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意义]通过搜集和分析国内外社交媒体网络谣言的相关文献,以期了解社交媒体环境下网络谣言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及未来的研究趋势,为网络谣言治理和学术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过程]本文运用文献分析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方法,对国内外网络谣言研究的起源和发展、国内外研究热点及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对比和可视化分析。[结果/结论]从研究发展趋势看,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数量呈递增态势,国外研究主要围绕网络谣言的传播、社交媒体网络谣言的监测、社交媒体网络谣言的传播原因进行研究;国内研究主要围绕社交媒体网络谣言的传播模型、社交媒体突发事件网络谣言、不同类型社交媒体平台的网络谣言三个方面;从研究趋势看,未来研究会主要围绕区块链技术在社交媒体网络谣言中的治理、机器学习技术在社交媒体网络谣言中应用、老年群体社交媒体网络谣言治理等。  相似文献   

2.
谣言的网络化生存状态与网络空间的治理逻辑和机制紧密相关,大数据时代下的谣言治理路径在技术迭代和范式革命中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后信息社会中的各种谣言甚嚣尘上,而此次新冠疫情的网络谣言攻坚战中大数据的精准辟谣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探究数据化时代的网络谣言治理机制,本文基于案例研究和归纳分析,建立大数据时代的谣言传播力影...  相似文献   

3.
薛恒  陈燕 《新闻界》2013,(17):41-46
网络谣言是网络信息传播中的"害群之马",不仅给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带来了伤害和损失,而且败坏了蓬勃发展中网络言论自由的声誉。在网络信息全球化传播的时代,治理网络谣言也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通过考察各国的治理网络谣言的对策,总结其足资借鉴的一些通用性经验,可以作为我国治理网络谣言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社交媒体迅速发展的媒介生态环境之下,网络谣言事件愈演愈烈,主流媒体凭借其权威性与公信力应该在治理网络谣言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特定的作用与功能。但是在社会转型期,网络谣言呈现出越来越多新的特点,加大了对其治理的难度。2016年春节期间发生的"上海女孩逃离江西"的网络谣言事件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主流媒体在应对该网络谣言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缺失现象,这些缺失正是很多学者所忽视的一个问题,应及时反思、总结经验,笔者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了几条主流媒体应对网络谣言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朱颖  李嘉碧 《今传媒》2016,(8):8-10
新媒体时代,网络谣言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危害公共安全的重要风险源之一。在谣言传播过程中,微信公众号扮演着日渐重要的角色。本文对突发公共事件中微信公众号谣言的产生原因和传播特点进行分析,并根据治理谣言主体的不同,提出微信公众号谣言治理的内部及外部两种路径,以期为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谣言治理和危机传播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6.
网络谣言的善治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荣  刘艳 《新闻世界》2012,(2):67-68
本文结合公共治理的善治理论和相关传播理论,分析网络谣言传播过程中,主体间权力和利益的互相依赖性和互动性,对其中政府作用范围及方式作了重新界定,并由此形成了从现有单一到多元的网络谣言治理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7.
宋雪 《新闻传播》2022,(11):7-8
社会化媒体环境下,谣言协同治理成为必然趋势,然而现阶段多元主体谣言治理行动处于零星、分散状态,无法发挥协同联动效应。探究各类型主体参与谣言治理的动因,能够激励多元主体共同治理谣言,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网络谣言协同治理联动机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阻止网络谣言传播,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相似文献   

