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上帝”培养“贵族”本栏编辑金剑影宁可“顾客就是上帝!”这里所以称“上帝”,大约是因为顾客能左右商店兴衰存亡的缘故。据说当前甘为子女花钱而又拥有巨额储蓄的父母已经形成了一个潜在的市场,于是教育便成为一种第三产业,学费高昂、设施高档的“高价学校”也就...  相似文献   

2.
“上帝呀”     
爸爸在家里开了个商店,顾客都是左邻右舍。开张那一天,邻居们对我爸爸说:“我们照顾你生意,你可要把我们当成上帝啊。”爸爸说:“那当然,那当然!”从此顾客一进门,他就笑脸相迎,打趣说:“上帝呀,欢迎光临!您要买什么?”顾客买好东西出门,他又笑脸相送:“上帝呀, 欢迎您再来!”  相似文献   

3.
都说在商店里,顾客就是“上帝”,可我却体会不到这一点。今天,由于我的自动笔坏了,我就去一家商店买笔。这家商店的顾客真多,都快把柜台给挤翻了。我好不容易挤到了柜台前,又被挤了出去。等到人少了一些,我来到柜台前,对售货员说:“阿姨,请给我拿一支笔!”售货员好像没听见,还在给别的顾客拿东西。我提高了声音,又说:“阿姨,我要买一支自动笔!”她转过头来,看了我一眼,粗着嗓门对我说:“吵什么吵,没看见顾客在挑选吗?”我气极了,嘀咕道:“我也是顾客,您怎么就不理我呢?”但当时我胆小,没敢大声说。过了一阵子,售货员周围的顾客走得差不多了,她才懒洋洋地对我说:“你自己去拿吧,可不许贪小便宜!”  相似文献   

4.
5月5日(星期四) 昨天“手帕商店”里顾客较少,营业员的兴致也不那么高了,刘思、陆英杰小朋友还为借用“手帕商店”卖棒冰与营业员季琪争吵起来。这一争,启发了我,今天我们就带幼儿去了胥门商场。在参观前,我要求幼儿:  相似文献   

5.
很长一段时间里“顾客就是上帝”的口号在国内服务行业甚嚣尘上,迄今不易,甚至每况愈烈。前些年此口号才出笼我就私下里倒胃,有“晕船”感觉;体察其有些许“反人权”。“抗人性”气味,一派十足的商业铜臭。碍于没有经商的经历,不知商场之难的设身处境,姑且没有作声吭气。其实,这一句著名的口号的另一种表述是:有钱就是上帝。且不管神圣的上帝会不会因此不开心,单就口号所展示出来的意涵却大可商榷。 A.顾客就是上帝,明白无误地宣告这样一种人际交往原则:不平等。换北京人的说法,顾客是爷,服务顾客的人是孙子。为什么一当顾…  相似文献   

6.
“顾客就是上帝”这句盛行于西方商界的名言,现在不但流行于中国商界,而且也大摇大摆进入了校园。于是便有了“家长就是上帝”乃至“学生就是上帝”的办学“新理念”;不少先生甚至不惜忍痛撕下了那张沿袭了数千年的  相似文献   

7.
角色游戏时,经常会出现“商店”里的货物被“顾客”买光的现象,影响活动的进行。我们就专门在活动区一角设立了一个“回收站”,让幼儿把那些已用过的物品放到“回收站”里,再由“采购员”到“回收站”来采购,重新放到“商店”去卖。  相似文献   

8.
上帝创造父亲时,他先做了一个很高的骨架,旁边一个天使说:“这算什么父亲啊?如果你把孩子们做得那么矮,为什么还要把父亲做得那样高呢?他不跪下的话就没法射弹珠,不弯腰就不能把孩子放到床上,不俯身就不能亲吻孩子。”上帝笑着说:“不错,他需要屈膝,保持谦逊的态度;而且如果我把他的身材做得像孩子一样,谁还能让孩子仰视呢?”上帝做父亲的手时,把它做得大而有力,天使难过地摇摇头:“你知道你在干什么吗?大手会很笨拙的,它们没办法摆弄和固定尿布的别针,不能解开小纽扣或是取下绑在马尾巴上的橡皮筋。”上帝微笑着说:“我知道,但是它们大得足…  相似文献   

9.
“顾客是上帝”。在广州,我的确经常尝尝做“上帝”的滋味。还记得第一次和友人到酒楼喝早茶的感觉。迎宾小姐站在大堂门口粉面含春,皓齿轻启:“您好!”走进去,即有小姐为我们送食品、递餐巾、泡茶……让人真有点“飘飘欲仙”。在广州的许多商店,服务员的态度亦是很好的。一次买鞋.服务小姐热心帮助我挑选、试穿。我一连试了几双,小姐依然热情不减。感受着这种购物环境,“上帝”受宠若惊,慷慨解囊。然而,我也感到,当“上帝”似乎还要有点“前提”。  相似文献   

10.
经济学里曾经有一种著名的“希尔顿钢板价值观”:一块普通钢板价值5美元,如果把它做成马蹄掌,便值10.5美元;如果把它做成钢针,便值3550.8美元;如果把它做成手表的指针,便值25万美元。钢板的价值如何,全在于如何使用。一个普通人就好比一块钢板,人生的价值怎样,全在于怎样创造。一位名叫邦迪的小孩,为了救叔叔而“购买上帝”,一连跑了数十家商店,结果无望。傍晚时分,他又赶到第29家商店。店主问他,买上帝做什么。邦迪说,自己父母早逝,叔叔帕特鲁普把他抚养成人。前些日子,叔叔从脚手架上掉下来,不省人事,医生说只有上帝才能救他了。“上帝一…  相似文献   

