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大众传媒在发挥巨大影响力的同时,也肩负着道德教育的责任。大众传媒通过提升受众的道德认知能力、内化道德观念和外化道德行为来发挥它的德育功能。然而大众传媒在德育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对受众主体性的解构、"后现代传媒"对现有道德体系的反动以及媒体渲染引发的道德恐慌。大众传媒视域下德育效果的提升路径为:明确媒体的社会责任,提升个体的主体能动性,加强对媒介工具使用的规范和管理。  相似文献   

2.
心理阻抗是影响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重要因素。高校德育过程中个体产生心理阻抗的主要影响因素有:道德接受主体道德价值取向的模糊、学校道德教育的错位与失误、大众传媒对道德教育效果的弱化等。只有培养大学生自觉的道德社会化意识,帮助大学生进行道德心理调节,同时加强大学生道德社会化实现途径的干预,才能引导大学生顺利实现道德社会化。  相似文献   

3.
当代我国弱势儿童德育过程中出现了部分弱势儿童道德情感淡漠、道德判断标准模糊、道德意志淡薄等问题。关怀道德教育理论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对我国弱势儿童德育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启迪,在实践中应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互动的关怀式道德教育体系和道德情感作用机制,建设弱势儿童德育人员的社会保障机制,多样化促进弱势儿童道德内化。  相似文献   

4.
审美与育德     
美善相通互融,审美内含道德教化功能.实施审美育德,寓道德教育于审美活动之中,化美育入德育之内,实现德育过程审美化.构建新时期德育审美化的理论框架和审美育德机制.以美育德,让人们在审美活动中自由、自觉地参与并接受道德教育,在提升精神境界中升华道德境界.这对贯彻执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落实以德治国方略,具有积极的作用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审美与育德     
美善相通互融,审美内含道德教化功能。实施审美育德,寓道德教育于审美活动之中,化美育入德育之内,实现德育过程审美化。构建新时期德育审美化的理论框架和审美育德机制。以美德育,让人们在审美活动中自由、自觉地参与并接受道德教育,在提升精神境界中升华道德境界。这对贯彻执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落实以德治国方略,具有积极的作用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当前,在学校道德教育中,学生的"学"是德育评价的重心所在。这种评"学"取向的德育评价模式是基于对完整道德教育过程和道德教育功能认识的偏颇,遮蔽了学校和教师的道德责任。转向评"教"取向的德育评价是道德教育和德育评价的特性使然,也是学校和教师应承担的道德责任。同时,应理性考量评"教"取向的德育评价的价值和作用,避免其被过分夸大或被贬损等不良倾向。  相似文献   

7.
信仰是道德的内在要求,道德信仰是实现道德实践性的精神动力机制,培育道德信仰是提高大学生道德教育实效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在这一过程中,应充分发挥高校德育在培育大学生道德信仰、提高道德教育实效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高校校园及大学生所处的大环境——“大众媒介”出现了显著变化、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大众传媒在发挥其作用中显现出两面性,在传承道德文化、塑造道德人格、构建道德价值的同时,对大学生的价值观等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产生负面影响的背后是相关行政部门的监管不力、大众传媒法律的不健全、大众传媒道德标准的缺失、高校校园传媒德育功能的缺失、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缺失等原因。  相似文献   

9.
新闻媒体处于道德建设的前沿,通过新闻报道和媒体活动的正面引导,可以有效开展道德教育、道德评价、舆论引导,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和道德观,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可见,新闻媒体是社会主义道德机制建设的重要力量,对加强和完善道德机制建设具有重大作用。一、新闻媒体是道德教育机制建设的重要力量1.新闻媒体应当发挥好道德教育功能新闻媒体虽然不是专门从事道德教育的机构,却发挥着道德宣传教育的功能。新闻媒体在进行理论宣传的同时  相似文献   

10.
笼统地说,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施可分为直接道德教学和间接道德教育两条途径,二者可分别对应于传统道德教育和现代道德教育.因此,人们常常把直接道德教育等同于权威主义与灌输,对直接道德教学持排斥态度,并把道德教育的许多失误归之于直接道德教学,片面强调间接道德教育,这必定会影响德育课程的实施,削弱德育的实效.因此,本文主要对直接道德教学的内涵、现实性及其限度进行审视,以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直接道德教学,发挥其德育的功效.  相似文献   

11.
学校德育变革是整个教育变革进程中难度最大、最复杂的部分,它的每个环节都深受社会变革和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道德是影响学校德育变革进程最重要的社会因素之一,不良社会道德是制约学校德育变革的最大阻力。社会道德对学生的影响主要通过宏观文化环境和人际交往起作用。儿童节目中的敏感内容、负面教育新闻等媒体文化,公众对社会信任、社...  相似文献   

12.
树立全员育人、环境育人、实践育人的新理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人的社会化理论,履行社会化功能的结构包括了家庭、学校、社会团体、工作机构、大众媒体、政党、政府、公共生活场所等等多元的结构,真正发挥社会化作用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过程。因此,牢固确立全员育人、环境育人、实践育人的育人新理念,是我们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前提和关键。  相似文献   

13.
解体后销声匿迹了近十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在俄罗斯重新得到重视,重构普通教育机构的道德教育体系成为近几年俄罗斯政府和教育部门的优先工作之一。新时期俄罗斯学校德育以民族基本价值为导向,课程设置隐显结合、相互兼容,德育途径多样灵活,家庭、传统宗教以及大众传媒的德育力量被赋予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的重要原则决定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走群众路线。群众路线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者在本质上具有内在一致性。贯彻群众路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发挥党员干部、道德模范、新兴媒体、群众性主题教育活动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促进成人道德社会化是成人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成人道德社会化面临着诸多困境,如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存在偏差、道德取向趋于功利化、道德情感有所缺失、道德标准和评价主观性增强。通过鼓励成人参加道德实践、利用互联网等大众传媒加强道德宣传、利用微课等网络课程配合传统学校成人教育课程、构建灵活多样的道德评价机制等策略,促进成人道德社会化。  相似文献   

16.
探索和挖掘新媒体环境下德育的特点和规律,对于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是至关重要的。新媒体环境下的道德教育,必须充分认识新媒体和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优化新媒体环境下的德育队伍,形成强大的德育力量,利用新媒体实现隐形德育内容的传递,应用各种新媒体技术手段强化德育内容,这样才能实现与传统道德教育方式的有机结合,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论媒介教育与道德教育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教育从"保护主义"范式走向"不伤害主义"范式是现代媒介发展的必然."不伤害主义"媒介教育是信息伦理教育和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媒介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媒介伤害日益增多的现实,媒介教育研究需要从专门的传媒研究领域拓展开来,道德教育领域应加强对媒介教育的研究,媒介教育需要走向普通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8.
高校主流媒体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德育目标的中介。本文分析了高校主流媒体的特性,阐述了高校主流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提出了整合高校主流媒体资源,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9.
文中主张大众传媒与社会教育有着必然的联系,大众传媒在当今社会教育中具有普遍功能和作用,进而揭示了大众传媒作为"教育者"的必然性,在阐述大众传媒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加紧中,体现出大众传媒在当今社会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并提出了发挥大众传媒在社会教育功能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