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观应是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早期维新思想的集大成者.同时,由于受到阶级属性和时代的影响和局限,在郑观应是思想中既体现着近现代文明的色彩,又保留着浓厚的传统文化的印记.通过对郑观应政治思想的研究,可一次能够一个侧面观察中国早期维新派政治思想的特点和缺陷.  相似文献   

2.
郑观应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早期维新思想家,爱国的实业家。他在十九世纪后半期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时刻,为了救亡图存,“究心泰西政治、实业之学。”在所写的《盛世危言》等著作中,非常注重对普鲁士——德国的研究,并且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本文拟就郑观应的德国观作一次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3.
五、戊戌变法 1.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产生:早期维新思想是伴随着中国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传入是其思想来源。与洋务派不同,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等在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和外国商战以反对外国侵略;在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有的还主张政治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  相似文献   

4.
郑观应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郑观应在其长期的商务生涯中,与晚清社会的洋务、维新、革命三派的代表人物都发生过重要联系.由此入手,考察郑观应与晚清主要社会阶层的关系,有助于对其思想进行重新认识和做出准确评价,以为当前的改革开放事业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郑观应是中国近代最早形成完整维新思想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盛世危言》是他维新思想的集中体现,其中包含丰富的宪法思想、国际法思想和刑事法思想,这些对清末法律改制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郑观应是中国近代名的思想家。郑观应在其长期的商务生涯中,与晚清社会的洋务、维新、革命三派的代表人物都发生过重要联系。由此入手,考察郑观应与晚清主要社会阶层的关系,有助于对其思想进行重新认识和做出准确评价,以为当前的改革开放事业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郑观应作为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派的杰出代表,提出过一套君主立宪维新思想。但面对激烈的社会巨变,他固步自封,迷恋道教,提出救世“五愿”,设立“特别修真院”培养治世人才,幻想用仙道统一天下。郑观应的求道救世思想是一场无法实现的幻梦,却反映出近代知识分子救国救世曲折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8.
郑观应,中国近代著名的早期维新思想家.纵观郑氏一生,他不仅在近代商业、外交方面等方面卓有建树,而且在灾荒救济和社会慈善事业上也有积极的参与和独特的见解.探讨郑观应的救荒思想,对于我国灾荒史研究及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郑观应,中国近代著名的早期维新思想家。纵观郑氏一生,他不仅在近代商业、外交方面等方面卓有建树,而且在灾荒救济和社会慈善事业上也有积极的参与和独特的见解。探讨郑观应的救荒思想,对于我国灾荒史研究及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欲行公法,莫要于张国势;欲张国势,莫要于得民心,欲得民心,莫要于通下情;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 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 转引自高级中学历史课本(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八章第一节 郑观应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早期维新思想家,《盛世危言》是他的代表作。该书集中而广泛地阐述了改革社会的问题。在政治方面,他要求以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在经济方面,他主张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  相似文献   

11.
产生:早期维新思想是伴随着中国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传入是其思想来源,与洋务派不同,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等在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和外国商战以反对外国侵略;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70年代前后,伴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出现,不仅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阶级关系发生了变化,思想界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一种新的社会意识,即早期维新尽想。作为晚清政坛上一位重要政治人物的翁同龢,他与早期维新思想的关系直接影响着维新运动的产生和发展。 一 早期维新思想上承林则徐、魏源的爱国主义思想,下启戊戌时期康、梁等人的变法维新思想,反映了当时正在形成中而又极其微弱的民族资产阶级的要求和愿望。其代表人物主要有王韬、陈炽、马建忠、薛福成、郑观应等人。 早期维新思想向往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制度,要求学习西方,改革图强,反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要求独立自主地兴办民办企业和进行社会改革。翁同龢在甲午战争之后部分地接受了早期维新思想,思想上逐步倾向于维新变法,这是他一贯的政治主张的自然发展,也与当时的形势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3.
《盛世危言》是甲午战争后最受人欢迎的读物,为维新变法作了很重要的思想准备,还影响了康有为、孙中山、毛泽东等中国近现代政治重要人物。商人出身的郑观应是19世纪70、80年代改良派思想代表,他全面表达了当时民间工商业实际的利益和要求,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提出无商就会导致格致之学不宏,即科技、教育不能发达的观点,也是第一个系统介绍欧美和日本实业教育的人。郑观应在招商局成立驾驶学堂,在总办汉阳铁厂时,创立机器书院,学生上午读书,下午入厂学习机器,是继福州船政学堂后,实行半工半读的实业教育家。  相似文献   

14.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19世纪60至90年代即古老的中国刚刚走向世界的时候,由一批思想者所创构的文化观。诸如冯桂芬、王韬、郭嵩焘、郑观应以及张之洞等人,都是这一文化思维模式的遵行者。诚然,当这一文化观到19世纪末被一些官僚士人演变为用纲常名教抵制维新变法的思想武器时,其陈旧性已经遭到了新一代维新思想家们的批判。  相似文献   

15.
郑观应(1842—1922)广东香山(今中山)人。字正翔,号陶斋。是中国近代最早具有完整维新思想体系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是揭开近代民主与科学序幕的启蒙思想家.郑观应生活在中国社会发生急剧动荡的年代,史称“千古未有之奇变”,首先是资本主义侵略者用商品和大炮敲开了中国的大门。此后,欧美各国列强争先恐后纷至沓来,肆意侵略侮辱中国。特别是七十年代后,列强环伺,外患频仍,边塞危急,海疆告警。因此,御侮  相似文献   

16.
晚清灾害频仍 ,早期维新思想家郑观应 ,对晚清严重的灾荒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他揭露晚清灾荒产生的社会根源、抗灾能力降低的现实状况 ,阐发了卓有远见的防灾抗灾的主张。郑观应的荒政思想对今天防治灾荒与发展农业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19世纪70年代起,晚清重要洋务企业家与早期维新理论家郑观应,开始关注西方近代重要通信工具——电报的社会价值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前景.并自80年代后广泛参与了晚清的电报建设。考察郑观应在晚清电报发展过程中的基本活动的同时。探讨其在此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可从这一个案领域揭出晚清社会在向近代转型中的某些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
近代维新思想的先驱者郑观应非常重视我国的电报事业。他不仅很早就向人们介绍了电报的功用、原理,而且提出了在中国兴办电报的具体设想。他还积极参加了中国早期创办电报的实践活动,为中国近代电报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9.
浅谈郑观应的两次不义之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著称的郑观应,在中国近代史上影响巨大,其完整的维新改良思想体系成为民主与科学口号提出的先导.然而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却有两件事让人费解,也让人齿冷,也可以说是他人生的两个污点。  相似文献   

20.
论郑观应的荒政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灾害频仍,早期维新思想家郑观应,对晚清严重的灾荒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他揭露晚清灾荒产生的社会根源、抗灾能力降低的现实状况,阐发了卓有远见的防灾抗灾的主张,郑观应的荒政思想对今天防治灾荒与发展农业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