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电解沉积纳米晶体Cu的热稳定性及机械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解沉积技术制备出无孔隙、无污染、微观应变很小的 理想 "纳米晶体单质Cu样品.对电解沉积纳米晶体Cu进行冷轧处理,首次发现纳米晶体材料具有室温下的超塑延展性,在冷轧过程初始阶段样品有少量的加工硬化,当变形量达到一定程度时(ε >80 0 % ),加工硬化效应消失。恒定的晶粒尺寸,恒定的位错密度,以及恒定的硬度值,说明纳米晶体Cu的塑性变形机制由晶界行为所控制,并非位错运动机制。系统的研究了纳米晶体中微观应变对其热稳定性的影响,发现随纳米晶Cu样品中微观应变的增加,晶粒长大的起始温度升高,而微观应变释放的起始温度下降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制备了合金元素含量较高的试验钢,分别对其进行了淬火、回火热处理,对淬火后试验钢的硬度、回火后硬度以及冲击韧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试验钢经930℃加热,空冷后,获得了以马氏体为主且含有贝氏体的复合组织,硬度在57~59 HRC范围内,在500℃以下回火后(保温1.5小时),硬度均能保持在51 HRC以上,试验钢具有良好的回火稳定性。表明所研究的新材料可作为理想的截齿制造用材料。  相似文献   

3.
水泥基材料的微观力学性能与结构特征决定了其宏观力学及耐久性能,纳米压痕能够测定硬化水泥浆体微观结构各相的力学性能。本文介绍了纳米压痕测试技术在水泥基材料中的样品制备方法及试验方案,结合统计纳米压痕技术、相关电镜及微观测试方法,详细分析了水泥基材料中微/纳观组分及力学性能和加入细掺料的水泥基材料组分及力学性能的变化特征,同时分析了水泥基材料界面区微观力学性能,尤其对硬化后水泥浆体中大量存在并显著影响水泥基材料的水化硅酸钙(C-S-H)凝胶物理化学性能变化规律进行了重点分析,为今后纳米压痕测试在水泥基材料中的应用推广,建立水泥基材料微观力学性能与宏观性能之间的联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以汽轮机转子用钢为对象,研究了其在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的力学性能,利用扫描电镜研究不同热处理温度下汽轮机转子用钢的微观组织和拉伸断口形貌,用ANSYS软件模拟汽轮机转子在不同快速热处理条件下的温度场分布。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的增加,汽轮机转子用钢的伸长率、抗拉强度和显微硬度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微观组织中片层状结构数目逐渐减小,颗粒状组织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5.
通过金相组织观察及力学性能测试研究再结晶温度(650~750℃)及保温时间(10~60min)对冷轧汽车结构件钢B340LA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压下量为80%的冷轧B340LA钢板B340LA再结晶温度为750℃左右。随再结晶退火温度的升高及保温时间的延长,钢板强度、硬度降低,塑性增加。冷轧B340LA钢板经700~750℃保温30~60min后抗拉强度均大于440MPa,屈服强度均大于340MPa,伸长率大于24%,硬度值大约在220Hv,符合产品要求。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真空扩散烧结法在H13钢表面上制备碳化物基金属陶瓷覆层的组织历陛能,论述了烧结工艺对覆层显微组织的影响,分析了覆层与钢基底界面形成特最、覆层的微观硬度分布。结果表明,在1220-1280℃下反应烧结,可获得厚度为1-2mm的碳化物基金属陶瓷覆层,覆层和钢基底通过Fe、Cr、Ni、Mo、V相互扩散渗透产生牢固结合硬度达到980HV,有利于提高钢的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主汽用P91钢进行580℃、600℃下长时时效试验,最长时效时间为10000小时,测试了时效试样硬度、冲击试验、金相组织等内容,进行材质组织、性能老化规律分析,开展服役退化机理研究。本项目的开展有利于对长期高温高压运行后P91组织结构与性能变化规律的研究,为电厂开展此类9Cr钢金属技术监督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有利于保障火电机组长期安全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8.
易荣 《内江科技》2013,34(5):23+124
本文以乌兰察布褐煤为研究对象,采用管式电阻炉,在N氛围中,开展了不同热解温度条件下(300℃~900℃)的热解实验,测定并比较了不同煤焦的比表面积、总孔容积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褐煤焦的比表面积和总孔容积有着相似的变化规律,300℃~600℃时变化较平缓,接着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少,最后又急剧增加,在700℃和800℃分别达到极大值和极小值。2  相似文献   

