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本文通过工作实践中积累的资料,对科技信息检索的用户进行分类研究,并从用户的需求心理,消费心理,知识结构,科技信息工作的技术难点及信息检索用户的认识障碍等多角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
当今的科技信息发展环境中,信息检索用户的认知行为和需求心理极为复杂.如何将信息检索中用户的潜意识显现出来,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检索系统建设,是信息检索研究中的核心难题之一.研究基于流行于欧美国家及港台地区多年的身心语言程式(NLP)理论,从身心、语言和程式三个核心维度出发,构建了信息检索用户的"需求认知、表达与交互模式"、"检索语言认知、表达与交互模式"和"检索目标制定中的心理取向模型".同时结合MP中的锚理论,分析信息检索用户的"心锚"和相关的"空间锚",总结出相应的信息检索规律,构建出检索中锚交互模型、集合关系、双因子矩阵模型和表达式,并对相关的假设模型进行数据检验和优化.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检索进行了简单阐述,在对信息检索过程中存在的障碍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从认知风格、认知能力、知识与经验三方面探讨了用户认知因素对信息检索的影响,构建了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检索用户认知模型,并认为智能化、多元化和个性化是基于用户认知的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检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结合Kuhlthau6阶模型以及信息检索在认知上发生的重大变化和转折,以当当网和卓越网为例,分析用户认知信息检索的主要指标,在此基础上提出B2C电子商务的用户认知信息检索模型,并对其内在结构和工作原理进一步作认知分析,为我国B2C电子商务企业构造信息检索模型提供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将心理学、经济学中研究的化学习模型应用于科技用户对检索方法学习的行为研究中,介绍两个经典强化学习模型Bush-Mosteller模型和B(o)rgers-Sarin模型;对科技用户信息检索过程中强化学习机理进行剖析,并设计实验室控制实验以运用学习模型对用户的学习行为进行量化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强化学习可以成功反映科技用户对数据库检索方法的学习过程,且B(o)rgers-Sarin模型能更好地拟合科技用户行为;最后针对数据分析结果对数据库的建设提出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6.
交互式跨语言信息检索是信息检索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分析交互式跨语言信息检索过程、评价指标、用户行为进展等理论研究基础上,设计一个让用户参与跨语言信息检索全过程的用户检索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用户检索词主要来自检索主题的标题;用户判断文档相关性的准确率较高;目标语言文档全文、译文摘要、译文全文都是用户认可的判断依据;翻译优化方法以及翻译优化与查询扩展的结合方法在用户交互环境下非常有效;用户对于反馈后的翻译仍然愿意做进一步选择;用户对于与跨语言信息检索系统进行交互是有需求并认可的。用户行为分析有助于指导交互式跨语言信息检索系统的设计与实践。  相似文献   

7.
信息检索工作是图书馆的核心服务内容之一,尤其是在当今数字化、网络化时代,信息检索服务是提升文献信息资源利用率的一个关键因素,本文结合我院图书馆的实际工作对图书馆信息检索服务的目的、对象、工具和用户培训进行了分析与介绍。  相似文献   

8.
基于知识模型的文本信息检索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信息检索可视化是指把文献信息、用户提问、各种情报检索模型以及利用检索模型进行信息检索过程中不可见的内部语义关系转换成图形,在一个二维或三维的可视化空间中显示出来,并向用户提供信息检索的技术。基于知识模型的文本信息检索可视化,是利用信息资源的元数据信息来进行可视化检索。图1。参考文献29。  相似文献   

