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们个体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因而,阅读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大量阅读的实践,形成阅读能力的活动.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深刻地揭示了阅读教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积极尝试阅读教学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多次提到“体验”,其中关于阅读教学改革理念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以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体验”,  相似文献   

5.
陈雪芬 《教师》2011,(22):70-7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新课标大力提倡自主阅读、独立阅读、多元解读,强调:阅读教学不是学生单方面接受文本的意义,而是学生通过对话与文本、作者、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尝试阅读教学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刘洪刚 《教师》2011,(10):33-33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去体验文章的情感。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体验文章的情感呢?在学习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阅读教学艺术的过程中,笔者感受颇深。根据于老师的教学过程,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践行。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以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于永正老师说:"对话教学是一种理念,它昭示着民主、融洽,其精神实质就是平等。  相似文献   

9.
陈红星 《广西教育》2014,(21):35-3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以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由此可见,个性化阅读教学是以学生的阅读和研读为主,是一种自主性的、体验性的、批判性的阅读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0.
张娣 《考试周刊》2012,(71):53-5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尝试阅读教学的创新。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供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12.
金薇 《现代语文》2006,(10):13-14
语课标标准中多处指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和享受审美乐趣。而在相应的教学建议中特别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13.
李秀玉 《广西教育》2014,(13):52-5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阅读审美的乐趣。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激活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激活学生阅读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4.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教学要以学生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阅读教学的情感体验提出了如下的建议:“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根据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本文着力从培养阅读习惯和提高阅读能力两方面谈谈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的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如何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经常成为语文教师热论的焦点。对阅读教学教师不能大撒手,应做到有放有收,收放自如。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让学生的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飞扬。  相似文献   

19.
杨敏 《广西教育》2007,(7A):53-5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下面,笔者结合自己教学中的几则案例,谈谈对新课程阅读教学的一些思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新课程理念下的阅渎教学,教师要十分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积极倡导个性化的阅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