9.
在喷射电沉积装置上,采用直流和方波脉冲两种电流波形,在不同的电流密度下制备纳米晶镍镀层。详细研究了电流波形、电流密度对镀层晶粒生长、微观结构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在两种电流波形下沉积的镀层的微观结构,展示出完全不同的变化趋势。镀层硬度随电流密度的变化趋势,主要由晶粒尺寸随电流密度的变化决定,总体上,硬度值随晶粒尺寸的减小而增大。在相同的晶粒尺寸范围,脉冲镀层的硬度值要高于直流镀层。  相似文献   

10.
文章研究对象为M钢厂工业在产的980 MPa高强冷轧双相(DP)钢,在790℃退火温度下,通过Multipas多功能连续退火实验装置,进行了过时效工艺对其组织性能的研究。进一步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实验钢组织,拉伸试验机检测其性能,评估了不同过时效温度对组织性能的影响。过时效温度290~370℃范围内升高,实验钢马氏体组织含量并未变化,其微观形貌由板条逐步岛状化;340℃温度过时效时,马氏体分解。过时效温度增加,实验钢弯曲性能呈正比例变化,抗拉强度递减而屈服强度无趋变。过时效温度为340℃时,材料力学性能最佳,强塑积(AT×σb)为16.53 GPa·%。  相似文献   

11.
强继业 《科技通报》2006,22(1):65-67
本文报道了在相同环境条件下,经^60Co γ-射线辐照后球根海棠M1、M2代的SOD、CAT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经不同剂量^60Co γ-射线辐照后,M1代和M2代叶中的SOD和CAT活性不同。花的SOD、CAT升高,在相同剂量下,叶中的SOD、CAT含量高于花中的含量,辐射剂量与叶中的CAT活性存在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通过改变甲醛/苯酚摩尔比和催化剂种类及其用量来合成酚醛树脂并研究其热性能,发现这些因素对普通酚醛树脂热性能影响不明显;通过在合成过程中引入纳米二氧化钛粒子,提高了酚醛树脂的耐热性,纳米二氧化钛明显提高了酚醛树脂在较高温度450—700℃的热残留率,可将酚醛树脂在700℃的热残留率从25.9%提高到60.0%。  相似文献   

13.
采用激光表面淬火工艺对45钢表面进行强化处理,研究工艺改变对材料表面性能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工艺参数(激光功率、扫描速度、光斑直径)对45钢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硬度而言,激光功率为主要因素,光斑直径为次要因素;对层深而言,扫描速度为主要因素,激光功率为次要因素。光斑直径的增加硬化层的深度是不断减少的,淬火硬度随着激光光斑的大小的变化的规律并不明显,激光功率过大,光斑直径过小或者扫描速度太慢时,都将引起材料表面温度升高的太高,进而使得材料表面的硬度降低和硬度分布不均匀。通过试验激光淬火的优化工艺参数,P=1400 W,V=10,D=2.5 mm。在上述优化工艺参数下,材料的平均硬度达到了42HRC,淬硬层深达到了0.62 mm。  相似文献   

14.
韩献堂 《科技风》2014,(19):91-92
采用单辊熔体急冷法制备了非晶Fe39.4-xCo40Si9B9Nb2.6Cux合金薄带,在不同温度退火后得到双相纳米晶合金。研究了纳米晶合金的静态磁性随退火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490℃退火后可以得到最优的静态性能;研究了Cu含量对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Cu含量的增加,纳米晶合金晶粒尺寸得到有效细化,使得其静态磁性更加优良。  相似文献   

