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国外大学图书馆学术出版服务实践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意义]对国外高校图书馆的学术出版模式进行调研分析,为国内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提供指导和借鉴。[方法/过程]采用文献回顾的方法,对国外大学图书馆出版服务理论与实践进行系统梳理,然后在调研图书馆出版联盟发布的2014-2016年《图书馆出版指南》基础上,阐述国外高校图书馆的学术出版服务的实践进展,对图书馆出版的组织形式、经费来源及服务内容等进行深入剖析与总结。[结果/结论]总结图书馆出版服务的特点,并对我国图书馆界开展出版服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针对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中的法制缺位问题,从欧盟非个人数据自由流动制度中探求规范性经验。[方法/过程]运用网络调研方法对域外法律政策涉及的非个人数据制度进行梳理,并使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展开解构,得出欧盟非个人数据自由流动制度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数字单一市场战略的内在需求和已具备数据自由流动的制度基础。[结果/结论]欧盟非个人数据自由流动制度主要内容包括废止数据本地化要求,鼓励制定数据迁移自律行为准则,允许有权机构因履行法定职责访问数据,评估《非个人数据自由流动条例》实施情况以及制定其与《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协调适用指南等方面。于我国而言,应该将构建非个人数据有序流动规则体系列入立法规划,并在《个人信息保护法》和《数据安全法》的起草中设定个人信息可携权和非个人数据迁移权。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基于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由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Aleph500迁移至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Alma的项目实践,对迁移项目的实施难点及过程进行详细介绍,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对该项目特点进行分析,总结项目实践规律,为其他图书馆完成相关工作提供实践经验。[方法/过程]利用文献调研方法,对国外图书馆Alma系统迁移案例进行了调研,并基于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迁移Alma系统的项目实践,对项目实施3个主要阶段进行介绍,对项目实施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结论]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在Alma迁移项目的实践过程中,由于外部系统条件与自身应用方面都存在较多特殊情况,在主要完成阶段的时间分配上,呈现了与文献调研案例较为不同的结果。同时在项目过程中,图书馆系统技术人员承担了项目团队的组织与沟通工作,电子资源管理相关的业务馆员也作出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比较分析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的个人信息权利与欧盟《一般数据保护条例》(GDPR)中的个人数据权利,为健全我国个人信息权利体系和加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采用比较分析法与文本分析法,从权利主体、权利客体及权利内容3部分比较分析我国个人信息权利与欧盟个人数据权利的异同,阐述我国个人信息权...  相似文献   

5.
数据论文国内外发展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数据密集型科学范式增加了科学数据共享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数据论文作为一种新兴的数据出版模式,成为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热点。调研国内外相关文献,希望为我国数据论文与数据期刊实践与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过程]基于国内外文献调研,从数据论文的概念、出版模式、不同主体的态度、当前模式的缺陷及未来发展方向几方面介绍和评述数据论文这一数据出版模式的发展情况。[结果/结论]数据论文为解决数据出版中的归属、激励、质量和引用等问题提供了新思路,近年来受到国内外相关领域和主体的广泛关注。与国外相比,国内在实践和研究中存在一些不足,建议研究中关注国内数据期刊的发展,加大对具体问题的研究深度,实践中借鉴国外经验,结合国内特点,从平台、渠道、政策等多方面完善和推广这一新兴数据出版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 以利益相关者——科学共同体为视角,分析S计划的政策演变,及对我国开放获取实践发展的启示。[方法/过程] 运用文献调研法与内容分析法,追踪S计划的演进历程,对标志性事件的发生时间节点、内容及相关政策进行分析;梳理S计划的最新动态,包括S计划对科学共同体影响的监控框架、权利保留政策及钻石开放获取的新模式。[结果/结论] 聚焦政策的深层解读并挖掘内在动因,包括S计划被科学共同体的采纳受到资历、国别、学科的影响;科学共同体难以进行绿色开放获取存储;难以识别“掠夺性期刊”;影响学术出版自由选择。最后提出设置开放获取专员、制定APC相关政策、强化期刊出版机构质量管理、推进机构知识库的常态化建设等措施,以期对我国开放获取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回顾总结我国情报学近20年来的历史进程,对于了解我国情报学的发展脉络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情报学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引。[方法/过程]以《情报学进展》第1-11卷刊载的文章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归纳文章选题、主题并总结各选题特点;在此基础上预测未来一定进展周期内我国情报学在理论研究、范式方法、应用实践三个方面的发展趋势。[结果/结论]分析发现情报学基础理论、信息资源及其管理、新兴信息技术等是《情报学进展》所载文章的主要选题,各选题呈现出不同特点。未来,智能化的情报学将融合多学科,面向科学发现,服务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安全,为国家新型智库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8.
