-85
公共危机事件中的媒体功能是一个传统议题,而舆论缓释作为危机传播下媒体舆论引导功能的核心,对于维护社会舆论稳态能起到“安全阀”的作用。当今社会巳进入到信息化时代,媒体在危机事件中的表现很大程度上能影响危机的进程和解决。媒体在危机传播中有着自身固有的优势,同时也必须承担起更加重大的责任。因此。媒体要努力充当“社会舆论的减压阀”,在危机传播中起到“公开信息、澄清事实、平息谣言、鼓舞人心”等舆论缓释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个组织,或是一级政府,都可能会遇到被媒体曝光的情况。当媒体报道一个事实准确的可能产生极大负面影响的事件,我们可以将它称为“危机”,危机出现之后,如果处理失当,对组织的损伤将是非常巨大的。如何处理这些危机事件呢?下面笔者以香港特区政府处理“假货风波”的事件为例,对具体过程做些分析。  相似文献   

4.
近来在传播界被提及较多的一个词是“危机公关”,无论是社会事件还是其他媒体事件,对危机处理的不同态度会导出截然不同的后果,显示出危机公关艺术水平的高下。 就媒体来说,因为会遇到无法提前预测的“危机事件”,同样也有一个如何进行危机公关的问题,但对这个问题的探讨,目前还未引起广泛的关注。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有意识地探讨媒体的危机公关问题,可  相似文献   

5.
郑曦 《报刊之友》2013,(3):31-32
摘要:网络舆论是指以网络为平台,网民借此发表对公共事务态度和意见的舆论形式。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各类社会危机事件都借助于网络舆论迅速传播,这对政府处理危机事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通过对“钱云会”事件截止2011年1月3日发展的两个阶段中,政府部门对网络舆论的危机处理进行梳理和分析,得出“钱云会”事件中政府部门对网络舆论危机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相应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危机管理研究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军事和外交上危机事件的处理。具有现代意义的危机管理研究起源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对危机的处理拓宽到了整个社会及个体组织所面临的危机。危机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本文所讨论的危机具有更多的社会性色彩,笔者将其界定为社会危机。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人类社会中,突发社会事件——也即社会危机无处不在,近年来的SARS事件、南方暴雪、手足口疾病及现在牵动无数人心的四川大地震无不表明突发事件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7.
范佳佳 《新闻世界》2012,(6):187-189
本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新华网、中新网、凤凰网对沃尔玛“绿色猪肉”事件的新闻报道,从媒体对危机事实的建构、危机类型、危机历史三个角度分析沃尔玛“绿色猪肉”事件的危机情境,以SCCT理论为框架检视沃尔玛在“绿色猪肉’’事件中的危机应对情况,发现沃尔玛只重视危机策略的应用,忽略了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随着公民知情权的彰显以及网络社会的崛起,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现代政府已很难像以前那样消极躲避、闭口不言,取而代之的是进行积极的“危机公关”。所谓“危机公关”指的是“组织危机的公共关系处理”,即“任何社会组织,为了处理给公众带来损失、给企业形象造成危害的危机事件,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伴随着雪灾、大地震、金融危机等大事件的是“艳照门事件”、“抵制家乐福事件”、“富士康跳楼事件”、“毒奶粉事件”等一连串让公众瞠目结舌的公关危机事件,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信息化时代,任何事件影响的无限扩大都需经过媒介的传播,因此媒介又成了贯穿这一连串公关危机的重要链条.本文主要探讨在公关危机中媒介的角色扮演,媒体在揭露危机背后的有害机制,维护公众的利益的同时也应该为产生危机的企业提供适当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发生于2010年的iPhone4“天线门”事件促使苹果公司CEO乔布斯及其高管启动危机公关,通过采取各种措施成功应对并化解了这场危机。论文通过深入分析苹果公司处理该危机的决策过程以及乔布斯在相关发布会的现场发言,指出“天线门”事件的成功处理得益于苹果公司对西方修辞中“争议点理论”的应用,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仰赖于乔布斯长久以来所塑造的个人修辞权威和修辞人格。  相似文献   