15.
反应堆压力容器是核电机组运行中操作条件最为苛刻的部件,长期承受高温、高压、快中子的高强度辐照,会出现辐照脆化现象。该文针对核电机组RPV辐照脆化问题,阐述了RPV钢材料的发展路径与工艺特点,总结了国产RPV用钢的研究历程与应用情况。基于对辐照脆化微观机理的分析,探讨了材料化学成分、微观组织特性、晶粒尺寸、辐照温度、中子注量、中子注量率以及中子能谱等因素对韧脆转变温度的影响,进一步明确了辐照脆化评价的方法及局限性,讨论了参数化预测与结构化预测模型的优缺点。结构化预测模型能够很好地解释材料脆化特征与脆化机理之间的关系,对本质上理解辐照脆化效应并改进RPV材料的设计制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离子注入表面改性是近期迅速兴起的一门新型表面技术.通过离子注入可以改变基体表面的机械性能和其它性能.GCr15钢是常用的航空轴承用钢.利用硼离子注入GCr15钢来探讨该钢表层的耐磨性和耐蚀性.试验所用GCr15钢的主要合金成分为0.98%C、1.50%Cr.试样制备之前先进行淬回火处理,然后经过粗磨、细磨、抛光、酒精擦拭后进行硼离子注入.离子注入能量80KeV,剂量为5×10~(16)~5×10~(17)B~+·cm~(-2). 对GCr15钢硼离子注入表层的硬度、耐磨性、耐蚀性的测试表明,GCr15钢表层的显微硬度随注入剂量的增加而明显提高,最大的提高量可达56%;表层的耐磨性由于硼离子注入而显著增加,以磨损失重量对比,离子注入最大可使其下降2倍,磨损类型亦由粘着靡损向较轻  相似文献   

17.
随着钢材生产成本的日益增加,如何有效的降低成本,开源节流成为钢厂效益提升的重要途径。钢中的化学成分是影响热轧材最终组织性能的基本要素,良好的成分设计在保证性能的基础上可以有效控制生产成本。材料学角度看,钢的性能主要取决与材料加工后最终状态下的微观组织及细微结构,元素成分、工艺参数则决定了组织结构的形成,在钢中通过添加微量元素调整成分配比、提高组织性能已经广泛应用到了实际生产中。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不同含量的纳米石墨微片制备纳米石墨微片-碳纳米管-银复合材料,研究纳米石墨微片含量对复合材料电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复合材料随磨损时间的延长,摩擦系数均不断减小,最终趋于稳定随着纳米石墨微片含量的增加。随着复合材料中纳米石墨微片含量的增加,摩擦系数和磨损量均有下降趋势,接触电压降则相反。载流条件下,电摩擦系数大于机械摩擦系数且电磨损量也大于机械磨损量。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唐山市南湖湿地公园内4个采集点中土壤剖面样品中重金属元素的垂直分布特征,对当地环境污染程度较重的4种重金属汞、砷、铅、铬进行了重点分析。采用RCB顺序提取法对这4种重金属元素的形态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s、Pb、Hg这三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都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Cr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壤中存在着Cr与As两种重金属元素的自然污染源,或者出现过人为性的污染行为;形态分析结果表明:Pb和Cr的可交换态的含量要比其它两种重金属元素高。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研究了60Si2Mn钢经870℃、910℃、950℃、1000℃、1100℃、1200℃各温度下淬火,再经250℃回火后的组织性能与屈服强度、疲劳强度、冲击韧性和硬度的关系。揭示了片状马氏体+板条马氏体的混合组织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尤其是淬火温度小于1000℃时,由于晶粒细化均匀,使其具有较高的韧性。冷作模具用这项工艺处理后,使用寿命明显提高,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