朱明  廖熙铸  彭婧 《图书情报工作》2020,64(13):140-146
[目的/意义] 介绍美国《学校图书馆国家标准》的框架体系与核心要素,为当前我国学校图书馆标准制定提供借鉴和思考。[方法/过程] 通过对美国《学校图书馆国家标准》进行解析,归纳其框架体系和核心要素,总结对我国学校图书馆标准制定的启示。[结果/结论] 《学校图书馆国家标准》通过6个共享基础(探究、包容、合作、管理、求索、参与)和4个学习领域(思考、创造、共享、成长)将3套单独标准(学习者、馆员、学校图书馆)集成为一个整体框架,在集成效应下分别设置每套单独标准中共享基础对应的学习领域所涵盖的核心能力,总体来看,《学校图书馆国家标准》内容架构融贯,特征理念明确,实施配套详尽,能够为今后我国学校图书馆标准制定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林晓 《图书情报工作》2020,64(16):144-151
[目的/意义] 美国《电子资源图书馆员核心能力》标准是专门针对电子资源图书馆员的管理和工作能力而制定的相关标准,内容涵盖了电子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中所需要具备的技能和知识,对其内容及实践应用进行研究对我国实现高水平的电子资源管理极具意义。[方法/过程] 对美国《电子资源图书馆员核心能力》标准的内容进行解析,介绍和分析其在学生专业培训、图书馆机构重组、图书馆人员继续教育、图书馆部门及个人工作的评估和图书馆服务平台的迁移和流程重组等案例中的应用方式及效果。[结果/结论] 美国《电子资源图书馆员核心能力》标准可以在图书馆的多个领域发挥作用,图书馆需灵活掌握,根据本馆实际情况借鉴应用,支持电子资源管理领域的深入拓展和人才培养,更好地应对图书馆的动态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意义]基于目前预印本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质量控制问题,对审定预印本的概念、内容与价值进行系统阐释,为我国学术界、实践界认识这一新型学术交流媒介提供参考借鉴。[方法 /过程]采用网络调研法与内容分析法,对审定预印本的中文意译及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做出明确界定,基于概念定义剖析其宏观与微观内容体系,最后分析并论证其价值来源与价值构成。[结果 /结论 ]审定预印本主要由预印本初始手稿、单轮同行评审报告与作者修改回复三部分组成,其内容体系上的完整性,使之具有完成预印本发布后的同行评审质量控制、服务于当前期刊学术出版过程两大核心价值,同时还具有提供科研人员同行评审学习范例、辅助公众对预印本中早期研究结论进行科学评估两大附加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介绍Make Data Count与COUNTER联合推出的《研究数据使用统计实施规范》,为数据级别计量提供新指标与新视角。[方法/过程]通过对标准文本的分析,介绍该规范的提出背景、目标、范围、相关概念及核心内容,通过案例剖析Dash、DataONE、Zenodo及其他7个数据存储库对《规范》的应用情况。[结果/结论]研究数据的使用统计具有其独特之处,《规范》的推出可对数据引用及数据替代计量形成补充进而描述完整的科研学术影响力。目前遵循该规范的数据存储库还不多,为推动数据使用计量的应用,需要标准组织、科研人员、机构库及数据存储库、出版商、科研机构及资助机构、图书馆等不同利益相关者在数据产生、管理、传播与利用等环节的相互合作。  相似文献   

12.
The Transfer Code of Practice, first released in 2008, is a set of recommendations that establishes a baseline level of quality and performance in the event that a journal changes publisher. 2012 will see new developments from the Transfer Working Group, but there is still more work to be done to inform and educate all of the various constituencies involved in the journal transfer process.  相似文献   

13.