11.
档案馆危机管理是“对档案运行中出现的危机因子和危机事件从发生到消亡全程全面监控处理的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基层政府组织危机事件多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方政府形象,尽管大多数危机事件在短时间内得以平息,但是舆情事件形成的“长尾效应”将在很长时间内持续发酵,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本文以廊坊市为例,以期对其他地方政府组织的危机公关能力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国内图书馆危机管理案例分析之"信师事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图书馆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面临各类危机的影响,通过结合危机管理的阶段理论,对“信师事件”中信阳师范学院图书馆在危机事件中的行为进行分析,总结了其在应对危机的态度、危机中的沟通交流、行业协会对图书馆危机事件的协调引导作用、媒体公共关系管理等方面的成功做法,更加明确国内图书馆危机管理实践的发展状况,为国内图书馆有效地开展危机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危机传播,就是“在危机事件发生之前、之中以及之后,介于组织和公众之间的传播”。危机传播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递活动,对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果处理得好,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好的声誉,如果处理不当,不但会伤害企业的信誉度,甚至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那么,企业应该如何进行危机传播?我们可以从近期的三鹿奶粉事件和加拿大食品安全危机的对比说起。  相似文献   

15.
项国雄  胡莹 《新闻界》2005,(5):71-72,70
一、引言近年来,从9·11事件到伊拉克战争、从SARS爆发到禽流感流行、从地震到海啸,全球范围内可谓危机频发。关于食品卫生的“苏丹红一号”事件在全世界引起了不小的骚动。并且在这次事件当中,危机的牵涉方也不再是某个单独的一方,而是引发了企业危机、政府危机、个人危机的共同危机,大型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的产品质量受到了质疑,政府以及相关的职能部门的监管及检测水平遭到责难,而个人生存的最低底线:安全更是经受着严重的损害。因此,该次事件的发生不能不看作是再次对全球提出了“危机管理”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当前人类社会危机频发…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山西霍宝干河煤矿“封口费”事件以及由此引发的信任危机为研究对象,重点阐述了在危机传播的四个阶段应该具备的危机处理意识与做法,并进一步探讨了我国大众传媒面对自身形象危机应该采取的增强公信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危机公关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刚刚过去的2005年,是危机事件频发的一年,“矿难”、“苏丹红”、“甲醛啤酒”、“松花江水污染”、“天价医药费”等等,成为留存在中国公众心目中“危机”的代名词;从国际品牌到国内企业,从高等教育到医疗卫生,从官煤勾结到环境污染,无论是营利性社会组织、非营利性社会组织、还是政府部门,在这一年相继遭遇各类危机,很多事件成为媒体集中报道和公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焦点或热点。何谓“危机”?一般来说,危机是指危及社会组织利益、形象、生存的突发性或灾难性的事故或事件。在诸多有关危机的定义中,美国学者罗森塔尔和皮恩伯格对危机的定义得…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危机管理与预警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图书馆作为社会的重要细胞,也必须面对许多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形成的,威胁其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现实危机和潜在危机。面对日益增多的危机事件,如何在“危难”中寻求“生机”、“转机”、“如何尽早发现、回避危机”,这是危机管理与预警系统所要回答的问题。文章首先回顾了危机、危机管理和预警的概念,然后分析了预警系统的功能与逻辑工作流程,最后结合DW、DM、OLAP分析等技术提出了基于数据挖掘的图书馆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19.
论高校危机传播中的新闻发言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我国高校危机事件频频爆发。2004年,震惊全国的“马加爵”事件将云南大学卷进危机漩涡,事件刚落幕不久,“北航招生黑幕”、复旦经济学院院长“落水”等事件接踵而至;2005年,江西旅游进修学院遭债务“逼宫”等高校危机事件爆发;2006年,杭州某些女大学生网上卖淫、国家审计署发布18所高校违规收费(其中北大、清华大学、人大等名校也榜上有名);2007年,复旦大学“抄袭门”事件、北大“恒甫门”事件,等等。上述事件呈现出危机事件已成为现阶段我国高校发展的一种常态现象,面对可能的危机事件,  相似文献   

20.
申辰 《青年记者》2013,(2):25-26
2011年3月,日本大地震和海啸引发核泄漏危机,随后几天内,"抢盐风波"在我国爆发,又在大众媒体的权威信息发布、食盐恢复正常供应之后迅速平息。而此种近乎疯狂的抢购行为,源自环境危机事件带给人们的恐惧心理。本文采用深度访谈法(访谈对象共10人,均参与了抢盐)对该事件中的人际传播进行分析。"抢盐风波"背后民众的恐慌环境危机是大范围的,对公众生活乃至生存有极大影响的危机事件。在环境危机面前,人类的应对措施显得相当无力,因此环境危机事件带来的恐慌,范围更广、程度更强、流传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