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李正强  许聪颖 《考试周刊》2014,(62):151-152
实践教学在本科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于应用型本科教育来说其重要性更加突出,本文针对建立实践教学过程性考核方法进行研究并对部分课程实施过程性考核,以此不断丰富和完善过程性考核方法,以最终达到优化实践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人本化的语文教学是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而处于教学一线的教育实践者更是所有教育期待的执行者,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直接决定教育过程和教育目的的实效。  相似文献   

3.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以后,受到了教育理论界的高度重视,许多教育实践工作也在不断地探索。章在运用系统论原理对教学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教学理论和实践方面对教学过程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力求使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以及教学过程与教学环境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以追求和谐教学的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杜威与怀特海是同一时代的教育家和哲学家,他们都将过程思想运用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再从价值取向、评价标准与实现条件方面阐述了教育目的生成性的具体内容,为批判预成性教育目的、深化认识教育目的、促进教育回归人的成长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实践是教师教育的重要属性,其作为过程、目的和存在表征教师教育的实践品性。基于专业实践作为致动因描绘教师教育的发生过程,为了专业实践作为目的因校检教师教育的合目的性与价值负载性,专业实践存在则通过由外至内自觉式返源显像教师教育专业实践的深层图式。从实践的概念命题着手对教师教育的实践属性命题表征进行论证,旨在标识一种从自在走向自为认知自觉,敞明和放远教师教育的专业实践意识,进而澄清教师教育的价值承诺并召唤其责任自抉。  相似文献   

6.
人学观是教育理论建构和教育实践展开的支点。为了实现教育领域中人的真正回归,教育学必须建立一种新的人学观。人不是一种“本质先定”的“现成性存在”,而是一种“动态发展”的“生成性存在”。从人的生成性形象出发,教育在本质上就可以理解为人之自我建构的实践活动;教育目的就在于促进人的自我实现;教育过程就是具有自足性价值和意义且蕴含多种可能的不确定性过程。  相似文献   

7.
“学会关心”——一种重在道德学习的德育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学会关心”,是21世纪的教育哲学,也是实践性的教育模式。“学会关心”在我国学校近十余年的教育实践过程,也是道德教育从“培养论”逐步转向“学习论”的过程。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将对“学会关心”的教育指导概括为两个方面:营造关心性体系和进行道德学习的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8.
对学前教育本质进行研究是为了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科学化与合理性,是改变现实的是什么本质的实践和创造未来是什么本质的实践的基础。有了对学前教育本质的认识进行教育实践和没有对学前教育本质的认识进行教育实践是很不一样的,有科学合理的学前教育本质认识进行教育实践和没有科学合理的学前教育本质认识进行教育实践更是有根本区别的。以郝文武先生的教育本质观为理论基础,以学前教育事实存在为现实依据,抽象并设想学前教育本质观,研究发现现当代学前教育是不完备性主体间的指导学习。  相似文献   

9.
人们通常认为杜威是实用主义的典型代表,但杜威的教育思想与怀特海的"过程哲学"有着惊人的默契。本文以教育目的为视角,详细分析了杜威教育目的论中的"过程哲学"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对当今中国教育实践进行了反思,认为杜威教育思想中的"过程哲学"能为中国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带来新的启示和指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由"主体-客体"的实践关系探讨,分析这种模式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所存在的弊端和问题,提出以及其对于解决"主体-客体"模式问题的方法进行分析探讨,这对解决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起到了启迪的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论教师的缄默性个人教育观念及其外显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教师的缄默性个人教育观念的存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是教师教育实践的基础。教师的缄默性个人教育观念外显化的过程可以分为信息提取、概念化、组织与系统编码、外化表达四个阶段。对教师的缄默性个人教育观念外显化的过程进行理论上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在实践中把握和促进教师缄默性个人教育观念的外显化,进而促进教师主动的、可持续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意义进行了探讨,从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与就业和经济发展的关系、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经济学以及学校和企业对学生考核的角度对高职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进行了分析,并从就业导向的视角,总结教育教学过程中提高高职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实践”可以理解为人的所作所为,就是人的“行事”,它是由内向外的趋向造成的行为。亚里士多德理解的“实践”突出强调人的特性,即指人的生命实践、人对生活方式的自由选择。它是有关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活动,是趋向目的的过程以及本身就是目的的行为。向实践回归,是当今教育教学研究发展的主流。从哲学的意义上说,实践既是研究的对象,也是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当前的教育实践,呈现外延拓展、内涵提高、纵深发展、整体推进的特点,并促使教育实践者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具有一种合理化的要求和责任。教育实践是教师的实践,是教育的本质;教师是实践的主体,教师在实践中具有能动性。教育实践是教师的生活实践,是教师一种特有的存在方式,它是教师的社会实践、日常生活实践和精神生活实践的统一。“教师的实践”和“实践的教育”这两个范畴一而二,二而一,具有直接的统一性。教育实践的纵向研究,是在不同的时间点对相同的实践,尤其是教师个体的实践行为作评鉴。这种研究不仅考虑单个变量的发展进程,还要考虑随时间发展的关系模式。教育工作者了解教育实践的现实表现,必将有利于更好地承担未来的实践。  相似文献   

14.
王哲 《快乐阅读》2013,(3):20-21
教育评估是教育实践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其实践与理论是教育管理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也是教育管理和决策走向科学化、民主化和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教育测量是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进行量化确定与描述的过程,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发展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教育评估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教育目的作为教育研究的理论起点,同教育现象一样,具有多重属性。客观性与主观性并存,适应性与超越性并存,应然性与实然性并存。辩证看待上述各对属性,对深化理论研究和指导教育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形成性评价是指对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做出的价值判断,是以反馈调控和改进完善为主要目的评价方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形成性评价主要有:新授课中的"自我评价反馈",实验课中的"实验过程评价";单元学习结束后的"单元学习评价",这些评价是以质性评价为主的,文章结合教学实践作些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7.
知识、方法与智慧--对王守仁教育思想与实践的一种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守仁基于“心学”的教学思想与实践是对当时教育批判和改造的结果,其目的是革除当时教育中存在的功利主义学风,机械化的培养模式和不平等的师生关系等弊端,在其教育思想与实践中,教育是个体自我完善的过程,是同受教育者自身生活世界不可分的自我实践,体验与反思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受教育者进行全人生指导的过程,其教育思想与实践对现代教育极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教育的意义集中体现在目的的“为善性”、过程的“主体性”、方法的“道德性”等方面。这是一项被称为“教育”的活动的根本规定性。生命教育与道德教育、价值教育、科学教育以及人文教育在教育的目的和过程上是高度一致的,由此而创建的各种教育学派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对教育进行考察,既凸显了教育的意义,又紧密结合教育实践,是对教育从理论走向实践的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与探索。  相似文献   

19.
校外实践教学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环节,是适应市场需求的必然选择。它能够促进大学生对社会的了解,提高自身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的认识,实现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的紧密结合,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握当前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充分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结合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以下简称“华立学院”)校外实践教学推行过程中的经验,分析实施中存在的不足,探析其原因所在,以利于及时改进,保证校外实践教学的成效性,保证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主体间性教育对个人主体性教育的超越   总被引:61,自引:0,他引:61  
从个人主体性到主体间性是现代社会对人性发展的要求 ,也是主体性发展的必然。教育作为促进人的自我建构的实践活动 ,也必将实现主体间性教育对个人主体性教育的超越。主体间性教育在教育目的上表现为主体共同体主义 ;教育过程是师生间以教育资料为中介的交往活动 ;课程设置上呈现“人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