11.
教育的产品是服务。享受这个服务的是学生,购买这个服务的则是家长和国家(义务教育),所以,家长是“上帝”(国家也是“上帝”),而学生不是“上帝”!学校提供教育服务,服务的直接对象是学生,服务的间接对象是家长、国家。家长和国家为教育服务“买单”,我们视家长为“上帝”、视国家为“上帝”是应该的。至于学生,虽然是服务的对象,但这是一个特殊的对象。我认为视学生为“上帝”不合适。家长被当做“上帝”了吗?现在,家长请教师吃饭,家长给教师送礼,家长给教师办事,这不仅是普遍的,而且也被人们认为是应该的。顾客是“上帝”,有顾客请营业员…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道美国数学趣题,题目就蕴含在下面的这段顾客与商店出纳员之间的对话中。“麻烦你,小姐,你能帮我把1美元的纸币换成硬币么?”一位顾客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很抱歉,我这里的硬币换不开。”出纳员玛丽小姐仔细查看了钱柜后答道。“那么,把这枚50美分换成小币值的硬币行吗?”看来这  相似文献   

13.
据闻,北京各大商场实行“0”干扰服务,受到顾客的好评。所谓“0”干扰,就是顾客在选购商品时,服务员要与顾客保持一定距离,还顾客一个自由的空间。这就避免了以往过分热情给顾客造成的心理不适,展示出商家以顾客为中心的一片诚意。这种做法赢得了众多顾客,商场的营业额也比以往大幅度提高。好精明的“0”干扰服务!我不禁为之喝彩。新世纪是社会日益尊重人的时代。个人的权利与自由得到社会越来越普遍的尊重。“0”干扰服务,不仅仅是服务手段的转变,也是一种思想观念的转变。其中蕴含的道理颇耐人寻味,发人深省。我想起柳宗元…  相似文献   

14.
生产厂家和商业部门把顾客尊为“上帝”,他们以诚待客、热情服务、讲究信誉,凭此折服“上帝”,以拓宽生财之道。我们认为,对于校长而言,教师也是“上帝”。只有以真诚去感动“上帝”,使其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才能拓宽我们的“生才之道”———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相似文献   

15.
天空中又下起了雨。望着大街上五彩斑斓的伞花,我想起了那个发生在雨中的故事。那是个周六的下午,我带女儿去逛中山路。当我们逛完最后一家商场准备打道回府时,突然下起了雨。这时,商场为顾客准备的“爱心伞”被那些没带伞的顾客悄悄“拿”走了,我和女儿也拿了一把。回家的路上,伞下的女儿仰着头好奇地问我:“妈妈,这些伞能再送回来吗?”“能。”我十分肯定地回答,“要不怎么叫‘爱心伞’呢”女儿似乎仍有疑惑,撅着小嘴接着追问:“你凭什么相信所有的人都会把伞送回来?”“凭诚信。”我脱口而出。女儿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我们约定,明天一定…  相似文献   

16.
开网络商店成本低“节省成本,方便顾客。”这是网络商店最大的优势。因为开设一家网上商店,不需要专门的店面,所需要的人手也很有限,成本的降低也有利于降低货物的售价,能提高竞争力;另一方面,顾客只要通过网络搜索,就能把想要的所有产品列出来,不用外出逛商店了。因此,网上商店开始活跃起来,尤其是一些年轻人开始摈弃传统的商店经营模式,通过网络来开一家虚拟的商店,经营真实的产品。  相似文献   

17.
说美国是购物的天堂应该不过分,那里的商店里没有“顾客是上帝”的标语牌,但顾客却有上帝的感觉。美国的商店一般都是自选式的,进去后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宽敞,整洁,安静,然后是营业员或导购员的热情问候:你好!我能帮你什么忙?有问题只管问,他们会耐心地向顾客介绍,那样子让人感到很真诚。有一次我在一家鞋店看中了一双鞋,但没有我需要的型号。营  相似文献   

18.
一个小伙子开了一家并不起眼的商店,可是商店的牌子却把过往的行人吓了一大跳——“什么都能买到的商店”——好大的口气呀! “请看,”小伙子指着店内的商品给好奇的顾客来做介绍,“这是产自火星的石斧,这是恐龙用过的牙刷,这是一位唐代小学生的作业本……”  相似文献   

19.
问题:年末,某商家为了吸引顾客,采取“满一百送二十,连环送”的酬宾方式,即顾客在该商店内消费满100元(这100元可以是现金,也可以是奖励券或二者合计),就送20元奖励券;满200元就送40元奖励券;满300元就送60元奖励券….某日,花钱最多的一顾客用了现金70000元,如果按照这种酬宾方式,这位顾客最多能得到多少优惠?这种“连环送”促销方式,相当于该商家至少打了几折?  相似文献   

20.
一次,我在上服装缝制课时,发现班级里少了几名学生,同学们告诉我这几名同学去了商店。不一会,这几名同学气喘吁吁地赶回来了,我当然严厉地批评了他们的违纪行为。课后我询问他们去商店干什么,他们说去看服装,他们还告诉我说,班上还有许多同学和他们一样都非常喜欢逛商店,并不是为了买东西,只是为了浏览新潮服装,觉得很好看。这给了我很大启发,如果能把这种热情引到专业学习上来,不是很好吗?于是,在一个休息日。我就约同学们一道去“逛商店,看服装”,在商场面对着各式各样的新潮服装,我结合专业知识向同学们尽量详细地介绍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