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国博物馆》2009,(3):97-97
“古典与唯美——西蒙基金会藏欧洲19世纪绘画精品展”由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上海美术馆、湖南省博物馆、广东美术馆和墨西哥西蒙基金会共同主办,此次展出的100幅绘画精品涵盖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及拉斐尔前派等众多充分代表那一时期艺术风格的作品,是与卢浮宫、大英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中的藏品等量级的绘画精品,  相似文献   

2.
清人彭定求等所编《全唐诗》共收集有唐代2200余位诗人的48900多首诗歌,其中的诗歌以其意象的组合、意境的开拓,创造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审美境界,取得了后人难以逾越的艺术成就。诗歌与音乐、绘画,是三种看上去个性化很明显、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而且它们各自都散发着独特的、无尽的魅力,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诗歌与绘画、音乐从来都不缺少某种共性,诗歌绘画美和音乐美的存在使得诗歌的文学艺术魅力更加光芒四射。  相似文献   

3.
近日见到一套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全彩艺术史系列丛书》,可以毫不隐讳地说,这是一套世界艺术的总汇,不仅涵盖面广,而且装帧精美。丛书由我国著名美学家汝信先生担纲主编,目前己出版四部,即《全彩艺术史系列丛书》、《全彩中国绘画艺术史》、《全彩西方绘画艺术史》和《全彩西方雕塑艺术史》。 这套丛书有以下特点: 1,全彩系列丛书于有限的篇幅中,蕴含丰富的知识信息量。作者选择了极易切人艺术史的最佳角度,通时对各个历史时期的美术大师及其代表作的简约介绍,让人们充分了解居于顶尖水平的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其每篇文字…  相似文献   

4.
线条,是最简单的审美符号,也是绘画艺术最基本的原素,勾勒着多彩的世界,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情感。西方画坛泰斗毕加索曾对中国画赞誉有加:“中国画真是神奇。齐白石先生画水中的鱼,没有一点颜色,用一根线画水,却使人看到了江河,嗅到了水的清香,真是了不起的奇迹!有些画看上去一无所有,其实却包含着一切。”本文从绘画中线条的源起、线条美的表现及线条在绘画中所体现审美意味几个角度,展示线条艺术的魅力和线条美的最高形式——有意味的形式。    相似文献   

5.
白冰 《新闻爱好者》2011,(19):119-120
19世纪后期,以法国为中心并风靡欧洲、影响世界的印象主义绘画,充分借鉴了浮世绘版画的艺术语言,体现出对美术体系独创性的追求。本文从历史和文化背景入手,通过对浮世绘的题材范围、造型样式、审美意趣等方面的研究,探讨浮世绘的艺术风格对印象主义画家在艺术探索和革新上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宋倩倩 《今传媒》2016,(9):152-153
本文中通过对漆画的起源、发展的论述,引入对现代漆画之漆画艺术语言的分析。中国是最早生产漆器的国家,中国漆画的发展与中国的漆器艺术有着悠久的渊源。本文分别从漆性与绘画性两个角度出发,从漆画的漆性出发,把漆画分为的颜料、透明性、包容性、多变性等漆画语言特征,从绘画性的角度出发,又有设计性与绘画性结合的漆画艺术语言特征,这个强调的是漆画艺术家的主观性,这种主观性建立在对漆性的了解,对个客观事物的深刻体验,以及对客观事物的提炼、表达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7.
布莱克在成为经典作家的过程中,其独特的诗画表达艺术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他对诗歌和绘画这对“姐妹”艺术的理解更新了艺术史上的传统认识,不仅转变了“以诗配画”,或者“以画言诗”的模式,更从两门艺术的时间和空间表达上寻求了突破。这一系列的革新奠定了布莱克作为经典作家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贺雯 《大观周刊》2012,(38):31-31
中西方艺术家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孕育了当今世界两大绘画体系,即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绘画和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洋绘画。源远流长的中国山水画与西方的风景画可谓泾渭分明,它们的最大不同在于中国绘画表现出一种写意性,注重的是一种高雅的美,而西方绘画则强调写实性,注重的是一种豪华的美。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对中西方的山水风景画作一个较全面的分析和比较,使我们对中西方艺术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风格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9.
李渝基 《新闻天地》2006,(11):61-62
在人类文化历史的进程中,笔的发明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尤其是在推动文艺绘画创作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笔的出现才有了我们绘画艺米的芬芳世界。笔的不同材质与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不同艺术的形态与方式,而金属材质和硬性材质笔的出现在绘画领域内产生了以线条和块面作为主要表现方式的“新钢笔画”。长期以来,人们对钢笔画的理解比较肤浅,认识上也存在偏见,认为它是小画种,上不了台面,更有甚者认为它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出现。其实这是一种短见,一种认识上的误区。钢笔画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不论过去与现在,钢笔画在欧美国家是一种很时兴、很具表现力的绘画艺术,并以一种独立的画种活  相似文献   