8.
李科 《东南传播》2012,(11):85-86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与发展,网络谣言疯狂的传播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依法治理网络谣言已经成为网络监管者的主要措施。但是网络的虚拟性和网络谣言的裂变式传播等使得单一的法制手段在网络谣言治理上显得鞭长莫及。从网络实名制的视角来关照和推行依法治理网络谣言具有重要意义,既实现了网络虚拟参与主体与现实主体的链接可以有效进行法律究责,也可以对网络谣言传播源、传播途径实行追踪监管,起到有效控制网络谣言的生成与传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信息时代,网络传播的信息良莠不齐,其中不乏谣言。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关于网络谣言的相关论文200篇,从宏观上分析了学界关于网络谣言的研究重点、研究缺陷及治理策略,笔者通过对上述研究成果的整理和思考,提出相应的治理方法,希望对学界和业界在网络谣言的研究和治理上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艾涓 《今传媒》2016,(10):4-4
主持人语:互联网的日益普及,致使网络谣言现象随之不时出现,这引起了国内学者对于谣言和网络谣言的研究。随着国家对网络谣言治理的逐步深入和网民素质的进一步提升,在我国,网络谣言治理工作取得了较大的实效。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舆情态势总体平稳、积极向好,网民心态渐趋冷静理性,网络管理走向成熟。美国社会学家奥尔波特和波斯特曼把谣言定义为“是一般用口传的方式为主要媒介在人们之间流传以使人们相信,缺少详细具体的材料来证实谣言是确实存在的”。所以科学地分析网络谣言、控制谣言泛滥,以及培养具有正能量的意见领袖,对谣言治理、规范网络行为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期“传媒大讲坛”重点对此现象进行探讨,为此特邀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陈堂发教授撰文《危机事件中网络谣言的理性追责问题》,文章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互联网与表达权的法律边界研究”(15ZDB144)成果。陈教授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互联网与表达权的法律边界研究”首席专家,在大众传播法领域研究颇深,本次将谣言治理话题延伸了网络谣言的理性追责问题,文章从“危机事件中的网络谣言承载特定价值”及“网络谣言追责应体现谦抑性”两方面展开对此问题的阐述,对网络谣言治理研究提供了较深的理论借鉴。谣言治理中离不开对意见领袖的培养,意见领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谣言发酵。《微信营销意见领袖培养现状研究》一文,主要通过案例分析与调查,结合传播学、市场营销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对营销者对朋友圈意见领袖培养方式公众平台意见领袖培养方式的现状及其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开展网络谣言治理研究,在传播多元化的今天,对各行各业的发展都能营造一个和谐、安全的传播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陈春彦 《今传媒》2015,(1):31-33
世界各地对网络谣言的治理都非常重视。从2013年开始,我国对网络谣言的治理出现了一些变化。政府完善了过去以公开辟谣、删除谣言和关闭非法网站为主要手段的表层治理模式,从处理谣言传播者向追究谣言发布者转变,它为研究谣言制造动机提供了数据。通过60例比较完整的网络谣言案例的研究,对网络谣言的发布者性别属性进行描述,厘清网络谣言制造者的利他性、利已性和无利性三种动机属性,分析性别与动机之间的关系,对依法治理网络谣言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研究发现,过高的"无利性"网络谣言是对网络空间言论自由的伤害,而男性成为网络谣言的主体也打破了传统"女人爱造谣"的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12.
网络谣言是网络快速发展的衍生品之一,是谣言的网络变体;谣言是负面的虚假信息,具有蓄意性和有针对性攻击的特点;媒体通过事实核查机制及时核查真假,是避免谣言扩大负面影响的必要手段。结合基层治理与法律法规的约束作用,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开展国际媒体间的互信合作,重视网络伦理教育,培育网民理性精神等举措是实现网络空间治理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4,(15):56-59
微博谣言与传统谣言传播有着不同的个人建构。传统谣言是一种"知而信"的个人建构,是从"知道"到"相信"的建构过程,由血缘关系缔结的人际信任网络在谣言从扩散到采纳的整个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微博谣言呈现"信而知"的特点,是从"相信"到"知道"的建构过程,信息的选择性注意和微博节点间"弱连带"的特征在微博谣言扩散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微博谣言治理路径有三种,即让网民"不知道"、让网民"不相信"以及让网民"知而明"。同时,更需要认识到改善社会政治环境,提升政府公信力是遏制微博谣言传播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谣言作为由来已久的一种传播途径,在信息时代由于即时化、碎片化、节点式、围观式等特点,使得谣言裂变式传播变为一种可能。网络生活谣言的传播严重影响了网络空间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正常的生活秩序。因此,对网络生活谣言传播的研究势在必行。本文从网络谣言与传统谣言的特征入手,结合实例对目前的网络谣言传播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对应的治理对策,以期达到治理网络生活谣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网络谣言已成为社会公害、网络“毒瘤”,不仅易使人受骗上当,损害社会诚信,破坏公共秩序,影响正常社会生活,而且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网络传播秩序,直接危及到互联网的健康发展。为此,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对网络谣言的治理。我国的相关治理工作经过不断调整,正逐步走向常态化和法制化。与2012年的治理方法不同,2013年政府在继续加大对网络谣言的删除、取缔和关闭非法网站的同时,也加大了对网络谣言发布者的治理。  相似文献   

16.
实现对网络谣言的长效治理对于引导重大舆情事件趋于理性具有重要意义.要治理网络谣言,就要辩证地把握其在社会功能层面的内涵指向,就要理解其原生风险性与次生机遇性内在的对立统一.通过场域框架的隐性作用以激发社会环境潜在的认知自觉与规范自觉,以实现网络谣言负面特性的朝正向转化.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利用互联网实施的犯罪行为日益增多,与传统谣言相比,网络谣言危害更大。治理网络谣言已成为民心所向、大势所趋。当然治理网络谣言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明确适用罪名和入刑的标准,最高人民法院于2013年9月9日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  相似文献   

18.
陈涛 《新闻世界》2012,(8):129-130
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谣言在大众生活和意识形态领域内不断地发生和蔓延,并逐渐产生了一些新特点。网络谣言不仅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诸多不良影响,也给政府公共治理带来极大挑战,影响了社会稳定。本文通过对几例较为典型的网络谣言案例的深入评析,进而梳理出网络谣言区别于其他谣言所独有的特点,以此来告诉公众防堵治理网络谣言已是一件十分必要和紧迫的事情。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谣言类型、地域传播、传播信源、传播形态等方面分析了网络热点谣言的传播特征,并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从心理和技术两个角度分析网络热点谣言得以广泛流传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治理网络谣言。  相似文献   

20.
始发于武汉的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发酵,防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逆行前往武汉的医务工作者令人动容,我国采取的紧急应对措施得到世卫组织认可。与此同时,网上也出现了一些有关新冠肺炎疫情的谣言信息,给防控工作的开展带来不利影响。相较于2003年非典疫情,本次网络谣言呈现出新的传播机制,在社交媒体时代多元的信息传播环境中,每一个人都成了手持"麦克风"的信息传播者。如何治理重大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谣言成为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网络谣言治理能力应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能力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