9.
论信息检索     
本文讨论了信息检索的本质,研究了信息检索的发展历史,探讨了理想的检索系统的框架,用户的需求分类及理想的评价指标,并针对不同的文献的检索系统推荐了相关的优秀算法,最后,还根据信息检索进化发展的趋势,指出了信息检索发展的四个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0.
P2P网络信息检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P2P网络概念和P2P网络信息检索的基本机制的基础上,基于信息检索的一般原理给出P2P网络信息检索的研究模型,并基于该模型从资源定位、检索模型及用户模型3个方面讨论当前P2P网络信息检索的研究现状,展望P2P网络信息检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结合Kuhlthau 6阶模型以及信息检索在认知上发生的重大变化和转折,以当当网和卓越网为例,分析用户认知信息检索的主要指标,在此基础上提出B2C电子商务的用户认知信息检索模型,并对其内在结构和工作原理进一步作认知分析,为我国B2C电子商务企业构造信息检索模型提供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2.
在数字图书馆中进行信息检索是一件繁琐和乏味的工作,由于无法识别用户的检索个性化,导致信息检索的结果不尽如人意。我们在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检索系统中,将系统集中在查询个性化;特别地,我们处理结构化的检索使存储的原数据加入相关的数据库中,通过对用户描述文件里的用户偏好的分析,描述了查询重写规则在构建个性化检索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经济技术开发区图书馆面向企业用户创新服务的条件,以苏州独墅湖图书为案例,重点阐述经济技术开发区图书馆面向企业用户的科技查新服务、标准信息检索服务、企业培训/论坛等创新服务模式,并提出几点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14.
跨语言信息检索中的词语转换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耿骞  王洋 《图书情报工作》2004,48(10):81-83
讨论跨语言信息检索的相关技术和有关内容,重点讨论跨语言信息检索系统所要解决的问题,并针对其中最常用的一种跨语言信息检索方法,即用户提问转换法中的关键问题--词语转换问题及其实现方法进行讨论。这些方法有基于词典的实现方法、基于索引辞典的实现方法和基于语料库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王桂凤 《情报学报》2001,20(4):451-459
在专家咨询和用户调查的基础上 ,建立了信息最终用户对计算机检索介入程度的层次分析模型。分析了影响我国科技信息最终用户计算机检索介入程度的主要因素。针对不同用户群的特点 ,具体分析各自计算机信息检索的介入程度 ,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以提高最终用户信息检索自我满足能力。  相似文献   

16.
1 搜索引擎及其现实不足 1.1 搜索引擎及其分类 搜索引擎是用于帮助因特网用户查询信息的检索工作,它以一定的策略在因特网中搜集、发现信息,对信息进行理解、提取、组织和处理,并提供给用户,达到信息导航的目的。通常意义上的搜索引擎只是信息检索系统的前端,即面向用户的一面;而整个信息检索还包括系统后端的收集、索引信息等功能模块。从不同的角度来划分,搜索引擎有不同的类型:按其覆盖内容的范围来分,有通用型、专业型和特殊型;按是否有人参与索引来分,  相似文献   

17.
信息检索可视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Java和WWW浏览器技术的发展,使得基于Web的信息可视化成为可能。所谓的可视化(Visualization)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技术和人机交互技术,将数据转换成图形或图像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并进行交互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信息检索可视化是数据可视化技术在信息检索领域的应用,信息用户通过图形界面与网络信息检索系统进行交互,评价检索过程中每次检索结果,优化提问或查询,从而提高查全率和查准率。本文主要讨论“人机界面”设计的原则、信息检索可视化技术,同时介绍了几个信息检索可视化模型。  相似文献   

18.
将稀缺理论与用户认知理论结合,可以重新定义用户在信息检索过程中的认知行为,合理地阐明用户认知行为的发展趋势,提升信息检索研究的有效性与科学性。本文研究分析了稀缺心理对用户认知的动态影响过程,并在稀缺心理的基础上解释了用户潜在信息需求的深层原因。实验结果证明了用户的社交网络行为与信息检索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语义关系,通过提取用户社交网络数据,为研究用户个性化需求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依据,有利于信息检索个性化服务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针对新生代用户群体对信息检索系统的需求,提出一种游戏化信息检索系统的理论模型,实现激发用户使用检索系统的兴趣,支持用户的信息检索与交互以及鼓励用户持续使用的目标。[方法/过程]基于游戏化基础理论、相关框架及信息检索系统的机制,对不同游戏元素进行组合,在考虑不同游戏元素与规则之间关系的前提下,设计具有特定功能的模块,实现游戏元素在非游戏情境中的应用。[结果/结论]为构建游戏化信息检索系统的理论模型,确定20种游戏元素,并按其功能进行组合,设计出12类游戏模块,包括5类简单模块和7类复合模块,使信息检索系统具备游戏功能。提出的构建思路和理论模型弥补当前游戏化信息检索领域研究的不足,为开发游戏化信息检索系统及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20.
信息检索的模糊聚类分析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曾玉 《情报学报》2004,23(4):433-436
本文在对信息检索的模糊性进行论证的基础上 ,采用基于模糊等价关系的动态聚类方法对信息检索结果进行聚类分析 ,建立了信息检索的动态聚类分析模型 ,并给出了算例 ,使情报用户可以更加充分合理的利用各种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