10.
黄燕姣 《大观周刊》2012,(28):32-32
当今社会是数字化的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绘画艺术带来了新空间,网络绘画,摄影术的出现给绘画艺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的冲击,艺术在现代背景下日益显得个体性、情感性、创造性特点。它们之间不可互代,艺术个性与艺术通见规律之间不是矛盾抵触的,而是更高意义上的相通。它们的融合可以展示出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貌,相互吸收,相互补充,更强化了艺术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1.
基于ISI与KNS服务平台的跨库检索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君  张苏 《图书馆学研究》2007,(1):64-66,45
文章首先介绍了基于ISI检索平台与KNS服务平台的可跨库检索的数据库资源,然后分别介绍了它们的跨库检索方法,最后从最终用户的角度对这两个平台的跨库检索功能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指出它们各自的优势与不足。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画是我国传统艺术的代表,从先秦开始,中国画的人物画由无意识的萌芽图案状态发展到日臻成熟的完美绘画艺术,至隋唐五代山水、花鸟画也由以往作为背景的配角地位展示到前台从而各自独立成科,与人物画一起共同酿造着传统绘画的醇厚文化,绘画艺术本身承载包容着政治、经济、文化等人文观念及地域差异诸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丁汛 《新闻世界》2008,(9):146-147
中国绘画不论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哲学的观点以及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显而易见,形成以院体派为主流的趋势。民间画工虽有建树,也曾留下不朽之作令世人瞩目,然而民间美术不能形成系统理论,理论家则认为民间美术是画匠所为,不能登大雅之堂。纵观中国绘画传承与发展,一个值得人们重视的一个问题是,民间美术应属于我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些民间画工因为没有社会地位,甚至更无文化基础,所以不可能得到社会的承认.谈不上被理论家们作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4.
魏琳秦  闫岩 《兰台世界》2015,(9):120-121
本文主要以仇英的生平及其作品做为切入点,从美术的角度去研究了仇英的表现手法和绘画风格,并在此基础上探寻了文人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社会学角度出发对古代纪实性绘画进行重新审视和评价,论证了中国汉唐时期绘画的另一功能性特征——纪实绘画新闻功能。  相似文献   

16.
电视新闻节目形态是近年来电视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从操作化的角度出发,将其定义为"对所要传递的新闻信息的电视表现方式".在对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台湾东森新闻频道、BBCworld、CNN ssia四个专业新闻频道进行实时监测和抽样分析的基础上,比较它们在编码方式、内容跟进、背景评论三个方面的异同,并从深度、展示和拟态人际交流三个角度讨论新闻播报节目的不同特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颜莹 《大观周刊》2013,(2):29-29
印象派绘画是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流行于欧洲的艺术创作思潮。在世界绘画发展史上,印象主义是具有革新意义的。它开辟了绘画内容和形式的新天地,为展示客观世界和人主观世界提供了新的技巧.为艺术家发挥自己的艺术个性提供了新的可能,也拓展了艺术审美的新领域,为20世纪现代主义艺术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谭功哲  邢达 《兰台世界》2017,(7):124-126
每个时代都有不同风格画家出现,刘松年作为南宋宫廷画师,他将写实绘画风格完美地继承和弘扬开来,使宋代写实绘画艺术发展达到高峰,通过分析刘松年创作特点并结合其历史时代背景、个人际遇,以分析其写实人物画的原因和风格,概括和总结宋代写实画艺术的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19.
路阳 《大观周刊》2012,(48):327-327
印象主义是在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双重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德彪西是印象主义乐派的代表人物,他以独特的音乐思维及音乐语言激发了人们对音乐的无限遐想,他那些富有创意、新颖的钢琴作品开了钢琴音乐的一代新风。小型化的音乐主题、色彩丰富奇特的和声、千变万化的织体以及营造出的朦胧、飘逸、如梦幻般的音响效果,唤起了人们主观的瞬间感受,体现了浓郁的印象主义音乐特征和德彪西本人固有的个性。其钢琴作品的音乐艺术风格特征表现在:音响效果朦胧,音色绚丽多彩、层次感清晰,音乐个性鲜明而独特。  相似文献   

20.
《出版参考》2005,(10S):25-25
作为一部艺术史著作,本书首先论述了伊斯兰世界艺术的起源及伊斯兰教的兴起和伊斯兰国家的形态等,进而分章节详细探讨了一系列的复杂关系:清真寺、宫殿及宫殿内的生活,还有它们各自的装饰和陈设与整个伊斯兰社会的关系;金属、陶瓷、纺织编织、玻璃、玉石等多种工艺门类的艺术家、行业协会和工艺技术三者之间互动互为的关系;文学与艺术的关系,尤其详尽地探讨了文学家对“美”的看法、书法艺术和书籍彩色插图;伊斯兰世界艺术与中国和西方的交融互动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