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归园田居·其一》是陶渊明《归园田居》组诗中的第一首。全诗以"归"字为着眼点,抒写了作者告别官场,回归田园的欢乐之情。如果说"归"字是外显诗眼的话,那么"乐"字便是回萦其中、耐人品味的情感基调。它充盈于每一个诗行,浸润着每一个词语。具体说来,这种欢乐之情集中表现在三个层面上,即发现之乐、自由之乐、清新之乐,堪称陶渊明人生中的"第一乐诗"。一、发现之乐发现是一种异于常态认知的新体悟、新认识,有第  相似文献   

2.
《儿童诗两首》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第10册的一篇略读课文。在第一首《我想》中,作家高洪波以儿童的视角抒写了儿童在春天里的想象,表达了儿童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在第二首《童年的水墨画》中,表达了儿童世界处处皆美景的感想。这两首诗适宜引导学生学习鉴赏性阅读和仿写儿童  相似文献   

3.
学校要举行现场作文大赛,让我出一份六年级的竞赛试卷。接受这个任务后,我就开始琢磨,以前的作文题目无非就是写人、记事、状物等,缺乏新意,学生对此不感兴趣。我能不能另辟蹊径,出一份有创意的试卷呢?当时,我刚教完一组儿童诗——《童年的水墨画》。文章通过三首描写童年生活的诗《街头》《溪边》《江上》,分别描  相似文献   

4.
《读山海经》是陶渊明的作品。全诗可分为两个部分,从开头至“吾亦爱吾庐”为第一部分,主要是写诗人的“归园田居之乐”;从“既耕亦已种”至结束是全诗的主体部分,写诗人的“耕余读书之乐”。这首诗以“乐”字为核心,主要写诗人归隐田园之后归园田居之乐、耕余读书之乐,从中寄托了诗人对自由人格和精神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5.
张耒《次韵渊明(饮酒)诗》与陶渊明《饮酒》二十首精神意蕴相通,与苏轼、苏辙、晁补之和陶《饮酒》诗在思想感情上也有相同之处,然张耒之诗对饮酒之乐的表达远比渊明《饮酒》及苏轼、苏辙、晁补之之作强烈而张狂。在张耒身上,饮酒之乐在求“真”去“伪”,饮酒之道在得“自然之性”,饮酒代表着一种精神和人格追求。  相似文献   

6.
说明:“为政风流乐岁丰,每将公事了亭中。泉香鸟语还依旧,太守何人似醉翁。”《醉翁亭记》是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此文之所以传诵千古,得益于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丰厚的涵蕴。文章写景重在一个“美”字:山水相映之美、朝暮变化之美、四季变幻之美、动静对比之美。文章写情全在一个“乐”字:众宾之乐、滁人之乐、太守之  相似文献   

7.
《庄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应概括为“至乐自然”。“至乐自然”是《庄子》评判音乐美的标准。美好的音乐有籁乐、至乐、天乐;不好的音乐有失性之乐、屈礼之乐、不适之乐。“至乐自然”反映了《庄子》对音乐本源的认识,音乐是“道、心、物”三位一体的产物。“至乐自然”规定了音乐“和”的功能。“至乐自然”肯定“有声”、“人为”之乐。“至乐自然”揭示了音乐审美的心理活动历程。庄子是道家音乐的伟大旗手。  相似文献   

8.
《快乐的节目》是一首儿童诗,写的是少年儿童欢度“六一”儿童节时的欢乐的心情,表达了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以及时刻准备着献身于祖国现代化建设的理想。全诗一共四节。第一、二两节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们”欢度节日时的快乐心情。第三节是写祖国培养我们“幸福成长以及我们”的理想。第四节是节日欢乐的场面。全诗以“乐”为红线,心与情之乐,成长之乐,理想之乐,场面之乐,贯穿全诗,生动地描绘出了少年儿童欢度节日时的快乐心境和欢乐热闹的情景。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抒情短诗。诗虽短,意蕴却深,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这首诗属于《诗经》中“小雅”之殿。《诗经》的内容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雅,就是“正”的意思。“雅乐”就是“正乐”,是相对于地方乐而言的。把周天子建都的王城附近之乐称为正乐,无疑是出于当时的尊王思想。至于为什么把“正乐”称“雅”,这恐怕是因为古代有所谓“雅言”的说法,“雅言”就是标准话,通行语的意思。当时各地方言不一,因此以王城附近的话为通行话,王之乐也就称“正”称“雅”了。“雅”又有“大雅”、“小雅”之分。这大约与它们产生的  相似文献   

10.
读书乐     
宋末元初时的学翁森,曾写过一首传诵千载,脍炙人口的诗作《四时读书乐》,诗中写道:“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这首诗把读书的情趣极其生动地表达了出来,使莘莘学子心口相诵。竞相追寻读书之乐。  相似文献   