美国高校数字人文研究项目研究内容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意义]分析美国高校数字人文项目的实践热点,为我国机构开展数字人文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通过网络调查法调查美国高校数字人文项目的开展情况,使用共词分析和可视化分析方法对相关高校数字人文实践的热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相关项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梳理。[结果/结论]美国高校数字人文项目存在4个核心主题,在研究方法上利用多种数字技术,其项目实践对我国机构开展同类项目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对知识库及其相关工具的推荐实施规范(Knowledge Bases and Related Tools(KBART)Recommended Practice)进行研究,借此推动我国图书馆界对KBART的深入了解和广泛应用,帮助内容提供商通过认证并实现提供高品质数字资源的承诺,提升终端用户的数字资源使用环境。[方法/过程]通过介绍KBART标准规范的产生、发展、主要内容及特点,对该规范的最佳实践指南、相关教育资料及组织的活动及有关知识库信息的网络枢纽中心等工作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调研国内外电子资源领域对KBART应用与实践的现状,分析KBART的发展趋势。[结果/结论]KBART标准规范已得到较多资源提供商的认可并付诸实践,推动国内外电子资源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  相似文献   

15.
周佳贵 《图书情报工作》2019,63(14):131-140
[目的/意义]对美国YOUmedia数字媒体教育理论及其实践进行分析,为我国公共图书馆开展数字媒体教育活动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回顾YOUmedia数字媒体教育理论的产生过程,归纳其具体内容,分析理论的应用模式和教育活动的管理,考察教育活动的实施效果,总结YOUmedia的特色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结果/结论]数字媒体对于青少年的成长产生深刻影响,我国公共图书馆可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开展数字媒体教育,引导青少年合理使用数字媒体;公共图书馆在教育活动中应广泛与社会组织合作,营造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的氛围,注意利用青少年个体之间的互惠行为,学习内容要以青少年的学业及未来职业为导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以人文学者为研究对象,划分其数字能力域类别,构建人文学者用于学术研究的数字能力框架,用以探究当前我国人文学者的数字能力现状和存在问题。[方法/过程]按文史哲、语言、法律;艺术、音乐、传媒;图书馆学、档案学、博物馆学;人类学、政治学、社会学4大学科分类对国内203名相关人文学者开展问卷调查,并对问卷结果进行因子分析、T检验、单因素ANOVA分析。[结果/结论]为提高人文学者的数字能力,从人文学者开展学术研究的一般过程:前期基本信息能力、中期数字技术运用能力、末期交流共享能力三方面提出建议,为今后人文学者如何更好地开展学术活动、图书馆相应学科服务能力的升级、数字人文平台推动人文研究的发展等方面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The Transfer Code of Practice was launched in 2008 as a set of best‐practice guidelines to be followed when a journal changes publisher, with the aim of ensuring uninterrupted access to content for subscribers. The Code has now been updated to reflect the continued evolution of the academic publishing process driven by new technologies, policies, and publishing practice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旨在探究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第二道数字鸿沟的表现和成因。[研究设计/方法]建构了互联网使用能力和互联网学习指数两个测度指标,通过问卷调查、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收集和分析数据。[结论/发现]社会结构因素(如城乡户籍等)对当代大学生第二道数字鸿沟的影响有所减弱,内在心理情感因素(如网络自我效能等)、知识与学习能力更为关键。高校图书馆应在弥合第二道数字鸿沟中发挥重要作用。[创新/价值]研究建构了新的数字鸿沟测度指标,突出了将互联网应用于学习的动机和能力,为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 了解我国社会公众对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需求情况, 为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实践提供依据和动力。[方法/过程] 在对调查对象、调查目的、时间精力等因素进行充分考虑的基础上, 采用专业的网络调查平台对我国社会公众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需求进行问卷调查, 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系统的总结与分析。[结果/结论] 社会公众获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目的呈现出多样化特征;社会公众需要通过不同平台获取文化资源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应将档案馆的资源纳入到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范畴, 构建“一站式”公共数字文化资源获取平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从信息素质教育课程组织者的视角出发,讨论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数字化教学,以期能够为业界同仁提供课程构建的参考策略。[方法/过程]以笔者组织建设的中美两国的信息检索MOOC和Metaliteracy课程作为案例,采用网络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研究数字环境下的信息素质教育模式。[结果/结论]根据对信息环境、教学技术、教学资源的分析,总结数字化信息素质课程的4种模式,并提出构建和优化课程的3个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