11.
最近,我们学习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我深有感触。文章记叙了巴迪在童年时写的一首诗,父亲和母亲对他的诗有截然不同的评价,母亲说诗“精彩极了”,而父亲说诗“糟糕透了”,这两种评价对巴迪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且从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相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每  相似文献   

12.
回味几首关于朋友的歌——童年歌谣: “找啊找啊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 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周华健的歌《朋友》: “真  相似文献   

13.
古希腊人把闲暇看作是“美好的生活”.希望在闲暇时发展思想和良知。亚里士多德曾在《政治学》中明确提出闲暇生活是一个人获得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主张充分利用闲暇。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的《学记》中就有关于闲暇的精辟论述“藏焉,惰焉,息焉,游焉”;“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相似文献   

14.
古希腊人把闲暇看作是“美好的生活”.希望在闲暇时发展思想和良知。亚里士多德曾在《政治学》中明确提出闲暇生活是一个人获得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主张充分利用闲暇。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的《学记》中就有关于闲暇的精辟论述“藏焉,惰焉,息焉,游焉”;“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相似文献   

15.
主持人寄语:“六一”是我们每一个少年儿童欢乐的节日。诗人这首《六月的鲜花》,把新时代少年儿童的欢乐、幸福和追求表达得淋漓尽致,真是一首欢欢乐乐的“六一”朗诵诗。  相似文献   

16.
唐五代词调和用调的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曾昭岷等编《全唐五代词·正编》来统计,唐五代词人共使用了150个词调来填词歌唱,若计人同调异名者则共计176调。每调填词只有1首者,共计58人,属于“低调”层级;每调填词2首以上、10首以下者,共计17人,属于“中调”层级;每调填词在10首以上者,共计16人,属于“高调”层级。敦煌词以46调排名第一,代表着民间词用调之成就;冯延巳、孙光宪、韦庄、毛文锡、欧阳炯、李煜、温庭筠等人则位居文人词用调数量之前茅。《望江南》一调以753首词作而名列唐五代词调“十大金曲”之榜首,《浣溪沙》、《菩萨蛮》、《杨柳枝》、《拨棹歌》、《酒泉子》、《临江仙》、《渔父》、《南乡子》、《更漏子》、《南歌子》,也名列唐五代词调“十大金曲”榜中。  相似文献   

17.
“人生十乐”——知足常乐、天伦之乐、运动之乐、助人为乐、忘年之乐、忍让之乐、宽容之乐、读书之乐、想象之乐、平静之乐……人生“十乐”,不但可愉悦精神,充实生活,豁达心胸,且可调节情绪,清静无比,增加强体质,益寿延年。——摘自《人生十乐》在这“人生十乐”中,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知足常乐”,一个人只有以“感恩”的心态去感受自己所处的环境,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他才会体味到“天伦之乐、运动之乐、助人为乐、忘年之乐、忍让之乐、宽容之乐、读书之乐、想象之乐、平静之乐”,甚至更多的乐趣,比如“工作之乐”。人的一生,至少有三分…  相似文献   

18.
“乐”是中国哲学和伦理学的重要论题.《庄子》是历史上对这个主题进行系统深入讨论的最早的思想家.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梳理《庄子》论“乐”的伦理学内涵,诠释其理论层级,说明《庄子》以世俗之乐谈处世伦理,以自然之乐说生命伦理,以得天之乐论体道伦理,达成了其思路完整和具有现代意义的关于“乐”的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19.
为童年而歌     
人人开口爱唱歌,唱的都是童年的歌;童年的歌是自己的歌,是快乐的歌,是幸福的歌。在《童年的歌》征歌作品中,有关“童午”这个主题的作品就有几十首,“七彩的童年”“憧憬的童年”“梦想的童年”“美好的童年”“童年是什么?”“童年的欢笑”“童年的伙伴”“童年往事”等等,同学们把自己的愿望、心事和烦恼,完全倾注于这小小的作品之中。“是谁,扣响了我儿时的门窗,领我进入这七彩梦般的童年,灰姑娘伴我入睡,白雪公主唤我起床,蓝精灵与我嬉戏,孙悟  相似文献   

20.
《论语》首章三句话,是理解《论语》的一把总钥匙。这三句话,提出了学者治学的总则,作出了孔子一生的总结,形成了《论语》一书的总纲。这三句话,是孔子两千五百多年前,提出的治学”三境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为第一境界,即能够感受辛勤学习温故知新之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为第二境界,即能够感受朋友之间切磋批评之乐;”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为第三境界,即能够感受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之乐。这三句话概括出孔子一生发展的轨迹,给人展示出一个真实的孔子。一部《论语》,其实就写了孔子三件事:一是他怎样追求他的理想,二是他怎样对待别人的批评,三是他怎样看待别人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